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监察体制改革是推进国家治理系统现代化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表明我国反腐机构专门化的发展已经有了非常明确的方向.但反腐的标本兼治不仅是个反腐机构专门化的问题,还是一个反腐新制度、新机制的建设问题.在刑事诉讼领域,监、检、法关系的确立应当符合宪法精神、法治规律和司法规律.监察委员会职权兼有行政权和司法权属性,而现代法治要求监察委员会腐败犯罪调查权应当更加凸显司法权属性.监、检、法关系的新型构建,应当坚持法治原则、"职权等量配置"原则和"兼顾程序"原则,其关系架构应当以"等边三角形"模式为基本形式."等边三角形"架构有助于:理顺监、检、法权力关系,做好职权分解;划清监、检、法责任界限,加强权力制约;严格监、检、法用权管理,完善权力监督.  相似文献   

2.
我国现行对监察委员会监督体系的不足,凸显了强化对监察委员会检察监督的必要性。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机关”的宪法定性、我国《宪法》和《监察法》规定的“互相制约”条款、我国《刑事诉讼法》和《监察法》对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查权”的规定,则为强化对监察委员会检察监督提供了可行性。但是,由于我国国家权力体系中检察权与监察权的不平衡,强化对监察委员会检察监督还面临一些难题与障碍。为此,应进一步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在协调与平衡检察权与监察权关系的基础上,通过体制设计的途径,为强化对监察委员会检察监督提供实践进路,主要包括检察机关对监察委员会立案的监督、对监察委员会调查活动的监督、对监察委员会移送案件的依法审查、批准逮捕、提起公诉以及对监察人员职务犯罪进行立案侦查。  相似文献   

3.
樊崇义 《法学家》2023,(3):88-104+193
伴随着监察体制改革带来的职务犯罪侦查部门转隶,检察机关的刑事检察监督与监察部门的监察监督之间的关系和衔接成为当前司法改革面临的重大问题。监察监督和刑事检察监督分别依托于具有混合属性的监察权和检察权,前者集党纪监督、政纪监督和法纪监督于一体,其监督手段主要体现为职务违法处置和职务犯罪调查;后者可以细分为刑事法律监督和刑事诉讼监督。通过细化两大监督的具体职能,可以发现刑事法律监督和监察监督在立案管辖范围、监督方式以及监督阶段等事项上具有差异性、趋同性和互补性,监察监督的范围覆盖检察人员,但检察机关可以在强制措施、证据材料以及退回补充调查等问题上发挥制约监察调查活动的作用。当然在实务工作中可能出现“以偏概全”“混淆概念”以及“重配合、轻制约”的失衡现象,对此,应当将两大监督置于国家权力体系之中予以审视,以国家权力监督原理为指导来进一步理顺刑事检察监督与监察监督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十九大报告指出,增强党自我净化能力,根本靠强化党的自我监督和群众监督.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随着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深化,将组建国家、省、市、县监察委员会,同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合署办公,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  相似文献   

5.
检察机关接受人大监督的几点思考顾尧坤人民检察院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权是国家通过宪法赋予的,是国家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检察机关既要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也要接受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检...  相似文献   

6.
封建皇权和中国古代的监察监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刚 《法学杂志》2000,(3):57-59
我国封建时代的监察监督与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相伴始终 ,其最大特点 ,莫过于监察监督乃封建皇帝绝对控制的监察监督 ,不但谈不上对最高权力的约束和牵制 ,反而成了封建皇帝个人的耳目工具。  相似文献   

7.
构建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防腐败体系,核心是建立有效的权力制约机制和监督机制。近两年来,在深入推进企业改革、改制的过程中,北京铁路局党政纪工各级组织十分重视权力制约机制和监督机制的建设,从三个方面入手,规范权力的运行,监督权力的正确行使。建立权力运行规范。坚持“三重一大”问题集体研究决策,先后制定了党委常委会、局长办公会、党政联席会等议事规则以及相配套的制度和措施,科学限定职责,明确决策程序。在资产重组和项目投资上,局有关部门相互配合又相互制约,对资产运作程序、资金流向和使用结果实行全过程监督;在设备大修…  相似文献   

8.
石泽华 《法学论坛》2023,(3):151-160
高校监察派驻机构改革是近年高校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的核心,各地探索的路径差异反映了当前社会认知不一和理论供给不足。增加外部监督成分和推进监察全面覆盖论证了高校领域纳入国家监察范围的现实合理性,权力监督原则下基于“根据授权”的合法性链条证立了派驻机构的形式合法性。但该模式仍面临统一监察与行政主管、外部监督与内部监督、学术遵从与监察效能等多对价值冲突。应为高校内部职能监察预留必要制度空间、尊重我国高校学术传统和学术规律、坚持法无明文规定不可为原则。于此基础上,高校监察派驻制度之合理构造是:分类施策,以因地制宜为原则确定派驻类型;统一管理,以纵向约束为原则确定派驻体制;依法授权,以必要适当为原则确定派驻职权;贯通衔接,以相对分离为原则确定工作程序。  相似文献   

