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正1案例1.1简要案情某年2月春节期间,某县夜间连续发生多起抢劫停在偏僻路段轿车内青年男女的案件。嫌疑人蒙面持刀、戴手套将车内人员挟持到山上,用胶带捆绑在山上逼问受害人的银行卡密码。现场勘验中仅提取到一段被雨水淋湿且附着大量黄泥土的胶带(图1),为侦破案件,对胶带进行DNA提取、分型。  相似文献   

2.
正1案例资料1.1简要案情某日,杭州某小区发生一起盗窃凶杀案。现场勘查发现,嫌疑人戴手套砸破客厅窗户玻璃后,进入屋内。在作案过程中被事主发现,后用钝器打击事主头部致其死亡。1.2 DNA提取及检验用脱落细胞吸附仪(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对现场窗帘进行大范围吸附。参照文献[1]运用硅珠法提取窗帘吸附膜,洗脱体积为30μL。采用Identifiler Plus试剂盒(AB公司)进行扩增,扩增体系为  相似文献   

3.
<正>1手套印DNA检验的原理手套印是指棉纱类、麻线类、尼龙纤维类等质地手套与其他载体在案发现场接触形成的印痕,常以无纹线指印痕、片状掌印痕、模糊擦拭痕迹等方式呈现。手套印上的DNA成分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途径:其一,手套使用人反复取用手套时,手掌、手指上脱落细胞转移粘附在手套外表面;其二,手套使用人戴上手套后的动作(蹭脸、擦汗、挠头、搔痒、擦嘴、擤鼻涕、吐口水等),转移自身皮肤或体液至手套外表  相似文献   

4.
某年2月春节期间,某县夜间连续发生多起抢劫停在偏僻路段轿车内青年男女的案件。嫌疑人蒙面持刀、戴手套将车内人员挟持到山上,用胶带捆绑在山上逼问受害人的银行卡密码。现场勘验中仅提取到一段被雨水淋湿且附着大量黄泥土的胶带(图1),为侦破案件,对胶带进行DNA提取、分型。  相似文献   

5.
橡胶手套的特点:不透气、不渗漏、戴上后易出汗。由此特点决定了案犯戴橡胶手套作案后,脱手套有一定难度,往往是由套口向下翻动拔脱,这是普遍的、也是最容易脱的方法,这就为指纹或掌纹的遗留创造了较好的条件,而且变形不大。1案情简介笔者在勘查2005年10月11日平阳路某便利店被盗5万余元物品案件现场中,在案犯出入口发现了失主平时放在室内的红色橡胶手套,案犯扩开防护栏进入室内,戴上失主的长筒橡胶手套作案,原路逃离时将手套扔在出口附近。我们提取后,对该红色橡胶手套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就手套内面指纹的提取进行了探索,同时取同类和类似…  相似文献   

6.
1991年元月17日,某厂招待所发生盗窃案件,盗走彩电及衣物价值7千余元。勘查现场时发现罪犯戴手套作案,虽经反复勘查亦未发现罪犯手印,后在窗玻璃上发现罪犯遗留的较完整的1枚灰尘加层左手手套印,当即拍照提取。元月20日,侦查部门送来嫌疑人田××所戴皮革手套一双,要求检验鉴定现场手套印是否是田的手套所留。经检验,现场手套印掌内侧拇指根部有一较规则的弧形线状痕,分析为生产手套过程中形成的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由于犯罪分子在作案时带手套的越来越多,使得我们现场勘查提取指纹的越来越少,我们有的勘查员甚至看到戴手套作案的现场就失去了信心。但是,本人从事刑事技术工作的实践证明,戴手套作案的犯罪现场不等于犯罪分子不留下手印,现场就无痕可取,只要我们认真研究犯罪分子作案的规律特点,仔细寻找,不少现场仍然可以发现和提取犯罪留下的手印和其他痕迹物证。  相似文献   

