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一南 《学习导报》2011,(16):40-41
蒋介石一生中不知制订过多少个消灭共产党武装力量的计划,湘江追堵计划也许是其中最为完备的一个。他以薛岳、吴奇伟在红军北侧并行追击,阻遏红军北上;又以李韫珩、李云杰加周浑元在后追赶,逼使红军强渡湘江,然后让红军与关闭湘江的湘军、  相似文献   

2.
在1934年11~12月中央红军长征经过广西期间,蒋介石组织了包括中央军、湘军与桂军在内的多股兵力参与到对红军的追剿中,企图将红军剿灭于湘江之东。虽然面临着三股力量的围追堵截,红军最终还是突破了蒋介石精心布置的第四道封锁线。红军渡过湘江后,国民党各派势力之间互相攻讦指责对方阻击不力。社会舆论起初将追剿计划失败的责任归结于何键的湘军和蒋介石的中央军,随着红军西进贵州以后,又将责任延伸到桂系。中央红军最终能够通过广西,依靠的是广大红军将士们的浴血奋战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纠正"左"倾错误路线的努力。所谓桂系"让路"说暴露出了国民党内部各派势力之间的明争暗斗,从而给英勇作战的红军突破第四道封锁线并最终通过广西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相似文献   

3.
《党课》2006,(9):87-87
1934年11月中旬,突围的中央红军跨越敌军的三道封锁线,进入湘南的嘉禾、兰山、临武地区。这时,蒋介石才真正搞清了红军战略转移的目的地,调集湘军和桂军,在零陵至兴安之间近150公里的湘江两岸放置重兵,构筑碉堡,设置了第四道封锁线。蒋介石则亲率国民党中央军周浑元部及部分湘军在后面追击。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红军处境万分险恶。25日,中央军委发布抢渡湘江的命令,令中央红军分四路纵队,迅速抢渡湘江。26日,红一、三军团主力迅速前进,先头部队红二、四师各一部于27日在广西的兴安、全州间抢渡湘江,至当日晚,红军已控制了界首至屏山渡之间30公里长的湘江两岸。此时,军委纵队距最近的湘江渡河点只有80多公里,如果轻装急行军,一天即可赶到。可是,由于山路狭窄,加之后续部队携带着从苏区运出的大量物资,行动迟缓,每天只能走二三十公里,宝贵的机会就这样白白丧失了。  相似文献   

4.
黄埔三杰     
据黄埔一期的同学回忆,“黄埔三杰”为陈赓、贺衷寒、蒋先云。三杰均来自湘江。蒋先云是湖南新田人,入黄埔前,在毛泽东介绍下加入共产党。贺衷寒出生于湖南岳阳,曾于岳阳、长沙等地搞学生运动。陈赓是湘军行伍出身,1924年与蒋先云、贺衷寒同时参加了黄埔一期的招生考试。早已以一笔锦绣文章饮誉湘江的蒋先云笔试成绩名列第  相似文献   

5.
<正>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央红军在广西桂北湘江地区与国民党军展开了一场生死存亡的战役,史称湘江战役。这场战役是中央红军突围以来最壮烈、最关键的一仗。经过一番苦战,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但是,中央红军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相似文献   

6.
周丽杰 《党建文汇》2006,(10):22-22
红军长征中的湘江战役是人民军队创建以来受创最重、牺牲最大的一次战役。中央红军在进行湘江战役之前,连续突破国民党设置的三道封锁线。这使蒋介石对粤军和湘军的作战不力十分恼火,于是凭借所谓湘江“天堑”,筑构更坚固的第四道封锁线。在红军还未完全突破第三道封锁线时,蒋介石任命老牌反共分子何键为“追剿军”总司令,统领湘、粤、桂军和中央军,共26个整师、30余万兵力,全力“围歼”红军。  相似文献   

7.
△黎鳌,著名的烧伤治疗与科研专家,人品高尚,业绩辉煌。他从湘江之畔走来,又奋斗在扬子江和嘉陵江畔。一生与江为伴,魂归大江。黎鳌——《湘江之鳌》,不愧为大江的儿子!  相似文献   

8.
“当干部就要多做造福人民的事”,这是郑培民为官从政的基本准则和不懈追求。在20多年的领导工作中,郑培民始终坚持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真心诚意地为群众办好事、实事。他尽心尽力地为贫困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帮助他们走上致富之路;他身体力行地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为农民增收不遗余力;他推动当地名优支柱产业的扩张升级,为长远发展夯实基础;他努力推动全省教育、文化、体育事业的发展,总结推广素质教育经验,发展壮大“电视湘军”、“出版湘军”和“体育湘军”,受到人民群众的交口称赞。“当干部就要多做造福人民的事”,这句简明…  相似文献   

9.
博览之窗     
毛泽东的 游泳情绪 按常理,生长在山区的人一般不擅游泳,但在湘中韶山长大的毛泽东却与游泳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最喜欢的体育项目便是游泳。北戴河、长江、湘江、邕江和韶山水库等地都留下了他劈波斩浪的英姿。说来也巧,“毛泽东”、“毛润之”当中的“泽”字和“润”字竟都与水有关联,更给这位“泽润东方”的伟人平添了几分神奇色彩。郭沫若参观毛泽东旧居时曾说:“毛主席是少年游小塘,青年游湘江,老年游长江”。得益于水的滋润和启迪,毛泽东创作了《沁园春·长沙》、《浪淘沙·北戴河》、《水调歌头·游泳》等名作。毛泽东酷爱游泳,还因为游泳是他表达生  相似文献   

