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基因隐私权进行法律上的规范,应涵盖了对基因隐私权的主体、客体、内容、侵害基因隐私权的责任构成,以及具体的行为方式、责任承担等内容的。 第一,基因隐私权的主体是自然人。胎儿作为未成型的自然人,其基因资料更应受到基因隐私权的保护,因为其基因隐私资料的保护妥善与否可能会影响到其生存的权利。第二,基因隐私权的客体是自然人的基因资料信息。第三,基因隐私权的内容参照一般隐私权的内容。可概括为:基因隐私隐瞒权、基因隐私利用权、基因隐私维护权与基因除私支配权。第四,侵害基因隐私权的责任构成。责任构成必须与侵权…  相似文献   

2.
宫素珍 《前沿》2006,2(10):122-125
民法总则的设立与否,如何设立,是民法典制定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问题。这关系到民法典的体系结构和内容,本文以德国民法总则的产生为切入点,考察大陆法系国家在制定民法典时对总则的取舍及其原因,这对我国法律实践和民法典的制定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2016年12月19日,民法总则草案提交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这是民法总则草案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第二十四次会议之后第三次提交常委会会议审议。草案三审稿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新增了关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监护、特别法人、非法人组织、有关组织的法人地位、见义勇为免责等规定,并对相关条款进行了完善和文...  相似文献   

4.
<正>今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这标志着民法典编纂取得重大的阶段性成就。《民法总则》,堪称民法典之拱顶石,对于民法典的整体架构和面貌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民法总则》不仅包含众多可以普遍适用于未来分则部分的一般性、总括性规则,更有一些高度概括抽象的内  相似文献   

5.
在互联网时代,敏感信息对个人权益影响巨大,亟需利用法律武器予以保护。因此,在未来发展过程中,我国应进一步完善个人敏感信息范畴,创设个人敏感信息保护例外规则,实现个人敏感信息关联性、动态性管理,健全个人敏感信息责任机制与救济途径,实现对个人敏感信息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6.
出租车安装录音录像设备,在保护乘客人身安全和监督服务质量方面功不可没,但其对私权的侵害更甚. 出租车是公共交通工具,但出租车内空间应该界定为乘客的私人空间,即乘客自坐进车里起就具有私人空间的属性,乘客的言行属于私权的范围,理应得到有效保护.这与同样作为公共交通工具的公交车、火车等大型交通设备可以随时上下乘客相比,出租车内的私密性远远高于其公共属性,在出租车内安装录音录像设备,显然侵犯了乘客的个人隐私.  相似文献   

7.
个人数据是数据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个人信息的载体。基于个人信息体现的主体自主与人格尊严价值,需要明确数据经济发展的前提性预设;基于私法不足、社会关系的特殊性以及基本权利横向效力的功用,可为个人数据提供多维度的体系化保护。我国应在立法中规定强制性的技术安排,以事前技术保护与事后国家惩戒形成符合数据特征的保护方案,以私法、宪法、社会法构成多维度的协调方案,形成行业自律、个人参与主导及国家介入的个人数据法律保护方案。  相似文献   

8.
《小康》2016,(29)
正每个人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都属于民法的调整范围,被称为"当下最伟大、最庞大、最复杂法律工程"的民法典编纂,在中国历经四次搁浅后,今年终于迈出了历史性的步伐作为民法典的"纲",民法总则草案二审稿在10月31日开幕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上提交审议。这是民法总则草案第二次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一审草案中,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年龄下限调低为6周岁,二审草案中维持了这个规定。在分组审议中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对此进行了热  相似文献   

9.
回望民法总则的立法过程,自2016年6月起,法律草案历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全国人代会的4次审议,始终争议不断、分歧难消,其激烈程度在中国立法史上实属罕见.而在激辩声中最终炼成的民法总则,也足以成为凝聚立法共识、破解立法难题的典型标本. 行为能力,年龄门槛的平衡 如何设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的年龄下限?是民法总则最大的立法焦点之一.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对于侮辱诋毁英雄烈士等人格利益的事件屡见不鲜。在此背景下,新通过的《民法总则》明确规定了对英雄烈士等人格利益的保护。但该条文引发了很多争议,最主要表现为该条款是否与民法平等原则和公民言论自由相冲突。因而,有必要对该条款做进一步的探讨,以促进该条款的完善。  相似文献   

