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就业与保障》2005,(2):41-41
哈尔滨市市民李女士家不在哈市,生完小孩4个多月一直没有出屋,前天她想去超市,但孩子没人带,她给哈尔滨市妇联家政中心打去电话,不久一位“应急”保姆出现,为她临时看护了两个小时的孩子。如今,在哈尔滨市的家政市场上,这种救急式的“应急”保姆这段时间需求量非常高。  相似文献   

2.
3月11日下午两点,洞头县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接到一位苏姓女士的电话,称她的孩子被保姆拐走,要求警方拦住~架即将起飞的航班。随后,冯世伟所在的派出所以及洞头县公安局、温州机场分局迅速展开行动。但经过一番奔波,警方得知报案人只是为了要拦住赌气回娘家的嫂子,“保姆拐带孩子”纯属捏造。为了这个谎言,一趟航班延误一个多小时,警力出动20多人次。  相似文献   

3.
《小康》2020,(4)
正"酸甜苦辣,段子多多"是胡静对这十多年来寻找保姆经历的概括,她甚至开过公众号,讲述自己和保姆之间的故事。她的经历并非个例。随着人口老龄化、二孩政策全面落实以及80后、90后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提升,家政市场保姆需求增长很快,但缺口却很大。"你大概想不到,这十多年里,我们请过的保姆多达百位,故事都能写本书了。"说起这些年的经历,胡静苦笑道。  相似文献   

4.
诗人艾青     
大堰河,是我的保姆。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 她是童养媳, 大堰河,是我的保姆。这是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开头的一节。此诗在20世纪30年  相似文献   

5.
<正>2017年6月22日清晨5点,杭州城东高档小区蓝色钱江18楼一住户家中发生大火,女主人连同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共4人经抢救无效死亡,3个孩子最大的11岁,最小的6岁。事情的起因是女主人发现保姆莫某偷表偷钱,想要解雇她。莫某怀恨在心,离开前不忘把雇主家的金手镯等值钱物品带走,并用"放火"的方式掩盖其偷盗行为。但是没想到火情太大控制不住,保姆坐电梯逃跑了,但是女主人和三个孩子却永远离开  相似文献   

6.
山东长清县武家庄乡马场村年近90岁的张凡兰老人,义务当“保姆”26个春秋,深受乡亲们的称赞和敬重。张凡兰老人生性善良,乐于助人。虽说孤身一人如一天到晚闭不住,尤其喜欢孩子。她时常帮助左邻白舍、村东在西的乡亲们照看小孩、不仅对孩子关七备至而H不收分文C多年来经她照看过的孩子已有百余个。她走到街上,叫她“奶奶”的声音不绝于耳。张大娘长期和天真活泼的孩子一起生活,所以一直保持音乐观心态。耳不聋眼不花,非常健康,现在还能爬b、做针线活儿九旬老人张凡兰义务看孩三十年@马洪利  相似文献   

7.
说到保姆,不少人可能会瞧不起这个职业——工资低,并且受气。但在北京,有一个河南籍保姆却令人敬佩不已,这个曾经连“YES”和“NO”都不会说的农妇,竟敢去给老外做保姆。短短几年,她不仅“挤”到了美国驻华大使馆高级官员家中,月薪6000元,还成功地实现了命运的大转变,在北京郊外拥有了一幢漂亮的洋楼,并将孩子们都接到京城上学!她是如何靠做保姆改变命运的呢?  相似文献   

8.
谋生保姆初识黑色食品 生在贵州偏远农村的白春花,高中毕业以后就被迫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希望找到一份工作贴补家用。于是,她到广东找了一份保姆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繁华都市的工作人,希望有更多自由空间,家里的孩子想有人看着,家里的老人也想有人照料。越来越多的家庭需要保姆,找保姆的人多了,这个市场自然也变得热闹,但这光环下面却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当保姆服务成为一种商品时,雇主对商品的挑剔也就是一件极其自然的事。保姆——作为城市家庭中的一员,必然也要体验这种被挑剔的感觉。  相似文献   

10.
孤老找家     
孤老贾秀锦找到了家。这事在小城传为佳话。贾秀锦原是江苏省涟水县贾集镇人。她曾有一个温馨幸福的家。其丈夫在外地工作,生有一男一女。天有不测风云,1949年,丈夫离异了,带走男孩。1953年,不幸的贾秀锦雪上加霜,13岁的女儿生病夭折,从此,她成了社会上一位年轻的孤独入。年仅36岁的她,承受着家破人亡的悲痛,离别家乡,来到射阳县替人家做保姆。她以一颗善良的心,去温暖着他人。她做过一家又一家,蹲过一户又一户,一做就是4O年,在16户家做过保姆,都赢得了主人的喜爱和称赞。去年,76岁的贾秀锦,结束保姆生涯时,举目无亲,…  相似文献   

