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史纵览》2001,(4):54
1936年底,中共中央在延安开展了对张国焘长征途中阴谋分裂党、分裂红军的批判运动。由于这场运动采用了极“左”的做法,激起了原红四方面军官兵的强烈不满。血气方刚的许世友第一个站了出来,并串连了一批在红大学习的原红四方面军的高中级指挥员,秘密商定于1937年4月4日午夜后从北门城墙脚下的水沟爬出去,重返大巴山打游击。事情泄露后,中央大为震惊。中央保卫局局长周兴亲率中央警卫团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进红大,将许世友、詹才芳、洪学智、陈再道、陈锡联等30余人一起抓去,投入大牢。 作为“反革命武装集团”的首犯,许世友受到了最严厉的惩罚。在大牢中,他被带上手铐,后又被加上了脚镣;每餐吃的是很差的饭菜,原本每天必喝的酒也给断了。  相似文献   

2.
方喜保 《湘潮》2006,(4):56-56
1959年5月25日至6月4日,国务院副总理罗瑞卿受党中央、国务院的委派,率总理办公室主任童小鹏、冶金工业部基建司司长李非云、公安部办公室主任刘复之,在省市有关领导陪同下,到邵阳地区视察钢铁生产情况。他先后视察了涟源钢铁厂等12个铁厂,斗笠山、金竹山等5个煤矿。肩负重托的  相似文献   

3.
江波 《党史纵览》2003,(6):9-12
许世友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中颇富传奇色彩,“是一个具有特殊性格、特殊经历、特殊贡献的特殊人物”(王震语)。少年时代,因家境贫寒,许世友曾给武术师傅当杂役,后出家少林寺,当了8年和尚。走上革命道路后,他襟怀坦白,敢作敢为,处事果断,雷厉风行,铸造了特殊的性格;指挥作战时,他骁勇顽强,善于开拓,勇于创新,成为声名显赫的战将;建国以后,他屡立新功,并在同林彪、“四人帮”两个反革命集团的斗争中,为党和人民立下了特殊的功勋。正因为如此,许世友深受毛泽东的关爱与倚重。  相似文献   

4.
1976年9月9日凌晨0时10分,毛泽东与世长辞。当日许世友奉命乘专机进京。许世友跟随毛泽东南征北战数十年,对毛泽东崇敬有加。恶噩传来,许世友悲痛万分,急于进京瞻仰主席的遗容。可是当他进入机舱后,飞机却迟迟不能起飞。经再三追问,飞行员才道出“中央有指示,不准带枪进京”的真情。许世友大怒,强令飞行员驾机升了空。许世友是带着一支美式五星左轮手枪进京的。据说,这支手枪是他率部队从国民党一个军长手中缴获的。由于心爱这支枪,许世友总是人不离枪,枪不离人,整天把枪别在腰间。可是这次带枪进京,除爱枪与习惯外,另有更重要的原因。当时,…  相似文献   

5.
1935年秋,张国焘宣布成立临时中央,遭到朱德、刘伯承等一大批红二、四方面军领导的反对。为了铲除不同政见,杀一儆百,张国焘决计要对朱德和刘伯承下毒手。关于执行人选,他反复和自己的心腹参谋长李特商量,最后把这个特别的机密任务交给红四军军长许世友具体执行。许世友手下有一个警卫手枪营,闻名红四方面军,个个都是神枪手,百发百中。 于是,张国焘命令李特把许世友叫来,深夜面谈。  相似文献   

6.
芦笛 《党史博采》2002,(10):29-32
在毛泽东麾下的开国将帅中,许世友无疑是最具传奇色彩的一位。有关他的传说曾在中国民间广泛传播,为许多人所熟知。尤其是他与毛泽东之间的革命情谊和动人故事,更被人们津津乐道。在  相似文献   

7.
伟大领袖毛主席去世时,许世友披麻戴孝进京祭奠。为什么?许世友说:“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我许世友!毛主席救过我的命!”  相似文献   

8.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二万五千里长征取得伟大胜利。但事过两个月,红军内部继张国焘阴谋分裂军队之后又发生了一件令人震惊的事件:30多名红军将领密谋拉出去另寻出路。事情缘起于1936年底,中共中央在延安对张国焘在长征途中另立中央、阴谋分裂红军、分裂党的严重错误展开了声势浩大的批判,矛头本来只是对准张国焘,但运动中有人却采取了极“左”的搞法,不少原张国焘部下的指战员受到不应有的冲击和批判,激起强烈不满。当时许世友刚刚30岁,正是血气方刚的年龄,加之天生的性烈如火,第一个站出来大唱反…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后,许世友身居要职,仍然嗜酒如故。关于他的酒场佳话不胜枚举。许世友一生中最有价值的一次饮酒,是他巧妙掩护了毛泽东乘坐的专列安全驶出上海地区,避免了一场历史性的大灾难。 1971年八、九月间,毛泽东巡视大江南北,同各地高级干部打招呼,着手进行清除林彪反党集团的准备工作。 8月31日,毛泽东特地把许世友叫到南昌,告诉他:林彪等人在庐山发难,这件事还没有完,还没有解决。这使许世友进一步认识到斗争的严重性,提高了警惕。  相似文献   

10.
去年10月,是我们南京军区的老司令员许世友上将逝世15周年.我们曾先后在将军身边工作,特别是李永春给许司令员当过很长时间的秘书,曾多次聆听首长讲述他与毛泽东的交往经历,比如毛泽东怎样给他改名字,"文革"中毛泽东如何保护他等等.尤其给我们印象深的是毛泽东为他松绑的一段历史插曲.  相似文献   

