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金河 《团结》2009,(2):17-21
基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我们可以初步得出如下认识:有怎样的民主观,就有怎样的民主政治发展,就有怎样的政党制度发展。当然,下面的这个反推结论也是成立的:任何民主政治的发展和政党制度的发展中,都内在地涵括了特定的民主观。那么,在相同社会存在的基础之上,现代、理性、科学的民主观应当是可以推进民主政治、政党制度良性发展或运作的关键变量。  相似文献   

2.
文章认为,邓小平政治思想中的基本理念,最重要的包括三个相互联系的观点:(1)视人民为国家主人的民主观;(2)以顺乎民意、稳定民心、富民强国为核心内容的群众观;(3)人民利益至上的利益观。文章强调,在邓小平诞辰一百周年之际,重温这“三观”,对于深入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对于牢固树立并真心实践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倡导的正确的群众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艾天绒 《学理论》2020,(3):39-42
从小国寡民的直接民主到当今的代议制民主,民主的观念由来已久,但对其内涵的解读又充满争议。美国法哲学家德沃金跳出政治制度的分析框架,扛起价值整体主义的大旗,提出了基于尊严二原则的伙伴民主观,强调政治社会的成员都必须带着对所有其他伙伴平等的尊重和关心而行动,要竭力使法律符合他们关于每个公民的尊严都要求什么的善意理解,这远远超出了多数民主的要求。德沃金的民主观推进了对民主价值的深入阐释,势必对民主政治的理解产生广泛影响。  相似文献   

4.
议会是西方民主的主要实现形式,公民通过选举出自己的代表组成议会而实现“人民的权力”。很难想象,没有议会,西方的民主会怎么运转。议会制度因而成为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支柱之一。然而,在20世纪20~30年代,  相似文献   

5.
在新的形势下,西方某些国家加紧在全球范围内"推销民主",大搞"民主输出"和"民主改造"。国际上一些国家和地区在民主化问题上也存在着一定的思想误区,有的甚至陷入了政治衰退的陷阱。面对境内外形形色色的民主政治思潮的影响,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民主发展观,谋求科学的政治发展,坚定信心,走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6.
民主问题是被资产阶级自由化搞得很乱的一个问题,有认真澄清的必要。 (一)民主的含义首先是一种国家形式。指国家的政治制度或政治权力;其次,又是一种社会形式,指维护和调节居社会主导地位的社会集团内部平等关系的管理形式。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在他们所处的具体历史条件下,着重揭示和阐述的是民主作为国家制度的阶级实质。住《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列产在《国家与革命》等著作中则一再强调:“民主就是承认少数服从多数的国家,即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一部分居民  相似文献   

7.
民主在人类进化的连续过程中和自由、文明、法制一样,始终作为人类为之不懈奋斗的永恒主题。当今,适应世界性民主政治潮流的发展,民主问题再一次激起了人们的浓烈兴趣,所以,研讨马克思主义民主观问题,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 政治民主的基本属性及其内在组合。列宁指:出民主是一种国家形式,一种国家形态。因此,它同任何国家一样,也是有组织有系统地对人们使用暴力,这是一方面。但另一方面,民主意味着在形式上承认公民一律平等,承认大家都有决定国家制度和管理国家的平等权  相似文献   

8.
宋村珠 《民主》2011,(3):14-16
民主是社会进步的象征,人类文明的标志。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伟大进程中,参政党及其成员必须树立正确的民主观,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认清民主的本质。这是参政党保持进步性的基础、正确履行职能的前提、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的保障。  相似文献   

9.
改革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全面深化改革,要树立和践行马克思主义改革观,坚持以唯物史观特别是社会基本矛盾理论为指导,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维护实现发展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以及促进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坚持实践第一、摸着石头过河、探索前进的方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方法,统筹兼顾、整体谋划、重点推进的方法,以及为了群众、依靠群众推进改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论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和民主观侯同生,王文一、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和民主观的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是在对资产阶级主观唯心主义自由观的批判中产生的。它具有两个层次的含义,即自由包含着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从对必然的认识方面讲,自由只是相对的,它...  相似文献   

