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玉 《世纪桥》2013,(3):77-78
《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部经典巨著,其中虽然并没有直接提到社会主义能否实行市场经济这一问题,但是它间接地阐明了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并不能决定社会制度。本文从《资本论》第一卷所阐述的三个理论,即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和资本积累理论来分析一般意义上的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之间的区别,从而得出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2.
十四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的重大突破,它正确地解决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是实践所作出的正确选择。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具备相应的条件。 (一)要搞活市场的主体一企业。市场的主体是企业。没有企业也就没有市场,企业不活就导致市场不活。所以,企业不能独立经营,不能搞活,市场也就难以正常运行。我们现在强调要把企业推向市场,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为市场塑造其行为主体,这个行为主体必须具备生产…  相似文献   

3.
人类社会的任何实践活动都蕴含着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意义。择其一隅,任何一种经济活动同时也是一种道德活动。正是在此意义上,有些学者提出市场经济是道德经济,以充分说明市场经济与道德的内在一致性。不过,应当注意的是这既不意味着市场经济与道德要求的自然接轨,以至按道德的逻辑去运转,也并不意味着市场经济会自然托起一轮道德的太阳,让人们享受崇高的道德之光的普照。客观地讲,市场经济具有双重的道德效应。由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克服市场经济产生的消极道德效应,为市场经济发展提供必需的道德支持是目…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是一种新制度,沿着两条轨道运行,既要发展生产力,又要保持社会平等公正。经济改革是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目标。市场经济在现阶段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同社会主义相互吸引,这是其积极面。市场经济会自发的扩大贫富差距,导致社会不平等不公正,同社会主义相互排斥,这是其消极面,也是改革中出现问题的根源。只看积极面,不看消极面,认为市场万能,是一种“市场拜物教”。今后改革的思路,就是从这种“市场拜物教”的精神枷锁下解放出来,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利用其积极面,克服其消极面。  相似文献   

5.
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必须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着力实行这两个根本性转变,必须充分重视企业家队伍建设,培育和造就一大批懂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善经营、会管理的职业企业家队伍,这是实现两个根本转变的一项基础性工程。 一、实现“两个根本转变”,需要造就一支庞大的、素质精良的职业企业家队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一定意义上说也就是企业家经济。实践表明.建立一支庞大的职业企业家队伍是经济体制转变的需要,是经济增长方式转换的需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6.
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精神文明建设新途径赵家治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全面发展的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两个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在构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框架的同时,构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框架,探索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一...  相似文献   

7.
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探索实现这一改革目标的通道。在江苏,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它的优势,突出表现为乡镇企业在其超前发展中开拓着一条加速市场经济发育的成功之路。以乡镇企业的实践为依据,从其开拓市场经济的轨迹中探寻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合理途径,无疑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经典不仅是不随时间而褪色、不随时代而变迁的思想巨作,更是被世界所公认的最具权威性的科学典籍。研究生群体作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肩负着对经典文献深入研读、扎实把握、有效运用的重要使命。通过回归文本,研读本义与语境;通过回归历史,与伟人对话;通过回归实践,践行现实与问题,是研究生群体研读经典的有效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人是参与市场经济的重要主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确立,要求人确立以下三种主体自我意识: 1.能力意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建立,其直接目的是发展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有两种基本思路:一是为大家所熟悉的发展社会生产力。二是发展个人生产力,即把重心放在生产者自身能力的全面而充分发展上。个人能力的充分发挥,是生产力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经济主体,这就必然促使人凭其能力从事经济活动,凭其能力参与市场竞争。市场竞争的根本是人才的竞争,能力的竞争。如果缺乏相应的能力,人在市场上便无立足之地。所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人们确立能力意识。 能力分为理性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 (1)理性认识能力。市场经济是一种效率经济,是按照“经济人”的逻辑运行的,但在发达的市场经济中,这还不够,它要求作为独立的经济主体的人必须具有透过错综复杂经济现象把握市场的内在本质  相似文献   

