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日中国论坛》2006,(1):84-87
改革开放以来,丰都县农村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的变化,农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居民的贫富差距日益拉大,农村地域的差距也在加大,许多社会问题随之产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县社会经济的发展。丰都县农村贫富差距的现状、成因及其对经济社会影响如何?为  相似文献   

2.
一学习的价值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导源于社会和教育的变革与重构。我国加入WTO后,经济结构、经济生产过程和经济运转模式都发生了一系列改变,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对传统社会劳动力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也为农村青年劳动力的转移提供了有利的环境;知识爆炸和信息的膨胀、经济成分的多元化和利益主体的多样化使职业转换加速。这一系列巨大的变化,把当代城乡青年抛向高度竞争的社会环境之中。为适应这种变化,不断学习成为青年人保障经济、社会和自身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因素。团的十五大提出,共青团要坚持把竭诚服务青年作为…  相似文献   

3.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实行 ,我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伟大变化。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 ,农民生活显著改善 ,农村社会全面进步。这些成就的取得是谁都无法否认的基本事实。但与此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 ,我国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 ,总体上尚未摆脱不发达状态 ,还存在着不少矛盾和问题。特别是一些地方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农村基层组织软弱涣散乃至腐化堕落 ,这不仅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切身利益 ,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动摇了国家政权在农村稳固的…  相似文献   

4.
<正>当前,我国正处在转型期。在这个转型过程中,社会各个领域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农村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尤其是在农村社会关系领域也表现出不同于以往的新特点,并对我国农村社会和农民生活产生  相似文献   

5.
农民富则国家盛,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村土地制度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制度的根基,与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纵观历史风云,农村土地问题关系到历朝历代的治乱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政权的兴衰。通过掠夺农村土地支撑城镇化的增长幻象,只会加剧复杂的国内形势。  相似文献   

6.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特区农村近年来发生了很大变化,村镇建设已逐步转向城市化,特区农民也正以新的姿态投身社会的各行各业。但是,在新的形势下,农村的党建工作也面临新的挑战。一、干部权力增大,一些领导干部滋长脱离群众的作风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家大业大,干部的权力也相应增大了,主要是增大了人、财、物权。比如,各村委现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社会经济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尤其是近些年来,多种所有制经济竞争异常激烈,非公有制经济和混合经济发展迅猛,在农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伴随着农村多种经济成份的不断发展,收入分配差距的拉开,地区发展的差异,使农民这一庞大的群体开始面临着分化。按照职业流动变化划分,农民已初步分化为农业劳动者、个体劳动者、私营企业主、农民职工和管理者五个主要群体,代表着不同的经济利益、社会地位、生产方式和价值观念。尤其引人注意的是,随着农村生产方式的变化,传统的农村组织形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革,比如随着农…  相似文献   

8.
去年下半年,为了解广州市青年的婚礼消费状况及其对家庭、社会的影响,我们到部分工厂、机关、饮食服务行业以及农村进行了社会调查。现将调查情况综述如下。(一)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人们的经济收入不断增加,婚礼仪式、结婚消费以及彩礼和嫁妆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相似文献   

9.
罗建宾 《创造》2001,(12):13-14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社会经济成份、社会活动方式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成员固定地从属于一定社会组织的管理体制已经打破,许多人在不同所有制、不同行业、不同地域之间流动频繁,人们的职业、身份经常变动,大量“单位人”转为“社会人”。大量农村人涌入城市,社会流动人口增加,给社区建设与管理带来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一是所有制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猛,对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二是人们社会生活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民办事业单位、社会中介组织和社会团体大量涌现,给党的群众工作提出了新…  相似文献   

1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国家新时期重大历史任务,也是一项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以辽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进步,许多地区的农民已经开始富裕起来,农村的社会经济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村人口老龄化与家庭小型化趋势为基础,得出当前如何建立和完善一个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辽宁农村已经建立起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但还需要不断完善的思考。最后论述了现阶段辽宁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相关问题,并对如何完善辽宁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立法提出了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1.
《松州》2007,(4)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如何引导人教育人塑造人培养人的工作,是企业必不可少的生命线、向心力。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随着经济体制、经济结构的变化,经济发展、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日趋多样化,职工的活动方式、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都发生了很大  相似文献   

