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2007年是“中国制造”命途多舛的一年,频发的所谓产品安全质量问题,把“中国制造”推到了国际舆论的风口浪尖。不论是真正的安全事故还是又一次对中国的妖魔化行动,“中国制造”都正面临着一次前所未有的考验,其复杂性和艰巨性,如同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  相似文献   

2.
“毒苹果”、“毒牙膏”、“毒暖水瓶”、“毒玩具”、“毒摩托车”……“中国制造”的标签俨然已成为“危险”和“购买者小心”的同义词。这显然不是事实,但却让不少人信以为真。那么,究竟是谁在恶意诋毁“中国制造”?  相似文献   

3.
《党课》2006,(10):23-2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获得了长足发展,成就举世公认。然而,一系列问题仍然困扰着我们:为什么这么多年产业结构调整不过来、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不过来?为什么中国目前只能是“世界加工厂”而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不能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为什么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这么多年而资源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所有这些问题,都有一个共同的指向: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虽然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制造大国,加工制造能力和产业配套能力名列世界前茅,钢材、彩电、摩托车等一百多种重要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这些辉煌的成绩并没有增加多少我们在世界市场上的话语权。生产靠订单、销售靠外商、技术靠引进,这样的循环使得我国总的对外技术依赖度超过了50%,70%以上的新开发技术属于外源性技术。所有这些现象的产生,都是由于缺乏自主创新能力造成的。在这样的情况下,要实现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发展目标是不可能的:没有自主创新能力,就不可能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实现2010年人均GDP翻一番;就难以做到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GDP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基本遏制;就无法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从长远看,保障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不断提高综合国力、确保我国经济安全的能力,归根结底还是在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过去的20年,各种各样的“中国制造”几乎流遍了全球的每一个角落,而“廉价”几乎就是中国产品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5.
《党课》2012,(15):126-126
有数据预计,中国将延续2010年和2011年的格局,继续成为全球制造业产出最高的国家。从成本来看,目前美国制造业工人时薪是22美元,中国工人时薪为2美元,单从工资看,中国的生产成本仅为美国的9%,“中国制造”有成本优势。然而,如果要比较财富创造能力,“中国制造”压力还很大。仅拿工业增加值率来说,发达国家是40%,世界总体是35%,而中国制造业是26.5%,我们面临着不仅要做大更要做强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6.
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传统社会向以工具理性和个体主义为核心价值观、以市场经济、民主宪政等为基本制度的现代民族国家转型是中国近现代社会变迁的主要内容,受到中国的历史经验、传统意识形态及社会组织方式的影响,中国近现代社会在现代性诉求的表达上出现了激进主义、保守主义和温和主义这三大派别的分野,而现代性在中国社会的实践过程中则呈现出缺失、无根、无序的状态,为此,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构建中国社会的现代性图景就必须立足中国的国情,摒弃长期以来以现代化替代现代性的思想,发展以人本主义和理性主义为基础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7.
郭庆晨 《党课》2008,(9):124-125
长时间的闭关锁国,刚刚打开国门,人们不免有些眼花缭乱,觉得外国的东西比中国强。所以,好不容易有了一次出国机会的人,总会大包小裹地带回一些“洋货”。可回来一看,一些“洋货”上竟然印着“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哇!中国货!那时的国人对“made in China”见的还不多,还不敏感,不远千里万里,本想买点儿外国货,让亲戚朋友也见识见识,开个“洋荤”,没想到错把“中国造”误认成外国货,闹出了笑话。  相似文献   

8.
余卫国 《探索》2011,(4):187-191
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新的历史背景下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实践的基础上,建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哲学研究为基础,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中所蕴含的立场、观点、方法和智慧,以哲学特有的思维方式和叙述方式加以提炼和升华,使之真正成为以马克思主义的“新唯物主义”的“实践哲学”为主线,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三大”创新理论为依托,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五大建设实践为框架,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哲学、政治哲学、社会哲学、文化哲学和生态哲学为一体,既能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和实践精神,又能充分反映当代特征和中国特色的既具有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又面向世界的开放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  相似文献   

