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实践》2014,(7)
<正>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指出":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公款姓公不徇私,公权为民行大道。一旦公款、公权为私而用,则发生质变,更贻害无穷。对领导干部而言,从走上工作岗位那天起,就面临着公与私的考验。公与私如何取舍,更见共产党人的信仰、作风和操守。上世纪60年代,毛主席的生活管理员打听到国外有种带嘴儿的烟,便委托外交部购买了两打,并想从招待费中报销这笔开支。毛主席得知后严肃地说":中国不缺我毛泽东一  相似文献   

2.
侃侃 《党课》2014,(12):73-77
“作风问题都与公私问题有联系,都与公款、公权有关系。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领导干部必须时刻清楚这一点,做到公私分明、克己奉公、严格自律。”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对全党发出的告诫,也是对各级领导干部莫把公权当特权的警醒。  相似文献   

3.
正"公私之交,存亡之本也。"在我们共产党人的字典里,所有的作风问题,都与公私有联系,都与公款、公物、公权有联系。公私这杆秤,既能称出一个人的人品官德,又能称出人心向背。公生明,廉生威。领导干部公私分明,清正廉洁,本身就是无形的感召  相似文献   

4.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各级干部要"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利",这是我们进行党性教育和公仆意识教育的绝好话题。做人之本是道德品质,才与德相比,德更为根本;领导干部要做好官,首先要做好人。为政用权,掌用的是国家政权,其中最主要的是党委和政府权力;一切领导干部都应当彻底回归"公仆"本位,把为人民解困苦、办实事、谋幸福作为衡量政绩的唯一尺度。用权最关键的就是一切权力都要为民所用;公权就要公用,公权不能私用,各级干部要牢牢记在心里,落实在行动上。  相似文献   

5.
王玉堂 《实践》2014,(3):56
<正>公权为民,是对马克思主义权力观通俗而又精辟的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在中纪委三次全会上强调,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权力是一种强制性的支配力量。领导干部都有一定的权力,没有权力,领导工作就无从谈起。而领导干部对权力的认识和理解不同,对待权力的态度不同,运用权力的目的不同,就形成了不同的权力观。党的领导干部必须始终坚持公权为民的权力观,做到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坚持公权为民的权力观,就是要坚持权力来自人民的观点。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是党代表人民执掌  相似文献   

6.
你说我说     
《新湘评论》2014,(4):62-62
教育活动有期限,但贯彻群众路线没有休止符。——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亳都不能私用。——领导干部必须时刻清楚这一点,做到公私分明、克己奉公、严格自律  相似文献   

7.
正华羽在7月3日的《光明日报》上发表文章说,据报道,今年暑期,预计将有过亿人次游客参加红色旅游。对党员干部进行红色教育,在红色旅游地重温党的光辉历程,是十分必要的。但是也不要忘记,红色旅游不应用公款进行"埋单",不能把红色旅游变成游山玩水的由头,更不能用公款搞形  相似文献   

8.
《求是》2015,(9)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人民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的最牢固根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革命时是这样,执政后也是这样。党要经受住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就必须始终密切联系群众、不断凝聚社会共识,团结带领人民不懈奋斗,使人民群众的日子越过越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群众  相似文献   

9.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战略稳步推进,执纪越来越严,党风政风为之一新,党心民心为之一振。但也有一些党员干部发起了牢骚,说"不如以前自由了"。言外之意,纪律管得太宽了。他们的"不自由"源自哪儿呢?上班,不能迟到早退了;公款,不能大吃大喝了;会所,不能随意出入了;说话,不能信口开河了;责任,不担当就得被问责了;向组织报告个人有关事项,不能再藏着掖着了……殊不知,这些事本该如此,都是党的纪律要求。  相似文献   

10.
<正>亲情、友情再深,也要有一个"界",这个界限就是公权不能私用。作为党的领导干部,我们最深沉的爱、最博大的爱、最真切的爱,是爱国家、爱人民。·我们不是一般的人,我们是党的人。党的领导干部,是有规矩的人,是不能为所欲为的人。自古以来,没有几个做官的死于饥寒,但是死于敛财的,历朝历代,大有人在。人不可能把金钱带进坟墓,但是金钱能将人带进坟墓。金钱没有牙齿,却可以吞没人的灵魂。党纪政纪是设在悬崖边的一道道  相似文献   