10.
人类文明新形态作为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标识性话语,在语境、语义、语用层面蕴含丰富的生成逻辑。在语境上,人类文明新形态是接续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发展的历史语境和回答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问的时代语境的统一,是创新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语境和自主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语境的统一;在语义上,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以人类文明为立足点的中华文明的当代形态,是富含新意的人类文明的崭新形态,是具有独立形态的现代文明的中国形态;在语用上,人类文明新形态宣告了中国式现代化文明形态的历史性生成,彰显了坚定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自觉和自信,标示了引领人类文明进步方向的世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一种历史上尚未出现过的新型经济体制,经中国20多年的实践,仍未进入成熟期,因此,由这种新型经济体制派生的个人收入分配关系必然处在探索和完善过程中。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历史任务的今天,深入研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四大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构画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这是我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思想上的大解放,在认识上的新飞跃,在实践上的重大突破。这种解放、飞跃和突破,无不得益于邓小平市场经济理论的指导。因此,研究和认识邓小平市场经济理论的实践基础和思想渊源,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历史辩证法认为,任何社会现象都是一个自我运动、自我发展的过程。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改革时期的中心任务,将是一个相当长的艰苦过程。我们正是以此为前提来探讨人的素质的优化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处在刚刚建立的初始阶段,许多规律还在摸索,许多方面还不完善。这种不完备的市场经济不同于完备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同于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它有着不同于这两种经济体制的某些特点。因此在研究方法上就  相似文献   

14.
五年前,邓小平同志在视察南方后的重要谈话中,从世界经济政治的发展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出发,敏锐地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和契机,创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表现出了开辟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的巨大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 70年代末以来,小平同志经过深邃思索,曾多次论述到市场经济问题。92年初的南巡谈话第一次全面、深刻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基本观点,主要包括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的观点;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本质并不矛盾的观点;市场经济是配置资源的一种方式,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实现资源配置的一种主要方式的观点;只有实行市场经济,才能更有力地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观点等。小平同志关于计划与市场的关系的精辟论述,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是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是我们党对市场经济问题的认识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一次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飞跃。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部分,南巡谈话提出了这一理论,才使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最终得以成为一个科学、完整的体系。以南巡谈话为标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相似文献   

15.
把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统一起来,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的一大发明创造,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和突出贡献。传统的观念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专利,搞市场经济就是搞资本主义,这种观点已经被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所否定。现在又产生另一种极端的观点,对“以公有制为主体”、“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和“国家宏观调控”提出异议,即主张在市场经济的前面去掉社会主义。这种观点同样是错误和有害的。在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二者的关系上,基本上有两种观点,一是二者分离的观点,二是二者结合统一的观点。社会主义是一个发展过程,人们对它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从  相似文献   

16.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不要坚持进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问题,有些同志存在片面的认识,因而导致忽视思想道德教育,出现不讲政治、不讲正气,一手硬、一手软的倾向。我们要通过认真学习领会六中全会精神,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自身发展的需要所决定的。首先,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有政治上的坚定性,要有强大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柱。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存在着…  相似文献   

17.
在探讨市场经济和道德的关系问题上,“二律背反”是一种有代表性的观点。这种观点认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会结道德带来消极影响。道德建设不可避免地要付出代价。就是说,发展市场经济一定会造成道德滑坡。这种市场经济和道德水火不容的观点究竟如何?符不符合历史和现实?这是我们在把大力发展市场经济作为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根本途径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必须正确回答的一个重要问题,不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正确回答和解决这个问题。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无法搞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要受影响。应该说,市场经济和道德“…  相似文献   

18.
一、社会主义资本关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的基础 搞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调整的对象是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调整的前提。人们通常认为,商品经济关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的基础。但是,商品经济关系并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调整的终极关系。稍加分析便会发现,商品是资本与劳动两个要素的结合。商品经济关系实质上是因资本与劳动相结合过程中产生的社会关系。商品经济关系在一定意义上是资本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挥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这是前无古人的,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创造。在我国,市场经济必须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市场经济体制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应密切结合在一起。如果把两者割裂开来,只讲市场经济的共性,忽视我们所要建立的市场经济必须反映和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点和要求,改革就会背离社会主义方向,走到邪路上去。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可以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市场经济这种运行机制相结合,从经济上说,最主要的就是要把生产资料公有制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在公有制基础上运用市场经济这种手段。按照市场经济的需要,改变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私有制并不是市场经济的唯一的、必不可少的前提,市场经济既可以与私有制相结合,也可以与公有制相结合。我们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时候,必须认真研究市场经济这种运行机制如何反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点,探索符合社会主义基本制度需要的、与资本主义条件下不相同的市场经济具体实现形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仍需要注意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相似文献   

20.
从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到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确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各项任务,10余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艰难探索,在探索中勇于实践,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重大进展,形成了理论创新不断推进改革实践的发展,日益深化的改革实践又深切呼唤理论上创新这样一个互动过程。这不仅有力地保证了改革沿着既定的目标不断深化,而且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一、十四大确立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历史性突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种史无前例的体制。党的十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