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与英国社会主义者大力批判基督教教会不同,法国共产主义者中流行"基督教就是共产主义"这一公式。恩格斯在《英国状况》一文中,通过批判政教合一的"基督教国家",提出建立在封建主义废墟基础上的基督教国家,是一般国家所能采取的最后一种表现形式。随着基督教国家的消亡,国家必然衰亡,人类走向自由的自主联合(共产主义)。虽然《英国状况》还没有完全摆脱青年黑格尔派的影响,但对于当时的革命斗争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都有重要意义,是我们今日理解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理解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演进学说,不可忽视的文献。  相似文献   

2.
如今,全球化已成为世界发展的一大趋势,各国各经济实体都或主动或被动、或早或晚、或多或少地被卷入其中。人们已实实在在地感觉到了它的存在,人们对全球化已不再感到陌生。其实,150多年前马克思和恩格斯就在《共产党宣言》中深刻而明确地指出了这一历史趋势。 首先,马克思恩格斯论述了全球化产生的过程。全球化开端于新航路的开辟,一系列的地理大发现  相似文献   

3.
王若飞(1896——1946年)同志,是我党久经考验的、忠诚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成长于新旧交替的革命年代,对真理勇于探索、追求,在革命思潮的影响下,在艰苦的实际磨炼中,终于找到了马克思主义这个真理,逐步从一个激进的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战士。他的思想转变过程,对于我们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江苏人民出版社即将出版的邵铁真同志写的《从爱国主义到共产主义》一书,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论述了爱国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巨大精神支柱,当代爱国主义的历史任务,以及爱国主义同共产主义的区别和联系等问题。该书共分七章,有一定的理论深度,针对性、适用性较强,是对广大干部群众、青年学生、职工进行爱国主义、共产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相似文献   

5.
《国家与革命》是列宁在十月革命前夕撰写的一部关于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经典著作。全书共六章,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特别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批判了第二国际机会主义的反动国家观,对全世界无产阶级建立和巩固自己的政权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各种矛盾进一步加深和激化。旷日  相似文献   

6.
陈绍义 《奋斗》2014,(8):55-57
正列宁的《国家与革命》,曾经为无数中国共产党人所熟知,但这些年逐渐被人们所淡忘,被认为失去现实性而束之高阁。《国家与革命》是一本什么书?书中阐述了哪些主要原理?它还有没有现实意义?这是当今共产党人应当了解和掌握的问题。一、指导世界进行伟大革命的里程碑式著作列宁的《国家与革命》集中批判了机会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歪曲,并以俄国革命经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尤其是发展了无产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和丹尼尔·贝尔的《资本主义文化矛盾》深刻剖析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伦理价值由兴到衰的发展历程,揭示了当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伦理价值的困境,即“经济冲动力”充分释放之后个人欲求与公共责任的矛盾,并提出了以回归宗教为核心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伦理价值的重塑路径。而通过对韦伯和贝尔关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伦理价值研究理路分析得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价值同样存在困境,即以“宗教冲动力”为核心的伦理价值缺失和以“经济冲动力”为核心的伦理价值形成,需要重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价值。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早年读过的马列主义原著并对地影响最大的有两本书,一本是《共产党宣言》,一本是《国家与革命》。《共产党宣言》是毛泽东接受马克思义理论并成为一个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启蒙读物。这一事实已经人所共知。而毛泽东阅读《〈国家与革命》及其受影响的情况,论者不多。本文即以毛泽东与《国家与革命》为题谈一些这方面的情况。《国家与革命》是列宁撰写的一部阐述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学说与无产阶级在革命中的任务的重要著作,于1917年9月(十月革命前夕)写成。11月30日在十月革命胜利后的欢呼声中,列宁在彼得格勒写了“初版践…  相似文献   

9.
章凡 《前线》1964,(11)
主观能动性是人类所具有的,它是人类区别于其它动物的根本特点。毛泽东同志说:“思想等等是主观的东西,做或行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都是人类特殊的能动性。这种能动性,我们名之曰‘自  相似文献   

10.
李冬 《学习论坛》2012,(2):48-52
在政体意义上,《利维坦》和《政府论》的主题分别是拥护专制君主政体的主权者和为保护人民自然权利的有限政府。在很短的时间内,从绝对权力思想向有限权力思想的转换有着作为必要条件的历史逻辑和作为充分条件的思想逻辑。本研究的理论目的在于,在国家理论体系上,两本书分别代表着国家中心主义的思想脉络和社会中心主义的思想脉络;在国家建构和国家治理层面,则意味着在国家权力得到保障以后,政府的职能适时地转向公民权利的保护上,而且由基础性权利、政治权利和社会权利构成的公民权利是分阶段依次实施的。  相似文献   

