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井冈山是天下第一山。井冈山本身并不算高,也不算险,井冈山因革命而高。井冈山是一座英雄的山、胜利的山、光荣的山。我们可以设问,世界上还有哪座山像井冈山那样,与一个民族、一个政党、一支军队、一个国家的命运有如此紧密的关联?井冈山之所以是天下第一山,是因为井冈山斗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篇之作,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光辉起点。井冈山革命斗争中所培育的井冈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全中国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形成的革命精神之源头,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有了井冈山精神,才有了后来的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所以可以这样说,井冈山、井冈山精神是我们党的根和魂。  相似文献   

2.
<正>井冈山,革命的山、战斗的山,也是英雄的山、光荣的山。在朱毛井冈山会师95周年之际,又一部聚焦井冈山斗争的彩色故事片——《井冈星火》,与全国观众见面。这部由中央党校影视中心、江西电影制片厂、江西报业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井冈山西江月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等联合出品的影片,用光影艺术的语言,全景式描绘了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  相似文献   

3.
井冈山是天下第一山。井冈山本身并不算高,也不算险,井冈山因革命而高。井冈山是一座英雄的山、胜利的山、光荣的山。我们可以设问,世界上还有哪座山像井冈山那样,与一个民族、一个政党、一支军队、一个国家的命运有如此紧密的关联?井冈山之所以是天下第一山,是因为井冈山斗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篇之作,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光辉起点。  相似文献   

4.
张彦梅  黄莹 《奋斗》2007,(10):18-20
井冈山,一座以名状形的山。它的中心区多是四面环山,中间一块小盆地,地形好似一口深井。站在小盆地举目四望,流水好像都没有出口,所以人们就称其为“井冈山”。井冈山的核心地区遂有大井、小井、上井、中井和下井等五个相对独立的小盆地。井冈山,是座以名传神的山。  相似文献   

5.
张天清  熊亚光  林雍 《党建》2019,(4):47-49
正一座山,就是一种精神。井冈山是革命的山、战斗的山,也是英雄的山、光荣的山。当年井冈儿女不怕牺牲,跟着毛主席、跟着共产党闹革命,近5万革命烈士长眠于此,用鲜血铸就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一座山,就是一面旗帜。革命战争年代,井冈山红旗引领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新时代,井冈儿女弘扬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  相似文献   

6.
罗彪  彭松 《党史文苑》2023,(S1):31-33
<正>江西吉安是中国革命摇篮井冈山所在地,孕育了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井冈山斗争的伟大实践,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和抉择、对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成长具有关键意义。2016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井冈山考察时指出:“井冈山是革命的山、战斗的山,也是英雄的山、光荣的山”“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考察江西时提出了“推进红色基因传承”的重要要求。  相似文献   

7.
井冈山会师     
林木 《党史博览》2008,(4):F0002-F0002,F0003
井冈山位于湘赣边界、罗霄山脉中段,这里山高林密、沟壑纵横,层峦迭嶂,地势险峻。五大峭口是进入井冈山腹地的必经之路,颇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相似文献   

8.
《广东党史》2010,(3):50-50
<正>井冈山是无人不晓的地名,现在有井冈山市,有井冈山风景区,井冈山也确实是一座山的名称。人们多以为,井冈山的名称也与其它山的名称一样古已有之。其实在1928年之前并没有井冈山这个名称,是红军到这里之后才有了"井冈山"。1928年前没有"井冈山"从1928年之前的文字记载中,现在还找不到"井冈山"  相似文献   

9.
井冈山时期,毛泽东作为战略家其超强的战略思维根源于坚定的信念。为什么后人无法忘记井冈山尤其是毛泽东的井冈山信念,一个基本原因在于他有骨神兼备的信念结构和独特的思维方式。研究毛泽东井冈山信念和思维,对进一步推动科学发展,从而使中华民族整体信念坚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熊轶欣 《世纪桥》2011,(16):57-61
袁文才和龙超清是井冈山时期非常著名的人物,他们在井冈山根据地创建和发展的过程中,做出过重要贡献。特别是袁文才,在秋收起义部队遭受挫折,毛泽东带领秋收起义余部向罗霄山脉中段转移的重要关头,接纳了革命军在井冈山容身,  相似文献   

11.
刘慧激 《党史文苑》2007,(11):28-29
80年前,毛泽东在莲花县作出了引兵井冈山的重大决策。这一重大决策,改变了文家市前委会议向湘南退兵的决定,揭开了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序幕,成了半个多世纪以来,荡漾在莲花人民心中的绵绵情结。  相似文献   

