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人物     
《小康》2012,(12)
正连任者奥巴马四年总统一朝连任奥士在此继往开来2012年11月6日(北京时间2012年11月7日),奥巴马在美国总统选举中击败共和党候选人罗姆尼,成功连任。奥巴马的英文全名是Barack Hussein Obama II,其中的数字字母II,按照美国人姓名历史来看,暴露了他祖辈屌丝命运的历史,过去4年总统期间,尽管在处理高失业率和经济衰退问题上的不足,导致奥巴马在国内支持率下降,但他在世界舞台上的表现  相似文献   

2.
聚焦世界     
《小康》2009,(11):19-19
奥巴马的诺贝尔意外 如果说奥巴马总统真的想要收获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送来的礼物,他可能更希望是奥运会的举办权。当然,我们亦可以将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看作这位幸运总统的一次不幸事故。五年前,巴拉克·奥巴马仅是伊利诺依州175位国会议员中的一名;四年前,他在美国参议院获得一个席位;一年前,他以1984年以来最大的优势当选总统。  相似文献   

3.
美国黑人奥巴马,踏入政界仅十几年,就像坐火箭一般跃上了国家权力的最高宝座——当上了美国总统!这样一个优点和缺点、长处与短处都非常明显的人,是怎样扬长避短,在角逐总统职位时笑到最后的呢?分析奥巴马官运亨通的仕途,人们不难发现:贵人相助并不是奥巴马成功的主要原因,奥巴马能当上总统主要是他脚踏实地、自我完善与自我超越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从奥巴马当选美总统看话语和权力再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芳 《前沿》2009,(4):133-135
本文从语言的角度,运用批判话语分析的方法剖析了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这一重要事件。选举过程中话语是最主要和重要的实践活动,所以当选总统不仅是政治事件,更是话语事件。分析认为奥巴马当选总统的原因在于他综合利用了社会资源、社会认知以及演讲策略,是话语生产和再生产了权力。话语与权力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美国的民主政治。  相似文献   

5.
政经人物     
<正>麻生太郎:抵美访问2月23日,日本首相麻生太郎飞抵华盛顿,开始对美国进行访问。他随后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会谈。这是自奥巴马今年1月就任美国总统以来,麻生太郎对美国进行的首次访问。麻生太郎也是奥巴马首次在白宫接待的外国领导人。  相似文献   

6.
易爱军 《今日广西》2014,(10):47-47
面对世界各地赶趟儿似的危机,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外交政策最近数月广遭各方抨击,令他和白宫官员不胜其烦。作为奥巴马第一任内的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日前也出面炮轰奥巴马的外交政策,不啻一枚重磅炸弹投向华盛顿,炸得夏末之中的美国首都嗡嗡响个不停。  相似文献   

7.
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奥巴马成功当选,美国出现了第一位黑人总统.究其原因,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奥巴马最终战胜共和党总统候选人麦凯恩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奥巴马的当选无疑对美国政治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主持人:请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老师发言,他主讲的题目是"奥巴马时代美国怎样变革"。奥巴马扛着"变革"大旗登上了总统宝座,大家都很关心他的"变革"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我们来听听金老师的答案——我想从美国新政府的角度切入讲几点看法,一是奥巴马当选与美国的变革关系,包括他的政策倾向。二是美国目前面临的新形势。  相似文献   

9.
2008年11月5日,巴拉克·奥巴马(Banck obama)获选美国总统.奥巴马的胜利创造了许多个第一:美国第一个黑人总统,第一个拒绝使用政府提供的公共竞选资金(8400万美元)的总统,甚至奥巴马还成为了美国第一个"互联网总统"--因为他的竞选极大地利用了互联网web2.0的优势,吸引了大量的草根力量,并最终获得了成功.他通过网络成功建立"传播主体←→传播渠道←→传播受众"的政治传播路径,创造性地丰富了政治传播渠道和政治传播符号,成为政治传播学的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10.
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奥巴马在美国总统选举中击败共和党对手约翰&#183;麦凯恩,当选为第56届美国总统。他将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非洲裔总统。  相似文献   

11.
环球     
奥巴马为脱口秀失言道歉美国总统奥巴马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自嘲保龄球技与特奥会运动员差不多,之后他为自己的这番言论道歉。特奥会是专门  相似文献   

12.
月览天下     
《小康》2013,(6):10-15
勿忘历史当地时间2013年5月9日,俄罗斯莫斯科,一名总统卫队的士兵走过红场。俄罗斯军队在红场举行胜利日大阅兵,纪念二战胜利68周年。(图1)一把伞惹来"马"烦当地时间2013年5月16日,美国华盛顿,美国总统奥巴马和土耳其总理埃尔多安在白宫玫瑰花园召开记者会,不料天下起了雨,奥巴马随即要求身旁的海军陆战队士兵为宾客打伞。他在新闻发布会中心不在焉,离开士兵为他撑的雨伞,抬头望天关注雨势是否停止。  相似文献   

13.
政经人物     
《观察与思考》2008,(12):5-5
希拉里:停止竞选支持奥巴马 6月7日,美国民主党总统竞选人希拉里正式宣布停止竞选,转而支持竞争对手奥巴马成为总统。现年60岁的希拉里于去年1月正式宣布竞选总统,一度在竞选资金和全国民意支持率方面领先。今年1月3日预选阶段开始后,希拉里和奥巴马一直势均力敌,  相似文献   

14.
政经人物     
<正>奥巴马:站在信任"临界点"8月7日,美国总统奥巴马迎来上任200天,但他的支持率却不断走低。更值得关注的是,奥巴马力推的两项主要"新政"—经济复苏政策与医疗改革遭到  相似文献   

15.
曾经立下赫赫战功的美国中情局局长(CIA)彼得雷乌斯栽倒在了“石榴裙下”。2012年12月9日他自曝婚外情宣布辞职,结束了仅仅持续14个月的中情局局长生涯。彼得雷乌斯当日在一份写给CIA全体员工的信中说,当地时间8日下午他前往白宫面见总统奥巴马,请求以个人原因辞职,9日下午奥巴马接受辞呈。  相似文献   

16.
看点     
《中国人大》2009,(22):4-5
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11月1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美国总统奥巴马。吴邦国对奥巴马积极支持中美立法机构交流表示赞赏。他表示.中国全国人大愿加强同美国国会的交往,共同致力于促进中美友好和互利合作。  相似文献   

17.
奥巴马如何改变美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被看成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这件事本身就有象征意义,也反映了美国社会的深刻变化.奥巴马声称要改变美国,得到了多数美国人的拥护.但是,他将如何改变美国,更令世人瞩目.  相似文献   

18.
国内     
《人民公安》2009,(22):4-5
胡锦涛主持仪式欢迎奥巴马访华 11月17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主持仪式,欢迎美国总统奥巴马访华(上图)。美国总统奥巴马18日下午结束对中国为期四天的国事访问,乘专机离开北京。在京期间,国家主席胡锦涛与奥巴马举行了会谈。  相似文献   

19.
数字     
《创造》2009,(5):14-14
121个美国总统奥巴马目前宣布,他计划在2010财政年度取消或缩减121个政府项目,以减少总计170亿美元的财政开支。  相似文献   

20.
数字     
《创造》2009,(5)
121个美国总统奥巴马日前宣布,他计划在2010财政年度取消或缩减121个政府项目,以减少总计170亿美元的财政开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