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詹洪春 《小康》2009,(5):12-12
高校毕业生是我国宝贵的人力资源,常听到师哥师姐们抱怨“投了几十份简历,经过几十次面试,无疾而终”,或者看到不少毕业生挤破脑袋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考公务员、考村官.最后不少人沦为职业“求职者”。在多次遭受求职挫折后.不少大学生开始自主创业。  相似文献   

2.
简历,无疑是大学生向用人单位展示自己的第一手段。但是,大学生们精心准备的个人简历是否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呢?用人单位对简历看法又是怎样的呢?什么样的简历才是用人单位期望看到的呢?  相似文献   

3.
笑对挫折     
一位刚走出大学校门的朋友最近打电话给我,说她投了几十份简历,面试了十几次,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她非常苦闷:"屡屡受挫,我都快绝望了!我该怎么办呢?!"其实,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每个人在生活中多多少少都会遇到挫折,当代大学生多数生活安逸,阅历简单,成长一帆风顺,常常争强好胜,个性强又经不起挫折。在面对学习,就业,社交等社会问题时,一旦现实与个人理想差距  相似文献   

4.
简历的撰写一直是大学毕业生关注的热点问题,特别是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毕业生们对这一问题尤为重视。当用人单位的招聘经理面对成千上万份求职简历时,每份简历往往只看几秒钟。做出一份能让考官看一眼就决定面试你的简历,大学生不但要以实力说话,还要懂得如何让简历帮你成功赢得用人单位的青睐。  相似文献   

5.
任何一个用人单位都希望找到优秀的人才,然而当用人单位通过系列的招聘、简历筛选、初试、复试,录用后往往发现找到的人并不理想。这是什么原因呢?一般企业的面试就是问几个常识性的基础问题,然后就凭感觉了。有规模的企业则多几道复试,一拨儿又一拨儿人把应聘者折腾了几个来回也拿不定主意。  相似文献   

6.
简历需要优化但更重要的是内涵,在投递简历前一定要有明确的职业方向,这才是应聘成功与否的关键。但是,很多人在写简历前并不知道自己的求职方向。大多数人对自己的求职方向很困惑,因而在简历上不写求职意向或是写得太多,这都不可取。如同你每天都能看到五花八门的广告一样,招聘经理也是每天都要面对形形色色的简历。简历怎样才能脱颖而出?如何让招聘官一眼就注意到你?如何让招聘官相信你就是他们要找的“人才”,并产生进一步面试的想法?其实,只要在制作简历时遵循七大原则,你就会获得面试机会。  相似文献   

7.
《劳动保障世界》2006,(6):28-29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一般说来,用人部门对于简历的筛选是各有不同的、当然,也并不是没有相同之处在与人力资源经理交谈中发现,内容的真实性是大家一致认定的标准之一;详实、不长篇累牍的简历比较让人认可;那些精心设计、贴着艺术照和写真照的简历,则鲜有用人单位投赞成票。  相似文献   

8.
新闻事件:据报道,河南省黄河科技学院新闻专业本科生洪刚,一年内先后投递近800份简历,得到了42次面试机会,他参加了23次,平均每两周一次,被同学们称为“面霸”。由于屡求职屡碰壁,他又成了“拒无霸”。据统计,2006年大学毕业生30%没有找到工作,再加上今年毕业大学生495万,今年要就业的大学毕业生总量在600万人以上。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  相似文献   

9.
非典时期,“抛弃”了北京的是民工和大学生两大人群,可是指责几乎是众口一词地指向了大学生。却极少有人对民工口诛笔伐。为什么大家对民工异常的“宽容”呢?  相似文献   

10.
大学毕业生只有三成想创业畏难心理成最大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全国各地的高校毕业生已经陆续离校,而其中不乏一些还没有找到工作的学生。为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各地纷纷出台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一时间大学生自主创业成了火热的话题。  相似文献   

11.
“没想到研究生找份实习也那么难。”暨南大学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曹宜君对记者说。他分别在人才网站、实习招聘会等发出了20多份简历,可是都没有回音。曹宜君深感僧多粥少,竞争残酷,招聘单位条件较高。  相似文献   

