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生态文明是中国共产党继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之后提出的又一重要理念.生态文明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概念,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来理解.从狭义角度来看,生态文明是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相精神文明相并列的现实文明形式之一,着重强调人类在处理与自然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程度.从广义角度来看,生态文明是人类  相似文献   

2.
高原 《前沿》2009,(9):117-119
生态文明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不断克服改造过程中的负面效应,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离不开经济体系的建立和扩张更与地球生态文明的建设有着密切联系,二者的发展相互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3.
王光荣 《前沿》2008,(7):170-172
社区教育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发挥社区教育的作用,有助于普及生态文明知识,提高公众生态文明意识,塑造公众生态文明行为,培养公众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能力。因此,要充分开展社区生态文明教育,以促进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4.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从环境保护理念到生态文明理念的转换,从对工业文明的科学扬弃到对推动全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地位的认知发生历史性变化,并形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为基础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生态价值观、认识论、实践论和方法论的总集成,是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国之大者”的科学思想武器。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我国进入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思想,这是对现代人类社会从工业文明进入到生态文明更高阶段的历史步伐的准确反映,也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向全社会各行业吹响了建设一种崭新文明的号角。为响应这一号召,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必须进行生态化的转向,即要使生态化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新主题、新内容,而明确企业应承担的生态责任则是其中的一项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6.
傅治平 《湖湘论坛》2007,20(4):39-42
第四文明,又叫生态文明,这是一种被生态环境逼出来的文明.从社会文明发展的纵向看,生态文明是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一种新的文明形态;从社会文明的横向面看,随着环境的恶化及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加深,生态文明的主体地位必将被不断提升,成为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相提并论的一种文明.今天,我们只有"四大文明"共建,做到四个文明协调发展,才能构建起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7.
李蒙 《民主与法制》2013,(17):10-14
“如果蜜蜂从世界上消失了,人类也将仅仅剩下四年光阴。”说这话的人。是爱因斯坦。蜜蜂虽小,却是地球生物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与人类关系密切的1000多种植物靠它授粉,山林、草原、湿地等生态系统中的显花植物也靠它传粉,来完成大自然的生存和繁衍。一旦蜜蜂消失,将造成地球生物链的断裂。人类经历了狩猎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工业文明以人的需求和欲望为中心,不断向自然索取,导致生态惨遭污染破坏,物种加速灭绝。资源过度开采浪费,不仅使人类生存面临严重挑战,也使许多物种处于濒临灭绝的状态。只有改变工业文明带来的种种危机,人类才能进入生态文明。而进入生态文明,首先必须“生态觉醒”。  相似文献   

8.
人类社会在不断的生态适应中产生了人类文化的多样性。文明则是不同文化间在广泛传播中吸收新的规范并不可逆转地被所吸收的东西改变的学习传播模式;文明还是塑造愿望等级并随时空的变化而变化的方式。没有哪个文明是绝无仅有的,所有文明都是混合型的,都是在与其他文明的互动中发展和变迁的,既吸收又给予。人类越快认识到并接受、简化、调控其复杂性,才能越好地寻求共存的方式。广义的生态文明则指人类在改造自然、适应  相似文献   

9.
李珍 《岭南学刊》2020,(4):110-115
"生命共同体"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的核心概念,是在新时代背景下对人与自然关系最科学、最深刻的揭示。它阐释了人与自然的同体性关系、人对自然的依赖性关系、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人与自然不但是生命共同体而且是价值共同体,构建生命共同体的价值归宿是人的生存与发展,人不但是生命共同体中的成员,而且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成员,这从根本上决定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超越西方人类中心论和生态中心论的理论特质。两个共同体互为促进、互为补充、互为支撑,构建出一种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生态治理观,从人、自然和社会三者之间和谐关系的建构重塑了世界文明的新秩序。  相似文献   

10.
于英  胡延风 《前沿》2010,(9):156-159
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过程,就是人类存在状态不断提升的过程。建设生态文明是马克思主义所要建立的新社会的内在要求,是人类具有了明显的对自然进行控制和改造的能力之后,对如何运用自己的能力以实现与自然界之间的协调与稳定做出的新结论。它是人类存在状态的一次新飞跃。建设生态文明必须统筹解决人类自然和社会生态问题。  相似文献   

