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牛误食铁质锐物致病死亡造成全国每年十多亿元的经济损失,而现有的牛胃取铁器及牛胃投放磁棒为开放磁路,吸力小,安全方便性差。腔式强磁牛胃取铁器(简称取铁器)及窗式牛胃投放磁棒(简称磁棒),根据磁相互作用原理,采用磁王材料并对其磁场浓缩聚集,磁路闭合磁吸力成倍增强,结构上采用防护措施保证了安全、方便可靠地对牛创伤性网胃炎进行有效的防治。通过动物实验,用取铁器对门诊118头奶、黄病牛进行取铁试验,取铁率达98.3%,食道未发生损伤;牛胃投放磁棒作54次吸取试验,头次吸出率为92.6%,2次吸出率达5.6%,3次吸出率仅占1.8%;磁棒预防效果试验,磁棒投放牛胃后再投入15枚铁质异物,两月后用取铁器1次将磁棒连同吸入磁棒窗孔的15枚铁质异物一起取出。对故意混入饲草内的27根铁质异物,牛食后,经124天的观察,由于胃中磁棒的预防作用,无任何创网炎症状,一切正常,后剖检网胃无创网炎病理痕迹;对混饲27枚铁物经4次吸取,第3次连同磁棒吸出,剖检网胃及其他脏器无遗留异物,取铁器腔中装铁芯后与磁棒对新离体网胃的刺入铁质锐物均有好的拔除效果。实验证明取铁器的取铁率达98%以上,磁 棒对误食铁物基本上能及时全部捕入其窗孔内。均有好的防治效果。鉴定会认为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磁棒与取铁器均获国家专利。  相似文献   

2.
我院近年来收治牛创伤性心囊炎5例,剖析的4例均发现有金属异物,但临床症状与所见兽医文献的记述略有差异。根据金属异物刺入的部位、深度及临床症状,我们收治的5例可分为三型:异物穿通横膈,靠近心囊型:病牛精神无异常,食欲稍减少,体温38.1~38.6℃,脉  相似文献   

3.
据近几年调查,发现在249头适繁母牛中,产后3个月以内未怀孕的牛有149头,占总数的59.84%。其中,患子宫内膜炎的牛有23头,占未孕牛总数的15.44%;患子宫弛缓的牛有18头,占12.08%;卵巢机能不全及减退的牛有108头,占72.48%,有碍养牛业的发展。而查阅饲养管理条件较好的延边种牛场1982~1984年的117头适繁母牛的统计资料表明,产后3个月仍未怀孕的牛还有13头,占11.12%。为了提高延边牛不孕症的疗效做了本试验。  相似文献   

4.
牛的马桑叶中毒的治疗牛的马桑叶中毒报道甚少,还未被广泛认识,应引起重视。诊断中毒多发生在每年3~4月份青草未萌发盛期,有明显的季节性;有过食马桑嫩叶和籽实的历史;发病快,患牛骚动不安,兴奋嘶叫,张口流涎,肌肉颤抖,体温下降在36℃左右,可诊断为马桑叶...  相似文献   

5.
1988年3月25日,一村民所养的1头8岁怀孕母牛来我处就诊,患牛背毛蓬乱,消瘦,走路蹒跚。排尿频繁,尿量少而带白色。经导尿、冲洗膀胱发现排出的液体中有细小的白色砂石结晶体,直肠检查发现膀胱底部有一较大的光滑硬块且可随意滑动,诊断为膀胱结石,随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为观察黄淮白山羊冠状动脉、心肌组织结构及其CX-43蛋白的分布特点,将10只健康成年黄淮白山羊经麻醉后颈动脉放血致死,取其心制作标本。一部分通过冠状动脉血管铸型标本制备,心肌及冠状动脉标本常规石蜡切片,经MASSON三色、VVG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显微观察并摄影;另一部分冠状动脉标本通过戊二醛磷酸盐缓冲液固定后,于60℃300 g/L的KOH溶液中浸泡、0.1 mol/L磷酸盐缓冲液冲洗、37℃胶原纤维酶Ⅱ溶液处理6 h后通过20 g/L鞣酸浸泡2.5 h,10 g/L四氧化锇浸泡、梯度乙醇脱水,喷镀氯化金,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并摄影。结果表明,黄淮白山羊冠状动脉主要形成左冠状动脉旋支、前降支、左前降支对角支及窦房结支;右冠状动脉可形成右冠状动脉旋支,前、后降支和窦房结支等重要分支,黄淮白山羊冠状动脉属于左优势型。弹性冠状动脉管壁中弹性纤维捆扎成束,部分弹性纤维呈螺旋状,肌性冠状动脉管壁平滑肌丰富,少见或偶见弹性纤维。隔缘肉柱心内膜下方分布有浦肯野细胞束,小动脉位于其近中央分布;乳头肌细胞排列整齐,细胞间有少量胶原纤维,浦肯野细胞束沿乳头肌中血管边缘分布;心耳心肌细胞间的胶原纤维明显多于室中隔心肌细胞间的胶原纤维含量;CX-43蛋白主要分布于隔缘肉柱、乳头肌、心房和室中隔的心肌细胞连接处和浦肯野细胞胞膜。  相似文献   

