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全有 《求索》2010,(12):226-229
清末的舆论失控,可以从清政府、列强、民间报刊界三大主体找原因。首要的原因是报律无效,这体现为执法的混乱、报界的反对与抵制、报律本身的问题多多等几个方面;再就是列强的庇护,这集中体现在海外民办华报及国内租界报刊两个领域;第三,与报刊界的组织化趋向所产生的挑战有关。总之,是多种因素合力促发了危机的爆发。尽管清政府也采取了多方面的举措,然由于当时报刊发展过速,以至于局势竟至不可收拾。操之过急、未能循序渐进则是舆论失控的关键。清朝政府对之未予正视,结果致使局势一发而不可收拾,王朝统治也随之荡然无存。  相似文献   

2.
姜胜洪 《传承》2011,(13):67-69
2010年,在网络媒体发展迅猛的同时,以短平快、互动性强为优势的微博异军突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迅速成为网络舆论中最具影响力的一种,开始了井喷式的发展。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12月底,我国网民已有4.57亿,其中有6311万人使用微博。微博又叫微博客,是微型博客的简称。当前,微博已成为民众关注公共事  相似文献   

3.
谣言几乎与群体性事件如影随形,贯穿于群体性事件的全过程,对群体性事件爆发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湖北石首"6.17"事件中网络谣言肆虐凸显了当地政府网络舆论引导能力的薄弱与不足,包括政府网络舆论引导意识淡薄、信息公开机制不健全和网络舆论引导方法、手段落后等。加强政府网络舆论引导能力建设,实现网络谣言的有效治理,必须增强领导干部的网络媒介素养,提高网络谣言防范意识、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机制、坚持"疏堵结合",转变政府网络舆论引导方式和坚持舆论引导主体多元化,构建网络舆论引导新格局。  相似文献   

4.
《人民公安》2014,(14):42-44
<正>这起本来并不复杂的刑事案件,在舆论的发酵和传播中,令当地警方遭受到各种质疑,其中包括一系列的谣言攻击,事件几乎演变为公众信任危机。该事件所引发的舆论风波具有典型性,值得深入研究。2014年5月28日,山东招远一家麦当劳餐厅里发生6人围殴女子致死案。30日下午,这起命案成为网络舆论场上最受关注的刷屏议题。仅某门户网站客户端上一篇相关报道的网友跟帖,就超过了126万,为近几年来所罕见。该事件在网络舆论中引起惊涛骇浪。  相似文献   

5.
能够与谣言竞争并胜出的,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叫做公信力。谣言难防,但却可辟。建立政府在辟谣中的公信力,已成为整个社会的重大命题  相似文献   

6.
彭榕 《人民论坛》2014,(11):135-137
微博在信息传递中的自媒体、草根化倾向明显,微博特有的信任人际群体传播且交互性强等特征,为网络谣言的传播提供了平台和条件;微博发布未经证实的信息,信息扩散导致谣言产生,谣言酿成公共危机事件,是网络谣言传播的基本过程;微博用户在网络谣言传播中起到了核心点、中介点和受众点等作用.  相似文献   

7.
首因效应是公众由最初接受的信息所形成的心理倾向,具有先入为主性、偏差误导性、影响持久性等特点。首因效应的这些特点与网络谣言的形成、扩散以及推动因素紧密相关。有关部门在对网络谣言进行控制时,应运用首因效应原理,建立健全快速反应机制,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抢占舆论先机。同时,通过完善网络立法、强化网络监管、加强政策宣传、增强信息交流、提升网民素质等多种方式以控制、引导网络舆论。  相似文献   

8.
涉官网络谣言屡禁不止,对政治、经济和社会稳定等造成巨大的危害,探析其成因,寻找治理路径十分必要。界定了涉官网络谣言的概念;分析了其传播特点;从官员、网民、媒体和政府多个角度探析了涉官网络谣言传播的动因,并提出了涉官网络谣言的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9.
论政府网络舆论干预的边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新华  房美玲 《求索》2010,(11):56-58
政府网络舆论干预是必要的,但必须为其划定合理的界限,在民主原则下实现政府舆论控制权与社会公众舆论表达权的平衡。政府舆论干预应该体现合法、合理、适度的原则,既能保证政府作为社会利益的代表对网络舆论及传播进行协调和控制,又能保证公众的独立性与自制性。  相似文献   