11.
俭以养德     
正【开篇的话】"光盘"行动蔚然成风,公车管理日渐严格,节约型机关、学校、社区建设红红火火……一年多来,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系列举措,令曾经触目惊心的奢靡之风受到明显遏制。为转变而欣慰的同时,我们还应看到,铺张浪费现象在一些地方、在一些行业、在一些人群仍然存在。有人对浪费行为不以为然:花钱消费是个人自由,是"私事",他人无权干涉。更有人挥霍着公权,花费着公款,认为吃点喝点用点不过是不足挂齿的"小事"……  相似文献   

12.
<正>"不足额交纳党费,甚至用公款交党费……"这是广西玉林市委日前在首轮专项巡察中,发现一些单位党的领导弱化,党建工作薄弱所反映出的问题。试问,在交纳党费这类"小事"上都经不起考验,又何谈在关键时刻站得出来、顶得上去?公款,顾名思义,是属于国家或集体的钱,并非私财,不得擅自挪用;而交纳党费,则是党员应尽的义务,是党员关心党的事业的一种表现。一个连党费都不愿上交的党员干部又何谈对党的忠诚?  相似文献   

13.
在过去相当长时间里,"贺卡满天飞"是年末的一道独特风景,不少贺卡印制奢华,浪费严重,看似"鹅毛之礼",暗藏"四风"之弊。2013年10月31日,中央纪委下发《关于严禁公款购买印制寄送贺年卡等物品的通知》。重拳整治下,"公款贺卡"渐渐淡出公众生活。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光盘行动到叫停奢华晚会,从禁送公款烟酒到严控公务用车,从"双节"严禁公款送月饼,到禁止公款购买、印制、邮寄、赠送贺年卡、明信片、年历等物品,中央一  相似文献   

14.
正1945年,黄炎培在延安窑洞发出了著名的"黄炎培之问":中国共产党能不能跳出历代统治者从艰苦创业到脱离群众的历史周期律?7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福祉,用实际行动作出了响亮的回答。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及"黄炎培之问",强调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永远保持中国共产党人对人民的赤子之心。  相似文献   

15.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方面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制度规定和通知要求,如"八项规定""六项禁令"、《关于领导干部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有关事项的通知》等。中纪委也在此基础上,出台了如"严禁中秋国庆期间公款送礼""严禁公款印制购买寄送贺卡"等通知和规定。这些制度、规定的出台,标志着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正告别运动化,走向制度化。运动化的作风建设,会有一时之效,难有长远之功,可  相似文献   

16.
《党课》2007,(6):20-20
一是需过好“公心、公利关”。党的干部为党做事、为人民服务必须出于公心。用好公权,谋好公利,即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这实际上是一个“对谁负责”的根本立场问题。  相似文献   

17.
吴非 《唯实》2005,(4):63-63
不断有报道揭露官员赌博丑闻,而且是公款,而且是豪赌。这是一种屡禁不止的腐败现象。赌博是一种"档次很低"的行为。人的文化素养几乎制约着他的一切行为,当然也决定了他的娱乐爱好。身为干部而赌博, 是很羞耻的事,不管有没有用公款,都是违法。既属违法,就远不是"开除党籍"的事。至于公款豪赌,不管赢输,都触犯刑律; 即使退赔,也得追究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8.
正勤俭节约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我们党历来主张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只有党员干部以实际行动带头促进全民节俭,俭以养德才能在全社会汇聚更大正能量,才会收到长久的效果。对铺张浪费"零容忍""严禁用公款购买和赠送鸡蛋、咸鸭蛋、粽子等端午节礼;严禁用公款大吃大喝、相互宴请、相互走访;严禁以任何名义  相似文献   

19.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限制公权、反腐倡廉成为新一届党中央整肃党风政风的一道亮丽风景,尤其是"八项规定"的颁行,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认可。同时,也应当看到,在执行"八项规定"的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公权私用隐匿化、打"擦边球"等现象。诸如"土特产"、"工作餐"等内涵相对模糊,对权力运用考核监督尺度难以把握等问题,都促使我们从巩固"八项规定"执行成果,保证限制公权、反腐倡廉进程持续推进的意义上,深入考虑这样一个  相似文献   

20.
人民至上     
正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人民性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属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根本标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至上""不负人民",字字千钧,饱含深情,昭示着共产党人不变的初心和使命。人民至上,必须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新中国成立后,"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被写进共和国的宪法,成为不可动摇的宪法原则,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在人民主权理念里,权力来自人民,权力属于人民,权力也要用于人民。替人民行使公权,应以人民为中心,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为人民之所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