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党课》2007,(10):7-7
树立新风尚,传播新技术,发展新文化,培育新农民,这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我们一定要把农村的文化建设切实提高到应有的位置,摆上议事日程。要多开展一些贴近农村实际,贴近农村生活,贴近农村群众的文化活动。进一步提高公共文化产品的生产供给能力,多生产群众买得起、看得懂、用得上的文化产品,多提供群众普遍欢迎的文化服务,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高全社会文化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杨克万 《学习月刊》2009,(20):96-97
保康地处鄂西北山区,是全省贫困县之一,农民素质偏低一直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障碍。党中央作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后.我们以建设新农村文明示范走廊为突破口.在大力发展生产的同时.把培育新型农民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任务,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构筑多层次、全方位的教育培训体系.  相似文献   

3.
《党课》2008,(12):44-44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实现、维护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农民是我国最广大的利益群体,同时也是最大的弱势群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代表最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所做出的重大举措,充分反映了亿万农民的强烈愿望,也体现了党服务人民、造福农民的宗旨。  相似文献   

4.
张金铭 《共产党人》2006,(20):45-45
最近,笔者利用下基层“理论面对面”宣讲辅导的机会,了解到宁夏农民群众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些看法和想法,特归纳出供有关部门参考。一盼发家致富奔小康。农民最关心的问题就是如何使自己的钱袋子鼓起来。想富、盼富,希望过上富裕的生活,尽快脱贫致富奔小康。希望借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好机遇,通过科技扶持、科学种田致富;希望通过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高效农业、绿色农业等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希望以“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块状特色经济、区域经济为取向,着力推进产业化经营;希望推广完善公司加基地加农户的经营模式,形成适应市场需求的名优产品和优势产业;希望依托经济特区和工业园区、开发区、旅游区等为龙头,坚持项目带动,资源共享,集约发展,全面增加农民收入,壮大农村经济实力。  相似文献   

5.
杜一品  王秀波 《新长征》2007,(1):21-21,62
长白县委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积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深入开展群众满意工程,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一、提高农村党组织的发展能力,把群众满意工程落实到促进生产发展上正如农民群众所讲,"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县委牢牢把握建设好农村基层班子这个关键,集中实施了"强化村级班子、选准发展路子、建立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6.
新农村建设需要新农民。近年来,互助县通过“阳光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等各类培训活动,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懂经营和会管理的新型农民。他们在市场经济的洗礼中迅速成长。成为互助新农村建设的“排头兵”和“领头雁”.引领着土乡新农村建设前进的步伐。  相似文献   

7.
《奋斗》2007,(2):27-29
近年来,黑龙江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科技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在全省各县市广泛开展农业科技合作共建活动,走出了一条依靠科技进步有效破解“三农”问题、加速新农村建设的新路子。取得了科研院(所)校发展、科技人员满意、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普遍欢迎的多赢效果,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得到了党和政府的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8.
朱剑伟  朱海峰 《党课》2006,(6):59-59
最近,笔者下乡调研,发现农民群众对新农村建设普遍有四种期盼。  相似文献   

9.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目标,内容丰富、内涵深刻,既注重发展农村生产力,又注重调整农村生产关系,既注重农村经济发展,又注重农村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构成了一个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相统一、外在形象与内在素质相融合的科学完整的目标体系,如何创造性地把“二十个字”的总体目标落实到具体的操作层面,是需要我们深入思考的重大课题。立足多年的基层工作实践,我认为,当前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让农民做主角,还权于…  相似文献   

10.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华 《学习论坛》2006,22(7):54-56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一方面是农民整体素质相对低下,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另一方面是对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没有足够的认识,对农村文化事业的投入不足,缺乏对农村文化市场的严格管理.为此,应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强化对农村文化市场管理的力度,动员各方力量,采用多种形式,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繁荣农村文化事业,用先进文化教育农民,培育新型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1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事关现代化建设全局和惠及亿万农民的伟大事业,必须用科学发展观来引领新农村建设的实践。科学发展的新农村,应是生产发展的活力农村。新  相似文献   

12.
近两年来,建始县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针,紧紧围绕县十三次党代会确立的"产业建始、文化建始、活力建始、和谐建始"四大品牌定位,统筹谋划全县新农村建设,农村基础设施、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家居环境、村容村貌、民主管理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推  相似文献   

13.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的主体地位经常被忽视,其主体作用往往得不到充分有效的发挥,这又反过来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和效果。因此,确保农民的各项权益,尊重其主体地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离不开农民党员,需要他们去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那么,农民党员如何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呢?  相似文献   

15.
刘克 《新长征》2009,(5):45-45
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创新理论,是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结晶,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也是新闻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作为新闻工作者,要带头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增强深入宣传科学发展观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把对党的忠诚和热爱化为宣传实践党的创新理论的强大精神动力,以饱满的政治热情,  相似文献   

16.
新农村建设的核心问题是"三农"问题,"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实质是农民的法律地位问题。农民主体作用的发挥在于农民主体地位在法律和政策上的真正确认,当农民的权益得以实现时,农民的积极性将会得到极大的激发,在新农村建设中产生的作用将更大。  相似文献   

17.
《理论与当代》2008,(10):56-56
冯惠玲 胡百精在2008年第4期的《中国人民大学学报》上撰文指出:构建系统、可行的国家形象战略,是我国改革开放近30年来中国作为大国成长的历史必然。北京奥运会为我国国家形象战略的研究、规划和实践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契机。大规模实证研究发现,文化范畴应成为当前中国国家形象的优先范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策,其历史意义自不待言,现实成就举世瞩目。  相似文献   

18.
粗放增长方式是落后的生产方式,它大量耗费资源,严重损害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经常违背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不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已成为我国当前一个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我国经济增长方式难以转变有体制、思想和历史等方面的原因,应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加大改革和机制创新力度,迫使经济增长方式尽快转变。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2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全面推进的综合工程。群众文化作为我国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群众进行文化消费和接收文化最直接、最富有成效的载体之一。发展群众文化事业,不仅是检验一个地方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更是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动力。没有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缺乏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因此,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必须大力发展群众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