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党员干部要练就"金刚不坏之身",进而促进全社会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信念,必须学好、用好马克思主义哲学,要在认识与实践的互动转化中把握基本要求,要在共性与个性的相互联结处开展具体研究,要在同一与斗争的相互配合下强化信念维护。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我国大学生政治信仰状况的调查分析,发现当前社会转型加速期的部分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弱化,主要表现在“入脑”而不“入心”、强知识而弱行动、盲目质疑而非理性接受、需求多样而供给单一的四个问题.在这种情势下,本文深入剖析了其政治信仰陷入困境的社会、文化、个体心理等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从时代情境、社会环境、文化意境和理性心境这四个维度出发,强化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教育. 相似文献
4.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2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要引导大学生充分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而巩固自身马克思主义信仰,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方法论的掌握,为今后服务社会、实现个人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黄晓宁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8):19-21
大学生群体是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参与者,其对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的认同不仅是对整个政治体制改革成果的直接反映,更是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一种体现。文章通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的认同教育的内涵和本质进行探讨,详细分析了当前国内道路认同教育所面临的几个主要问题,并根据党的十九大会议的相关精神和理念,提出了加强高校大学生对社会主义道路认同教育的一系列措施和对策,以期高校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完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当今大学生的自信心和觉悟,提高他们的认同感。 相似文献
6.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17,(3)
政治信仰是民族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撑。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三个自信"的新路径选择,习近平总书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文化自信的要求,并在建党95周年大会上重申了"四个自信"的重要性。在"四个自信"教育基础上,重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文化的自觉和自信,坚定不移地做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7.
洪永忠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0,11(2):53-55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突破口,把爱国主义转化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动力,在青年学生中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在当前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则是标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历史方位的思想坐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理论结晶,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从思想理论上标定了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取得重大成就,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引领中华民族新的伟大飞跃,为其成为新时代的思想坐标提供了坚实基础。我们必须站立时代潮头,面向新征程的伟大实践,回答好前进道路上新的重大问题,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坐标在新的实践中展现出更加璀璨的真理光芒。 相似文献
9.
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事实”,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的实际结合起来,才能说出适合于中国经济发展实际的“新话”。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思想继承了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又经过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几代党中央集体的完善,使得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同时,不同时期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生思想,对中国的社会主义特色体系的完善、人的全面发展、共产党更好的执政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加强当代大学生党员政治信仰教育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当前,大学生党员政治信仰教育总体上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也面临着诸多困境,如教学方式过于传统化、狭窄化,教育内容过于理论化、抽象化。实践中,高校要根据大学生党员的实际情况,准确把握方向性、层次性、实践性等基本原则,重新审视大学生党员政治信仰教育的基本理论,以更加科学理性的态度和立场,创新大学生党员政治信仰教育方式方法,从而实现理论教育到信仰教育的转换和提升。 相似文献
12.
苏东剧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各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着艰难的理论和实践上的探索,特别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等6个方面,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时列宁晚年社会主义思想的创新发展,揭示了两者之间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20)
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政治信仰教育,对于坚定政治认同、维护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相对浓厚的宗教意识、相对严重的思潮侵扰、相对特别的成长环境,使得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政治信仰教育具有特殊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教育难度。科学有效地分析少数民族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困难及影响因素,优化教育路径,是开展好少数民族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有机融合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际,回应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提出的现实要求,促成了新时代的原创性马克思主义理论,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新思想接续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轨迹,有力地推动了新时代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创新的互动共生,实现了主体性与客体性、权威性与治理性、中国性与天下性以及党性与人民性的有机统一,深化了人们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是以对“文革”的惨痛教训和由此激起的对于毛泽东晚年错误的反思为发端。在正确认识毛泽东对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特殊贡献的同时,也必须深入分析对他晚年错误的反思在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的作用。“以人为本”、“和谐发展”这两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念的形成,都与中国共产党这一反思有着直接的关系。在对毛泽东晚年错误的反思中,党领导的中国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再认识、再思考,并不断总结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的新经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建设也作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17.
李后东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5,(2):11-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经典科学社会主义的继承性创新、创新性继承体现为三个"有机统一":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统一是内在要求,体现了对社会主义的最新认识,是对经典科学社会主义的真正坚持、实践和发展;历史和现实的有机统一是基本原则,在发展过程中,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坚持、基本原理的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具体的现实条件为转移;自觉和自信的有机统一是重要目标,理论自信以高度的理论自觉为基础,是一种较高程度的理论自觉,理论自信又能更好地增强理论自觉,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彼此相依。 相似文献
18.
王彦坤 《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10,(2):45-4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解决所遇到的重大理论问题与实践挑战而形成的理论成果;同时,它又是一项千百万中国人民为之奋斗的社会主义实践。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成为当今世界为之关注的“中国模式”。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社会主义价值的途径,也是一种发展中国的道路,因而它的存在具有合理性。然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否在实践的层次上延续它的合理性,是需要时间给予解答和验证的。 相似文献
20.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6)
课堂教学活动要守好渠、种好田。要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要依靠校属各单位,紧抓大学生课外活动、社会实践及网络教学,促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支部、进社团、进社区、进网络;真正使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青年大学生群体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