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与被调查人谈话的主要形式就是办案人员提出问题,被调查人回答问题。谈话过程中所提问题是否得当,对于谈话询问活动的成败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在查处案件中,向被调查人所提的问题应当具体、连续、客观、准确。具体、连续。就是在询问被调查人时,根据询问的目的、要求以及根据被调查人的心理变化,以不同的方法,从具体问题入手进行发问,使被调查人不得不针对办案人员提出的具体问题进行具体的回答。具体问题的回答不易做假,即使做了假,也容易暴露弱点和矛盾,便于及时追问和揭露。当被调查人按照所提问题进行回忆并回答时,办案人员…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在执纪办案中,被调查人和证人的翻供现象不断增多。有的直接在调查中推翻原来的供述,有的对错误事实见面拒绝签字,有的在审理谈话时纠缠不休。这种现象给严格执法执纪,严肃处理违法违纪党员、干部带来了一定困难,牵制了办案精力,影响了执纪效果。从执纪办案的实践来看,造成翻供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被调查人的心理因素。一是惧怕心理。一般被调查人在初次谈话时缺乏思想准备而如实供述,但事后本能地感到会给自己的前途、家庭、名誉和经济利益等带来后果,便千方百计地翻供;二是孤注一掷心理。被调查人受社会上…  相似文献   

3.
现代信用制度缺失与当前内需不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没有信用体系,社会闲置资金就无法被合理有效地加以利用■我国信用制度的现状及其对需求的影响■我国社会缺乏一种以信用为基础的资金流通、资产交易渠道  相似文献   

4.
办案实践证明,正确使用证据是打破僵局,使询问工作顺利开展的有效方法。在案件调查阶段询问被调查人时,使用证据的目的不只是为了让其承认证据所证明的事实,而是为了突破被调查人在侥幸心理作用下所构筑的心理防线,促使其如实交代全部问题。因此,出示证据作为一种询问策略,应遵循准确、适时、适度的原则。1.准确。是指准备使用的证据必须是经过反复研究核对,绝对准确可靠的,所使用的证据有充分的证明力,能直接或间接揭露被调查人的违纪事实,触及被调查人的敏感点,对其产生心理上的强剌激,促使其交代问题。证据材料不可靠的,…  相似文献   

5.
张勇 《刑事技术》2013,(6):50-51
心理测试技术是利用有关仪器设备探查、推断人的个体心理信息。它是一项"人机结合,以人为主"的测试技术,心理测试仪器会客观的记录下被测试对象的生理参数,但个体的生理参数在采集的过程中不仅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也受到被测人自身生理状态的影响。服用抑制性药物对于生理参数的影响不言而喻,所以在心理测试时,  相似文献   

6.
汪彦玲 《检察风云》2010,(11):33-33
现在很多官员对网络都有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有的担心个人隐私被曝光,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有的担心工作疏漏等不良现象被曝光,影响前途;也有官员担心网络监督混淆是非、颠倒黑白,让人有口莫辩……据《人民论坛》调查显示,有70%接受调查者认为的官员对网络有恐惧,“县处级”干部最担心。  相似文献   

7.
在谈话调查中,引入有针对性的案例,对于增强政策法规的攻心力,快速突破被调查人的心理防线.提高办案效率有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现结合工作实践,简要谈谈案例在谈话调查中的作用、应用策略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曾被誉为"证据之王"的司法鉴定,近年来,却因黄静案、代义案、躲猫猫案等鉴定争议,广被舆论质疑,被人戏称为"是非之王".  相似文献   

9.
陈世革 《政法学刊》2005,22(3):38-40
司法心理测试应用于刑事侦查时,其最终目的是了解案件的事实真相。心理测试员应根据被测人的心理各不相同的特点,采用同情理解法、激励法、推托罪责法、减轻精神负担法、连累亲人法、摆脱困境法等不同的劝导说服法,来影响被测人说出真情。  相似文献   

10.
关于大学生生活事件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运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dolescent Self-Rating Life Events Check List,ASLEC)为测查工具,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福建省部分高校的27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现状调查。调查被试一年中,生活事件发生频率居于前三位的分别是考试失败或不理想、学习负担重及被人误会或错怪。本研究得出的结论为:应激事件尤其是负性生活事件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影响,提高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应对负性生活事件的不良影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说起“测谎仪”,大多数读者或多或少都知道一些,但是提起“多参量心理测试仪”,人们可能就会觉得陌生了。其实,“测谎仪” 的“学名”就是“多参量心理测试仪”。现代测谎技术并不是直接探测人的心灵,而是根据所要调查的内容事先编制好一系列问题,然后逐一向被测人提问,只让被测人作“是”与“非”的判断。由于精心设计的问题与测谎主题有关,对被测人形成心理刺激,从而触发生理反应,引起一系列生理参量如皮肤电、脉 搏、血压、呼吸、脑电波、声音、瞳孔等的变化,用电子仪器测量这些生理参量的变化,记录变化图谱,然后进行分析,就可以判断被…  相似文献   

