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吴跃农 《世纪风采》2023,(11):17-21
<正>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同月底,中共中央决定在6月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议,全面展开新中国建国工作。建立新中国,中央急电刘少奇速回北平组团出访苏联1949年5月10日,在河北唐山视察的刘少奇,突然接到中央要他“速回北平”的电报。他按原计划处理完一天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顾明 《世纪风采》2009,(9):11-12
1949年4月2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胜利突破长江天险,迅速解放了南京、上海等城市。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议6月15日在北平隆重开幕。周恩来在次日主持的筹备会常委会第一次会议上,感到迫切需要制定一首新中国国歌,他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新政协筹备会第六小组。  相似文献   

3.
张兵 《党史纵横》2009,(10):32-33
1949年6月,作为热河省委书记的王国权和黑龙江省委书记赵德尊二人,以东北地区区域代表的身份.赴北平出席第一届全国政协筹备会议。  相似文献   

4.
菀欣 《世纪桥》2011,(12):31-32
1949年6月,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在北平召开。以马叙伦为组长、叶剑英和茅盾为副组长的筹备会议第六小组负责拟定新中国的国旗、国徽和国歌方案。参加工作的成员有郭沫若、张奚若、田汉、马寅初、郑振铎等10余名著名人士。  相似文献   

5.
1949年1月31日,北平宣告和平解放。1949年2月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举行北平入城式。  相似文献   

6.
从1949年开国大典至1984年,我国共举行了11次国庆阅兵,受阅部队的雄姿和阵容,反映了当时人民武装力量的建设水平和精神风貌,在国内外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开国大典、国庆5周年、10周年和35周年等4次国庆大阅兵,更具有代表意义.开国大典阅兵1949年6月15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议在北平(今北京)召开.会议决定,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进行盛大的阅兵活动和群众游行.举行开国大典阅兵,是中国人民获得解放以后的第一次军事盛典.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议的决定,中共中央成立了开国大典筹备委员会,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任主任,中国人民  相似文献   

7.
1949年9月27日.第一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决议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都定于北平.自即日起改北平为北京。定都的问题,早在这年3月.中共中央经反复斟酌和征求意见,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经毛泽东提议.采取投票表决方式,作出了新中国定都北平的决定。3月25日中共中央从西柏坡迁至北平。为迎接新中国的诞生,北平市200万人民。在市委、  相似文献   

8.
正1949年9月21日至30日,新中国诞生前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中南海举行了第一届全体会议。为了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胜利召开,1949年10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华北邮政总局以"中华人民邮政"名义,向全国发行了纪1《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纪念邮票,记录了新中国诞生的历程。它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套纪念邮票,从此揭开新中国邮票史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9.
吕春 《世纪风采》2008,(11):8-9
随着解放战争的决定性胜利,新中国即将诞生。1949年6月21日,刘少奇奉中共中央之命,率中共代表团悄然离开北平清华园车站,踏上了秘密访苏之旅。  相似文献   

10.
宋庆龄赴京     
1949年6月15日到19日,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在北平召开,新的人民共和国即将诞生。中共中央对宋庆龄十分敬重,诚挚地邀请她来北平共商建国大计,特派中央候补委员、全国妇女联合会副主席邓颖超,持毛泽东、周恩来的亲笔信,前往上海去迎请宋庆龄。陪同前往的是廖梦醒。  相似文献   

11.
周进  伍佳 《北京党史》2009,(2):29-30
一 1948年底,中国人民解放军包围北平城。1949年1月22日,傅作义将军接受北平和平解放协议。1月31日。北平国民党军队开出城外,听候改编。2月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举行盛大入城式。北平的和平解放标志着平津战役的胜利结束,北平的和平解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定都北平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祁建 《党建》2009,(8):60-60
2009年1月31日是北平和平解放60年纪念日。1949年1月31日,人民解放军进城接管,北平宣告和平解放。  相似文献   

13.
何明 《学习导报》2011,(10):33-34
中南海的新主人1949年,中国革命胜利在即,关于共和国的都城问题,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决定放弃南京,建都北平(今北京)。1949年1月31日,人民解放军进入北平,北平和平解放。这座古城迎来了自由民主的春天。随着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中共中央决定进驻北平。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向北平进发。  相似文献   

14.
1949年1月31日,有着数千年历史文化底蕴的古都北平和平解放,一个崭新的新中国蓬勃欲出。在这关键历史时刻,一代伟人毛泽东高瞻远瞩,把新中国建都的目光逐渐锁定在北平城。3月23日,春意盎然,满怀胜利喜悦的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机关离开工作生活近两年的西柏坡迁往北平,拉开了建设新中国的帷幕。  相似文献   

15.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2月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举行了隆重的入城式。毛泽东说:“北平入城式是三年半战争的总结,北平是全国打出来的,入城式是全部解放军的入城式。”  相似文献   

16.
1949年1月31日,朝霞映红了古城北平的大地.北平和平解放,从此,灾难深重的北京人民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17.
聂荣臻与阅兵典礼1949年6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议决定,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进行阅兵和群众游行,隆重庆祝新中国诞生这个伟大的节日。8月,中央军委正式下达了开国大典阅兵的通知,并决定步兵方队由驻扎在天津杨村的二十兵团、后来  相似文献   

18.
李芸生  五一 《党风建设》2002,(4):20-20,18
天津解放后,傅作义的北平守军25万人完全陷入绝境。傅作义在我北平地下党的耐心工作和北平开明人士的敦促下,表示愿意接受我党我军提出的条件,立即派副司令邓宝珊到我平津前线司令部洽谈。1949年1月21日,双方达成了《关于和平解决北平问题的协议》。22日,北平守军开始撤出市区,进至我指定地点接受改编。  相似文献   

19.
今年3月23日,是党中央、毛主席离开西柏坡,“进京赶考”63周年纪念日。1949年春天,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人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从此,中国共产党踏上了建设新中国的新征程。60多年来,西柏坡精神、赶考精神一直鼓舞着石家庄人民,  相似文献   

20.
李友唐 《世纪桥》2009,(10):9-16
1949年1月31日,北平宣告和平解放。2月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举行北平入城式。 3月23日,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等率领中共中央机关、人民解放军总部离开西柏坡迁往北平。3月25日到达北平西苑机场,进驻位于北京西郊20余公里的香山,对外号称劳动大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