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指出"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这些重要论述,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同志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 ,以卓越政治家的远大眼光和革命胆略 ,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论断 ,为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 ,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 ,邓小平同志的经济理论 ,冲破了教条主义的传统观念 ,为中国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 ,有力地推动了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市场体系的形成、宏观调控体系的建立、多元分配方式的形成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同时 ,也应看到现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有许多缺陷 ,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  相似文献   

3.
第一,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并存,平等竞争,共同发展。公有经济应占多大比重,不应人为地用数量概念来确定,而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来决定;公有经济应在整个经济中发挥主导的作用;在现代经济中,通过控股等形式,同量的国有资产可以控制比自身大几倍的资产。第二,国有资产产权明晰化,即国有资产的所有  相似文献   

4.
5.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是理论问题又是实践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艰苦的探索,不仅认识到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而且廓清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6.
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需要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存在的不完善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思路和新对策。  相似文献   

7.
1.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十六大报告指出,一方面"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另一方面"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同时要把"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市场经济需要不同的所有制相互融合,互相促进,共同发展.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实践充分证明,各种所有制形式完全可以在市场经济中发挥各自的优势,互相影响,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8.
全会强调,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是: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宏观调控体系、行政管理体制和经济法律制度,健全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全会号召,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全面贯彻十六大精神,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开拓进取,扎实工作…  相似文献   

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提出的又一重大战略决策,是我国“十一五”时期发展的重要任务和目标,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部署。建设新农村的五大任务与目标,是我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完善市场经济体制,重点在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点是推进农村市场化进程。为了建设新农村,就要进一步加快农村市场化,以农村市场化作为强大的推动力,缩小城乡差别、积累农村建设资金、增加农民收入,建立统一有序的城乡大市场。  相似文献   

10.
和谐社会的核心是利益和谐,只有创造出一套社会财富不断增长,人们收入分配相对公平的经济体制,和谐社会才能有坚实的物质基础。因此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必须进一步推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提高市场经济运行质量。  相似文献   

11.
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我国10多年来改革开放实践发展和理论探索的结果,也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举。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能否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关系到把一个什么样的中国带入21世纪。从历史上看,市场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形态,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是全社会共有的一种文明成果。它对于经济发展以至文明进步,都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历史上市场经济的发展,又是一直和资本主义制度联结在一起的,因此,市场经济对人们思想道德的影响呈现了极其复杂的状况。我们正在建立的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她不仅同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2.
产权理论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珊 《学习月刊》2009,(20):39-40
产权理论是西方新制度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产权界定、产权保护、产权流转、现代产权制度的建立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现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从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矛盾,从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遇到的挑战,从实现小康目标对经济建设的要求看,必须完善我国经济体制。根据目前改革的进程和《决定》对改革的要求,我们应在国有企业、所有制结构、农村经营体制、市场体系、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等方面实现新突破。鉴于现阶段的经济体制改革是项系统工程,改革的任务艰巨又复杂,因此必须全面地、辩证地处理好改革过程中的若干关系。  相似文献   

14.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关键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思路是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向,建立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与现代产权制度;加快市场体系和市场体制建设,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要进行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切实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建设创新高效廉洁的政府。  相似文献   

15.
周世勋 《探索》2004,(6):60-62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自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后全面推进以来,在经济体制的每一个环节和方面都存在一些早就规划了要改的,也一直在努力改的,却又始终改不动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一定是某些深层次的矛盾没能解决。本文力图从一个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赖以形成和健康运行的外部力量来分析制约改革深化的障碍,寻求改革思路上的新突破,从而加快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实现经济和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6.
《当代贵州》2004,(3):25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健全国家宏观调控,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体制保障。全面理解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需要抓住三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7.
加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不仅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原理对我们的要求,而且也是我们进一步推动改革深入发展的一种现实需要。因为我们改革的终极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经过30多年的艰苦实践与悉心探索,我们的目的基本达到了。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还很不完善、很不健全,需要我们作进一步的努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之不断完善、成熟与发展起来。这是我国下一步改革一定要解决的一个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18.
《实践》2003,(11):8-12
我国的改革开放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到今天,已经25年了,从党的十四大确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以及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lt;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gt;以来,也已经10年了.现在,经过全党和全国人民艰苦探索和努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这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对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发挥了巨大作用.当前,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加快的国际环境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审时度势,适时地作出&lt;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gt;.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决定,是指导我们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体制保障的纲领性文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9.
国方 《新湘评论》2003,(11):10-15
我国的改革开放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到今天,已经25年了,从党的十四大确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以及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以来,也已经10年了。现在,经过全党和全国人民艰苦探索和努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这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对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发挥了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20.
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贯彻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即通过法律调节市场秩序,建立合理的法律监督机制。本文首先阐述依法治国提出的历史背景及其必然性,然后发现依法治国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揭示其原因,进而从公民和国家两个角度着手完善落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