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不仅重视对日本侵略者的军事斗争、政治斗争和经济斗争,还特别重视文化斗争,千方百计发挥文化在抗战中的作用,注重抗战文化建设,开辟了文化领域内的另一场抗战。成功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引导我们党不断走向胜利的思想路线;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为核心和统领,通过制定抗战文化方针,培养抗战文化队伍,明确抗战文化任务、服务对象和服务方式,规定抗战文化建设的任务、步骤和方法,重新构建了根据地抗战文化体系;大力发展根据地干部教育事业,开展各种类型的群众教育,扫除文盲和创办期刊、报社,大力建设抗战文化传播媒介,创造性地发展了抗日根据地文化教育事业,为抗战文化建设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2.
和谐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的核心内容,对中国的历史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团结抗战、一致对外的和谐精神的胜利,从逼蒋抗日到淞沪和福建抗战、察哈尔抗战、桂林抗战文化城的形成,充分体现了和谐团结在抗战中的作用。抗战胜利的历史经验对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诸多启迪。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时期,湘北地区是中国抗日的主战场之一。湘北军民为中国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牺牲和重要贡献。目前,学界对湘北抗战研究相对薄弱,对湘北抗战认识偏于一隅。加强和深化湘北抗战研究,需要在尊重历史前提下界定湘北抗战概念,区分湘北抗战与长沙会战的异同;在铭记历史基点上评价湘北抗战地位,认识正面抗战与敌后抗战的关系;在传承历史趋向上提炼湘北抗战精神,理解湘北抗战的历史价值与时代意蕴。  相似文献   

4.
正《武装保卫山西》是抗战初期革命文艺工作者吕骥、夏川(笔名白炎)在山西从事抗战活动期间联手创作的一首战歌。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向中国发动全面进攻,中国人民同仇敌忾、空前团结,开始打响了全面抗日战争。其间,一切爱国的音乐家"写抗战、唱抗战、宣传抗战",并形成高潮,发挥了巨大的鼓舞动员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抗战家书:我们先辈的抗战记忆》收录了左权、张自忠、谢晋元等抗战先辈及普通将士近100封家书及其背后的故事,鲜活生动地展现了中国人民长达14年的抗战心灵史。这些家书,最早的写于九一八事变发生不久,最晚的写于抗战刚结束,其中既有热血男儿在沙场写给亲人的绝笔,也有严父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在客观上表现为中日之间的军事对决,其实质则是双方在军事、政治和社会层面总体实力的对比。中共提出全面抗战的政治路线和持久战、游击战的军事战略战术,是对我方军事实力极为弱小的扬长避短,充分挖掘了赢得抗战胜利的军事潜能;中共坚持抗战的民族性、人民性、民主性,寓建国于抗战之中,进行了全民族团结御侮的总动员,凝聚了赢得抗战胜利的磅礴力量;中共引领、培育的抗战精神,构筑了战胜强敌的精神长城。从军事、政治、精神三个维度完整地揭示中共在抗战中所起到的中流砥柱作用,可以加深对于中共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所起的伟大作用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唐正芒 《新视野》2007,3(4):84-86
抗战时期,为抗战服务的文化运动空前繁荣兴盛,并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大作用,这种繁荣发展及重大作用,与毛泽东的多方指导和参与是分不开的。这主要体现在:高度重视抗战文化运动、论述或制订抗战文化理论路线方针、直接参与并借此指导抗战文化运动。深入研究毛泽东与抗战文化运动的密切联系,对于拓宽毛泽东思想和抗战文化的研究领域,都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8.
正太行山,地势险要,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这里曾是共产党八路军敌后抗战的战略支点,是华北抗战的主战场,对赢得山西抗战、华北抗战乃至全国抗战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抗战红歌《在太行山上》,就是一把以战斗的姿态插入侵略者心脏的钢刀。歌曲中的"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再现了让人心潮澎湃的抗日根据地军民一致抗战的热烈场面,"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这发自内  相似文献   

