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我国行政监督的疏漏及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温龙 《行政论坛》2003,(1):14-16
新时期我国行政监督在取得可喜成就的同时,仍存在着明显疏漏——体制不尽合理、主体地位不高、操作性较差、 事后追惩性等。这既为行政监督的强化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也为其提出了清晰的线索和方向,即理顺监督体制、健全行政监 督的法制机制、建设灵敏有效的社会监督网络。  相似文献   

2.
我国现行监督体制产生于新中国成立后,可将其分为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两大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不断采取措施构建监督体系,完善监督制度,以防止行政主体滥用职权、违法行政。尽管我国的监督体制一直不断完善发展  相似文献   

3.
刘颖  张英魁  陈平 《党政论坛》2011,(13):33-35
我国现行监督体制产生于新中国成立后,可将其分为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两大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不断采取措施构建监督体系,完善监督制度,以防止行政主体滥用职权、违法行政。尽管我国的监督体制一直不断完善发展,  相似文献   

4.
一个科学的行政问责制度对于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对于推进依法行政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对于建立责任政府,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行政监督的有效和有力与否直接关系着行政问责制度的成功与失败,它监督着行政问责制度的整个过程,使其能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建设责任政府,建立一套有效的权力运行和制约机制,推进中国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但在中国行政问责制度的实施和发展中,导致中国行政监督不力的原因很多,从外部监督主体看,人大、纪委、司法机关、社会力量等存在独立性不足,权威性不够以及力量弱小等原因;从内部监督主体看,监察机关和上级机关同样显现独立性不强,缺乏监督动力。这些都制约着中国行政问责制度和行政监督的发展。就行政问责制度和行政监督的内涵加以界定,结合行政问责制度对中国的行政监督存在的问题做以分析,并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能对下一步改革引起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5.
提高中国政党监督实效的途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产党领导、多党参政、议政、互相监督是我国政党政治的一个基本特征。在多党合作参政的前提下,互相监督是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但是由于对共产党“一元化”领导的片面强调以及对民主党派活动的淡化等原因;政党监督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民主党派对共产党的监督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软监督”、“虚监”、“空监”、“白监”等问题。本文针对现存问题,探讨了提高政党监督实效的各种措施。  相似文献   

6.
对完善我国行政监督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完善我国行政监督机制要抓住阻碍其发展的关键环节,如人民群众的监督热情不高、监督主体缺少知情权、行政监督的综合优势不明显、行政监督主体怠于监督等,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如激励机制与保障机制并举、深化政务公开、加强行政监督主体的沟通与协调、建立监督责任机制等。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5,(13)
内部监督是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能力的重要环节。内部监督的效力和范围将会对检察机关的办案作用具有深远影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反腐重在制度建设,要通过制度保障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从而思考构建科学体制变得尤为关键。检察机关内部监督存在着监督主体尚未合理、机构人员配置不足、部分监督内容流于形式等问题。要使检察权在阳光下运行,建章立制整合主体资源,突出重点细化监督内容和积极探索健全监督员制度是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8.
监司官制度是宋朝对地方监察体制进行的重要创新。在"路"一级地方行政区域,宋朝设置"帅""漕""宪""仓"四种监察机构,分司军事、财政、司法、救济四方面的监察职权,有效弥补了唐代节度使制度权力过于集中的缺陷,在相互制衡的基础上,实行专业监督、加强内部监督,促进了专业化技术官僚的产生,取得了良好的监察效果。在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背景下,研究以宋朝的监司官制度为切入,探讨了我国监察体系的自我监督机制、横向分工机制、纵向领导机制以及协同配套机制问题,提出了改革我国监察体制的四条向路——以内部互查加强监察机关的自我监督、以精细分工提高监察机关的专业化水平、以变革领导产生方式提升监察效果、以法律配套巩固监察机关的监察权威,试图开拓出一幅全域立体式异体监督的模式图景。  相似文献   

9.
个人利益(“利”、“功利”)和社会整体利益(“义”、“道德”、“道义”、“国家利益”)的关系问题,是伦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也是每个社会都会碰到和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尽快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科学合理的伦理价值观(即社会主义义利观),并用其来指导人们的行为,处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各种利益关系,是目前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活跃了社会经济生活,促进了经济的增长和生产力的发展,同时,它也要求人们正确处理与此相应的各种关系,如竞争与协作、自主与监…  相似文献   

10.
行政效率作为行政管理的目标 ,是体现行政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 ;而行政监督又是影响行政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要提高行政效率 ,就要加强行政监督意识、完善行政监督体制及其运行机制和加强行政监督对行政权力运行的制约  相似文献   

11.
关注现代化进程中的行政监督既是行政学的重要课题,也是政治学方面的重要课题.现代社会越来越突出的问题就是公共权力的膨胀和滥用,这使得人们对行政监督的吁求强烈化.改革开放后,虽然行政监督体制进行了一些改革.但仍不尽如意.为此,深化我国行政监督体制的改革和创新,寻求最佳的整体优化机制,成了我国行政监督发展和完善的走向选择.  相似文献   

