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关于意识形态的分析框架及其拓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识形态概念在马克思著作中呈现出不同的内涵,至少有三种属性:认知性、结构性和功能性。通过多重语境的概念释义,挖掘出马克思研究意识形态的分析框架,即科学-意识形态的认识论框架、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结构论框架、阶级利益的功能论框架。西方学者对马克思的分析框架展开了进一步的扩充或批评。马克思意识形态的分析框架对我国当前意识形态建设仍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恩格斯为原典意识形态理论的完整建构作出了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这既体现在他和马克思亲密合作撰写的《形态》《宣言》等经典文本之中,更体现在他晚年在历史唯物主义框架内独立撰写的著作和书信之中。特别是晚年恩格斯围绕意识形态提出的反作用论、相互作用论、相对独立论、中间环节论、前导作用论等理论,使原典意识形态理论臻于完整,产生了巨大的理论效应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3.
意识形态教育是极为重要的工作,在意识形态教育中,要特别注意反对淡化意识形态、意识形态终结等错误倾向。文章从意识形态教育的视角对"意识形态终结论"进行思想溯源,依据意识形态的理论进路来考察"意识形态终结论"的话语表达形式,论证"意识形态终结论"所具有的意识形态性。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与新制度经济学意识形态理论比较研究分析框架的构建是着力使研究向着树立"问题意识"与"规范意识"角度前进的尝试。这一研究需要从意识形态理论的历史流变着手,首先着力分析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同时,要剖析新制度经济学意识形态生存世界的建构;比较马克思主义与新制度经济学意识形态理论的冲突、契合与互补,探讨超越的当代必然指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比较研究的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是相吻合的。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与新制度经济学意识形态理论的比较研究,立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进一步推衍出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建构的基本原则,是比较研究的必然结论。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对意识形态及意识形态终结论进行理论分析,指出西方意识形态终结论对当代大学的具体影响,同时对这一理论进行有针对性的理论批判和现实批判,以消除西方意识形态终结论对当代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6.
当前,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造成挑战的西方错误思潮主要有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普世价值论、儒化当代中国论等。文章深入分析了这些错误思潮的实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便于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建设需要正视并准确把握社会分化的客观事实。无论从实践角度,还是理论维度来看,社会分化包括了阶层结构分化和系统功能分化两个层面。针对社会分化的两个层面,意识形态整合形成了"利益—观念"和"分离—聚合"两种模式,它们同时也是把握意识形态整合的两种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8.
从韦伯构建社会理论的内在逻辑规则-权力-行动的分析框架上来看,其所设计的以高效率运行为目标的经典科层制模型蕴含着三大基本假设:即完全理性假设、一元制权力支配假设和中立人行动假设。无论从科层制模型的内在逻辑上来分析,还是从哥伦比亚学派和法国组织社会学学派翔实的实证研究上来探讨,科层制理论所蕴含的基本假设内含着三大张力:(1)理性规则的刚性与行动的自主性之间的张力;(2)正式权力的僵化性与行动的策略性之间的张力;(3)单一行动与多元行动之间的张力。这三大张力在现实的科层组织运行中形成了三大削平机制,实现了科层组织的动态平衡与持续发展,从而一方面祛除了科层制理性神话之魅,一方面破灭了极端批判者科层制消亡论的谶言。中国作为官僚制的故乡,西方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为我们认识、理解并发展中国式科层制模式提供了基础与参照。  相似文献   

9.
任何一个科学理论,都有其回答的基本问题和围绕基本问题展开的一系列基本观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三大基本问题,形成了思想路线论、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科学发展论、改革开放论、市场经济论、民主法制论、文化发展论、社会建设论、文明建设论、社会和谐论、"一国两制"论、群众论、党的建设论等基本观点,这些基本问题和基本观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中华传统文化与外来思想文化相互融合的历史演进过程有经验也有教训,简单替代或者非此即彼皆不可取。当前应当批判"中体西用"论和"全盘西化"论,立足于辩证综合的"古今中外"法,使作为一种外来思想文化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成为有机整体。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对中国传统道德理念、价值取向回归的鼓励和创新,也是对中华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融合关系的重新思考和定位。  相似文献   

