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述了钢笔和毛笔的笔迹微观特征,比较了左右手在用钢笔和毛笔书写时其微观特征的差异,分析了产生差异的原因,论述了运用笔迹微观特征鉴别左手伪装笔迹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现代生活中一部分人出于某种非法目的,采取伪装笔迹的手法伪造文书的案件已屡见不鲜。为了确认笔迹的真伪,尤其是明确侦查方向有效地打击犯罪,对伪装笔迹的分析识别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通过对摹仿书写,强行快写,强行慢写,改变书体,左手伪装书写等几类主要伪装手法的分析及识别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高书写水平伪装笔迹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统计与实证分析,剖析并解释高书写水平伪装笔迹的伪装方式特点及其笔迹特征特点。  相似文献   

4.
左手伪装笔迹,一般是指书写人出于歪曲自身笔迹特征的目的,故意采取非利手(一般情况是为右利手书写的人采取左手书写的情况)进行书写的特殊伪装书写方式所形成的笔迹.作为非正常笔迹检验项目,鉴定人有必要严格地依据鉴定技术规范,灵活运用伪装笔迹鉴定的基本理论,结合逻辑经验,对检材字迹中的"假象"予以系统分析、甄别,同时还需要结合科学取样工作,确保检验工作质量.同时,在以往的笔迹检验工作中,左手伪装笔迹多出现在刑事案件里,作为犯罪嫌疑人逃避打击而采取的手段,而在民事案件中被涉诉当事人利用的情形则较为少见.本文通过民事案件中的左手伪装笔迹检验案例,提出检验左手伪装笔迹的几点体会,供同行商榷.  相似文献   

5.
左手伪装笔迹鉴定在司法鉴定中是难度较大的鉴定。左手笔迹和右手笔迹因个体大脑言语优势、利手的不同,以及社会规范对书写的制约会形成许多差异。鉴定中应抓住其基本特征,结合个案案情,综合分析与评断。  相似文献   

6.
针对同一认定理论中存在的误区和鉴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理论上每个物体之间的特征总和都是不同的,这是同一认定的基础,但实际的认定过程中,我们不可能运用物体的所有特征,只要有发现的特征同时出现且来自于不同物体的概率小到一定程度,我们就得出同一的结论了。本文试着从同一认定的特征体系出发,以其为同一认定的逻辑起点,并由此对同一认定的概念,分类,认定标准进行了重新梳理。  相似文献   

7.
1991年6月,我们受理了一起匿名信案件,初检时,由于对检材物证笔迹变化原因分析不透彻,作出了否定意见,后经进一步分析检材笔迹认为系左手伪装书写,同时,在不能取得犯罪嫌疑人左手笔迹样本的情况下,补充了其慢写的右手笔迹样本,经细致比对,综合评断,做出了认定结论.破案后定实,认定结论正确.为吸取教训,现将此案鉴定中的失误之处剖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有的书写人书写习惯存在书写习惯多样性样式和书写习惯多样性局部表现两种形式,这对笔迹鉴定的科学基础、逻辑关系等科学性问题有重要的影响.对此就书写习惯多样性的构成及特点、内在的逻辑联系等问题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对存在书写习惯多样性的笔迹鉴定样本、特征差异的评断以及鉴定意见表述等的要求.这一方面有利于完善笔迹鉴定的基础理论,另一方面则有利于避免因对书写习惯多样性认识存在缺陷而导致的鉴定意见错误.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用于微量物证鉴别的模糊数学方法的内涵来质和内秉规律,提出模糊判别有别于同一认定,探讨了使模糊判别等同于同一认定的条件。  相似文献   

10.
王勇 《天津检察》2007,(1):59-59
在笔迹检验实践中,经常遇到一些嫌疑人为隐藏自己或嫁祸他人而采用伪装手段书写的笔迹。如一般伪装的笔迹、改变笔形的笔迹、套摹的笔迹、左手书写的笔迹、局部再现性的笔迹等。2005年11月,我院反贪局在办理刘某某涉嫌受贿案中,要求对一银行储蓄取款凭条中的取款人签名栏内的“姜山林”签名进行确认鉴定。检材是“姜山林”。通过对检材“姜山林”的检验发现:字行有左高右低的现象,字距不匀称;单字大小不相配,整个文字的书写熟悉程度有所降低;横画或横折起笔多左高右低,收笔有拖、甩迹象;行笔生涩、呆板、弯曲、抖动,时有停顿,笔画粗细不一;布局组字的结构松、散、乱,比例不协调,搭配不匀称,是典型的左手书写的笔迹。(见图一、图二)一般情况下,人们都习惯用右手书写,如换成左手书写笔迹时,由于大脑功能的分工和手臂解剖功能的差异,左手书写笔迹必然与右手书写笔迹不同,与其正常笔记有明显差别。所以嫌疑人便把伪装笔迹的主观愿望完全寄托在左手书写上。左手笔迹的检验着重研究的是左手书写的伪装笔迹。  相似文献   

