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美国两党制实际运作逻辑表明,其两党竞争体制下的"金钱政治"维护富人利益,"否决政治"阻碍有效治理,"短视政治"挟持国家利益,精英政治偏离民主精髓,两党竞争也未必等于民众真正受益。相比之下,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在力量凝聚、利益整合、决策优化、民主推进等方面取得了绩效上的创造性成就,我们理应坚定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自信。  相似文献   

2.
《理论视野》2015,(2):67
中新网2014年11月6日刊登记者李夏君的报道,美国2014年中期选举结果当地时间11月5日出炉,共和党"全面开花",而民主党在州长选举、参院众院议席争夺战中落败。面对中选结果,奥巴马强调两党应放下分歧,携手合作;但分析指出,未来两年,民主党的奥巴马政府面临共和党的"搅局"将举步维艰;此次中期选举也清楚显示,美国政坛更加分化,美国政治决策也因两党缠斗陷入极不健康的低效状态。  相似文献   

3.
历史是过去的政治,政治是现在的历史四年一次的美国大选好比一场大戏,眼下民主、共和两党候选人之战只是序幕,待到"驴象"对决的时候,全世界都将为之瞩目。这就是美国,想做总统的人都会不遗余力。纵观美国历史,做一个公认伟大的美国总统不容易。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之所以伟大,战胜英国殖民者赢得国家的独立只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他本  相似文献   

4.
选举制度的设计是现代代议制民主运行的起点,其主要功能是将选民的选票转化为立法机构中的席位以实现代议民主。本文分析美国选举制度设计下选民的政党投票与政党在国会席位分配之间形成的结构性差异,即选举制度的"非比例代表性"(Disproportionality)问题,展示美国"单一选区多数制"体制下非比例代表性的独特结构。二战以来美国36次选举(1946~2016)以及2016年大选的州级数据表明,各州设置的选区数量以及选民投给两党之外的选票数均会影响非比例代表性,但民主党与共和党两党之间的势力均衡是解释美国超低的非比例代表性的最关键因素,单一选区多数制下超稳定的两党制结构决定了美国众议院选举中选票与席位分配高度匹配的特质。  相似文献   

5.
闫大杰 《学理论》2013,(30):26-27
自安倍晋三第二次上台担任首相以来,一直努力推动修宪,企图使日本具有集体自卫权,引起周边国家普遍反对和担忧。而日本的政党体制已逐渐由一党独大向两党制转变,引起这种变化的首先是日本自民党自身执政能力的减弱,其次是民主党的崛起,同时日本选举制度的变化也在相当程度上促使这种变化。这将对日本政治走向造成深远的影响,不但推动选举制度的进一步变化,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日本社会的极端化倾向。  相似文献   

6.
广采博闻     
为什么中国总是成为美国两党互相攻击的目标克 林林顿访华前曾在美国《新闻周刊》上发表文章 ,抱怨国会对总统制定对华政策干预过多。但是 ,克林顿也许记得在1992年大选时 ,他也曾不遗余力地攻击布什总统的对华政策 ,指责布什政府在八九政治风波后对华制裁不力。为什么中国总是成为两党互相攻击的目标 ,成为美国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呢?首先 ,冷战意识仍然在不少美国人的头脑中作祟。冷战后 ,中国似乎是世界上惟一没有瓦解的共产主义国家。这些人眼中 ,反华就是反共 ,大方向是对的 ,只会得分 ,不会丢分。其次 ,美中关系的很多重要问题并不…  相似文献   

