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峡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工程,光移民人数就达110多万,堪称世界之最。宜昌是三峡工程所在地,面对艰巨复杂的移民任务,市委充分发挥宣传思想工作的优势,把“移民与育人”、“换环境与换脑筋”结合起来,努力营造服务三峡工程的良好环境,推动了移民搬迁任务的圆...  相似文献   

2.
1992年4月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以绝对优势的票数通过了“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这是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历史性决议。由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对三峡工程作出庄重讨论,充分体现了亿万人民要求尽快建设三峡工程的强烈意愿,它充分体现了三峡工程是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的完满统一。但这一成果来之不易,三峡工程的决策过程经历了近40年的风风雨雨,其中论争十分激烈。  相似文献   

3.
周公三峡情     
为“使江湖都对人民有利”,1958年早春,周恩来溯江踏勘三峡。三峡工程在技术上是否可能?三峡坝址究竟选在何处?三峡工程同整个长江综合利用是什么关系?这些战略性问题在风雪行程中旋转、飞舞……  相似文献   

4.
张雪峰 《世纪桥》2009,(18):11-11,16
以荆江分洪为基础建造成的雄伟壮观的三峡工程,是一项牵系着新中国几代领导人的系统工程。毛泽东、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胸怀征服自然,战胜洪水,造福人民的雄心壮志,认真仔细地规划治理三峡工程的蓝图,为三峡工程大规模兴建作了充分准备。如今。“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的壮丽景观已展现在我们面前。  相似文献   

5.
国务院确定三峡工程“150方案”20世纪70年代后期,当葛洲坝一期工程基本建成后,国内专家、长办(原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简称)提出了一个“200方案”。此方案一出笼,立即遭到许多人反对。到了1983年,长办在编制三峡可行性报告时,则着重考虑了“150方案”。这份报告称:“三峡工程按正常蓄水位150米,坝顶高程175米设计”。“150方案”实际上是低坝方案,它的优点在于:总投资低,可以基本满足防洪要求。  相似文献   

6.
本刊2001年第5期曾刊登过《“三峡省”筹建始末》一文。时任水电部副部长的李伯宁受命统领三峡工作,为筹建“三峡省”、为三峡工程早日上马做前期准备,后因各方意见不一,“三峡省”中途夭折……本文续接前文,讲述回到北京后的李伯宁再度受命,负责三峡工程论证及三峡移民工作。  相似文献   

7.
张雪峰 《世纪桥》2009,(17):11-11,16
以荆江分洪为基础建造成的雄伟壮观的三峡工程,是一项牵系着新中国几代领导人的系统工程。毛泽东、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胸怀征服自然,战胜洪水,造福人民的雄心壮志,认真仔细地规划治理三峡工程的蓝图。为三峡工程大规模兴建作了充分准备。如今,“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的壮丽景观已展现在我们面前。  相似文献   

8.
近日,中央电视台播放的三集大型纪实片《国坝》,看后令人振奋。片中,两院院士、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技术委员会主任潘家(王争)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三峡工程之所以能进展顺利,走到今天的辉煌,“贡献最大的是反对者”。潘院士的这句话令人深思、耐人寻味。无独有偶,前不久,温家宝总理曾问三峡工程总指挥陆佑楣,谁对三峡工程的贡献最大?这位总指挥也回答道:曾经反对建三峡工程的人。众所周知,三峡工程是举世罕见的建设项目,具有防洪、发电、航运诸多效益。早在1954年到1958年间,就有不少专家提出修建三峡工程。但也有人历数其弊,言不可为。这其中就有曾任水电部副部长、中组部副部长、中顾委委员的李锐。他根据自己掌握的确凿数字,反复论证,面陈毛泽东主席,指  相似文献   

9.
张建伟、邓琮琮合著的《中国院士》(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是一部中国院士制的沿革史,一部中国院士的奋斗史,一部中国科学的成就史。翻开书页,迎面而来的是一个个闪光的名字:“地质之光”李四光、“两弹元勋”邓稼先、“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第一辆国产小汽车的主要设计者孟少农、大庆油田的催生者黄汲清、三峡工程的开路功臣潘家铮……他们以智慧之光串起了历史的昨天和今天,又使明天开始向人类展露出迷人的曙光。  相似文献   

10.
1992年4月3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响起三峡工程议案通过的掌声;1994年4月18日,议论了近70年的三峡工程已经破土动工。从此,三峡工程——这个缠绕了近一个世纪的“中国梦”正将变成现实。三峡,已不再是梦想!“三峡”曾是梦长江三峡,如同她的九曲十八弯,在缥缥渺渺、若隐若现的云雾之中,一忽儿绝壁断流,一忽儿柳暗花明;那奔涌的漩流,呼啸的排浪,一会儿划成了一个巨大的问号,一会儿又变成了重重的感叹号。世界的目光曾一次次停留在这里。使她知名  相似文献   