12.
如何准确把握案件当事人的心理,获取真实、有效的证言,是查办违纪案件的关键环节和难点之一。结合不久前配合上级纪委成功查办的一起贪污巨额征地款案件,笔者从被调查人在接受调查过程中的心理特征角度谈几点体会。一要善于从谈话中捕捉有价值的信息案件当事人被调查时一般都怀  相似文献   

13.
■周正毅涉嫌诈骗被香港廉政公署通缉10月24日,香港东区裁判法庭开庭审理了一起串谋诈骗案,涉案的7人被廉政公署起诉在上海地产控股有限公司(已除牌)收购上市过程中有犯罪行为。上海地产前主席周正毅也牵涉在内,裁判官已批准廉政公署的申请,下发手令通辑其归案。■阜新市原市委书记王亚忱涉嫌经济犯罪受审据新华网10月25日报道,辽宁省阜新市原市委书记王亚忱在退休后经商,不料卷入一场官司。丹东市振兴区人民法院经审理查明:2005年4月,王亚忱、王晓军采用欺骗、侵吞手段,将华隆公司价值人民币477万元的房产非法占为己有。■无锡一黑客利用木…  相似文献   

14.
多道心理生理测谎的心理测量学要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道心理生理测谎测试是运用多道生理记录仪有结构地对被测人进行提问,并记录其生理反应,根据对该被测人生理反应的分析给出其在所调查的问题上是否说谎的意见。虽然世界多个国家在运用多道心理生理测谎技术,但对测谎结论的证据效力一直存有争议。作者结合研究现状,从行为样本、标准化、难度的客观测量、信度、效度这五个心理测验要素出发,探讨该技术的科学性。通过分析,作者认为多道心理生理测谎指标选择具有代表性、可测性;具有可接受的信度和效度。  相似文献   

15.
2003年9月5日,经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批准,上海农凯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周正毅因涉嫌虚报注册资本罪和操纵证券交易价格罪被上海市公安机关依法予以逮捕。目前,公安机关正在依照法律程序对此案开展进一步侦查。■周正毅被依法逮捕!综报  相似文献   

16.
多道心理生理测谎结论的证据之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为传统、经典的测谎技术,多道心理生理测谎是指测谎员有结构地对被测人进行提问,并运用多道生理记录仪记录其生理反应;根据对被测人生理反应的分析给出其在所调查的问题上是否说谎的意见。虽然世界许多国家,包括中国,都在运用多道心理生理测谎技术,但在司法实践中其结论能否作为证据一直存有争议。本文首先介绍美国、日本及中国多道心理生理测谎结论的证据立法状况,然后提出在当前中国应该如何看待多道心理生理测谎结论的证据地位,最后提出应如何推进其证据发展之路。一、多道心理生理测谎结论在美国的证据之路美国法院对待多道心理生理测…  相似文献   

17.
张旭 《刑事技术》2008,(4):48-49
心理测试技术手段容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由于个体情况与心理测试信息相关,被测人的智力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因素,尤其是智力水平较低的人群。  相似文献   

18.
张钦廷  黄富银 《证据科学》2004,11(4):305-307,304
作为传统、经典的测谎技术.多道心理生理测谎是指测谎员有结构地对被测人进行提问.并运用多道生理记录仪记录其生理反应:根据对被测人生理反应的分析给出其在所调查的问题上是否说谎的意见。虽然世界许多国家,包括中国.都在运用多道心理生理测谎技术,但在司法实践中其结论能否作为证据一直存有争议。本文首先介绍美国、日本及中国多道心理生理测谎结论的证据立法状况.然后提出在当前中国应该如何看待多道心理生理测谎结论的证据地位.最后提出应如何推进其证据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9.
《法律与生活》2011,(7):11-14
■离开家时,黄慧没有带上贵重物品,因为她坚信自己的房子不会倒。■幼儿园的操场上,戴着头盔的老师围住了女儿在内的所有小朋友,近百名小朋友没有恐慌和不适。■大地震后,东京市至少有15万人有家难回,滞留街头,却没出现任何混乱、嘈杂、哄抢的场景。■通讯瘫痪后,日本的手机运营商快速开通了手机灾害留言板,以供失去联系的人们互通消息。■福岛核危机让东京人感到紧张和担心,但大家不会把恐慌的情绪蔓延,依然保持着镇定和秩序。  相似文献   

20.
心理测试技术是对个体就案(事)件相关心理信息进行检测的一种技术,即能检测个体生理指标状况的仪器设备用于或其结果被用于对个体(被测人)就特定事件或特定目的进行的相关心里信息探查、推断的行为。现代心理测试技术建立在现代认知心理学理论基础上,并以此构建测试方法,具有严谨的科学性。在刑事犯罪调查中,是其他检验技术的补充,从而拓展了刑事技术的专业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