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现代社会.要分配收入首先必须创造财富。广大劳动者生产创造的财富。直接决定着经济发展水平和收入分配规模。为了有利于财富创造和社会和谐。决定收入分配的最主要依据,应该是劳动贡献的大小。有利于财富创造的收入分配,还必须有利于社会和谐,应该把社会和谐作为收入分配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社会,要分配收入首先必须创造财富.广大劳动者生产创造的财富,直接决定着经济发展水平和收入分配规模.为了有利于财富创造和社会和谐,决定收入分配的最主要依据,应该是劳动贡献的大小.有利于财富创造的收入分配,还必须有利于社会和谐,应该把社会和谐作为收入分配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3.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带来了巨大的社会财富,也隐藏着无法回避的分配公正风险。作为一种基本分析的基础理论,马克思的分配公正观是一种进行不同的理解和分析时的共同性逻辑范式。在批判和解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上,马克思构建了以生产正义为根本前提,以劳动平等为价值规定,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实践旨归的分配公正观。在这一认识框架内,人工智能与分配公正的根本问题在于智能时代的“财富分配悖论”,其根源于人工智能的资本主义应用,表现为持续加剧的生产非正义、劳动不平等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受到极大限制。因此,使“无法回避”的分配不公正得以真正扭转的唯一出路是当人工智能一出现这种全新的伦理风险时就跳出资本逻辑并对此彻底批判,重构人工智能的社会主义价值,将分配的形式体系转变为创造的实质呈现,实现人工智能的真正社会应用。  相似文献   

4.
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给我国未来十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将带来深刻的影响。就业方面的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仍十分突出,就业结构性矛盾可能更加突出,我国还将面临着就业质量下降以及城镇失业率较大幅度上升等挑战。社会保障方面的省级统筹成为主要形式,并有望逐步理顺社会保险费的征缴体制,但社保事业的发展可能出现同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情况,致使"福利赶超"或将困扰社保事业发展。收入分配方面的收入差距难以缩小,但收入差距的扩大化趋势有望逆转,农民工收入水平将成为影响我国总体收入差距水平的主导因素。劳动关系方面的农民工和非公企业将成为我国劳动关系的主体因素,完善劳动标准已成为处理劳动关系的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5.
徐涛 《新湘评论》2002,(4):12-13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收入分配政策的调整,特别是除劳动力以外,资本、技术等各种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居民收入水平的差距逐步扩大,平均主义的分配体制已经基本上被打破。但由于新的、适合市场经济体制要求、有利于社会稳定的分配体制和分配格局还远没有形成,导致我国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并呈现出两极分化的态势,产生了一系列新的经济和社会矛盾和问题。当前我省收入分配上表现出以下两个特点。  相似文献   

6.
刘祥峰 《理论学刊》2005,3(9):31-34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按劳分配是在公有制经济基础上,劳动者收入以个人提供的社会必要劳动为尺度的分配,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和按劳动贡献分配是其实现的形式,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其实现的条件.它从理论内涵、实现形式、实现条件三个方面,完成了对马克思主义按劳分配理论的突破与飞跃.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合理分配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奎 《唯实》2009,(7):36-40
合理分配是社会公平的实际体现。毛泽东关于实现合理分配的思想及其探索为中国即将迎来的社会主义大发展积累了宝贵的思想财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展毛泽东合理分配思想就是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财富分配是密不可分的.财富丰裕,分配合理,社会就和谐稳定,反之,则社会动荡,无和谐可言.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重视财富分配,应当把财富的合理分配置于十分突出的位置上.  相似文献   

9.
新世纪新阶段,民生已经成了重要议题。财富分配一直以来是政府最为棘手的问题之一,财富究竟怎样分配,由谁分配,分配给谁,绩效如何都是要深思的问题。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加速推进,市场经济深入发展。但与之并存的问题是贫富差距愈发拉大,民生保障欠缺等问题业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难言之痛,从财富分配正义视角保障民生无疑是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0.
朱妙宽 《唯实》2003,4(3):18-23
目前流行的要素价值论、要素财富论、要素产权论、等价交换论和剥削收入论等等分配理论都不足以作为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理论依据。非劳动生产要素提供者的收入主要是投资保值收入和投资劳务收入 ,实际上是劳动收入。劳动价值论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真正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我国近年来劳动参与率和劳动年龄人口都出现了下降,劳动力实际供给量也出现了下降。在此背景下,劳动力实际供给量下降的速度比劳动适龄人口下降的速度更快。随着劳动力供应数量降低,劳动力成本会上升,削弱了制造业产品的成本优势,将使很多出口企业利润下降,影响企业对科研、技术进步的投资,抑制了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因此,从长远来看,企业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也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收入分配制度,必须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农村劳动力分配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分析了毛泽东农村劳动力分配的战略原则,探究了这一思想的宗旨,解析了毛泽东对”农村劳动力不足”和”农村劳动力过剩”问题的解决方式,提出了这一思想对当前解决农村劳动力问题的现实启迪。  相似文献   

14.
朱建田 《求实》2013,(1):17-20
马克思视域中的分配正义是一个历史的、阶级的范畴,是生产关系体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阶级对其利益诉求的观念表达。资本主义的非正义分配根源于生产资料私有制条件下资本对劳动的剥削,劳动异化是其主要表征。实现正义分配的根本途径在于推翻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共产主义公有制;共产主义社会的正义分配原则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5.
《理论与当代》2002,(4):27-27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了“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及其应用研究课题”成果。该课题提出,现阶段收入分配改革的重点是要扩大中等收入人群比重,通过规范收入分配行为、加大再分配作用,形成“中部大、两头小”的新分配格局。  相似文献   

16.
李长安 《学习月刊》2012,(21):21-21
目前.收入分配差距逐渐扩大已成为社会公众最为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如何尽快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形成符合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要求的收入分配新体制.也就成为当前及未来宏观经济政策必须重点关注的课题。这其中,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鼓励并保护包括劳动在内的要素取得合理合法收入,是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核心。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明确了分配原则,即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理顺分配关系,事关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与积极性的发挥,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的关系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扩大中等收入阶层”,“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发挥市场的作用;再分配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等分配原则和理论,是我党经济理论在分配领域的重大创新。这一系列创新理论必将对我国现存的分配制度、方式和分配格局产生重大影响,是党和政府在新世纪正确处理中国各个阶层的利益关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一、“资本贡献”分配论十六大报告提出:“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技术…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按劳分配思想从分配起点、分配原则和分配结果三方面体现了收入分配的公平性。面对当前我国社会分配不公问题,重新认识马克思按劳分配思想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社会分配不公问题根源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没有真正做到以按劳分配为主,表现在劳动报酬低、劳动要素参与分配权重小等方面。因此,有必要采取具体的政策措施以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原则,实现社会公平分配,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20.
在市场经济社会 ,财富分配采取价值分配的形式 ,其内容则是使用价值的分配 ,生产要素参与价值分配是因为它们都是使用价值的源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存在多种分配方式 ,最基本的分配方式是按劳分配和按资分配 ,分配制度的改革就是要建立一种使人们既有劳动收入又有资产收入的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