11.
湖北检验检疫局三峡工程办事处,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为三峡工程严格把关、热情服务,成功地完成了数十起重大对外索赔,挽回经济损失904万美元,有效地维护了国家的利益和尊严,赢得了崇高信誉。2001年荣获全国青年文明号称号,2002年底被国家人事部和国家质检总局联合评为全国质检系统先进集体,2003年初被三峡工程业主评为劳动竞赛先进班组。A三峡办事处是检验检疫部门派驻在三峡工程的一个“窗口”单位,全体干部职工认真履行职能,当好国门卫士,在三  相似文献   

12.
李冬 《当代党员》2010,(4):23-24
上世纪90年代初,三峡工程上马。 “关闭”、“破产”、“下岗”等敏感词汇扑面而来,砸得万州工业人措手不及。 但万州人没有放弃现代工业梦想。  相似文献   

13.
西陵区是宜昌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服务三峡工程的前沿阵地,我们坚持“发展区位优势,突出第三产业,服务三峡工程,推进开放开发,实现富民强区”的战略思想,从改革产权关系入手,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突出深化改革,突出开发项目,突出抢占市场,突出内部管理,加速区级企业向现代企业制度过渡的步伐。  相似文献   

14.
中央三代领导人与“三峡工程”决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建造长江三峡大坝逐步提到了党和国家的重要议事日程,从1953年提出“三峡工程”方案到1992年国务院批准兴建三峡工程可行性报告,整整经历了中央三代领导人,历时39个年头,其决策过程几经波折,倍受世人关注。  相似文献   

15.
刘文娅 《当代党员》2006,(11):71-73
今年9月11日凌晨5时,“三峡工程建设先进工作者”、“移民功臣”、重庆市人民政府市长助理刘福银同志,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53岁。  相似文献   

16.
秦九凤 《湘潮》2006,(4):4-5
2003年6月,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大坝蓄水达到了海拔135米,并随之通航、发电。这一惊世壮举不仅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也必将为中国的经济建设作出巨大的贡献。在这一宏图变成现实的今天,我们不由得想起了开国总理周恩来为三峡工程科学选址的往事。那是1958年1月,毛泽东在南宁工作会议期间,亲自委托周恩来抓三峡工程。当时,毛泽东伸出4根手指笑着对周恩来说:“恩来,你来抓三峡工程,一年抓4次。”受命抓三峡工程的周恩来很谨慎,因为他知道,三峡工程关系着国计民生,如果考虑不周或一着不慎,都会给国家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造成严重的国际影响。他…  相似文献   

17.
王贵明 《探索》2004,(2):143-144
国务院三峡建设委员会重大课题、重庆市政府“十五”规划重大课题 ,由重庆市移民局长刘福银和罗晓梅教授、陈纯柱教授、何关银教授共同主编的《重庆移民实践对中国特色移民理论的新贡献》一书 ,于2003年12月由重庆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以三峡工程群体性非自愿移民为研究对象 ,特别是以重庆第二期移民实践为主要根据 ,并广泛吸收国内外已有的移民实践和移民理论的经验及成果 ,站在中国特色移民理论的高度 ,对三峡工程移民、特别是重庆第二期移民的实践进行了创新性的理论研究。这是移民理论研究的一部值得关注的创新性力作。移民现象是贯穿于…  相似文献   

18.
在不久前的一次采访活动中,邓力群同志回忆起毛泽东对建设三峡工程的设想和向往。如今,三峡工程已经建成,当年毛泽东“高峡出平湖”的设想已经变成现实。本刊征得邓力群同志同意,特将这次谈话整理发表,以缅怀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筹划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作出的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在三峡工程建设的中,国家高度重视库区移民问题,将移民的安稳致富作为工程成败的关键。在三峡库区人民“舍小家、顾大家、为国家”,支持工程建设的同时,三峡库区的经济社会得到极大的发展,广大移民的的生存状况和发展状况得到较大改善。三峡工程及其库区移民迁建的实  相似文献   

20.
壮别三峡     
王锦慧 《党建》2006,(5):29-30
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造福人类的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三峡大坝,在一个叫三斗坪的地方横空出世。为了大坝早日建成,百万三峡移民告别热土家园,迁到高处、远处。透过他们渐行渐远的背影,一种与三峡工程相生相伴的伟大精神正变得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厚重———这就是壮美的“三峡移民精神”。上篇:告别故土为国家水利兴而天下定,天下定而人心稳。三峡工程,寄托着几代仁人志士的强国理想。1992年4月3日,经过“梦想70年,论证40年,争论30年”,七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兴建三峡工程的决议。三峡水库要淹没湖北省、重庆市所辖的两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