9.
"一把手"处于一个单位和部门权力运作的核心位置,他们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必须对其进行权力监督。然而,由于政治的、体制的和个人的原因,对"一把手"的监督一直相对薄弱,本文试图从原因中探寻突破,从权力的科学分化、监督体制的完善和思想教育的加强来解决这一难题。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权力监督制度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从西周起就开始了权力监督问题的理论探讨,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有了权力监督的制度建设的尝试.随着朝代的更换,这一制度在不断的充实与发展,逐渐完善.中国古代权力监督注重立法建制,注重监督途径和方式的多渠道、多环节,尤其重要的是,重视监察手段的运用,有完备的监察体系.这些为今天的权力监督制度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当然,古代的权力监督是专制制度的产物,本质属性决定了其内容和实际操作运用的局限.  相似文献   

11.
加强行政公开法制、增加行政透明度是当今的一个世界潮流,《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颁行具有里程碑意义;《公开条例》体现了行政公开理念和行政服务理念,确立了服务宗旨和便民原则,要充分发挥其特殊的社会作用;全社会应深刻认识和认真贯彻《公开条例》确立的服务宗旨和便民原则,这有助于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  相似文献   

12.
高拱整顿吏治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鸣芳 《法学杂志》2007,28(1):101-104
高拱,字肃卿,河南新郑人,生于明武宗正德七年(1512),卒于明神宗万历六年(1578).世宗嘉靖时曾侍裕王(穆宗)讲读,历任国子监祭酒、礼部尚书等职,并进为内阁大学士,参予机务.  相似文献   

13.
我国现行知识产权行政管理和执法体制在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建立和实施过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但是,也存在多头管理、体系分散、职能交叉和权力冲突等问题。在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建设创新型国家之际,以大部制改革为契机,改革、健全我国知识产权行政管理和执法体制就具有了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民事行政个案再审检察建议之适用与完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夏黎阳 《法学杂志》2006,27(5):97-99
个案再审检察建议作为民事、行政检察监督的新途径是司法实践中检、法两家权力博弈和协调的结果,是在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制度下产生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检察监督和个案司法救济方式,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及优越性。应当通过立法的形式明确其法律地位,并完善相关配套制度,以弥补目前单一抗诉监督启动再审的局限性,构建完整、合理的民事行政监督和再审救济司法体系。  相似文献   

15.
经济全球化与我国宪法制度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欧仁山 《行政与法》2004,1(2):31-33
经济全球化对法律变革的需求,首先是对宪法变革的需求。我国现行宪法,在人权保障和宪法监督方面还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宪法变革的重点,一方面是完善财产权的保护,重新确认公民的罢工权和迁徙自由权等基本权利;另一方面是通过建立宪法法院,推行宪法诉讼制度来完善宪法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16.
行政二分制度是地方政府把行政决策执行与行政监察审计分为两个系统,行政监督、审计机构相对独立设置,不受本级政府领导而直接隶属于上级政府的制度。行政二分制度是对行政公权分配体制的科学设计,是维护行政专门监督机关权威,保证行政监督专门机关有效、公正地行使监督权力的重要措施。行政二分制度是理念创新与制度革命,对于扼制行政腐败、防止权力寻租、改善政府形象,建设社会主义行政文明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吕尚敏 《行政与法》2005,(12):74-76
就功能而言,信访制度应当被定位为一种以沟通为基础,以督查为核心,以斡旋为辅助的程序性法律制度,其目的在于听取民众之苦情申诉并给予尽可能的救济.为此,必须以信访听证制度为核心重构信访制度的督查机制,以使我国的信访制度成为整个纠纷解决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政府善治与我国第三部门的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市场经济的发展推动的社会权力结构变迁,为治理理念的变革及其实践注入了动力。在这一过程中,社会自理能力不断增强,第三部门应运而生,这影响和改变着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的二元互动关系,并从根本上推动着政府治理理念和治理模式的变革。  相似文献   

19.
作为法经济学的本体性应用和检验,本文对由法律本身的特质所引申出来的关于法律诸要素的内在涵义及其实践问题予以说明。通过对当前人类社会交往日益密切这一新的时代特征进行哲学(认识论和主体间性)和经济学(科斯社会成本理论)的分析,揭示出全球化下法律关系的新特点,即法律权利和义务的相互性和相对性。从而为探索权利冲突的基本成因和相关表现,找解决权利冲突的法律途径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0.
行政主体理论在形成过程中,形式上借用了法、日概念的外壳,实质上却有将民事主体理论、法人学说迁入行政法的痕迹。当前行政主体理论遇到的问题,是与法人制度渐行渐远的结果。通过彻底摹写法人,就能够让行政主体理论继续运转下去。而目前处于上风的、仿效德、法分权主体模式之建议,形式意义大于实质意义,必须做有条件的引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