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年来 ,由于社会结构转型、经济体制转轨、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公有制企事业单位改革等原因 ,诱发了对部分竞争能力低下者的排斥 ,而社会保障制度在其新旧体制的交替过程中又降低了对弱者的保护程度 ,于是产生了城市新贫困群体。要从根本上治理城市新贫困问题 ,当务之急是完善社会保障。  相似文献   

2.
一、黑龙江省城市贫困群体社会支持的重要性 社会支持是一定社会的主体运用一定的手段,对客体进行无偿帮助的一种有选择性的社会行为.当前,我省针对贫困群体的社会支持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相似文献   

3.
发展型社会政策视角下的城市贫困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城市中的贫困人口日益增多,城市贫困问题步凸显,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加以遏制.文章分析我国城市贫困产生的原因,并从发展型社会政策视角对城市贫困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解决城市贫困问题提供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城市新贫困群体解困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引言 、 目 前 学 术 界 对 贫 困 的 定 义 是 多 种 的 ,主 要 有 以 下 几 个 :1、“缺 乏 说 ”, 英 国 的 汤 森 认 为 :“所 有 居 民 中 那 些 缺 乏 获 得各 种 食 物 、 参 加 社 会 活 动 和 最 起 码 的 生 活 和 社 交 条 件 的 资 源 的 个 人 、家 庭 和 群 体 就 是 所 谓 贫 困 的 ”① 。2、“能 力 说 ”,这是 在 “缺 乏 说 ”基 础 上 的 进 一 步 探 讨 ,世 界 银 行 曾 将 贫 困 界 定 为 “缺 少 达 到 最 低 生 活 水 准 的 能 力 ”②。 3、“剥 夺 说 ”或 “排斥 说 ”,这 种 定 义…  相似文献   

5.
郭蓉 《求实》2007,(1):85-87
新型城市贫困群体亦日趋成为政府和公众关注的一个重点和难点问题。加强城市贫困群体思想政治工作发挥其“生命线”的重要功能和作用,已是刻不容缓。社区作为加强城市贫困群体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阵地,其功能以及工作方法、内容、途径等在理论和实践上仍有许多方面值得研究和加强。  相似文献   

6.
农民工群体的社会门槛与社会排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闻英 《学习论坛》2005,21(9):76-78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一个规模庞大的特殊社会群体。农民工所遭遇的社会门槛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排斥凸显出社会不公。这就需要在确立社会公正理念的基础上,进行反社会排斥的制度安排和政策制定。具体而言,制度上的安排要克服集体排他的倾向,给予农民工平等参与社会竞争的机会;允许并鼓励农民工建立自己合法的社团组织;构建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7.
我国城市贫困群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总体上步入了小康水平,贫困人口理所当然地随之锐减。仅“八五”期间,全国尚未解决温饱的人口,就由1995年的6500万人减少到2000年的3000万人,减幅达53.8%,年均减少700万人。犤1犦同时,我们也不能不清醒地看到,贫困特别是城市贫困问题,仍是我国面临和必须正视的一个现实而又重大的社会问题。必须引起高度关注和足够重视,必须予以更加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必须付出巨大努力使之尽快缓解和解决。本文所言城市贫困系指绝…  相似文献   

8.
一、黑龙江省城市贫困群体形成的历史原因 黑龙江作为国家开发和建设最早的老工业基地之一和农林业大省,50多年来,社会经济结构历史地形成了"国有企业多、资源型城市多、国家下放困难企业多和非农业人口比例高、国有企业从业人员比例高、高寒地区基本生活消费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李明阳  杨璐 《前线》2022,(6):80-82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快递小哥、外卖小哥为主的新就业群体成为城市发展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面对新就业群体人员复杂、分布广泛、流动性高、保障偏低等特点,推进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在党的领导下健康蓬勃发展,海淀区通过实施“新就业群体伙伴行动计划”,推出有温度的多种措施,切实解决新就业群体发展难题,构建“党建引领、服务为本、共建共治”格局,形成了推动新就业群体融入首都城市治理的海淀实践。  相似文献   