7.
桑巴特认为 ,由于美国工人阶级对资本主义、对美国的政府制度和非同一般的公民融合持赞同态度 ,在美国成功运转的两党制度下新的政党包括社会主义政党很难发展壮大 ,美国工人阶级的激进主义潜力被美国资本主义所提供的物质报酬所吞没 ,美国工人阶级可以获得更大的发展机会 ,开放的边疆地区的存在削减了工人的战斗性等原因 ,美国没有社会主义 ;李普塞特则认为 ,美国两党制使第三党难成气候 ,美国社会主义政党和工会长期不合 ,种族、语言和宗教造成美国工人阶级的异质性或多样性 ,美国文化中的反国家主义和个人主义传统 ,是美国社会主义失败的原因。研究美国例外论和美国社会主义 ,对于加深认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本质和规律 ,把握美国政治和社会发展的脉搏 ,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8.
一月·环球     
《侨园》2012,(11):6-7
"痛批中国"成美选战"招牌菜"今年美国大选最引入瞩目的是,"痛批中国"成为两党候选人的"招牌菜"。做过私营企业老板并自认最懂经济的罗姆尼屡次批评中国对美贸易不公,并指责奥巴马对华政策软弱时,"痛批中国"即成为今年两党候选人的外交主题,且相互较量谁批中国大声、谁骂中国起劲,以吸引对中国有成见的广大选民。每逢美国大选  相似文献   

9.
“两党共识”是二战中及冷战初期美国制定对外政策的重要指导原则。然而越战结束后,尤其是冷战结束后,党派斗争延烧至外交领域,原本备受推崇的“共识政治”屡遭破坏。尽管如此,“两党共识”依然作为一种重要的外交理念保留了下来。多年来,美国研究者围绕其源起和演变、发生机理、分布特征、衰退机理等产生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但存在本体论混乱、认识论固化、价值论偏狭等问题。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关键的国际关系之一,但两党对华共识这一重要议题却长期被学术界忽视。鉴于此,有必要通过还原政党本体价值、批判性审视现有“共识”以及树立对两党反华共识的问题意识这三个方面建构研究进路,以开阔政党外交学视野,扭转对两党共识的僵化认知为中国应对转型期中美关系提供有针对性的支撑。  相似文献   

10.
美国两党在2013年初“财政悬崖”问题上达成了阶段性协议,然而,却依然没有摆脱“关门危机”,由于美国两党尚未解决2014新财年的政府预算分歧,美国政府非核心部门在10月1日正式“停摆”。导致美国联邦政府重蹈17年前停摆的原因,表面上看,在于两党对奥巴马的新医改法案存在着重大分歧,  相似文献   

11.
当布什在1月下旬的国情咨文中宣布伊拉克为“邪轴”国家时,美国国内舆论调查显示,超过70%的美国公民支持白宫发动伊拉克战争。今年6月,当攻伊声浪开始高涨时,这几乎也成为一种两党共识。美国众、参两院两党议员中的多位重量级议员挺身而出,支持白宫用武力推翻萨达姆政府。但随着欧盟国家、海湾国家等美国盟友或朋友纷纷表示反对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美国国内  相似文献   

12.
刘江 《瞭望》2000,(37)
按常规,9月4日劳动节一过, 美国总统大选的“马拉松”便 进入决赛冲刺阶段。目前,共和、民主两党的总统竞选人布什和戈尔都在紧锣密鼓地加强造势,力图巩固各自的传统阵地,同时争取仍在观望的中间选民。问鼎白宫之战正在日趋白热化。此间媒体评论说,本次大选很可能成为战后美国历史上两党实力最接近、竞争最激烈的一次总统选举。 纵观今年美国大选,其背景有三大特点:一是美国的“新经济”繁荣已持续9年以上,公众对未来发展大多特乐观态度;二是全球化浪潮给美国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使美国国内的利益格局发生…  相似文献   

13.
欧轶松 《学理论》2012,(26):136-137
长期以来保皇派被认为是革命派的对立面。而实际上,从孙、康两党的目标来看,"保皇"与"革命"只是殊途同归的不同手段而已,其相似之处大于对立之处。然而二者因关乎党派私利的"正统性"而陷入长期"私斗",使得二者对于辛亥革命的贡献大多只停留在文化层面。推动社会变革的力量如此不成熟,这也为民初政治的乱象铺下伏笔。  相似文献   