11.
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与毛泽东主席有着深厚的情谊。 他们的交往充满了特殊的传奇色彩。 毛泽东第一次见到 许世友,就给他改了名 许世友同志第一次见到毛泽东主席是在l935年8月。那时他是红四方面军红四军军长、正率领部队踏上纵横数百里的茫茫草地,开始了红四方面军长征路上最艰苦的历程。一天,毛主席来到了第四军军部,所谓军部也就是正在行进中的草地上。  相似文献   

12.
1976年9月9日凌晨。草坪上。一个绿色的身影在闪动,哦,是一位老将军在打少林拳。将军并非他人,正是年近七旬的广一州军区司令员许世友。他早年进少林寺学艺,练就一身武功,以后每天早起练武已成了习惯。秘书匆匆来到草坪,用十分沉痛悲哀的声音报告说:“首长,北京来电话,毛主席他老人家今夜零时10分逝世了!”空气陡然凝固,将军圆睁虎目,呆望秘书,半晌没吭声。秘书怕将军没听明白,又重复了一遍刚才的话。将军一摆手上住了秘书:“电话要机场,我马上去北京!”“真是一把好刀,有功啊!”几小时后,广州机场广空升起一架银灰色的…  相似文献   

13.
一、东渡黄河,毛泽东下榻城南庄1948年3月23日,毛泽东深情地告别了生活13年之久的陕甘宁边区,来到了黄河螅蜊峪渡口。十余条木船顺序起锚,缓缓地离开了黄河西岸。毛泽东立身船尾,挥动双手,向河西送行的人群致意。弯曲的河岸云一般向后飘去,毛泽东忽然想起什么,回身招呼支队参谋长叶子龙:“子龙,以陕北为背影,给我照一张像吧!”“咔嚓”一声,快门闪过。毛泽东将背在身后的手收回,深沉凝重地说:“一段历史过去了,历史就由历史去结论吧,活人还得往前走。”在船工“嗨唷!嗨唷!”的号子声中,载着巨人的木船,踏碎波峰,穿过浪谷,安抵黄河东岸。时值三月,万物吐青,在辽阔的华北大地上,毛泽东一行,一路骑马乘车,于4月13日傍晚,顺利到达群山逶迤、杨柳掩映下的太行山中一个隐蔽的山村,这就是河北省阜平县城南庄,是当时晋察冀军区司令部的所在地。对毛泽东一行的远道而来,军区司令员聂荣臻高兴万分,特将自己的住房让给了  相似文献   

14.
易群 《湘潮》2008,(1):48-49
李治是红军中屈指可数的医科大学毕业生,医术相当高明。在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心目中是一位了不起的军医和救死扶伤的英雄。新中国成立后,李治任解放军军事学院卫生部部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相似文献   

15.
陈晋在《新湘评论》(湖南)2007年第7期撰文介绍了有关毛泽东让许世友读《红楼梦》的往事。1971年毛泽东的那次南方之行,他同地方和军队领导干部反复讲的一个问题,就是要加强理论修养,并说:光读马列主义的书还是不够的,还要读点历史,读点经济学,读点小说,读点哲学史。事实上,在读《红楼梦》这个问题上,许世友同毛泽东曾有过另一段缘由。  相似文献   

16.
在许世友的一生中,对他影响最大的人要数毛泽东。他对毛泽东的敬重、忠诚、崇拜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他把自己喻为毛泽东的"匣中宝剑",毛泽东指向哪儿,他 就杀向哪儿,士为知己者死,剑为识己者啸。  相似文献   

17.
许世友:不受冲击的最好办法就是得到毛泽东的一句话 和众多将领一样,许世友在“文革”开始的时候也“很不理解,很不得力”。但鉴于是毛泽东的指示,将领们大都不会反对,只是在自己方面找原因,用他们的话说是“不是不想跟,而是跟不上”。  相似文献   

18.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毛泽东听到陕北的干部和群众反映,陕北的党政军负责同志刘志丹、杨森、杨奇等一批人,在一个月以前被捕了,有的已经被杀害。而他们都是好人。毛泽东立即指示:杀头不象割韭菜,韭菜割了还可以再长起来,人头落地就合不拢了。如果杀错了人,那就是犯罪行为。他要求马上停止捕人,并且在一份材料上批示:“刀下留人!”同时派出有关同志进行调查。经过深入调查,证明刘志丹等同志是坚持党的正确路线的,他们之所以受了冤枉,是由于搞逼供信和坏人蓄谋捏造造  相似文献   

19.
1997年10月,我和胡居成同志为撰写《许世友传》,到许世友家乡河南省新县许家(合水)村采访。村干部对我们说,不久前,南京来了一位中年人,一到许世友墓前,就泪流满面,放声大哭,嘴里还不停地说:“许将军,您救了我一命,我终生难忘,今天我特意来感谢您老人家。”然后,他又蹲在许世友墓前,喃喃地诉说起自己出狱后的工作及家庭生活情况。 此人是谁?他为何千里迢迢从南京到河南?他为何坐牢?又是怎么  相似文献   

20.
许世友喝酒     
许世友曾多次向人夸耀:“我在8岁时就开始喝酒了!”然而,使许世友酒量大增并嗜酒成癖的却是他的义父——少林寺和尚素应法师。在少林寺的8年中,师傅传给他两样本领:一是武功,二是喝酒。 在川陕期间,许世友喝酒最多的一次,是在川东游击军为他举行的欢迎宴会上。听说许的酒量似海,当地特从镇上请来几位善饮长者作陪,许世友竟把这些酒场老将一个个灌得烂醉如泥!宴毕,许世友决定立即发起进攻。王维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