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陕西是中国古人类和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多个朝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中华民族历史文明最早走向世界的地方。近年来,陕西经贸发展迅猛,境外投资纷至沓来,仅台商投资全省吸收境外投资第二位。九月的西安秋高气爽,刚刚接受秋雨洗礼的这座历史名都,显得非外妖娆,带着几份神秘,几份新奇,记者专访了中共陕西省委台湾工作办公室、陕西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刘忠良先生。记者:陕西是西北的门户是全国著名的旅游省份和文化大省,有着 14 个王朝在此建都的辉煌历史,请刘主任介绍一下陕西的基本情况?主任:陕西省简…  相似文献   

2.
今日中国:陕西是内陆省份,与沿海省份相比在吸引台商方面具备哪些优势?  相似文献   

3.
不久前在海南举行的一次琼台少数民族学术文化交流活动,渐渐演变成了台湾少数民族海南探亲,这是包括笔者在内的大多数参与者始料未及的。    由海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和中华民族史研究会联合主办的此次活动,吸引了海峡两岸从事历史、文化、考古、遗传学等的专家  相似文献   

4.
檀江林 《台声》2002,(10):12-14
台湾新当局上台两年多来,治理经济无方,却不断制造事端,加剧两岸政治形势紧张化;拒不承认一个中国,却顽固阻碍两岸直接“三通”,将台湾经济一步步推向沉沦的境地,不仅是台湾、更将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罪人。岛内经济仍在恶化台湾民间投资和消费持续低迷。台湾“行政院主计处”公布的统计数字显示,由于厂商投资态度趋于保守,今年上半年岛内民间投资衰退11.5%。“主计处”因而大幅向下调整全年民间投资预估值为0.65%,显示全年将毫无增长。这是台湾去年民间投资衰退二成九以后,经济增长仍呈“停滞状态”。今年上半年台湾民…  相似文献   

5.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品格、道德观念和价值准则的总和,是中华民族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发展过程的文化积淀。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对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是其他任何学派所无法比拟的。研究儒学的价值观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的关系,对于我们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对于我们建设先进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香港回归与台湾问题沈艳目前,距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的最后期限已是屈指可数了,这一时刻的到来标志着香港一个半世纪的屈辱历史终于划上一个句号,是中华民族统一大业的一个里程碑。香港的回归不仅将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增添新的活力,而且对解...  相似文献   

7.
中华民族是自然生成的共同体,是客观存在的社会实体。中国民族共同体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下形成的。部落联盟、“大一统”政治传统、中华认同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提供动力和源泉。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逻辑。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要夯实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结构基础,又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深化中华民族的历史自觉和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8.
赵有奇 《台声》2003,(5):12-15
陕西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浓缩了中华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集中反映了中国古代文明的成就。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无不对台胞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对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向心力、激发爱国主义感情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华五千年看陕西”已经成为陕西对台交流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近年来陕台文化、经贸等方面的交流取得可喜成绩,极大地增进了台湾同胞对祖国、对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感情,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陕西经济的发展。人文资源优势得天独厚“秦中自古帝王都”,先后有周、秦、汉、唐等13个王朝…  相似文献   

9.
论毛泽东人格与中国传统文化戴木才一毛泽东是20世纪中国历史上最富魅力的伟大人物,也是这个世纪世界历史上最具人格力量的巨人之一。毛泽东人格作为中华民族20世纪时代人格精神与时代民族精神的精华,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先进分子在振兴中华民族、实现国家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正两岸同宗,血脉相通。宗亲文化是联系两岸同胞的精神纽带。近日,武汉市台办组织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副院长杨国安、武汉江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黄海等一行7人赴台,开展了为期7天的台湾黄氏宗亲文化探访之旅。寻访缘起郡望、堂号是中华姓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也是宗亲家族寻根问祖、追源溯流的基本线索。在中华民族的  相似文献   

11.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曾经创造了灿烂文化、为人类文明作出过重要贡献的中华民族被甩在了世界发展大潮的后面。国家四分五裂,社会战乱不已,人民水深火热。近代中国的历史就是中国人民奋起抗争、追赶潮流,救亡图存、奋发图强,谋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  相似文献   

12.
张小燕 《台声》2002,(10):4-5
第6届中国投资贸易洽谈会于9月8日在美丽的海滨城市厦门隆重举行。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在开幕式上启动金钥匙为大会开馆。中国投洽会是中国目前惟一以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为宗旨的全国性国际投资促进活动,由“投资促进展览”、“国际投资论坛”、“多边投资洽谈”3大主要活动组成,自1997年开始,每年9月8日在中国厦门举办,迄今已连续举办6届,成为中国利用外资最重要的桥梁之一和境外客商进入中国市场或寻求与中国企业经贸合作的最佳平台。凸显国际性———境外客商首次突破1万今年,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气象层出不穷:中国…  相似文献   