10.
维权行动中的网络舆论风险及其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微博成为最新的舆论载体,政府网络发言人进入网络社区,网民参政议政的渠道在持续拓宽,基于网络平台的网络舆论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由于网络舆论具有迥异于传统媒体的特殊优势,弱势群体十分倾向于使用这种方式维权,但随着网络推手对这种方式认识程度的加深。以及对网络非理性特征的把握,民意出现了被工具化运用的迹象,网络舆论也因而出现了变质的倾向,并且网络舆论还存在威胁司法独立的风险。本文认为网络舆论要发挥“第四权力”(指行政、立法、司法三大权力之外的舆论监督权)的作用,首先需要遏制网络推手,净化网络舆论的运作空间,然后厘清网络舆论和司法独立的关系,疏通行政维权方式,使之成为主体性维权方式,同时引导网络舆论,使网络成为传统行政维权方式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互联网在我国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群体性事件借助网络进行信息传播、组织和动员,网络群体性事件已成为影响社会治安秩序和社会稳定的突出社会问题。公安机关应当对此予以高度重视,正确认识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本质、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尽快建立健全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应对策略,切实提高政府预防和处置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能力,同时要重视网络新媒体的发展趋势,关注网络新媒体的发展对网络群体性事件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上榜理由: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微博、博客等为代表的网络新媒体已日益成为舆论传播和热点聚集的重要源头,各级领导干部要掌握、利用各种新技术、新手段搞好工作,不做网络菜鸟,带头触网。  相似文献   

13.
将2003年作为公众舆论发挥重要作用的一年,从一定意义上说确实如此。从孙志刚案的查处,到刘涌案的改判,以及到“宝马撞人案”的复查,特别是由孙志刚案直接催生的国务院救助管理办法的出台和收容遣送办法的废止,无不显示出了以报刊电视等媒体为载体的公众舆论的巨大威力和作用。这种威力和作用,甚至某些国家机关目前也无法企及。而媒体及其所代表的公众舆论的这种作用,也只有在将“三个代表”落到实处,认真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宗旨的情况下,才会产生和显示出来,也只有在全面建设民主法制社会和求真务实的时代才会出现这种社会现象。在…  相似文献   

14.
即使在民主时代,政府对网络舆论进行适度干预也是必要的,但越须为其划定合理的界限,实现政府舆论控制权与社会公众舆论表达权的平衡。政府网络舆论干预应该体现合法、合理、适度的原则,既能保证政府作为社会利益的代表对网络舆论及传播进行协调和控制,又能保证公众的独立性与自制性,使公众网络舆论权得到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15.
我国“微博问政”的发展状况与完善路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微博问政的发展状况2008年以Twitter为代表的微博客在国内逐渐兴起。2009年,新浪网旗下的微博客测试版上线。微博的出现为广大民众搭建了信息互联的平台,对政府部门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带来了新的挑战。2009年11月21日上午,昆明螺蛳湾批  相似文献   

16.
微博“圈子文化”解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博是个多元的舆论场,它在发展过程中本身具有自净化的功能。没有必要一定剿灭全部不喜欢的东西。一些不好的微博现象出现的同时,通常会伴随着各种批评性的其他微博意见今年8月,CCTV新闻频道《朝闻天下》就郭瑶假冒高铁遇难者家属散布微谣言,提出微博的伦理底线在哪里的质问,引发国际传媒的各种猜测。没有微博之前,很多虚假信息已长期存在于网络中,谣言并  相似文献   

17.
我国网络公共事件的主要发展态势是:重大社会公共问题日渐成为热点议题;网络事件有交织放大之势;草根成为社会议程的重要推动者和设置者;事发地由中心城市向二三级城市甚至县城发展.其形成机理主要有:Web2.0时代的到来和中国网民数量的激增;社会诉求机制的短缺与网络民主意识的增强;政府公信力的不足和官民关系的紧张;地方党委...  相似文献   

18.
黎慈 《公安研究》2014,(4):74-78
网络涉警谣言以虚构、诽谤、谩骂形式出现,严重损害涉谣民警的身心健康,破坏公安队伍整体形象,极易诱发群体性事件。基于谣言产生原因的多方面性,网络涉警谣言的治理注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主要措施是:完善法律规制体系,强化法律对网络谣言的调控功能;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重塑警察的公众形象;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升社会公众的网络媒介素养;完善涉警网络谣言预警机制,建立涉警谣言信息的快速处理机制。  相似文献   

19.
沈捷 《求索》2012,(10):234-236
政务机构微博的兴起,是各地各级党政机构尝试利用新媒体引导主流舆论,在公众中树立良好形象的举措。本文以部分江苏政务机构微博为例,从传播学角度剖析微博技术特点、网民特征、微博话语选择和舆论引导主体可信度诸要素对政务机构微博舆论引导的影响,研究政务微博如何有效实施舆论的正向引导。  相似文献   

20.
张丽红 《前沿》2013,(9):107-110
网络谣言的传播是一个过程,其中有众多的主体,包括造谣者、信谣者、传谣者和辟谣者等在发挥作用,这些主体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制约网络谣言的走向。因此,应对网络谣言必须在明晰其传播过程中的各个主体及其作用的基础上作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