9.
史桂芳 《前线》2017,(7):78-81
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国全民族抗战的起点。面对强敌,国共两党都认识到只有坚持持久抗战,方能赢得最后的胜利,但是国民党并没有对持久抗战战略做深入的理论探讨,缺乏行之有效的办法,中国共产党人则不仅有深刻的理论探讨,而且形成了完整、科学、系统的持久抗战战略思想,对全民族抗战的胜利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共对实现抗战领导基本条件的理解,实质上是把握住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脉搏、抗战取得胜利的关键和基础,并通过具体应用到政治口号的与时俱进、群众性的布尔什维克党的建设、抗战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等方面,真正发挥了桥梁和纽带作用,从而有利地保障了党的抗战领导地位和作用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刘学礼 《党建》2014,(9):24-26
正中国共产党最早号召全民族抗战,始终高举全民族抗战旗帜,始终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始终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始终艰苦奋战在抗战最前线,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了彪炳史册的历史贡献。历史就是历史,事实就是事实。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和全民族的代表者,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和坚强意志,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相似文献   

12.
广东抗战文化宣传是华南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华南》作为中共广东省委宣传抗战文化的机关刊物,具有浓厚的统一战线色彩。《新华南》在抗战文化宣传策略上兼具合作性与斗争性、政治性与文艺性、国内性与国际性相结合的特点,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广东党组织在华南地区宣传"团结抗战、打败日本,肃清汉奸,建设新中国、新华南"的重要舆论阵地,为华南抗战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具有重要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全面抗战爆发后,为了"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叶剑英利用各种渠道和机会,通过座谈会、招待会、集会、演讲、撰写文章等方式,广泛开展抗日宣传活动,鼓舞民众抗战斗志。尤其是1938年10月到1941年3月,叶剑英与周恩来辗转西迁,多次往返长沙、衡阳、桂林、重庆等地,发表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抗战演讲,吹响"坚持团结抗战的号角"。  相似文献   

14.
正作为珠海市党史和地方志工作者,早在10多年前抗战胜利60年之际,我便多次采访当年在珠海战斗过的欧初、罗章友、吴当鸿等抗战老兵,深感珠澳携手抗战在华南抗战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珠海与澳门紧邻。澳门曾被称为战乱中的绿洲,其在抗战中的中立地位,为中共领导的抗日活动提供了不少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5.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出版的抗战史书籍约有100多种,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战路线、方针政策、思想理论,总结了抗战的经验教训,揭露、批评了破坏抗战的行径,发挥了巨大的政治作用、社会作用、文化作用,代表了抗日战争的前进方向、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16.
《红岩春秋》2010,(5):31-34
2010年8月15日,为纪念抗战胜利65周年,渝台两地联合举办的“重庆岁月——海峡两岸抗战文物展”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开幕。展览以战时重庆生产、生活为主要内容,分为战时首都、重庆大轰炸、抗战经济、抗战文化、战时重庆市民生活、胜利之都等6条主线,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所凝聚的空前的民族团结和伟大的抗战精神。  相似文献   

17.
许恒兵  申一青 《前线》2022,(10):20+25-27
在《论持久战》中,毛泽东娴熟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全面分析抗战形势,准确实施正确战略指导,精心设计筹划抗战全局,科学预见抗战未来走向,集中表现出统揽抗战全局的总体性视野、设计把控抗战各阶段的全程性视野和科学预见抗战未来趋势的前瞻性视野,彰显了无与伦比的战略判断、战略设计、战略预见的领导艺术。学习领会毛泽东的高超战略智慧和宏阔战略视野,对我们有效应对民族复兴新征程上的风险挑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期间,陕甘宁边区作为中共中央所在地,为抗战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其间,边区工会通过自身的积极活动,调动边区一切人力、物力、财力支持抗战,保障了边区抗战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9.
《群众》周刊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公开出版的唯一机关理论刊物。抗战初期,《群众》周刊围绕团结抗战进行政治动员,通过揭露日本侵华罪行,促成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通过宣传正面战场抗战的形势,调动国民党及其军队的抗战热情;通过宣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敌后战场的抗战业绩,树立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与军队的抗战形象;通过批判两种错误观点,帮助人们树立和坚定中国抗战必胜和持久抗战的思想。《群众》周刊的有效政治动员,对抗战初期生气蓬勃的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桂林抗战教育是“抗战文化城”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抗点教育成就辉煌:基础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为抗日救亡作出了重要贡献。桂林抗战教育成就取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雷沛鸿先生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