14.
《反分裂国家法》出台后,一方面,台湾当局竭力维护"台独"政策,"急独"势力气急败坏阻拦两岸交流;另一方面,岛内主流民意正强力推动两岸沟通,国亲两党排除阻力相继访问大陆,在岛内掀起"大陆热潮"。台湾岛内政治权力的竞争格局产生微妙变化。  相似文献   

15.
8月15日到18日,美国共和党在新奥尔良举行了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决定乔治·布什和丹·奎尔为共和党的总统和副总统候选人。在这以前,民主党已在7月18日到21日的亚特兰大全国代表大会上推出了自己的总统和副总统候选人。两党代表大会结束了两党内部竞当总统候选人的过程。从这以后,直到11月8日大选之日为止,美国两党争夺未来四年白宫宝座的斗争,进入了短兵相接的阶段。  相似文献   

16.
2016年,特朗普出现重塑共和党。2018年中期选举,桑德斯和激进派崛起让民主党陷入路线之争。学界对前者多有研究,但关注后者较少。系统比较分析自由派、进步派、激进派等民主党不同派系政治主张发现,在经济议题上,激进派最大特征是主张强力打击资本、国家积极介入改造市场缺陷,具有"社会主义"色彩;社会议题上,激进派推动身份政治和非法移民取代堕胎、控枪等传统议题成为美国政治焦点。短期内,激进派经济主张将在反全球化上助力特朗普,社会主张则会加大两党冲突。长期看,激进派与传统民主党分歧过大,不利于民主党2020年大选,甚至可能造成结构性分裂。  相似文献   

17.
论当代西方政党制度的特征与走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当代西方多元化政治格局中政党制度所出现的一些新的特征及发展态势:一是多党林立与各政党的联合趋向,二是两党竞争与政策趋同,三是民主社会主义政党纷纷上台执政,四是政党和政党制度的法律化、规范化。这些特征既是西方当代民主和政党政治发展的表现,也是西方国家政党制度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并对维持西方民主政治体系的正常运行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2016年,特朗普出现重塑共和党。2018年中期选举,桑德斯和激进派崛起让民主党陷入路线之争。学界对前者多有研究,但关注后者较少。系统比较分析自由派、进步派、激进派等民主党不同派系政治主张发现,在经济议题上,激进派最大特征是主张强力打击资本、国家积极介入改造市场缺陷,具有"社会主义"色彩;社会议题上,激进派推动身份政治和非法移民取代堕胎、控枪等传统议题成为美国政治焦点。短期内,激进派经济主张将在反全球化上助力特朗普,社会主张则会加大两党冲突。长期看,激进派与传统民主党分歧过大,不利于民主党2020年大选,甚至可能造成结构性分裂。  相似文献   

19.
一政党和政党制度是当今世界政治生活中的普遍现象。人们通常将世界各国政党制度划分为一党制、两党制和多党制。这仅仅体现了其形式和数量而已。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可将政党制度划分为资产阶级的政党制度和社会主义的政党制度两大类型。前者基本上是采取两党或多党通过竞选轮流执政的体制,政党中有执政党和在野党之分;后者是社会主义国家工人阶级政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联盟。当代中国实行的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根本区别于西方的两党制或多党制。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政党制度,是由这  相似文献   

20.
仝中燕 《侨园》2013,(12):28-29
<正>美国债务危机一波三折,令人眼花缭乱。美国东部时间10月17日凌晨,美国两党有关上调债务上限和结束政府停摆的马拉松式谈判终于在最后时刻,美国国会参议院以81:18压倒性的表决结果通过了全面恢复联邦政府运作的议案。随后众议院以285:144也予以通过,让政府重新开门并提高债务上限,从而结束了为期两周多,在国会山上演的一出将美国推向债务违约边缘的惊悚戏剧,由此启动了两党化解预算闹剧的最后步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