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明确地否定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口号,同不再提“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一样,也是党的指导思想上的一次重大的拨乱反正。当然,这两个口号是有区别的。“以阶级斗争为纲”只是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才是错误的;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这个口号的提法本身,无论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来看,都是错误的、有  相似文献   

2.
党的八届十中全会指出:在无产阶段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整个历史时期,在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的整个历史时期,阶级斗争是不可避免的。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早就阐明了的一条历史规律。共产党员必须认识和掌握这个规律,加强阶级观点,加强阶级斗争的实际锻炼。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曾经流行过一时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的?它的要害与实质是什么?它与“不断革命”论是什么关系?以及它与阶级斗争扩大化有什么关系?目前在理论界有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抓革命、促生产是文化大革命的纲领性口号之一,是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的概括性表述,是阶级斗争扩大化不断发展起来后形成的一种基本治国理念,同时也是对世界现代化潮流的一种歪曲性回应。抓革命、促生产必须否定,但它所针对的一些问题仍然值得注意,它对我们继续推动改革进程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前线》1963,(19)
科学实验是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的一项伟大的革命运动,是在整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时期内,同阶级斗争、生产斗争紧密联系着的一种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社会实践。切实加强科学实验,把这个任务提到我们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上来,以便进一步发挥科学技术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积极作用,这在当前有着十分迫切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政权,亦称国家政权,即统治阶级实行阶级统治的权力,由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强力保证其实现。有时也指体现这种权力的上述机关。政权是阶级斗争的产物和工具,具有强烈的阶级性。它是存在阶级或阶级斗争社会的上层建筑的主体。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告诉我们,一个国家要坚不可摧,无疑应该加强其政权建设。 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使人类社会文明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尽管各国社会主义在发展道路上遇到了许多坎坷,但它毕竟标明人类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晚年在探索社会主义过程中发生的失误是我们应当认真总结的,特别是他的理论失误更应当认真研究。笔者认为,毛泽东晚年探索社会主义的理论失误主要有两条:一是提出“以阶级斗争为纲”到认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二是急于求成和求“纯”,有超越革命...  相似文献   

8.
五四时期,社会主义思潮包括马克思学派社会主义学说在中国得到进一步广泛传播,伴随着改造中国社会的呼声和各种方案的实施,全部改造或根本改造中国社会也成为民主革命派人士的共识。加之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革命派人士对马克思阶级观点进行了解读,以探寻中国社会改造的途径——阶级斗争,并在与质疑者的论辩中,阐释了中国进行阶级斗争的必要性及阶级斗争的实践形式。但囿于对社会主义的理解,他们着重从"单纯经济的理论"上解读马克思阶级观点,忽略了马克思主义阶级观点中所包含的"政治的理论"的逻辑即无产阶级专政。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宣言 以中国共产党名义写的第一个宣言是1920年11月制定的《中国共产党宣言》。《宣言》的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一、共产主义者的理想。阐述了对经济、政治、社会方面的见解。主张生产工具、生产资料的社会共有和共用,废除一切暴力机关,消灭阶级。二、共产主义者的目的。主张按照共产主义者的理想,创造一个新的社会,铲除资本制度。共产党的任务是组织和集中阶级斗争的势力,建立无产阶级政党。引导无产阶级从资本家手里获得政权实行无产阶级专政,以产业组合作为未来社会主管经济生命的机关。三、阶级斗争的最近状态。阐述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建立代表着世界范围阶级斗争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文化大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史上的一次重大挫折。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革命和进步,而是党和毛泽东在领导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由于对社会主义本质等问题认识的失误,逐渐使“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思想占据主导地位,通过“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为思想中介,靠“抓革命,促生产”的方法来建设理想中的社会主义,最终导致生产力被人为破坏,社会正常发展进程也被扭曲的一场长时间的以社会动乱为表现形式的政治运动。因此,从新中国建设史角度总结“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教训,对于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纲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自从资产阶级的社会学家、历史学家发现阶级斗争以来,人们就在谈论阶级斗争的问题。但是,历史事实表明,只有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才第一次阐明了阶级产生、发展、消灭的条件和过程,因而是唯一科学的、革命的和彻底的。关于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学说的主要特征,早在一八五二年《马克思致约·魏德迈》一信中,马克思就明确地概括为如下三点:①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②阶级斗争必然要导致无产阶级专政;③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  相似文献   