7.
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简称BVD-MD)是奶牛和肉牛重要的传染性疾病之一。本病首先于1946年在美国纽约州发现,称为牛病毒性腹泻。1953年在衣阿华州又发现一种临床和病理综合症与之类似的粘膜病,称为粘膜病。经病原学确定,认为这两种疾病是由同一种病毒引起的,只是临床表现不同。1971年由美国兽医协会统一命名为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在我国已有从牛体分离到BVD-MD病毒的报道,但还未见到从绵羊分离出本病毒的报道。我们在1980~1982年研究牛白血病的过程中,先后从羊的白细胞培养物和羊胎肾细胞培养中分离  相似文献   

8.
利用长角血蜱或大巴贝西虫感染血液,感染3头除脾牛和1头未除脾牛,感染后5~20天在血片中出现了典型的大型巴贝西虫。除脾牛临床主要表现呈稽留热,呼吸急促,血尿,眼结膜苍白黄染,高度贫血,个别牛血红蛋白量降至2g/100ml,红细胞数降至1.85×10~(12)/L,红细胞压积降至8%。尸体剖检主要变化为肺气肿,心内外膜、十二指肠、肺脏有出血点,肝肿大,膀胱有血尿等。并观察了病理组织学变化。未除脾牛临床上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9.
牛白血病是以淋巴细胞异常增生为主要特征的肿瘤性疾病。我国江苏、上海等地区发现此病。作者为了明确牛白血病病毒的病源性,自1980年以来进行该病毒对绵羊感染及传代试验,应用临床诊断、血液学和血清学诊断确定为牛白血病病牛,或经电镜观察在淋巴细胞培养物中见有C型病毒的牛的病料,作为牛白血病病毒材料接种绵羊。经三年来的试验,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
笔者从异物性肺炎病死家畜的支气管和肺泡腔中都发现异物中受到启示,试用大剂量抗菌素和普鲁卡因进行气管注射的方法,治疗支气管肺炎患畜8例(马2例,驴1例,犊牛3例,成牛1例,仔猪1例)和支气管炎患骡1例,均收到满意效果。与常用疗法相比,具有用药省,见效快,疗程短,无副作用和成本低等优点。(一)方法 视患畜个体大小用青霉素280万~480万单位,链霉素400万~600万单位,3%盐酸普鲁卡  相似文献   

11.
阴道脱出导致阴道壁破裂致使大、小肠全外溢的病例非常罕见,现将我场3097号牛病例报告如下: 病情经过 患牛生于1982年1月15日,2胎,营养状况良好,1985年2月25日经助产娩出50公斤公犊1头,怀孕期288天。胎衣滞留。该牛产前曾发生阴道脱,经治疗痊愈。后于1985年11月13日因阴道炎症患牛努责严重又导致阴道脱出,即在后海穴注射2%普鲁卡因麻醉,0.01%新洁尔灭局部清理,整复,阴门缝合  相似文献   

12.
根据1978年畜禽疫病普查及基层兽医人员反映,我省不少地区耕牛流行一种慢性血尿症。遵义地区比较普遍,仅绥阳县旺草区红旗公社某队1976年以来就有8头耕牛死于慢性血尿症。本病长期以来未得到确诊。虽经中西草药治疗但无效,与一般因劳伤或血液寄生虫病、肾脏疾病引起的血尿症有所不同。患牛进行性消瘦,部分或全部丧失使役能力并最终虚弱死亡,给农牧业生产造成较大损失。根据国外文献报道,牛长期少量采食蕨[Pteridiumaqui  相似文献   

13.
我社杨沟大队第二生产队一头80斤左右的架子猪突然停食,经检查:该猪体温39℃,呼吸35次/分,心跳78次/分,口内流涎,鼻腔内流出泡沫样液体,缩脖伸颈,连连咳嗽,作呕吐和吞咽动作,口腔、鼻腔均未发现异物,食道外部触诊发现在咽喉部下方有一条状隆起,压之疼痛。用二两菜油灌服,在咽喉部发出啯  相似文献   