12.
最近,我们对我市的18个不同类型的股份制企业监督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总的发展是健康的,开展监督工作的情况也是好的。实行股份制以后,企业领导体制、组织制度和管理制度的改革,不仅在增强企业活力、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显示出优越性,也有利于企业监督工作的加强。实行股份制的企业在严格管理制度基础上形成的内部制约关系,有效地减少了不正之风的发生。在新的体制下,企业内部监督层次增多,特别是监事会的成立,使监督力量得到加强,初步形成了以纪检监察、监事会和工会为主体的政治监督、经济监督和民主监督体系。但由于股份制尚处在试点、积累经验阶段,给监督工作也带来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对于部的管理和监督要加强。要把管理和监督干部的经常工作好好地建立起来,把干部的鉴定制度恢复起来,这样做极有好处。对干部中存在的问题经常抓就容易解决。”这段话高度概括了干部监督宏观管理工作的内容和具体要求,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邓小平同志关于干部监督管理的论述内涵深刻,要求具体,是实践经验的总结,要求我们:要在“经常性、制度化”上做文章,干部监督管理工作要常抓不懈,要贯穿于干部工作的全过程,促进工作的经常化;同时干部监督管理工作要从抓规范人手,推进工作的制度化。也就是说,干部监…  相似文献   

14.
内保行政监督是政府公共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建立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内保行政监督机制。但是,内保行政监督机制在发挥重大作用的同时,还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监督的实际效果与预期的效果还相差甚远,本文分析了内保行政监督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阐述了完善内保行政监督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中纪委在向十五大的工作中明确指出:“解决滋生腐败现象的深层次问题,根本出路在于改革。”这一论述是在总结这些年党风廉政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我们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必须坚持的基本观点和正确的方向。 一、用改革的观点看待反腐败斗争 第一,改革的内容之一是权力的再调整,在对权力监督乏力的情况下,必然导致以权谋私。我国原来的领导体制存在着高度集中、党政不分、政企不分的弊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发展,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解体,地方和企业自主权的扩大,地方、企业的领导干部掌握了比过去更大的权力。新…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有企业高管贪污腐败案件数量的不断增加,国有企业腐败治理日益成为当下重要的社会和政治问题。国有企业腐败现象的产生,主要由于权力过于集中,内部监督不落实,外部管理体制存在漏洞,社会价值观扭曲、法治观念淡漠等原因。促进国有企业腐败治理,提高企业廉实力,需要通过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与制约、端正社会价值观、加快法制建设等方式实现。在法制建设方面,我国只有《公司法》、《企业国有资产法》和《刑法》对国有企业腐败治理提供了明确法律依据,应积极借鉴国际经验,完善国有企业反腐败法律法规,做好国有企业党纪、行政监督与司法监督的衔接,做好《公司法》与《企业国有资产法》的协调,做好国有企业廉洁问题刑事法律制度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社会上存在的腐败现象是影响思想政治工作效果的重要因素,“权力失去监督,必然导致腐败”,也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因此,如何对权力进行有效的监督就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目前,对权力进行监督存在四种倾向:一是上级监督“雾里看花”,时隐时现。有的领导借口“没有功劳有苦劳”,对部下一味袒护,有的领导怕得罪下级丢选票或者怕“拔出萝卜带出泥”,而对下级的问题不闻不问,还有的领导以“用人不疑”为由放弃监督的责任。二是同级监督“望而却步”,缩手缩脚。同级干部有的由于不了解真情、实情,无法监…  相似文献   

18.
对行政权力的有效规制是近现代国家治理的应有之意。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行政监督机制取得了很大进展,然而仍存在许多不足,特别是运转效率低下。这种低效运转主要源于其惯有的结构功能困境。其中,结构性困境表现为基于当代行政权力扩张而导致的监督主客体间关系倒置,及监督主体内部架构的失衡;而委托一代理机制的失效与监督体制的制度缺陷则是功能性困境在内外两个维度上的显现。解决行政权监督机制的结构功能困境应坚持全局思维。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西宁市委按照“领导干部的权力行使到哪里,领导活动延伸到哪里,党组织的监督就实行到那里”的要求,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健全干部管理监督机制,努力提高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任期内监督的实效,做到自上而下的监督与自下而上的监督、领导班子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党内监督与群众监督三结合,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干部管理监督机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20.
立法机关对行政权监督的历程是一个曲折起伏的发展过程,它大约经过了形式监督阶段、实质监督阶段和20世纪的衰微阶段,各个阶段监督的程度和效果有很大的差异。但是,历史不会总是沿着一个方向发展,随着新的“有限政府”理念的盛行,立法对行政监督的效果在21世纪会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