11.
西方马克思主义从它在1918—1923年间西方国家的革命相继失败的历史背景下诞生时起,就是一种既反对资本主义、主张在西方社会实行社会主义,又批评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种种缺陷和弊端的思潮。在哲学世界观上,西方马克思主义按照现代西方哲学某些唯心主义流派的基本精神去解释和发挥马克思主义,以批判第二国际的经济主义和共产党人的历史决定论,重新发现马克思原来的设计相标榜。  相似文献   

12.
把马恩关于社会历史理论的丰富思想仅仅概括为:社会基本矛盾理论+阶级斗争理论+人民群众思想,这显然是过于简单了。这样的体系用了几十年,又逐渐变得僵化、教条化,似乎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就只是这些内容。为了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我们需要进一步挖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唯物史观的丰富思想。  相似文献   

13.
蔡陈聪 《理论探索》2007,3(3):13-15
要把握当代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特征,就要深刻领悟《江泽民文选》的重要论述,从世界观和方法论高度考察中国重大现实问题,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加以概括。这应包括:时代观、市场经济观、民主观、公平观和权力观。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的国家本质观认为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是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暴力统治的机器,国家的社会属性和履行的管理职能,从根本上而言服从和服务于其阶级属性和阶级统治职能。民主社会主义则在对现存资本主义国家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当今资本主义国家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的结论,认为国家具有超阶级性,其主要职能是提供人性化的公共管理和公共福利。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国内有的研究者坚持形而上学的本本主义,以曲解历史唯物主义对恩格斯进行诘难,借以否定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制造出"马克思是劳动哲学本体论"、"恩格斯是物质哲学本体论"的谬论,是十分错误的。  相似文献   

16.
十九世纪末马克思去世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面临各种反动曲解的思潮,在这样的复杂社会环境下,恩格斯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种种挑战进行了批判,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17.
卢森堡和卢卡奇等人的民主理论的内容主要表现在 :对十月革命的总体态度和反思 ;对西方革命道路和方式的看法 ;对革命后无产阶级国家制度和组织形式的认识 ;对党内民主、党和工人阶级关系的探讨。这些理论传统将有助于西方共产党人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工人阶级民主和阶级政治的前提下 ,重新整合共产主义、社会民主主义和新社会运动三大左翼力量 ,全面推进新世纪世界范围内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实践。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诞生的根本标志,就应该是对于无产阶级作为世界历史的主导力量的确认;而对无产阶级历史地位的深化也是推动历史唯物主义宗教观发展的内在原因。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以哲学批判所揭示的无产阶级历史地位为逻辑起点,是对成熟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批判,是哲学批判的发展完善。批判政治经济学,就是批判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现代宗教的本质,只有在理解了宗教和资本合流的历史前提下,才能理解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为什么把反对宗教看做反对资本统治必须完成的一个任务来对待。试图立足于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的世界历史使命的辩证统一性来讨论马克思宗教观的唯物史性质及其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9.
伍德把民主视为超越资本主义的一种力量。她虽然肯定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政治民主有所发展,但更为根本的是,经济并不是民主的,而是充满压迫与强制的。因此,民主的发展,必然要超出资本主义社会。为此,她对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些基本范畴进行了重新思考,包括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她不同意把经济与政治视为截然分离的两个领域,而是把资本主义社会所特有的这种分离视为资本主义本身政治功能的分化。伍德的民主理论,是力图从马克思主义视角来回应当代资本主义的民主理论,与所谓的后马克思主义有着重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20.
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卢卡奇对历史唯物主义进行了深刻阐释.毫无疑问,在卢卡奇的这部著作中,将总体性的辩证法视为历史唯物主义的本质所在,并且贯穿始终.在卢卡奇看来,历史唯物主义的功能出现了变化,不仅是资本主义社会的自我认识,而且具有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性功能.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卢卡奇拿起历史唯物主义这一革命性武器,对第二国际的庸俗马克思主义进行了批判,并对经济决定论和暴力革命的关系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换言之,历史唯物主义作为一种动力因素的存在,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为无产阶级的革命性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撑.尽管我们也不能忽视卢卡奇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理论缺陷,即没有在根本意义上超越黑格尔的历史唯心主义,但无疑,卢卡奇的历史唯物主义观对于我们理解历史唯物主义的本真精神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