11.
郑建 《前线》2016,(6):54-57
正01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恩格斯在总结他所作的历史的分析时说:"国家决不是从外部强加于社会的一种力量。国家也不像黑格尔所断言的是‘伦理观念的现实’,‘理性的形象和现实’。毋宁说,国家是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国家是表示:这个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力摆脱这些  相似文献   

12.
从《资本论》到《人类学笔记》──马克思晚年思想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图从思想史的高度考察《人类学笔记》与《资本论》的联系,以期进一步加深认识马克思晚年思想的创造性飞跃。一、问题辨析1972年美国人类学家劳伦斯·克拉德第一个以《卡尔·马克思的民族学笔记》和形式编纂了马克思晚年人类学笔记的核心部分,即马克思对摩尔根的《古代社会》,拉伯克的《文明的起源和人的原始状态》,菲尔的《印度和锡兰的雅利安人村社》,梅思的《古代法制史讲演录》的摘录,并作了长篇介绍。该书的出版,在国际学术界引起了巨大反响,继“青年马克思”被发现以后,一个新的形象—一“晚年马克思”又出现在人们面前…  相似文献   

13.
胡为雄 《新视野》2006,3(6):8-10
通过对《国家与革命》的重新阅读,可以看出列宁既是暴力论者,又是非暴力论者。列宁在号召用暴力革命推翻资产阶级国家政权时,又积极争取和平革命的可能性;在揭示资产阶级国家作为暴力机关的属性时,又看重国家的其他职能。列宁在探讨国家消亡的经济基础时深信不需要任何暴力和服从的共产主义时代会到来。而共产主义社会的到来也许是一场和平的政治革命。这正是《国家与革命》的现代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4.
一列宁的《国家与革命》一书,写于一九一七年八至九月间。二十世纪初,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把无产阶级革命问题提上了实践日程,因而国家与革命的关系问题就具有了首要的意义。在这个根本问题上,第二国际修正主义者一向持着机会主义的见解。他们公开反对无产阶级专政,鼓吹露骨的机会主义,宣传阶级合作思想。列宁说,这些人“在实质上跟小资产阶级民主派没有多大  相似文献   

15.
列宁说过,"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① 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国家学说的精髓,列宁把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运用于俄国的具体实践,在领导俄国革命的实际斗争中,创造了无产阶级专政的一种形式--苏维埃政权.  相似文献   

16.
1845年2月以后,马克思在布鲁塞尔重新开始第二次研究政治经济学(第一次经济学研究是1844年马克思写下的《巴黎笔记》和《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2月份先写下《布鲁塞尔笔记》前期摘录(三册)后,马克思又写下了《评李斯特》,以及(关于关于...  相似文献   

17.
中国革命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者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马列主义所揭示的真理为精神支柱,经过长期不懈的奋斗得来的。现在我国已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意气风发地干着四化事业。在新的形势下,有的青年人对还要不要共产主义理想,还要不要对全党和全国人民  相似文献   

18.
重新认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在领导俄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先是按照“战时共产主义”体制,制定了“国家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宣布实行土地、银行、铁路及一切大的工矿企业国有化;宣布对粮食等有关国计民生的行业实行国家垄断,禁止私人买卖,对产品的生产和分配实行最严格的普遍的  相似文献   

19.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的理论基础、活的灵魂,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是我们党永葆蓬勃生机的法宝.在各项工作中怎样才能做到实事求是,是一个永恒而又常新的课题.陈云同志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党和国家久经考验的卓越领导人,是我们党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楷模.他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陈云文选>中对这一课题作了好些深入浅出的论述.下面是我为纪念他诞辰一百周年学习这些论述后的笔记.  相似文献   

20.
1953年5月李维汉关于《资本主义工业中的公私关系问题》的调查报告,是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于本国实践探索国家资本主义这一过渡途径的重要认识环节。它对中共中央政治局正式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起了不可或缺的"催化剂"作用。这次重要的调查研究活动,其认识背景、调查目的及所围绕的主题有一个从侧重政治关系到主要解决经济关系的动态变化的过程。本文根据所掌握的相关资料,综合考察调查报告形成前后的若干认识环节,以期在该调查报告与过渡时期总路线决策的关系上,有一个较清晰的历史表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