10.
城市低保制度在社会转型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使低保群体产生不同程度的社会疏离。其原因主要在于社会和个人两个层面,公民社会福利权利观的缺乏,对低保对象缺乏认知,低保对象现代社会资本短缺,社会合作关系脆弱以及他们自身弱势的心理暗示是主要原因。促进低保群体社会融入应该强化工作福利政策,通过培训提高低保群体的综合素质和技能,并由专业社会工作者介入管理,同时加强文化关怀与舆论宣传,健全完善低保群体的利益表达机制,并从政策层面促进低保群体的增权。  相似文献   

11.
彭新万  张承 《求实》2022,(1):68-80
在新型城镇化与城镇结构转型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城镇相对贫困的隐患日渐显现。现阶段我国缓解城镇相对贫困面临识别标准缺失与治理体系缺位两大现实困境。基于阿玛蒂亚·森的可行能力理论,构建包含收入与福利维度的经济条件、政治权益、社会机会、防护性保障及透明性保证共15项指标的城镇多维相对贫困指标体系,旨在为精准识别我国城镇相对贫困群体提供标尺。以提升个体可行能力为主要内容的协同治理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以国家为主导,提供提升个体可行能力的制度性保障;以个体为核心,培育个体的内生可行能力;以市场为媒介,提升重新赋予个体可行能力的效率;以社会为依托,拓宽提升个体可行能力的渠道。在消除绝对贫困的新时期,应据此形成缓解我国城镇相对贫困的治理路径。  相似文献   

12.
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在新的历史时期为领导干部提出了全新的能力要求。要使领导干部真正适应社会建设工作需要,就必须注重公信力、统筹力、创新力、决策力等能力的提升,形成驾驭社会建设工作的完善领导力体系。  相似文献   

13.
北京城市贫困劳动人口的就业及社会支持网络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贫困家庭陷入经济和生活困境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其劳动人口的失业及难以再就业。调查这一人群的身心素质、失业状况,研究如何通过社会支持网络为他们提供就业支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14.
正确把握江泽民“七·一”讲话精神,确认目前我国新的社会阶层的劳动性,符合党的基本纲领、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5.
"适度普惠"社会政策的提出,标志着我国社会福利制度正从"补缺型"转向"普惠型"。社会救助权利化趋势要求转变传统理念;社会救助全面化趋势要求以需求为导向,进一步拓展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社会救助专业化趋势要求健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因此,要以公民权利和政府责任为导向,积极培育有利于普惠型社会救助发展的理念;要以受益的普遍性为导向,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扩大覆盖面;要建立健全社会救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做好社会救助工作的组织保障。  相似文献   

16.
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解决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非政府组织等通力合作。政府应强化自身职能,共青团及其他社团组织应充分发挥优势,企事业单位要调动积极性,城市社区要大有作为,多位一体构建社会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17.
畅通、高效的参与机制是现代化社区治理的题中应有之义,是社区治理体系制度韧性的来源。当前社区治理参与机制仍存在社区党组织发展不充分、居民自治组织主体性偏弱、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渠道不畅等表征。构建现代化社区治理参与机制,要激活基层党组织引领力、提升居民自治组织的自主性、增强社区治理对外部社会资源的吸纳力,逐步形成新时代党领导下的现代化多元互动社区治理参与新格局。  相似文献   

18.
构建适度"普惠制"社会福利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中国建立以后到改革开放之前,国家通过企事业单位为就业者提供住房,教育、医疗、劳动保险、生活服务、文化娱乐和福利补贴等社会福利;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福利仅仅作为经济改革的辅助手段为经济建设服务,而没有从维护社会公平的视角出发.未来中国社会福利应从国情出发,建构适度的"普惠制"社会福利模式,在社会福利的目标体系上逐步向全体社会成员扩展;在福利的提供手段上实现社会工作的职业化与专业化;在具体的路径上要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化和以社区为载体,加强社区福利服务;在社会福利保障体系建设上要加强社会福利法制建设、拓展投融资渠道和加强社会监督.  相似文献   

19.
城市弱势群体的贫困问题在世界各国都是普遍存在的。如由于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形成贫民窟、因为经济不景气导致大量失业等等。但我国城市贫困的形成原因却有所不同,我国城市贫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社会转型时期政策失误。具体表现为相关政策的缺位以及已有政策中存在的诸多不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