11.
天人合一:自然与人文的跨文明阐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学把世界看成是由“人—社会—自然”共同组成的动态、平衡、普遍联系的有机统一整体 ,自然生态、人类文化生态、精神生态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因此 ,西方文化中的二元对立、人类中心主义、机械自然观是人类生态危机的文化渊源 ,“役自然”的现代工业文明、消费主义是造成生态失衡的直接原因。相反 ,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自然观强调自然是一个有机统一整体 ,天和人之间能达到动态平衡 ,文明的创建应师法自然。所以 ,中国文化的自然观对全球生态文化的重构具有重要思想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明理念认同源于主体对工业文明及其负面影响的反思性构建,主要涉及如何认识生态文明以及如何定位自身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角色与身份。当前,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地位不断提升,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认同。但这种认同并不必然带来人们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应然定位。现实存在的诸多消极的社会认同,如旁观者认同、受害者认同、自利性认同等,虽具有一定的现实合理性,却从深层次上制约着生态文明建设。总体来讲,以个体主义和工具理性为内核的社会认同,不可能支撑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应基于生态文明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本质要求,构建和培育以整体主义和生态理性为内核的生态文明理念认同。本文从认知、情感、行为、利益四个层面,探讨了重构生态文明理念认同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永州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做出了有益探索,生态文明理念逐步形成,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成效逐步显现;但仍存在政府自身财力不足,管理体制不顺畅,集聚发展困难,承接产业转移受限等难题。这些难题,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欠发达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发展困境。只有强化干部群众的生态文明意识、生态规划意识、生态责任意识,创新发展思路、运作机制、工作举措,推进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相协调,才能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14.
陈勋儒 《前进论坛》2010,(11):52-54
<正>生态文明的内涵和体系建设生态文明是一种人类积极维护生态健康的高级文明发展形态。生态健康是人类与生态关系的健康,积极维护生态健康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之意。生态文明已经成为中国政府的施政纲领和国家理念,多样化的生态文明建设正在全国蓬勃兴起。生态文明摒弃了工业文明破坏自然的特征,强调社会经济发展应积极维护生态健康,不能超过生态安全阈值,要在把握自然和经济规律的基础上,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产业结构、消费模式、文化制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类工业文明发展到新的历史阶段,人类社会与能源资源、生态环境的矛盾不断积累,来自能源资源、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与此同时,世界一些国家,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都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应对能源资源日益匮乏和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重要途径。经过多年的实践,欧美国家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已取得良好的效果,积累了很多经验,对探索适应我国国情的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工业文明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工业文明的弊端却导致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危机。人类社会产生了发展和生存的矛盾,正是矛盾的出现和解决推动了社会的前进。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7.
传统生态知识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这些价值主要体现在实践经验、技术技能、社会保障和精神支持等四个方面。研究认为,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尽可能地传承和发扬各民族的传统生态知识,使这些传统生态知识更有利地支持生态文明建设,让生态文明建设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相似文献   

18.
永州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做出了有益探索,生态文明理念逐步形成,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成效逐步显现;但仍存在政府自身财力不足,管理体制不顺畅,集聚发展困难,承接产业转移受限等难题。这些难题,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欠发达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发展困境。只有强化干部群众的生态文明意识矬惑规划意识、生态责任意识:创新发展思路、运作机制、工作举措,推进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相协调,才能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同志《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的重要讲话,从关乎民族永续发展、民生福祉和党的使命宗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指明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从自然观、发展观、价值观、方法论、治理观、全球观等方面阐明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创造性地提出了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的任务,从实现空间格局、发展方式、治理方式、生活方式绿色化方面指出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路径。这篇文献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标志性成果,是推动我国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科学纲领。  相似文献   

20.
当代人类面临危机,不仅仅是资源与环境的危机,更是工业文明的危机。生态文明预示着当代人类从工业文明走向新文明的时代已经开启。处在新旧文明交汇中心的中国,肩负着生态文明模式创新的时代角色。生态文明建设既是中国和平崛起的文明之路,也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