8.
随着犯罪嫌疑人反侦查意识的提高,犯罪嫌疑人戴手套作案的情况越来越常见,手套印成为犯罪现场越来越多见的微量生物痕迹之一。如何从此类痕迹中获取犯罪嫌疑人的有效信息、为侦查破案提供有效线索具有重要意义。2012—2013 年,杭州市公安局DNA 实验室受理检验手套印拭子类检材共1 538 份,获得有效STR 分型146 份,有效检出率为9.5%。在入库的 146 个STR 分型中,有61 个STR 分型直接比中犯罪嫌疑人,比中率为48.6%,远高于数据库平均比中率。笔者结合本地应用情况,对犯罪现场的手套印从勘验、DNA 的转移提取及DNA 检验环节进行总结,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9.
现代生活中玻璃制品随处可见,在案件现场中玻璃也是一种常规的载痕体,如入室盗窃案中的门窗上、汽车盗窃案中的车窗上均容易留下潜在或可见的指印痕迹。现代犯罪分子一般都具备一定的反侦查意识,进入中心现场后往往戴有手套,很少留下指印痕迹;而在攀爬和撬窗中,由于外围性和戴手套的不方便,往往不戴手套,较容易留下指印痕迹。因此如何提取玻璃上的指印痕迹,往往成为勘查和侦破案件的关键。本文主要介绍了用综合提取方法,有效提取一枚玻璃载体上汗液、油脂的混合指印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正>1案例检验1.1简要案情郑某,男,2013年11月被发现死于家中床上。经现场勘查及法医检验,郑某系被人用砖块打击头面部致颅脑损伤死亡。提取现场两块沾有血迹的砖块要求进行DNA检验,以提供犯罪嫌疑人分型信息。1.2 DNA检验DNA提取根据嫌疑人可能的持砖方式,用棉签擦拭砖块1、砖块2后剪取棉纤维,加入裂解液500μL,56℃1h,95℃30min;采用硅珠法提取DNA,提  相似文献   

11.
1案例资料 案例1 某年1月,某市连续发生夜盗农宅案件10余起,价值5万余元。犯罪嫌疑人通过撬扳窗栅爬窗的手段进人室内盗窃,经对现场提取鞋印分析和串并,为两人所为。犯罪嫌疑人在现场接触部位均发现明显的手套印。对其中一起案件进出口一楼窗户窗框上和进入口一楼厨房灶台上的手套印分别进行了棉签转移提取,送DNA室检验,成功检出两个不同高纯度的DNA分型,经数据库比对比中两名贵州籍有盗窃前科的犯罪嫌疑人迟某和周某,成功破获了该串系列案件。  相似文献   

12.
粗纱手套的检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刑事犯罪活动的日趋复杂化、智能化,犯罪嫌疑人为逃避打击,越来越普遍地采用戴手套方式作案。即使是戴手套作案,遗留在现场的手套及提取的手套印痕中,也同样蕴含着丰富的犯罪信息,且可供检验、分析和利用。根据生产原材料的不同,手套可分为5大类:棉纱类、化纤类、布类、皮革类、乳胶类。棉纱类手套按纱线的精细又分为粗纱和细纱手套。粗纱手套具有应用广泛、购买方便、价格低廉、容易携带又能逃避公安机关侦查而为犯罪嫌疑人所青睐。笔者选择犯罪现场上出现率较高的粗纱手套,从种类特征、细节特征和微量物证检验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名基层技术员,最根本最重要的任务是参加各类案件现场的勘查,在现场勘查中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尽可能的提取到能认定犯罪分子的痕迹物证。近年来,随着犯罪分子反侦查手段的不断提高,在一些案件现场上经常发现手套印痕,犯罪分子戴手套作案,很难发现提取到手印。实际工作中,我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一例母亲与女儿在D21S11基因座不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的案例进行分析,旨在为法医学实践提供可参考的依据。1案例资料1.1样本及DNA提取、定量三联体家系案例1例,采用Chelex-100法提取样本DNA,荧光分光光度计ND-1000(基因有限公司)对DNA进行定量。  相似文献   