11.
网络时代统战思想工作面临的三大困境:即利益主体多元化趋势、价值观念的变化及外来思想文化及意识形态等对统战对象的意识形态产生重要影响。需要从不断开拓和创新我国政党的意识形态管理内涵、顺应网络时代发展的需要,不断调适政党的意识形态、积极运用新的方式与方法传播政党的意识形态等三大方面提升统战思想工作。  相似文献   

12.
区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意识形态的理论是描述的、肯定的还是贬抑的方法就是用文本来分析马克思恩格斯对待意识形态的态度:首先马克思恩格斯对所有意识形态都持否定性的批判,认为他们都是虚假的意识;其次,这种否定和贬低是辩证的扬弃,他们都统一在唯物史观的框架之中;再次,西方马克思主义虽然强调意识形态的批判,但他们想构建的和以往没有什么区别,仍是马克思恩格斯所批判的;最后,强化和泛化意识形态的做法是失败及不可取的,唯一合理的选项是淡化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的思想政治工作面临三大挑战,分别是:缺乏基本的底线思维、概念易混淆、意识形态特性易消解。要积极应对三大挑战,就必须持续不断地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手段与实践方式。然而,要从根本上实现创新,就必须紧紧围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逐步形成创新自觉。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源理论,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概念最初源于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两个基本元素源于邓小平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和创新,取得了三大原创性的突破,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强调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源理论,对于科学地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将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5.
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建设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点。建设的主要着力点是打造专业建设队伍、培育网络空间、搭建网络媒体阵地、构建综合教育教学平台的阵地建设。在优化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建设时,要建立涵盖大学生网络思想行为动态、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建设核心内容的大数据框架,掌握高校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设计主要包含考核评估、监督协同、预警研判的创新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文艺本质意识形态论在俄苏和我国产生了重要影响。这种理论强调了文艺与社会现实的联系,但是,它只关注到文艺与其他意识形态如哲学、法律、宗教等的共同性,而没有关注文艺自身的独特品格。为了确定文艺自身的特征,理论家们起先秉承黑格尔和别林斯基的观点,把文艺说成是"社会生活的形象的反映"。这则定义仅仅把文艺形式的美看作文艺本身的特征,从而把内容和形式割裂开来。理论家们进一步思考的方向是,力求探索文艺中可能反映现实生活中的什么东西的问题,也就是要揭示文艺的特殊对象。经过艰难探索,他们认为文艺的特殊对象是现实的审美属性,文艺反映现实是一种审美反映,文学作为意识形态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文艺本质的审美意识形态论"已被我国主流学术界称为文艺学的第一原理1或第一规定,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对20世纪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7.
从“西方‘意识形态终结论’的终结”到当下“后意识形态时代”的青年期待,这是学理探究我国青年意识形态趋向的逻辑主线.基于此发现,我国青年意识形态不单单是一种“本体论存在”,更是一种“关系型构成”:“多元、多样性、碎片化”的意识形态承认与“单一、同一性、聚集化”的意识形态转向.全景式解读我国青年意识形态生活现状,系统归纳我国青年意识形态规律生成,最终实现对“后意识形态时代”青年期待的把握.  相似文献   

18.
普世价值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的历史终结论,其目的是要制造和掌控舆论话语权和意识形态的支配地位,实现和平演变,夺取政权。普世价值在中国的泛滥侵蚀了人们的思想,对我国意识形态和国家政权都提出了挑战,这需要马克思主义尤其是当代马克思主义作出回应。我们的回应就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通过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种种策略和措施实现马克思主义尤其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对人们思想的武装。  相似文献   

19.
意识形态是指引一个国家发展的灵魂,是人民赖以维系统一意志和行动的精神纽带。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关系民心向背、政权安危以及中国梦的实现。本文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性入手,分析了我国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严峻形势,提出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20.
当下威胁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风险源和挑战点复杂多样,并嵌入于整个社会的风险格局当中,与之相互作用、共同演化。意识形态的运行逻辑、总体国家安全观中的风险和安全学视域下的安全这三个维度为如何开展意识形态安全风险评估提供了分析框架。威胁意识形态安全的风险可以归类为观念风险、手段风险和关联风险,在分析三类风险的影响因素和主要观测点的基础上,采取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进行具体的指标构建和权重分配,提出了意识形态安全风险评估的模型假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