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下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关键期,为避免社会失范现象出现,政治要求道德与其协调一致,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政治是管控社会秩序的实现过程,也是道德价值目标的选择过程.政治生活变迁不仅需要政治工具的有力支撑,而且也需要借助于道德的不成文“规范”实现自身政治目的.政治与道德具有相同的终极目的指向,即维护社会生活秩序,仅仅是手段性质有别,一种是物质手段,另一种是精神手段,政治与道德具有同源性.  相似文献   

2.
在当今时代,正义[1]dikaiosune(justice)早已是一个广泛深入人心的重要范畴。它不仅是整个社会道德价值体系和司法体系的基础概念,而且它还涉及到众多的领域如伦理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经济学等。不仅如此,正义还是“关系到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重要的切身利益”[2]的问题。尤其是在政治领域,正义已被普遍公认为是一个基本的永恒的伦理原则,是该领域最为基本的道德要求和最为根本的行为指南。亚里士多德正义观把中道作为理论前提,反映出其正义观所特有的伦理特色,体现了西方政治正义的原初形态。一、正义的理论前提———中庸之道中庸之道…  相似文献   

3.
法治的伦理基础是以意图伦理为基础与目的、以责任伦理为中介与手段的混合伦理,它来源并决定于人的自由意志的本性。法治的意图伦理和责任伦理结合,形成法治伦理的无形之手。我们需要意图伦理和责任伦理的结合,需要法治伦理的无形之手,来建设各尽其职、各尽其责、各享其利的正义的社会,即一个真正的长久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分析公民伦理的产生及其主要特点,说明了公民伦理在处理自我与他者关系的根本原则以及公民伦理与实现和谐社会的辩证关系,阐述了和谐社会之实现离不开正义的社会制度和公民伦理的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5.
公共行政的实质是谋取公共利益、提供公共服务。公共行政需要伦理精神的引导和支撑,这是现代公共行政的必然要求。在公共行政中凸显正义、责任、诚信、宽容、奉献的伦理精神,是实现社会和谐善治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6.
正义具有典型的相对性,在不同时代,不同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文化传统,甚至不同国家、阶级或学派,人们对正义皆有不同理解。但这是否意味着判断正义的客观标准不会存在呢?博登海默这样回答:“正义所关注的是如何使一个群体的秩序或社会制度适合于其基本目标和任务……满足个人的合理需要和要求,并与此同时促进社会进步和社会内聚性程度──这是维持文明社会生活方式所必需的。”简言之,衡量任何一种事物或法律是否合乎正义不在于它有没有拿正义进行自我标榜,而是看客观上它是否促进社会进步,是否符合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正义既…  相似文献   

7.
儒家伦理与法治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用缺失、纲纪崩坏、吏治腐败是当前最为突出的社会问题,对于产生这种法治困境的深层原因,人们普遍将其归结为制度不健全。而儒家文化对市场经济的不适应症状,是儒家伦理对法治精神的消解和化约。儒家文化中的等级伦理、宗法伦理、和合伦理与法治精神格格不入,严重阻滞着法治所追求的公平、正义、自由、权利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法治秩序的构建,离不开法律伦理的培育。法律伦理乃规范法律专业行为的特殊规定。基于专业的原因,法律伦理的要求不同于大众伦理的要求。对法律伦理的背离缘自法律人对自身角色及其所在的法律职业共同体的不自信,这实际上是法治危机的表征。法律人由于追逐社会良心而游弋于法律之外,这种看似正义凛然实则粗糙的司法行动难以提升公众对司法的信心,也难以树立司法的威严。矢志于实现社会正义的法律人不仅要把法律伦理当成一种规定,更要把它当成身体力行的行为哲学,把它当成须竭力实现的信仰般的高尚追求。  相似文献   

9.
正义是和谐社会的精神基石,是贯穿于和谐社会各个层面的核心价值取向。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紧迫任务,因而要将制度正义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关键环节来抓。实现制度正义离不开道德正义作为保障,所以道德正义也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行政管理需要发展行政伦理责任的理念。这不仅是理论研究进一步深化的结果,也是正在变动的社会以及行政管理过程的需要。目前需要发展这样一些行政伦理责任理念:存在于中西方思想中共有的理念——正义、平等、参与与自治;为西方思想家所特别强调的理念——民主、主体性与主体间性、批判性思维;为中国思想家所突出强调的理念——稳定与和谐。要在中国的行政管理实践中实现这些行政伦理责任理念,这不仅需要在法律体系中的渗透,而且需要来自于行政管理内部对于雇员行政伦理责任的监督、以及对行政管理者和公民实施行政伦理责任的教育。  相似文献   