11.
最近 ,在一个有许多妇联干部参加的培训班上 ,一位地方妇联的领导干部向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她说 ,有一位经济学家最近提出妇女应该回家去 ,其理由是在外面工作工资不足二三百元 ,而离家后 ,需要雇一个保姆看孩子 ,雇一个保姆则需花同样多的钱 ,加上实际开支可能还要更多一些 ,所以从经济上考虑 ,对许多妇女来讲 ,可能回家对“社会”的贡献要大于在外工作。事实上 ,这种观点不一定是经济学家的观点 ,而实际上也是社会性别不平等而形成的一种带有普遍性的观点。首先 ,由于生育功能差异而形成的性别差异 ,在社会发育的构建中被不平等地延伸到…  相似文献   

12.
如果某个在政治领袖家当了多年保姆的人,有一天,突然投书报社,八卦她在政治领袖家做保姆的故事,你会不会感兴趣?2000年早春时节,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家的保姆,就在英国的《星期天邮报》上,以回忆录的形式,跟读者们说了说她在首相家做保姆的“甜蜜往事”。  相似文献   

13.
<正> 我母亲年迈多病,风烛残年,需要有人长期陪伴照顾,而我和兄弟姐妹,人人都有自己的工作,各人都在忙自己的事情,实在无法腾出身来常年陪伴母亲安度晚年。出于无奈,大家一合计,还是请个保姆照顾我母亲日常起居较为合适。经人介绍,周保姆走进了我母亲的家门。她今年虚50岁,一看就是个厚道、本份、勤快的农村妇女。每天,她  相似文献   

14.
回家过年     
宋美红,女,22岁;江西万载人,保姆。 美红是个典型的南方姑娘,个子不高,身材比例很好,脸小而五官细致,黑发披肩。话不多,手脚很麻利,眼睛里有一种善良。 美红的家在乡下,两个哥哥都成了家,分出去单过了;还有一个弟弟在读高二,日子过得不宽裕。她15岁初中毕业到宋家当保姆,把小孩子从小带大,关系处得很好,跟一家人似的。1996年,男主人调任县驻京办事处主任,她也就跟着来了北京。孩子上小学,她每天管接管送;再在办事处里帮着洗洗涮涮,一个月400块钱的工资,他们还不时给些零用钱。 办事处在一条叫西草市街的…  相似文献   

15.
正为了照顾幼儿教育前的孩子,是请祖辈帮忙、雇用保姆还是自己辞职在家照顾?无论哪一种,都有着说不尽、道不完的无奈和辛酸。试想,如果有完善的0~3岁儿童照料服务体系,省了初为人之父母的家庭烦恼,该多好。这个美好的想法,也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陈秀榕在两会上提出的建议。她认为,"完善0~3岁儿童照料服务体系,为早期家庭  相似文献   

16.
《小康》2016,(27)
正面对更加年轻、专业的"新生代"保姆,"大龄保姆"黄树珍除了感受到压力之外,更意识到自己应该加快"转型升级"的速度,在大城市生活了十多年的她感受到了工作、生活的不易40多岁的黄树珍在2016年的年末,第一次有了与人"严肃认真"地谈话的经历。在接受《小康》杂志记者采访时,起初,她为她的这个"第一次"而感到紧张、不自在,十多分钟后,她才逐渐放松了心情。尽管这样的"谈话"是黄树珍的第一  相似文献   

17.
一名被家政服务公司极力推荐的优秀保姆,却制造了一起杀害雇主一家3口的惨案,连不足两岁的孩子也不放过。广东某品牌门业江西总代理万晓华没有想到,自己花钱请回家中的保姆竟是一个偏执的恶魔。  相似文献   

18.
"重庆雇主6年换200个保姆"折射着"资强劳弱"的现实,是雇主和雇员权利落差的体现。因夫妻双方工作忙碌,家住渝北黄泥的王娅6年来主要依靠雇用保姆照顾孩子的  相似文献   

19.
我的婆婆     
我的婆婆,和我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但她却比我的亲婆婆还亲。 在我小的时候,因为父母都是军人,没有时间照顾我,妈妈便请了一个湖南籍的保姆带我,并且照顾家里的三餐和家务。保姆当时60岁左右,是一个守寡多年缠过小脚的旧式妇女,她姓王,大人都叫她王婆婆,我则叫她婆婆,这就是婆婆的由来。  相似文献   

20.
艾诚 《中国残疾人》2016,(10):48-49
在学校里,学生们只要遇到什么问题,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董志群.每天一到校,学生就争先恐后向她汇报种种情况.在看似平凡的岗位上,她以特有的敏锐和细致全心全意地爱每一个孩子. 听力障碍孩子余业有段时间,每到晚上就感到恐慌,站在宿舍走廊里哇哇大哭.董志群带着与余业年龄相仿的儿子住到学校,在宿舍摆好床铺后安排他来跟儿子一起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