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进行的一场全民族抗战,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战争.这场全民族抗战之所以能够形成和自始至终坚持下来并取得最后胜利,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在其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本文试从全民族抗战的倡导和发动、组织和领导以及坚持和维护等方面,简述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是中国现代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全国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广泛参加的一次全民族抗击侵略的战争。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团结抗战的胜利。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指出: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提法是一个逐步形成的过程。在全民族的抗战开始之前,中国共产党以敢于担当的精神,成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起人,并决心要在将来的抗日政府和军队中起"台柱子"的作用。全国性抗战爆发后,在艰苦的敌后战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以大无畏的勇气和日本帝国主义军队作战,起了敌后抗战的核心与先锋的作用。到1941年,随着共产党地位的不断上升,中国共产党明确地感知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内部阶级力量的变化,毛泽东用"中流砥柱"概括了共产党领导的军民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在抗战即将取得胜利时,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提出中国共产党要作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  相似文献   

4.
刘学礼 《党建》2014,(9):24-26
正中国共产党最早号召全民族抗战,始终高举全民族抗战旗帜,始终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始终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始终艰苦奋战在抗战最前线,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了彪炳史册的历史贡献。历史就是历史,事实就是事实。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和全民族的代表者,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和坚强意志,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进行的一场全民族抗战,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战争。这场全民族抗战之所以能够形成和自始至终坚持下来并取得最后胜利,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在其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本文试从全民族抗战的倡导和发动、组织和领导以及坚持和  相似文献   

6.
新华 《党建文汇》2011,(7):38-38
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以自己的坚定意志和模范行动,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局部抗战从东北地区开始 中国的抗日战争,经历了由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的过程。局部抗战是从东北地区开始的。九一八事变后,在东北三省,除各种抗日义勇军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抗日战争的过程中,从民族大义出发促成和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正确分析中日国情的基础上提出了全面抗战路线,从总揽战争全局的高度提出了持久战的军事战略,体现了党在政治策略、军事战略和民主建设上的先进性;中国共产党成为了抗日战争的有力引导者和全民族团结抗战的核心,当之无愧地成为了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高举全民族抗战的旗帜,是中国所有政治力量中最早对日宣战的,她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是最早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武装力量。七七事变后,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摒弃前嫌,积极倡导、促成、维护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为团结凝聚全民族抗战力量的坚强领导核心。面对武装到牙齿的日本侵略者,中国共产党制定并实施了全面抗战路线、持久战战略和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日战争的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是全民族利益的最坚定的维护者,是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是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力量。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关键中国共产党是民族革命战争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积极倡导者和组织者。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使  相似文献   

10.
日伪在北平沦陷区的残暴统治张宗平编者按: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已经50年了。抗日战争是我国近代历史上最伟大、最壮烈的民族解放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规模空前、波澜壮阔的全民族抗战。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与抗日战争的关系一开始就形成了一种特定的关联 :自己既要领导军队和根据地人民坚决抗战 ,又要制止和防止蒋政府搞内战 ,还要拉着、推着蒋政府抗战 ,发动全民族一致抗战。中国共产党对抗日战争形成了一种特定的领导关系。这种领导关系表现在 :它既没有政府的领导地位 ,又要发动和领导全民族共同抵抗日本的侵略 ,又要发动和领导全民族共同反对蒋介石政府降日反共的政策。中国共产党对整个抗日战争的领导表现为两大重要过程 :先要花大力气用特殊方式领导全民族抗战的准备和发动 ,继之要坚持不懈地用特殊方式领导全民族抗战持久地进…  相似文献   

12.
《广东党史》2005,(5):1-1
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体现在它吹响了挽救民族危亡的第一声号角,举起了全民族奋起抗战的第一面旗帜,担当了武装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体现在它倡导建立并领导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和最强大武器。  相似文献   

13.
伟大的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解放斗争的里程碑。六年局部抗战.八年全面抗战,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中国人民抗曰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  相似文献   

14.
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人民军队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广大爱国的国民党官兵也在正面作战的战场上进行英勇斗争,建立了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全民族的八年浴血奋战,日本法西斯军事力量土崩瓦解。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华民族解放的先锋队,在抗日战争中,从政治、军事等方面提出了符合全民族利益、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抗战主张,并且以发挥自己的无限积极性,成为实现政治口号所提出的任务的模范,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一、积极倡导建立和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使全国各党各派各界各军团结在抗日的旗帜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中国的抗日战争中最大限度地动员了全国的军队和民众,成为全民抗战最有效的组织形式,是打败日本侵略者的决定因素。中国共产党在抗战实践中,不仅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积极倡导者,并且是坚定的维护者。首先,中国…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中毛泽东的以弱胜强思想刘志刚我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毛泽东以弱胜强的抗战思想成功运用的光辉范例。在纪念抗战与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重新学习毛泽东以弱胜强的思想方法,不仅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评价毛泽东思想和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重要历史地位与...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共产党是引导全民族抗战走向胜利的一面旗帜,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也是中国革命史、中国共产党史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广东地方组织领导华南敌后抗战具有鲜明的特色,总结和研究广东党组织对抗战胜利的...  相似文献   

18.
<正>誓与河山共存亡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在由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在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救亡图存的抗战洪流中,"无论是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无论是直接参战还是后方支援,所有投身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的人们,都是抗战英雄,都是民族英雄。"翻开鲜血与生命铸就的英雄谱,让我们检阅贵州所作出的贡献:在全民族抗战爆发之前,贵州成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  相似文献   

19.
伟大的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解放斗争的里程碑。六年局部抗战,八年全面抗战,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这一惊天动地的伟业,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伟大历史作用。值此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缅怀这一段不平凡的历史,具有重大意义。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以民族统一战线为旗帜的全民族抗战。从1931年“…  相似文献   

20.
《群众》周刊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公开出版的唯一机关理论刊物。抗战初期,《群众》周刊围绕团结抗战进行政治动员,通过揭露日本侵华罪行,促成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通过宣传正面战场抗战的形势,调动国民党及其军队的抗战热情;通过宣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敌后战场的抗战业绩,树立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与军队的抗战形象;通过批判两种错误观点,帮助人们树立和坚定中国抗战必胜和持久抗战的思想。《群众》周刊的有效政治动员,对抗战初期生气蓬勃的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