12.
在革命发展问题上的空想论是“左”倾错误的重要认识根源。我党历史上曾出现过两次空想论,一次是民主革命时期的所谓“一次革命论”,另一次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所谓“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的继续革命论”。关于民主革命时期的空想论早已成为历史的陈迹。那末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人们又是如何失足于空想的呢?本文试从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角度对这个问题作一尝试性探源。  相似文献   

13.
胡为雄 《理论学刊》2012,(3):9-17,127
毛泽东关于阶级斗争的理论大体分为明显相关的三个不同层次,即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阶级分析的方法和阶级斗争的策略。阶级斗争的观点是这一理论的精神内核,阶级分析的方法是这一理论向"实物"形态转化过渡的中间环节,阶级理论具体化为实践理性的表现形态。这种多层次理论结构使毛泽东的阶级斗争理论具有独特丰富的内涵。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辉煌胜利本身已证明了毛泽东阶级和阶级斗争观点的深刻性,阶级分析方法的有效性和阶级斗争策略的正确性。毛泽东谈论社会革命、中国革命往往将其与革命战争维系在一起,对政治革命的具体形式作了具体分析。毛泽东以马列主义国家学说为思想指南,严谨地指明了中国革命将以建立何种国家制度为最后归宿。中国革命胜利后所建立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形式和人民代表大会的政治体制是中国社会历史上迄今为止最新最进步的政治形式。它一方面是对苏联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和苏维埃代表大会的政治体制的借鉴,另一方面又是把握中国具体国情进行的一种政治创造,是毛泽东运用马列主义的政治理论和国家理论于中国社会的一个巨大成功。  相似文献   

14.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而在生产方式的内部矛盾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马克思和恩格斯运用他们所创立的唯物史观,对人类社会特别是阶级社会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深刻指出:自从有文字记载以来,亦即从原始公社解体以来,“到目前为止的一切社会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从而认为,革命的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的发展的直接动力,革命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火车头。因为只有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先进阶级,才能通过革命的阶级斗争,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变革旧的社会制度,建立新的社会制度,才能解放生产力,推动生产力的继续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这些观点无疑是正确的。 然而,在社会主义社会,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已被消灭,阶级斗争已经不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那么,在这个新的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应该是什么呢?这是当代社会主义运动在以往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没有很好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由于这个问题没有解决好,所以造成不少国家在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的许多重大失误。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主义国家里,反对官僚主义思想作风的斗争,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在党和国家机关中的反映,是过渡时期阶级斗争的一个方面。反对官僚主义思想作风的斗争,是发扬人民民主和巩固无产阶级专政、保持共产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和革命队伍的纯洁性、保证社会主义革命彻底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顺利发展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  相似文献   

16.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中,有一种盛行的观点,即认为党内的思想分歧都是社会阶级斗争的反映。对这种观点应该怎样认识呢?《决议》在分析“文化大革命”所以会发生并且持续十年之久的社会历史原因时指出,过去“认为党内的思想分歧都是社会阶级斗争的反映,因而形成频繁激烈的党内斗争”,造成阶级斗争扩大化。这就清楚地告诉我  相似文献   

17.
12月18日至22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举行。全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确定了思想、政治和组织路线。全会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充分肯定必须完整地、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全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等错误口号一确定从1979年起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本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全会提出了要着手对权力过分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进行改革;要注意解决好国民经济重大比例严重失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对马克思国家理论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国家理论中的国家属于社会历史范畴,国家的产生、发展和消亡,受历史规律的支配,是历史性的要求;国家的产生,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阶级斗争贯穿于阶级社会和国家的全部历史;只有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才能够以社会的名义占有全部的生产资料,以此来消灭阶级,使国家失去阶级统治的性质而自行消亡。  相似文献   

19.
按照列宁的说法,“只有承认阶级斗争,同时也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的人,才是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主义者同庸俗小资产者(以及大资产者)之间的最大区别就在这里。必须用这块试金石来测验是否真正了解和承认马克思主义”。李大钊是既承认阶级斗争又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的。他是公认的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关于“平民主义”或“平民政治”,关于“工人政治”,以及关于二者关系的论述,表达了一个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看法,尽管这些看法有不完备、不准确的地方。  相似文献   

20.
一种意见认为,过渡时期是指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的过渡,简称“大过渡”。其理由是:(1)马列都讲过,过渡时期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时期,就是从阶级社会过渡到无阶级社会的时期,而无阶级社会就是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2)过渡时期是从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