11.
2019年12月19日,工信部通信管理局通报了第一批侵害用户权益行为的APP名单,QQ、新浪体育、搜狐新闻、小米金融等41款APP存在违规收集和使用个人信息、不合理索取权限等诸多侵犯用户个人信息的问题。我国对个人信息保护主要依据《民法总则》《网络安全法》《居民身份证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分散规定。虽对于个人信息的收集、处理以及使用等行为均有规定,个人信息遭到侵犯的情况仍时有发生。这不仅是因为我国尚无统一的个人信息保护立法,更是因为未将个人信息在法律层面区分为个人敏感信息和个人一般信息。  相似文献   

12.
正经过多年的酝酿和努力,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民法总则》。《民法总则》的颁行有助于民商事立法的系统化和体系化,有利于保障社会生活和市场经济有序进行。《民法总则》是民法的基本原则和统率《民法典》的基本规则。由于《民法典》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因而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法总则》被审议通过已然成为民法典立法历史上的里程碑和指南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需要保护产  相似文献   

13.
《辽宁人大》2007,(5):1-1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草案)》提交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并在闭幕会上获高票通过,这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上的一件大事,必将成为法制史上的一座丰碑而载入史册。这部法律的通过,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它也意味着物权法14年的立法进程终干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相似文献   

14.
刘昕 《公安教育》2012,(5):30-33
<正>一、个人信息的界定和法律属性对于"个人信息"的概念,目前理论界和世界各国的立法均没有统一的界定。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三种类型的界定:第一种是关联型界定。认为与个体相关联的所有信息均为个人信息。例如,我国台湾地区的学者就认为,"所谓个人信息,包括人之内心、身体、身份、  相似文献   

15.
杨阳 《求索》2013,(11):181-183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作为一种整合性概念,非物质文化遗产综合了分属不同领域的民间文化事项。我国现行法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主要以公法为主,公法对保护即将灭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确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精神财富,体现的是一种智力成果,这种精神财富的传承从根本上要依靠私权主体自发的行为来完成,很难纳入政府公法行为的强制行为中。所以,利用私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对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发展同样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拟从知识产权法领域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私权保护,并试图构建系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私权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16.
肖像权之争一般都局限于人的面部容貌,难道人的躯体也享有肖像权吗?最近,江苏省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对一起案件的终审判决,确定了躯体也享有肖像权。此案已被江苏高院列为官方公报案例,供全国法院审理类似案件时参考。  相似文献   

17.
按照学界对民法典编纂步骤的设计和构想,首先应当制定《民法总则》。未来《民法总则》应如何设计决议行为的具体内容,实值慎思。与合同、共同法律行为相较,决议行为在适用领域、行为主体数量、意思形成机制、意思表示方向、约束主体范围、法律规制重心方面特点显著。我国已公布的诸版本民法典草案建议稿、议案中,或对决议行为未做规定,或规定较为简略。当前制定《民法总则》,宜在总则编"法律行为"部分规定决议行为。在制度设计上,应将决议行为作为一种独立的法律行为看待,并且《民法总则》应就决议意思形成机制、效力划分、拘束范围、对权益受侵害少数派行为的法律救济等内容也详细规定。  相似文献   

18.
沈嘉禄 《中国减灾》2012,(2X):36-36
<正>近日多地学童校车交通事故频发,《校车安全条例》也就被提上了立法的议事日程。笔者童年的记忆,很少有校车事故,也许是因为很少有校车。根据公安部的统计数据,十多年来,中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一直位居全球首位。中国拥有全世界1.9%的汽车,引发的交通死亡事故却占了全球的15%,已经成为交通事故最多发的国家。(2007年《财经时报》报道)在这种恶劣的交通安全状况下,学童和成人一样,共同承担着道路交通的高风险。事故不在校车上发生,也会在其他交通工具上发生。说到底,不是中国的校车不安全,而是中国的道路不安全。校车事故频发,是目前道路交通安全  相似文献   

19.
为了防止官吏行政权力的滥用,在私权制度高度发达的宋代,法律对官吏的权利进行了系列限制,具体表现在购买权、贩鬻权、借贷权、婚娶权等私权的限制上。其私权的限制具有范围广泛性、职权相关性,违规处罚严重性等特征。宋代对官吏私权的法律限制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具有强化公权、保护国家利益,保障民众私权、缓和社会矛盾,保护商人利益、促进商品经济发展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经过十一年的艰苦劳动,二十几次易稿,新中国第一部保护智力作品创作者劳动成果的重要法律一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终于于今年9月7日正式颁发了。这是我国法制建设的又一重要成果,也是党和国家知识分子政策的法律化和具体化。它的实施,对在全社会形成一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智力劳动成果的良好社会风气,对我国的文学、艺术和科学事业的发展,都将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