14.
笔者对奶牛发生新鲜块根(茎)食道颈部下1/3段或胸部梗塞,采用浓盐水治疗5例,均获痊愈。 (一)典型病例 新营子村白某的1头5岁奶牛,因吃萝卜发生食道梗塞前来求治。患牛高度瘤胃臌气,未及详细检查,首先进行瘤胃穿刺放气,避免窒息死亡。待患牛呼吸困难缓解后,经检查发  相似文献   

15.
牛的黑斑病红薯中毒是每年冬春季节常见疾病之一,目前尚无特效解毒方法,死亡率很高。近年来,笔者对吃了黑斑病红薯但尚未出现明显中毒症状的病牛应用掏反刍物的方法,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牛一般都是在吃进黑斑病红薯2~4天后才出现中毒症状,及时施行瘤胃切开术取出胃内容物虽是治疗本病的根本措施,但限于技术和设备条件,基层兽医站和农民不易做到。而牛有特殊的反刍机能,在刚吃进黑斑病红薯后的一定时间内,其反刍机能一般无明显改变,这就使我们有可能尽早从牛的口腔内将含有黑斑病红薯的反刍物掏出,从而除去毒源,防止中毒发生,这种做法要比瘤胃切开术省事的多。从1983年3月以来,经我县兽医站和大坪乡兽医站试验用于临床,共收治吃进黑斑病红薯而未出现明显中毒症状的病牛32例,结果未出现中毒症状而痊愈的29例,占91%;掏反刍物后又出现中毒症状,经对症治疗痊愈的1例,占3%;因掏出反刍物不彻底出现中毒症状,经对症治无效死亡的2例,占6%,总治愈率为94%。具体操作办法是:发现牛采食了黑斑病红薯以后,立即组织专人看护,只要发现有反刍  相似文献   

16.
乳牛流产胎儿中新孢子虫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血清学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了流产胎牛体内新孢子虫的鉴定。取新孢子虫血清抗体阳性乳牛的流产胎牛的脑、心、肺、脾、肝等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经HE染色观察到脑组织中存在类似于新孢子虫包囊样结构,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排除刚地弓形虫包囊的存在,确认该包囊为新孢子虫包囊。同时提取流产胎牛脑组织DNA,应用新孢子虫特异性引物Np6/Np21进行PCR扩增,扩增出的特异性目的条带的序列与新孢子虫标准株Nc-1的gene 5序列的一致性为98%。首次证实我国大陆流产胎牛脑组织中存在新孢子虫。  相似文献   

17.
关于河南省“牛瘁死症”病因质疑何学斌,刘洪仁,樊秀芝,冯丽芳(河南省周口地区动物检疫站466002)近几年来在我区各县、市及豫东其他地区的部分县、市区域流行或零星散发一种黄牛怪病,患牛在无任何临床症状的情况下突然倒地死亡,多数病例为成年健壮牛,经河南...  相似文献   

18.
病例介绍 我县城关镇一头三岁公牛,1985年元月14日来我院求治。该牛当天上午从圈内跑出,在打麦场上吃了一个半干的小萝卜,当时发现牛伸头缩颈,吞咽困难。后经多人在颈部向下、向上推压,阻塞物均不移动。患牛恐惧不安连连咳嗽,腹部膨大,左侧尤甚,口腔及鼻腔流出大量含泡沫液体,同时不断作呕吐和吞咽动作。在颈部左侧静脉沟中段明显膨大,用手触摸躲闪拒按。确诊为颈部食道梗塞。  相似文献   

19.
1990年5月,笔者在科右前旗食品公司牧场检出一例牛外阴肿瘤,经鉴定为良性纤维瘤。患牛食欲不旺,消瘦,有时精神沉郁,多站少卧。瘤体位于阴唇偏上方,呈菜花样团块。最初瘤体较小,数月后长成5×6cm大,色泽灰白,表面粗糙,质硬而脆,无包膜,常因磨擦而出血,与健康组织界限明显。  相似文献   

20.
水牛十二指肠血凝块梗阻较少见。笔者于1976年遇到一例,经手术治愈。 扎下公社1头4岁母水牛,足月临产。患牛产后起卧不安,因强力努责致子宫脱出,整复固定后,仍腹痛不止,食欲废绝,求医诊治。 检查所见 患牛腹痛严重,不断努责。体温38℃,脉搏60次/分,呼吸20次/分,胃肠蠕动微弱。直肠内粘膜出血、脱落。于右肾后下方可摸到一索状肠管,粗如擀面杖,牵拉按压敏感疼痛,印象为十二指肠梗阻,即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