12.
陈所德 《半月谈》2004,(14):76-76
生活条件差.一天难得吃上一顿有营养的饭.晚上大多睡在工地、街边或车站,这是人们对进城民工生存环境的主要印象。但四川省南江县进城民工却没有这样的艰难,因为他们住进了自己的家——民工社区劳动服务中心。  相似文献   

13.
为应对居高不下的客流高峰,铁路部门不断增加运力,其中一个重要举措就是开行临客,临客的大部分乘客都是农民工,所以被称为“民工专列”。“民工专列”的条件堪忧:没有位置、没有水喝。许多民工都穿着“尿不湿”。“坐一次专列要掉几斤肉”是最经典的写实。《(中国青年报》2月7日)笔者知道春运对铁老大的压力,笔者也清楚那些民工为了能够上路,可以“走得了的幸福压下一路的尴尬”,但我想不通的是“,民工专列”难道只能是“专劣”?据报载,上海火车站在京沪两趟直达列车Z6、Z22次上推出女性专用包间,为旅途中的单身女性创造一个更加私密的空间…  相似文献   

14.
受金融风暴影响,大学毕业生面临着就业巨大压力,面对简历石沉大海,面试屡屡受挫的情况,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们走上了创业的道路,为金融危机下的大学生就业提供了一条新的出路。  相似文献   

15.
就业焦虑下,求职无门让不少在校大学生担忧自己“毕业即失业”,纷纷选择提前实习以充实简历。一些求职辅导机构抓住“商机”,渲染“没有大公司的实习就无法得到好工作”的恐慌情绪,引诱求职焦虑的在校大学生“付费实习”,一些大学生为购买虚假实习证明耗费不菲。  相似文献   

16.
简历要“简”而有“力” 求职简历的通病多见于两种“病症”:一是欠简,文凭越低简历越多越厚,特别是应届毕业生,洋洋洒洒上千言,包罗万象,活像作业簿;二是乏力,所述内容对应聘职位没有针对性,通览之后直觉是个人才,就是不知该安到一个什么样的岗位,在竞争激烈的求职中,自然降低了命中率。  相似文献   

17.
在马去羊来的岁月交替之际,进城打工者的工资问题又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元月17日新民晚报刊出一条题为《成都市总工会开展维权活动专为民工追讨过年钱》的新华社专电。报道说,民工小张在成都某大型火锅店已工作了半年,“但老板却一直没有支付当初承诺的工资。眼看春节一天天临近,母亲又病倒了,家里多次来电话催促他早日拿钱回家,为母亲治病。小张找了老板几次,老板却一再搪塞推托。无奈之下,小张通过维权热线,找到了成都市总工会法律部。法律部接到投诉后,立即派出干部前往火锅店反复向老板宣传劳动法律法规,对其动之以情,晓之…  相似文献   

18.
王菁 《今日民族》2010,(7):30-33
采访迟中华之前,记者找来了他的简历及基本情况仔细阅读,得知在中国百家姓中,迟是尉(音讪)迟的缩写,迟中华,全名应该是尉迟中华才对。出生于1967年的他,是从贫困的彝家山寨走出来的大学生,不到30岁就成为处级干部,年仅37岁便通过公选考试成为副厅级干部。他先后在8个单位任职,在每个岗位都得到好评……  相似文献   

19.
从恢复全国统一高考的第二年起,我国就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对于从高考“破冰”之初人们求知欲的大爆发,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直至在跨越世纪的过程中,大学生们的人生之路都发生了哪些变化,不同时代的大学生对待高考以及就业有哪些不同的看法?让我们去重温他们的历程——  相似文献   

20.
数字圈点     
《干部人事月报》2010,(5):57-57
近日,一项题为“大学生是否愿意做高薪民工”的调李数据显示,有60%的大学生表示“愿意接受”,21%认为“可以考虑”,而仅有19%因为转行难,受岐视等原因而选择“不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