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数字证据是我国证据法学研究中一个较新的课题。一直以来,理论界对数字证据概念以及法律地位都颇具争议。本文将数字证据定义为是以数字形式所储存的信息和表达的思想来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在证据类型上,数字证据与视听资料、书证等传统证据类型并不相同,是一种独立的证据类型。  相似文献   

2.
数字证据的性质及相关规则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芳 《法学》2004,(8):72-79
“数字证据”在概念上区别于“计算机证据”、“电子证据”和“数据电文” ,在类型上不同于视听资料和书证。“数字证据”本身具有高科技性、客观真实性、外延广泛性的特点 ;针对数字证据的特性 ,应建立其相应的规则体系 ,并引入鉴定、公证和保全行为 ,使数字证据的证明力有充分的保障。  相似文献   

3.
与数字证据相关的概念很多,但它们的内涵和外延存在一定差异,从提出概念的出发点、载体、表现形式、研究范围等角度分析数字证据、电子证据、科学证据、电子记录等概念的差异,并进一步提出对数字证据进行专门研究的科学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罗英 《法学评论》2022,(5):151-160
伴随着数字中国建设的推进,数字技术迅速频繁地嵌入权力的运行,简化权力运行程序并压缩自由裁量空间,冲击中立、公开和参与等传统正当程序价值。正当程序理论和制度需要在传统意涵上演进与更新,技术性正当程序理论和主观程序正义理论分别从客观与主观两个维度,对数字时代如何保护正当程序价值进行理论调适与建构。对数字技术风险程序控制法理基础的思考需要以人为中心,引入程序正义的“平衡论”,关注主观程序正义理论超越程序客体而回归人的主体性讨论,并汲取技术性正当程序的客观规制技术,以满足数字技术拓展了的程序权利保护的时空要求。  相似文献   

5.
电子证据及其相关概念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将“电子数据”规定为法定证据种类之一,首次以立法形式肯定电子证据的法律地位.电子证据以电子数据为本质,具有多种表现形式,分为模拟证据和数字证据,其中包含以数字电子信息为基础的电子计算机证据.电子证据与科学证据属于平行概念,从属于科技证据.  相似文献   

6.
在虚拟犯罪现场固定数字证据前,需要在大量数据中搜索和定位与案件事实相关联的数字证据。为了及时准确定位数字证据,必须依赖计算机相关技术,虚拟现场常采用的搜索技术包括基于字符串的搜索技术、基于特征码的搜索技术、基于数字指纹的搜索技术、基于痕迹信息的搜索技术等。  相似文献   

7.
李忠操 《法学杂志》2020,(2):122-132
依托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为国际商事交往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已经应用于国际商事诸多领域。但与此同时,数字货币的运用导致国际商事诉讼产生新的困局,即传统证据形式于此类诉讼中作用有限。有鉴于此,区块链技术证据开始逐步进入国际商事诉讼视野。区块链技术证据运用的必要性在于其不仅能够应对数字货币类诉讼的特性,而且能够对传统证据形成有益补充,这正契应了国际商事诉讼的发展需要。区块链技术证据运用的可行性在于,其满足了国际商事诉讼对于证据资格的标准,即满足了真实性、关联性与合法性等标准。区块链技术证据的运用在域外已有诸多实证,但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我国应尽快出台关于区块链技术证据的法律规范,增设"区块链法庭",以此推进区块链技术证据在国际商事诉讼中的进一步应用。  相似文献   

8.
赵莹 《法商研究》2021,38(5):130-143
当下,数字货币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世界各国正逐步认识到数字货币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并对其进行有效的法律监管.我国出于保障金融安全的目的,对数字货币采取的是"一刀切"式的禁易规则立法,这将会导致数字货币在民间的灰色发展,抑制金融创新.厘清数字货币的概念并进行类型化分析是法律有效监管的前提.采用激励性法律规制实现数字货币的法定化,法律规制须由禁易规则的"父爱主义"转向管制规则的"国家主义",同时识别数字货币不同类型的法律性质,"刺破数字货币面纱"进行穿透式监管,确立国家金融监管部门、监管科技公司与行业协会"协调共治"的监管主体,辅以数字货币交易平台准入、信息披露和税收监管等法律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9.
电子证据鉴定是司法实践中出现的一个新的司法鉴定类型,目前面临着技术提升和法律规制两方面的重要课题。在法律规制方面,主要涉及电子证据鉴定的概念界定、电子证据鉴定的范围和类型、电子证据鉴定的基本程序、技术规范以及基本原则等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0.
我国通过建设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和政务大数据体系推进政府数字治理。数字治理以行政行为标准化、规范化、清单化为基础,实现跨地区、部门、层级政务数据共享及业务协同。行政机关之间通过平台协同调查、收集及审查判断证据,证据行为由封闭向开放转变,电子数据成为主要证据类型。数字治理让证明更容易,可以适当提高证明标准,将原由申请人承担的部分证明责任转移至行政机关,行政活动在部分领域可采用实质审查规则,数据系统推送的证据原则上具有可采性。满足行政程序调查收集及审查判断证据需要,一体平台和政务大数据体系须建立案件事实调查辅助系统,提供证据材料识别、标识、提示及辅助质证等功能。  相似文献   