12.
转型社会中的农民分化对下林村固定观察点的调查熊森林晏新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与此相适应,农村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大量农民从农业劳动者中转移出来,分化为从事各种职业的不同阶层,形成了不同利益要求和社会地位的阶层群体。科学...  相似文献   

13.
兰日旭 《长白学刊》2013,(1):96-100
1921年至今,中国共产党在农村经济变迁过程中的政策取舍尽管充满曲折、出现过某些悲剧性事件,但基本遵循了以政府为主导的强制性路径方式。在政策的重要转折关头,党和政府采取了某一时期社会发展的核心目标"倒逼"农村经济政策择取的策略,以使农村经济服从核心目标;而农村经济政策一旦选定,又会随着社会经济形势的变化,在政策的推行上持续深化发展下去。农村经济政策的择取,显然受制于中国工业化或自我重塑过程中的资源转移和矛盾转嫁,具有中国经济现代化特色特征。  相似文献   

14.
试论当前我国农村社会矛盾的特点与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初的中国 ,正处于农业社会经济结构转型的历史重要关头。在新旧体制交替的过程中 ,农业的生产方式、农村的社会结构乃至农民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农民的价值观、道德观等方面的传统与现代、先进与保守、文明与蒙昧、法制与野蛮的激烈的矛盾冲击使我国农村呈现出前所没有的错综复杂、千姿百态、多元化的景象。在积极与消极、进步与颓废、正面与负面、剧变与失衡、困惑与摇摆现象并存的农村 ,许多社会问题集中出现 ,社会矛盾空前尖锐 ,如果处理不当引导不足 ,将会导致我国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受阻 ,社会危机频发。从…  相似文献   

15.
变化,从1978年12月18日开始。这一天,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打那以后,经济建设成为中国人的中心工作。在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种地的积极性,亿万百姓解决了温饱问题;在乡镇,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在城市,各行各业都发生着剧烈变化。经济的发展,同时带来了社会的进步和思想观念的改变。从1978年到2008年,30年的时光,在农村、乡镇和城市,都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本期辑录了几个小故事,您读下来没准能够看到自己的影子。  相似文献   

16.
试论农村集体化经济对我国农村传统生育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十年代,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深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急剧变更,农村家庭私有经济迅速转化为集体公有制经济。前所未有的新型生产关系的建立,促成了农村家庭和社会组织结构的新的分化与组合。这种变化的最显著特征是导致农村家庭经济职能缺损,生产职能外化为社会职能。本文关切的要点是:农村生产关系及由其牵动的整个社会基本组织结构的巨大变化,是否动摇了我国农村传统生育文化的社会根基?是否淡化了传统的生育文化和抑制了传统的生育行为?上述问题的回答对诠释我国人口高速增长的社会成因,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后人口生育“回潮”、“反弹”等人口现象及今后所面临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人口运行机制的变化趋势都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市场经济在农村的逐步建立,使农村经济形势发生很大变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的刑事犯罪活动出现了哪些新的动向和新的特点,应采取怎样的对策加以预防和打击?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作了专门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对整治对策作出如下思考。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京郊农村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农村教育、卫生、体育状况有了极大的改善。从总体上讲,北京市郊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农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就郊区农村改革开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的...  相似文献   

19.
白雪 《人民论坛》2011,(8):148-149
稳定和高效的农村金融结构是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关键。伴随着经济发展的步伐,我国农村的金融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基于此,对当前仍存在许多制约和影响农村金融结构演变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农村金融结构新的发展趋势和动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刘淑青 《求索》2007,(4):81-83
道德经济和家长制价值规范,在中世纪后期指导着乡村共同体的社会规范与经济行为,贵族的经济行为受到一定程度的约束,民众的利益和权利得到了相对保护,从而维系了父权社会的相对稳定。但是17世纪初,英国民众骚动变得非常普遍。骚动与农村经济变化造成民众生存艰难这一经济因素有很大关系,同时不容忽视的是,骚动背后是民众的价值规范和思维方式,骚动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传统的道德经济与市场经济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念的碰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