13.
温淑华 《台声》2003,(1):50-51
近日由九州出版社出版的《台湾历史文化渊源》(约34万字),是友人姚同发先生历经近4年辛勤耕耘的成果。在这部著作里,作者以丰富翔实的资料,朴实生动的语言,以多学科视野、大文化格局,阐述了台湾历史文化发展的轨迹,勾勒其来龙去脉,追溯其根由本源,厘清了台湾历史与中国历史、台湾文化与中华文化的源流关系,从而达成为台湾历史文化定位的目的。江泽民在1995年发表的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八项主张中提出了中华文化“纽带”论,1998年在钱其琛副总理倡导下,中国社会科学院实施“华夏文化纽带工程”。姚同发先生在此背景下…  相似文献   

14.
李树义 《台声》2002,(12):39-41
旨在探讨河洛文化与台湾关系的“河洛文化与台湾”研讨会,于今年10月15日至17日在河南郑州举行。一此次研讨会是由全国台联策划发起,全国台联与河南大学、河南博物院、河南省台联共同举办。在3天的会议期间,来自海峡两岸的40多位学者,围绕河洛文化与台湾这一主题,分别从历史、姓氏、民俗、信仰等方面发表论文与演讲。大家认为,河洛文化指形成于夏商周时期的黄河、洛水地区的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源头与核心,它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台湾文化源于河洛文化的传播、继承和发展,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本文探讨了明清时期台湾高山族的居住类型、居室结构与布局等方面的内容,系统总结了明清台湾高山族居住民俗文化的历史特点与文化特色,并与南方其它少数民族的居住民俗文化作了相应的比较,就居住民俗文化与社会历史条件与生态自然环境的关系进行了新的探索,进一步阐明了地区民族居住民俗文化的历史演变规律,为中华民族文化多元化发展的历史透视,提供了更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前进》2015,(8)
<正>国学,简言之就是一国所固有学术。中华国学是中华民族传承久远、历久弥新的优秀传统文化统称。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孕育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对中国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而且对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在世界文明史上很长时期居于先进文化的前列,是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中国人区别于其他国家人民的唯一标志。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当代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在全球化快速发展、世界文  相似文献   

17.
姚同发 《黄埔》2007,(1):48-50
中华各族儿女共同创造的五千年灿烂文化,始终是维系全体中国人的精神纽带。作为祖国的宝岛,台湾的历史文化更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话说台湾栏目以大视野、大纵深、大力度介绍台湾历史文化发展轨迹,揭示台湾历史之根、文化之源。作者姚同发先生曾任天津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所长,长期从事台湾研究,曾多次赴台作学术访问,出版有《台湾历史文化渊源》等著作。  相似文献   

18.
1995年初,木芹教授提出“中华民族历史整体发展论”,将方国瑜“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体性”理论推进到中华民族史研究。其核心论点,中国历史上始终保持着整体性的社会结构,即中华文明的整体发展;汉族的形成,是中国历史发展成为整体结构的重要因素;秦汉以来中国形成比较稳定的多民族国家,以汉族为主干,汉族与其他各族联系成为一个整体。这种以汉族为主干的与全国各地各族的联系,由点而线而面。这一个联系的面,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领域,也就是中华民族史的范围;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上既矛盾又统一的交往交流交融历程,也就是中华民族历史整体发展的过程;中华民族历史在整体发展,但不排除各少数民族个性的存在和发展。加强中华民族历史整体发展论的研究,既有利于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为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打下坚实的历史与理论基础;又能够融通“自在”与“自觉”,避免了将中华民族人为区分为“自在”和“自觉”两个发展阶段的割裂式认识,最终从理论与史实两个维度真正摆脱西方民族国家理论暨民族主义范式对中华民族史研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武汉抗战不仅是一场中华民族的生死保卫战,而且也是中国近代民族文化精神得以彰显的历史大舞台。其历史文化特征甚多,其中最主要有四:抵御外侮抗日救亡的价值诉求、化除畛域团结合作的理性态度、真诚坚定迎难而上的实践品德、舍生忘死无私奉献的道德境界。  相似文献   

20.
精华与糟粕的颠倒司马孺中国不但历史悠久,而且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光辉灿烂。中华民族创造了中华文化,中华文化哺育了中华民族。科学地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一个重要条件。怎样对待传统文化,或曰怎样对待民族历史文化遗产,这既是。个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