11.
电子证据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和相关技术的发展,与之相关的电子证据问题逐渐成为困扰我国立法和司法实践的难题。我国《刑事诉讼法》应当取消视听资料的相关规定,确立电子证据作为一种独立证据的法律地位。在电子证据的运用方面,应当从电子证据原件的认定、电子证据与最佳证据规则的关系、电子证据复制件的运用等方面加以完善。同时,应当结合我国国情,探讨我国解决电子证据相关问题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2.
2012年修改的《刑事诉讼法》将电子数据首次规定为法定证据种类,但电子数据的相关证据规则仍不够完善。我国现有关于电子数据的研究多集中于电子数据取证、鉴定等技术方法,缺少对电子数据证据能力、证明力及证据规则的研究。从电子数据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在电子数据的证据属性,电子数据的鉴真、鉴定,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等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加强对电子数据的证据限制问题。  相似文献   

13.
杨光 《政法学刊》2013,(2):112-117
网络证据是在网络条件下存在的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它具有流动性强、存在范围广、信息量大、形式多样、超文本等特点。与传统的证据相比,它又具有数字性、准确性、依赖性、稳定性、多媒体性、传输快捷性、可分离性等特征。相对于电子证据,网络证据在生成的主体与场所上,在传输的环境、速度和范围上,在收集的主体、场所及方式上,在证据的保全和审查判断上等方面都表现出自身的特性。  相似文献   

14.
数码影像作为证据使用存在一定的争议,针对此提出并建立了基于水印技术的司法数码影像防伪信息系统,该系统由加密防伪子系统、信息管理子系统和加密信息验证子系统组成,为确保司法数码影像的证据效力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5.
在美国,使用电子证据已经成为法庭上非常普遍的现象。陪审团审案时,试图使用电子证据的检察官要想使得初审法官采纳该电子证据必须克服一些阻碍。一些证据标准被设计来限制陪审团的事实发现过程。检察官可要求法院启动庭前审理程序来决定电子证据是否可以被采纳。建立一个电子证据保管链和专门处理电子证据的既定机构程序是检方工作的关键环节,这样能确保法庭调查中获得陪审团的信任。挑选能认同电子证据重要性的人员担任陪审团成员非常重要,同时还要避免选择那些想要根据自己专业知识来主导陪审团决议的人员。  相似文献   

16.
Cloud computing systems provide a new paradigm to the distributed processing of digital data. Digital forensic investigations involving such systems are likely to involve more complex digital evidence acquisition and analysis. Some public cloud computing systems may involve the storage and processing of digital data in different jurisdictions, and some organisations may choose to encrypt their data before it enters the cloud. Both of these factors in conjunction with cloud architectures may make forensic investigation of such systems more complex and time consuming. There are no established digital forensic guidelines that specifically address the investigation of cloud computing systems. In this paper we examine the legal aspects of digital forensic investigations of cloud computing systems.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use of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to commit crimes, including crime facts and crime techniques. The analysis focuses on the security of 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 (VoIP), a prevention method against VoIP call attack and the attention points for setting up an Internet phone. The importance of digital evidence and digital forensics are emphasised. This paper provides the VoIP digital evidence forensics 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s (DEFSOP) to help police organisations and establishes an experimental platform to simulate phone calls, hacker attacks and forensic data. Finally, this paper provides a general discussion of a digital evidence strategy that includes VoIP for crime investigators who are interested in digital evidence forensics.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综述了网络电子证据的相关概念、特点、取证技术以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数码显微照相、数码红外线反射照相、数码荧光照相、数码彩色分光照相、数码影像的处理技术在文书鉴定、痕迹物证鉴定中均可得到有效应用。随着数码照相研究的不断深入,数码照相在司法鉴定中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