9.
每当我在国外看到许多“中国制造”的商品。内心都充满着抑制不住的喜悦。可这次,我喜不出来。  相似文献   

10.
《世纪桥》2006,(6):43-44
随着中国商品越来越多地进入俄罗斯市场,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这一商品产地标识已日益被俄罗斯消费者所认识。在许多俄罗斯的家庭中,大多数的日用品都是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在他们的心中,“中国制造”意味着物美价廉。与欧洲其他国家相比,俄罗斯虽然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但是长期的  相似文献   

11.
世界有关亚洲经济模式、特别是中国发展模式的议论近日突然增多美国《华尔街日报》提出,亚洲需要转变经济模式;《美国之音》报道称,“金融危机正在冲垮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危机初期有关只有中国可以拯救世界的声音逐渐淹没在越来越具体的忧虑之中”。转变增长模式,中国自己也在说,但被这次金融危机的肇事者西方这样“教育”,还是让我们感觉到压力和不舒服。  相似文献   

12.
方莉 《学习月刊》2010,(15):47-47
日前,北京、上海、浙江、海南、陕西等20多个省份上调最低工资水平,一些著名大型制造业企业也纷纷加薪。与此同时,在国家政策着力涮结构、促转型的大环境中,我国工业经济将步入由单纯规模化扩张到提升附加值的战略转型期.而工资上涨不仅无碍“中国制造”转型升级.而且是“中国制造”升级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13.
郭庆晨 《奋斗》2008,(5):60-60
经过长时间的闭关锁国之后,国门初开,人们不免有些眼花缭乱,觉得外国的东西比国产的强。所以,一旦有了出国机会的人,总会大包小裹地带回一些“洋货”。可回来打开包装一看,“洋货”上竟然印着“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的标示。哇!中国货!不远千里万里,本想买点儿外国货,  相似文献   

14.
记者最近在伦敦一家著名的电器商场买了一个 十分精美、质量上乘的小电器,回家后仔细一瞧,小 电器后面赫然写着“中国制造”。一种民族自豪感油 然而生。意外和兴奋之余产生许多联想。 现在,无论在美国或欧洲、南美或中东,人们在 当地市场很容易找到中国制造的各类商品。“中国制 造”让人深切感受到中国的影响越来越大。“中国制 造”风靡全球,已经成为国际经济生活中的一种新现 象。 物美价廉的中国商品广受世界各国人民的欢 迎,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例如,伦敦电器 行出售的一种中国制造的剃须刀价格是34英镑,荷 兰进口…  相似文献   

15.
低碳经济是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切入点。低碳经济是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欧盟、美国、日本争先把低碳经济作为发展战略以刺激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低碳经济是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切入点。低碳经济是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欧盟、美国、日本争先把低碳经济作为发展战略以刺激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对全球化自由贸易习以为常的欧洲民众,在各种危机带来的影响下,开始重新关注全球贸易话题。在此背景下“中国制造”这个在过去20年被世界广泛知晓的概念,正被欧洲政客和媒体频频提及,民众们也热烈地讨论着一个间题:欧洲能否离开“中国制造”?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三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具有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等四大特色;面临着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资源、人口、环境的挑战,新国际形势的挑战等三大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设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中国特色”的经济改革;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创造良好的“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环境;坚持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实现“中国特色”的经济增长;坚持以独立自主为基础的外交政策,扩大“中国特色”的经济开放;积极转变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中国特色”经济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9.
人的“世界”与“现实的人”是马克思“新世界观”内容的核心。“新世界观”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以人及其发展的历史为基本视域,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最终归宿,表达了人之为“人”的精神诉求。“中国梦”以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愿景和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风貌,展示每个中国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现实历程,人的价值和尊严应当是中国梦实现进程中的价值坐标。  相似文献   

20.
柔性制造     
2010年6月,胡锦涛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次院士大会上指出:“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正在引发社会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信息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不断推动生产方式发生变化,柔性制造、网络制造、绿色制造、智能制造、全球制造日益成为生产方式变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