15.
《中国法医学杂志》2017,(2):202-203
<正>1案例资料1.1案例来源王某,28岁,要求对其与女儿进行亲权鉴定。1.2检验方法DNA提取采用常规Chelex-100法提取基因组DNA。STR分型采用Goldeneye?20A试剂盒、AGCU EX22试剂盒及AGCU 21+1试剂盒在AB公司9700型PCR仪扩增,进行常染色体的STR分型检测,采用Investigator DIPplex kit(Qiagen,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手套类检材进行法医DNA分型时的最佳取材部位。方法构建手套模型,对手套内表面分区取样,常规chelex-100法提取DNA,选取常用法医学STR基因座进行PCR扩增,PAGE检测条带,Quantity One和SPSS软件识别并分析条带。结果手套内表面不同部位的D1S1656和D12S1064基因座扩增条带光密度存在显著的组间差异(P〈0.05),来自右手掌指关节和左手小鱼际对应部位的扩增条带光密度差异显著性最大。结论选取与手掌指关节、小鱼际相对应的手套内表面部位,有可能获得更多的DNA以利于分型,这一判断可直接用于指导法医实践。  相似文献   

17.
焚烧案件现场中肌肉组织往往难以留存,但是一般可能有骨骼存在。对残存骨骼进行DNA检验,确定尸体身源,进行个人识别对案件侦破具有重要价值。本案例中为一焚烧后骨骼,运用CTAB裂解、磁珠纯化、STR荧光复合扩增、ABI310测序仪检测,得到理想检验结果,报告如下:1案例资料2001年10月,山东省某市发生一起杀人焚尸案,焚尸现场经勘查仅提取到残存肱骨,在第一杀人现场提取到可疑血迹。要求进行DNA检验,确定焚烧尸体与现场血迹是否为同一人所留。对于骨骼检材,首先在紫外灯下照射1小时,用钻头钻取粉末,加入CTAB提取缓冲液裂解1,得到DNA提取…  相似文献   

18.
任宏  李健  孙耀东  陈月勇 《法医学杂志》2006,22(2):I0002-I0002
微量生物检材的提取是DNA检验技术中经常碰到而又较难处理的问题。作者通过对在实际检案中遇到的两种特殊生物检材上微量DNA的提取,成功进行DNA分型,报道如下。1案例案例1:某日,我市一女子被杀,现场提取到有价值的物证仅为6个果冻壳。通过擦拭果冻壳“撕口处”脱落细胞,采用推柱去载体,离心浓缩细胞,Chelex-100法提取,均成功检见包括Amel在内的10个位点。结果显示有4个与死者血的DNA分型一致,另两个为同一男性的DNA,经过调查确认为犯罪嫌疑人所留。案例2:某日,某盗窃案现场提取到犯罪嫌疑人喝过的“娃哈哈鲜橙汁”饮料瓶1只。通过擦…  相似文献   

19.
随着犯罪手段的不断变化和刑事技术工作的快速发展,犯罪现场的保护意识日益增强,进入犯罪现场要戴手套也成为了一项重要的规范要求。但是目前在国内所采用的防护手套却是五花八门,没有规范的要求,手套戴上能否真正起到保护作用,其防护效果怎样,是大多数刑侦技术人员所忽略的问题。戴手套的防护目的不同,对手套种类的选取也就不同。  相似文献   

20.
1案件简介 某日,某村发生一起入室抢劫杀人案,作案人戴手套爬阳台翻窗入室,在窗台瓷砖面上遗留了一枚灰尘残缺足迹。经侦查发现张某(男)有重大作案嫌疑,并提取其所穿的黑色平底窄版休闲皮鞋一双,与现场足迹进行比对鉴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