12.
井冈山是我国罗霄山脉中段的一座群山。就高度而言,它在我国众多的崇山峻岭里头并不突出。如果没有80年前朱毛红军来这里建立根据地,也许它至今是一座并不知名的山。井冈山这个名称的来源也离我们很近。“井冈山”的名字来源于井冈山主峰山麓的一个叫“井岗山村”的村庄。清初,广东兴宁县蓝、黄两姓农户,为避战乱和苛捐杂税,躲避到五指峰山下一块小平地安家落户。  相似文献   

13.
周港 《求是》2001,(15)
建党80年前夕,为参加在井冈山召开的党建研讨会,我们翻山越岭,亲临那令人心驰神往的革命摇篮。  井冈山是一座野性的山,高峰、深谷,组成连绵不断逶迤相随的群山,云雾景观美不胜收,令人称奇。然而,真正脍炙人口的,还是革命战争年代井冈山的革命轶事。那载入党史的会师桥,使我们想起桥上走过的秋收起义和南昌起义的官兵,想起毛泽东和朱德在桥上相见握手;那毛泽东、朱德等同志曾经生活工作过的八角楼,让人想起昏暗灯光下他们奋笔疾书的身影……井冈山给人们留下许多深刻的印象,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那座庄严厚重的井冈山革命烈士…  相似文献   

14.
登上向往已久的井冈山,仿佛误入仙境。浓雾细雨,层峦叠嶂,绿树浩如烟海,漫山遍野的杜鹃林,犹如熊熊不灭的井冈烽火。井冈山,中国革命第一山。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来到这里,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式革命道路,培育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谱写了中共党史一段壮丽的华彩乐章。井冈山用茫茫500里山脉书写革命历史、纪念革命英灵、教育革命后代。井冈山最牵动人情怀的是什么?革命烈士陵园忠魂堂里,那用黑色大理石做成的万余名革命烈士英名录和那无名烈士纪念碑告诉…  相似文献   

15.
第一次认识“井冈山”这三个字,还是在上小学的时候。后来学习了毛主席著作,如《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井冈山的斗争》、《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知道了井冈山是毛主席、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进行武装斗争的地方,心里便有了想看它一眼的念头。在建党80周年前夕,组织上安排我们到井冈山去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我也就有机会实现了这个20多年来的愿望。 乘车来到井冈山下,最先映入眼帘的是朱德同志题写的“天下第一山”红旗雕塑,上山的路上经常见到“山因革命而高,地因人杰而大”、“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等…  相似文献   

16.
熊敏 《党史文苑》2014,(12):44-45
1997年,为了纪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70周年.江西省委宣传部、省委党史研究室、省广播电视厅等六个单位,联合拍摄了以井冈山精神为主题的八集电视专题片《共和国之魂》。我作为该片撰稿人,与摄制组的同志们一起采访了几十位老红军。我们在北京采访的第一位老红军就是萧克上将。当时他已经90岁了。秘书对我们说。萧老年事已高,你们采访时间不要超过半个小时。可是当我们问起井冈山斗争的往事时,萧克将军就说了个不停。我们的采访足足持续了两个小时。  相似文献   

17.
共和国的不少将军都是在井冈山入党的。在纪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八十周年之际,笔者将赖毅中将、杨得志上将、龙开富少将当年在井冈山入党的故事介绍给读者。  相似文献   

18.
<正>井冈山,素以"天下第一山"(朱德语)、"中国革命的摇篮"(毛泽东语)著称于世。历史造就了井冈山精神。2009年1月24日至25日,胡锦涛总书记二上井冈山,同井冈山的干部群众共度春节,随后着意强调指出:"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80多年前,我们党在艰苦卓绝的井冈山斗争中铸就了井冈山精神。这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离不开井冈山精神,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样需要井冈山精神。"  相似文献   

19.
五、黄洋界击敌龙源四大捷之后,井冈山根据地进入全盛期。可是,执行中央“左”倾盲动主义路线的湖南省委派代表社修经来到井冈山,令红四军调往湘南。红四军主力离开井冈山后,湘敌吴尚率4个团起虚而人,企图偷袭井冈山。这时,留守井冈山的卫团一营远在永新;朱良才任一连党代表。敌兵压境,一营一、三连披星戴月从永新赶回了井冈山。朱良才在团、营首长指挥下,深入部队基层和附近农村,发动群众,挖战壕、削竹钉、垒石块,加固黄洋界工事,筑起了五道坚固防线:第一道是竹钉阵,第二道是竹篱笆障碍,第三道是滚木石,第四道是壕沟,第…  相似文献   

20.
《湘潮》2020,(3)
正2016年2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向革命烈士敬献花篮。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继2006年、2008年后,第三次来到井冈山。在开国元勋、牺牲烈士照片墙和烈士英名录前,习近平总书记认真听取讲解。他指出,多来这里看看很有必要,要让广大党员干部知道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让广大党员干部多来这里接受红色基因教育。井冈山是革命的山、战斗的山,也是英雄的山、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