10.
湘江战役主要由脚山铺阻击战、新圩阻击战、光华铺阻击战和后卫阻击战构成.为保卫党中央、保卫中国革命火种,数万红军将士血洒湘江西岸. 1934年11月28日,桂军一部自灌阳北上,向红三军团第五师发起进攻,新圩阻击战打响.29日,湘军自全州南下,与红一军团激战脚山铺.29日 晚,桂军另一部自兴安北上,向红三军团第四师发起进攻...  相似文献   

11.
《湘潮》2017,(6)
<正>2014年以来,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室逐年推出"以史铸魂"系列丛书。不经意中,有一本获全国大奖了。这本获奖作品叫《湘江之问》,由我和时任长沙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陈献春主编,2015年5月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在2016年12月第三届全国党员教育培训教材展示交流活动中被评为创新教材。湖南推荐参评的书达400多本,获此殊荣的仅此1本,全国也才19本。《湘江之问》为什么能脱颖  相似文献   

12.
湘江之战发生于1934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是中央红军长征途中进行的第一场大战与恶战。此战红军伤亡极为惨重。据刘伯承回忆:“虽然(红军)最终渡过了湘江,但却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人员折损过半。”据龙大云考证,此战红军伤亡超过3.05万人。而美国学者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估计,此战红军损失高达5万余人。另外,李德在他的回忆录《中国纪事》中也估计红军到达贵州省边界时,已损失一半的新兵与75%的“后备军”(主要是挑夫)。不管各家说法如何,大家都承认过了湘江,中央红军的人数已锐减至3万人左右。这足以说明湘江之战是红军有史以来遭受的最惨重的败仗。  相似文献   

13.
乌石,位于湖南省湘潭县西南的乌石峰山脚下,以山而得名。这里因哺育出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彭德怀元帅而蜚声中外。“文革”前,乌石是公社所在地,它由周围十多个大大小小的村寨所组成,其中距乌石仅数里的彭家围子,是1898年10月彭总的诞生地,在此他渡过了艰难贫苦的青少年时代。 1928年7月22日,30岁的彭德怀组  相似文献   

14.
史全伟 《湘潮》2022,(12):28-30
<正>陈赓早在青少年时期就积极参加各种爱国活动,追求进步,立志从戎。1916年,他抱着为国家和社会有所作为的雄心,到湘军中当兵。当他认识到在旧军队中根本不可能实现为国为民的抱负时,便毅然离开。之后,陈赓阅读了许多进步书刊,勤于探索新思想,并与毛泽东等人创办的革命组织有了密切接触。1922年底,他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早期共产主义运动中的一名坚强战士。  相似文献   

15.
正作为人民军队的一员名将,彭德怀亲历过20世纪中国的各种军事斗争,他的军旅生涯简直就是开国将帅们探索、追求、奋进的一面镜子:1916年3月,投身湘军一干近10年,出没于军阀混战的硝烟中;1926年7月,所在湘军部队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浴血在北伐战争的烽火里;192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7月在湖南平江发动武装起义任红五军军长,逐步成长为红一方面军司令员;1937年9月以后,作为八路军首脑人物之一,在华北大地与日军周旋多年;1947年3月,出任西北野战兵团统帅,  相似文献   

16.
《湘潮》2015,(3)
<正>1961年,63岁的刘少奇在湘江西岸对宁乡县委副书记何长友说:"我们革命的目的,就是要解决广大人民群众吃饭、穿衣和住房问题,不然要我们共产党人干什么?"作为国家主席的刘少奇在湘江之畔的如此设问,正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党的宗旨在一种特殊时期的特殊表达。奔腾北去的湘江水,见证了国家主席的动情一问,也见证了一位亲民、爱民、忧民的共产党员的传奇人生。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60年代,在曾国藩的主持下,中国开始了留学教育。曾国藩是镇压太平天国的湘军统帅,也是洋务运动的奠基人。在与太平天国的厮杀中,他亲眼目睹了西洋落地开花炮的威力,不禁感到惊心动魄,由此产生了一种民族危亡的忧患意识。当英法联军凭借他们的新式武器纵横中原,直捣京师,而“天朝上国”竟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抵御时,曾国藩更是难以成眠。他自己在日记中写道,“四更成眠,五更复醒”。正是这种民族危机感,促使他首先倡办洋务,拜强敌为师,借法自强。1862年,曾国藩开办了中国第一个军事工场安庆内军械所,开始了“师夷长技”的…  相似文献   

18.
洪梦 《党史文汇》2014,(7):17-17
正彭德怀家乡湖南湘潭乌石寨的彭家围子过去缺水,周围百姓饮用水要到很远的塘里去挑。几十年来,彭德怀一直把这件事记挂在心里。1957年,全国许多地方兴起大修水利高潮,他便给家乡干部写信,建议在他小时候砍过柴、放过牛的乌石峰下楠木冲修一座水库。1958年,水库动工兴建。这年冬天,彭德怀回乡视察。听了公社、大队干部的汇报后,他非常高兴,立即自掏腰包捐献了500元钱表示支持。  相似文献   

19.
刘铁铭 《理论学刊》2006,(7):109-111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杰出的地主阶级军事家。作为湘军的创建者和统帅,他在组建湘军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建军思想。本文着重从组织制度、思想灌输及后勤保障三个方面分析了曾国藩建军思想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黄埔英杰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众多的高级将领中,陈赓大将可算得上是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14岁投奔湘军,21岁入黄埔军校;此后,南征北战,惊风雨,泣鬼神,叱咤风云,戎马一生。黄埔同学赞誉他为黄埔三杰之一,周恩来则毫不掩饰的夸耀陈赓是他最为喜爱的知识分子出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