11.
论构建和谐社会中的财富认同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谐社会是社会的各种要素和关系相互融洽的状态,这是一个内涵相当丰富的概念。它涉及到人与人、人与社会等多重关系,涵盖了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日常生活。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和谐社会的基本要素和评判标准也各不相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条件下,和谐社会实质上也是一个民主与善治的社会、秩序与法治的社会、公平与正义的社会、宽容与友善的社会、诚实与信任的社会。建设和谐社会,需要从各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既要努力发展经济,提高全体人民的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12.
检察官客观义务是检察伦理的核心内容。实践中,检察伦理的缺失不仅会导致冤假错案和个案处理不公,而且会导致司法公信力的缺失,也无法形成良好的法治环境,对国家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形成很大障碍。检察机关应当秉持客观义务,从客观义务伦理的内在要求和现实状况来建设检察机关伦理道德,并重点关注正义精神、公平意识、公益之心、法治信仰和诚信伦理。同时,还要认真研究检察官伦理建设的有效性问题,即尊重现实人性,固守“底线伦理”;发挥示范作用,形成“引导伦理”;重在制度建设,生成“规制伦理”;协调矛盾冲突,确立“至上伦理”。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逐步完善的同时,政治领域中越来越多地出现不符合一般政治伦理道德的现象,严重腐蚀了国家的健康肌体。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培育和确立新型的政治伦理价值观。在汲取中国传统政治伦理精华的基础上,植根于当今中国的现实,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和谐社会政治伦理的构建,增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对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引领作用,构建以民主法治、以人为本、尚公为原则的现代政治伦理是实现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4.
随着数据量的急剧增加,人工智能等技术快速发展和应用,数据伦理风险日益凸显。尽管数据伦理原则和数据伦理指导框架能够帮助数据科学家反思其研究工作对个人、团体和社会产生的持续影响,但这些原则不足为数据科学提供避免社会危害、促进社会正义的范式。基于技术政治性视角对数据科学技术的三个争议进行剖析后发现数据科学家已经成为参与社会规范性建设的政治行动者。因此,数字时代的数据科学困境需要超越的“四个阶段”,进而提出数字正义的实现需要对数据进行正义性的规制与承诺,同时重视数据评估工具的智能化赋能,构建技术与人文的良性互动,引导“技术治理”向“技术善治”的转型,最终实现数字治理中的正义修复,促进社会的包容性、平等性发展。  相似文献   

15.
社会公德关系是社会伦理关系的一个特殊方面,其核心是公民在社会生活中平等互惠的交往与合作,其目的则是维护基本的社会公共生活的有序和谐.当社会伦理的制度性安排不能有效维护公民在社会交往中的平等互惠的交往秩序时,就会出现较为普遍的社会公德危机.  相似文献   

16.
作为社会设定的警察行为之应然,警察伦理规范被信守的前提在于其自身的现实合理性。这种合理性除了它所蕴涵的价值精神合乎社会发展规律之外,还应包括以下方面的基本要件:(一)警察伦理规范必须是国家和社会价值期待的真实体现;(二)警察伦理规范必须具有一个完整而和谐的准则体系;(三)警察伦理规范必须植根于客观的社会道德现实。这不仅有助于警察伦理规范之应然向实然的转化,也有利于提高当代警察伦理道德建设的水准。  相似文献   

17.
国际关系伦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关系伦理是国际社会中制约和影响国际行为体之间关系与行为的观念规范总和 ,其形成取决于国际社会结构和规范两大要素。当前 ,国际社会结构和规范的变化使传统的国际关系伦理面临着挑战 ,重建国际关系伦理已是大势所趋。国际关系伦理的重建 ,首先面对的是根据当前国际社会的结构特征和主体发展需求的变化来理解国际社会这一特殊领域中的正义概念。将现代现实政治的政治计算与理想政治的伦理判断结合起来 ,并且有志于超越两者局限性的“责任伦理” ,是一种值得尝试的方案。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自提出以来,中西社会和谐思想资源成为学术界重要关注点、新的视域下政治伦理内涵探讨卓有成效、现实政治和政治文明问题成为研究重心,和谐社会的政治价值取向、政治伦理条件及其建构等研究也渐趋深入。但目前,该领域还存在着:对于怎么化解社会不和谐因素的实证性研究较为欠缺,对当下和谐社会政治伦理建构的具体路径、政治伦理基础问题研究还很薄弱,政治伦理研究致思路向上有一定偏差等亟需深化和改进之处。  相似文献   

19.
作为西方经济文化形态的制度伦理以人性本恶为出发点,演绎出以法正义为核心,“以恶抑恶”、“以恶增善”的制度伦理,它内涵着契约和法治精神的设定主体、分别物权、公平转让和各得其所的“分构”性正义价值取向。西方政治文明的历史传统为我们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伦理提供了思想资料。在弘扬本国优秀文化传统的同时汲取西方“以恶抑恶”制度伦理法正义诉求的合理内核是当前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作为社会正义的激烈反对者,哈耶克从概念和价值两个维度对社会正义进行了批判,并系统阐释了其以正当行为规则为基础的行为正义理论。但是,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哈耶克的上述批判与建构都还存在诸多困难。其中,对社会正义的概念批判不仅在假设上存在问题,而且还混淆了"事态"与"对事态的回应";而对社会正义的价值批判除了理由不充分外,还不恰当地建构了社会正义与自由市场秩序之间的对立关系。哈耶克极力主张的行为正义并不足以通往他所谓的自生自发秩序,而且他对规则体系演进过程所做的阐释也存在内在的矛盾与问题。除了这些理论上的困难,始终作为哈耶克行为正义理论基本取向的自生自发秩序本身也经不起严格的历史性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