11.
申泽波 《政法学刊》2011,28(4):125-128
同一认定理论的流行让人认为它是有用的,但它实际上是无用的。运用现代逻辑方法分析同一认定命题,在特定案件中,被寻找客体是限定摹状词,受审查客体是专名,单称的同一认定命题是一个含有限定摹状词的句子,它赋予个体一个性质。同一认定涉及的是个体识别问题,全称的同一认定命题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全称的同一认定命题是在语言形式上对全称理论命题的模仿,在逻辑上制造了混乱,对同一认定命题意义的澄清可以消除这种混乱,在刑事技术中恢复清晰的逻辑。  相似文献   

12.
足迹检验鉴定的主要任务是解决鞋袜同一认定和人身同一认定的问题,从而帮助判明案情,提供侦查方向,缩小侦查范围,并为揭露和证实犯罪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13.
夏健祥 《政法学刊》2004,21(5):11-13
毒品来源同一认定是我国当前毒品检验工作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从物证理化检验中种属认定的哲学基础上,可表明特征反映体的发掘和表达与种属认定范围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以及毒品海洛因的杂质和稀释物在新一鉴定层次中的作用。只要正确认识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充分发挥现代科学技术的作用,就一定能不断拓展我们的视野,把毒品检验的种属认定引向深入,以达到不同层次的“同一”。  相似文献   

14.
论有供述案件的同一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被告人供述的案件和没有被告人供述的案件,在进行同一认定时,其证据的质和量应有所区别。有被告人供述案件,它的小同一认定之和达到一定量时,就可推导出大同一认定,即人、事同一认定结论;而没有被告人供述案件,只有当它的小同一认定之和等于大同一认定时,才能作同一认定结论。  相似文献   

15.
论伪装笔迹特征的基本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分析伪装笔迹的基本手法和主要特点,初步探讨制约伪装笔迹的基本因素,在此基础上归纳出伪装笔迹特征的基本规律,以期能为伪装笔迹鉴定提供一种识别途径和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分析伪装笔迹后部特征形成的原因判断特征的价值,并且对如何选择笔迹后部特征的方法进行了探讨,使文检人员能够在检验伪装笔迹时正确地选用笔迹的后部特征,以提高鉴定结论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7.
近来年,毒品犯罪在我国呈迅速蔓延扩大的态势,毒品受灾区波及全国70%的县市,全社会都在疾呼禁毒,打击毒品犯罪任重而道远。在与毒品犯罪作斗争中,毒品检验无论在查禁吸毒、贩毒、制毒以及毒品中毒案性质的认定中都充分发挥着技术破案的重要作用,并为突破犯罪嫌疑人口供、为案件起诉、定罪量刑提供科学可靠的证据。对毒品来源进行同一认定,是侦查毒品案件的客观要求,是进一步发挥毒品检验技术工作为禁毒斗争服务的重要举措。为加快发展毒品同一认定工作,笔者就毒品同一认定中的若干问题谈一些粗浅的想法,供同行参考。1毒品同一…  相似文献   

18.
同一认定结论是鉴定人在分析判断的基础上给出的命题,凡是命题就有真假之分。因此,作为司法工作者应在实践中正确看待同一认定结论,不能过分迷信;作为同一认定鉴定人员,则应完善基础理论,探求新方法,尽量提高同一认定结论为真的几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根据腭皱的形态图特征,进行口腔腭皱在法医学同一认定的指标体系构建。方法收集100例成年人腭皱模型,依据腭皱的形状、数量、位置分布等特征对腭皱形态图进行全面系统的编码。编码顺序采用英文字母按照先右侧再左侧,先前部再后部的顺序编码,并且右、左侧编码以破折号连接。最后依据编码,统计分析腭皱形态分布特征。结果 100例腭皱形态图中,个体间未见完全一致者,每个个体不论男性与女性均表现有独特的腭皱形态图;且同一个体左右侧单条腭皱的形态及分布亦不同。波浪形腭皱所占比例最大(23.03%),三分叉形出现比例最小(0.74%),不同性别的波浪形及曲线形腭皱所占比例均较大,女性波浪形(22.7%)及曲线形(18.28%);男性波浪形(24.11%)及曲线形(21.43%)。结论口腔腭皱法医学同一认定的指标体系构建,将为法医学的同一认定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电子物证(电子证据)是与传统物证不同的新型证据。电子物证鉴定的送检材料一般是保存有数字电文的存储介质,其中存储的电子数据是鉴定分析的主要对象。电子物证鉴定有其特殊性,这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数字电文中很少包含人身的、信息系统的“特征信息”。传统物证中的指纹和DNA鉴定都可以对人身进行同一认定,而数字电文经过信息处理设备的处理、传输,其中不保留或者很少保留人身特征信息。第二是传统物证鉴定分析中的“物质交换原理”不适用于电子证据。数字电文在存储、处理、传输过程中是以光电信号的形式完成信息处理和传输,不发生物质的交换,没有物质成分的交流,只引起数字设备存储器中存储介质的存储状态变化。虽然电子物证鉴定与传统物证鉴定有很大不同,但传统物证鉴定的理论和方法对电子物证鉴定具有指导意义。本文借鉴传统物证鉴定中的同一认定、种属认定理论及方法,对电子物证鉴定中的同一认定和种属认定做一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