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林林 《法制与社会》2010,(11):291-291
罪犯的服刑能力是指罪犯接受刑罚的生理或心理能力。我国法学界对罪犯服刑能力问题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对其缺乏系统的探讨,而现行法律对此也存在诸多空白,致使服刑能力成为我国刑罚改造实践中的一个盲点。为了能全面理解罪犯服刑能力的价值所在,切实救济罪犯的缺损权利、捍卫刑罚的公正,本文简要分析了罪犯服刑能力的概念,针对我国法学理论和立法现状,提出了相关挖掘罪犯服刑能力内涵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2.
“罪犯服刑能力”一般指罪犯适应监狱环境、承受刑罚惩罚的能力,它主要包括罪犯认知能力与行为能力。从实践看,它是影响罪犯安心服刑的重要因素,是影响司法公正的潜在要素,是影响监管改造质量的内在因素。而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我们对此问题的关注却十分不够。因此,加强对罪犯服刑能力的评估就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
服刑能力是罪犯接受刑罚惩罚的能力。对一个具备完整服刑能力的罪犯实施惩罚是符合正义的基本要求的,但是对于一个服刑能力有缺损的罪犯实施强制性改选则是非人道的、非正义的。对服刑能力应当予以必要的关注。服刑能力的认定程序、认定标准以及服刑能力受限者的法律处置方法在《监狱法》应当做出规定。  相似文献   

4.
服刑能力司法精神鉴定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Huang F 《法医学杂志》2000,16(1):38-40
为探索服刑能力鉴定的相关因素 ,对102例服刑能力评定的案例进行分析研究 ,以自制的“服刑环境适应调查表”进行调查比较。结果发现精神病性障碍及以往有精神异常史者无服刑能力比率较高 ,且服刑环境适应能力差  相似文献   

5.
服刑人员的服刑能力鉴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确定服刑人员在服刑期间的精神状态及对其应当采取的法律措施”[1] 是我国司法精神病学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年来 ,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尤其是随着我国《监狱法》[2 ] 的颁布实施 ,监狱管理系统为保证监狱工作的顺利完成 ,对服刑人员的精神状态和患有精神疾病的服刑人员的服刑能力日益重视 ,要求进行相关鉴定的案例在日常工作中的比例逐年升高。为做好这项工作 ,本文特对作者单位近年来的工作资料做一回顾性研究 ,以期找出其中的规律。对象和方法一、对象全部研究对象均来自新疆精神卫生中心司法鉴定科1990年 1月 1日~ 1999…  相似文献   

6.
服刑能力及其分级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针对当前司法精神病鉴定实践中服刑能力概念混乱、等级划分争论不休的现状,结合当前研究现状,作者首先阐述了服刑能力概念,然后具体分析当前存在的等级划分争议,最后从法律依据、现实意义、限制刑事责任能力精神病犯的处理及医学要件等四个方面论述服刑能力应该实行有/无二级划分。  相似文献   

7.
"确定服刑人员在服刑期间的精神状态及对其应当采取的法律措施"[1]是我国司 法精神病学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年来,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尤其是随着我 国<监狱法>[2]的颁布实施,监狱管理系统为保证监狱工作的顺利完成,对服刑 人员的精神状态和患有精神疾病的服刑人员的服刑能力日益重视,要求进行相关鉴定的案例 在日常工作中的比例逐年升高.为做好这项工作,本文特对作者单位近年来的工作资料做一回顾性研究,以期找出其中的规律.  相似文献   

8.
服刑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Huang FY  Lu CR  Zhang QT  Cai W  Guan W  Wu J  Wang J 《法医学杂志》2004,20(4):218-220
目的探索精神病犯服刑能力的影响因素,为服刑能力量化评定奠定基础。方法以江苏省监狱管理局精神病院2003年11月1日~2003年12月31日期间住院及新入院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RTHD和自编的服刑能力法律心理能力问卷和服刑相关情况调查表,从医学要件和法学要件两方面探索服刑能力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185例研究对象,分为有或无服刑能力两组,在一般状态、认知障碍、情感症状和行为异常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自知力对服刑能力具有显著影响,两组社会功能也存在显著差别;虽然研究对象入院时表现行为紊乱、言语紊乱、情绪低落甚至出现自杀、自伤、精神运动性迟滞,生活不能自理、易激惹、冲动伤人、劳动能力下降等明显异常,但对问卷的分析没有体现出这种异常。结论在精神症状的影响下,精神病犯表现出明显异常,辨认和控制能力明显受损,不能正常接受服刑改造。  相似文献   

9.
精神病犯服刑能力评定量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uang FY  Zhang QT  Lu CR 《法医学杂志》2005,21(3):200-202
目的制订符合中国法律体系的精神病犯服刑能力评定量表。方法根据鉴定实践,结合中国法律,研究者首先创建了称为“精神病犯服刑能力评定量表”的评定工具,然后再回顾性运用该工具,通过诊断性实验,对该工具的信度、效度及实用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该量表同质性信度为0.8779,量表评定与专家评定一致性为0.909,除了阴性似然比为0.0683,其他诊断性指标均大于0.80。结论精神病犯服刑能力评定量表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夫妻同在服刑中的女性一方的心理特征是:情绪化倾向明显;攻击性较强,存在一定的暴力倾向;经常无法摆脱无意义的思想、冲动和行为,发生认知障碍;情感苦闷,悲观失望;在人际交往中思维偏执、消极期待。对这类罪犯的改造要点是:给她们以更多的精神生活的关注和帮扶,在一些具体的管理措施上,可以适当地放宽,在有条件的地方,应允许他们夫妻会面,商讨子女问题和将来的生活。这类罪犯比其他罪犯有更多的生活困难和实际问题,在思想工作中要格外关注。  相似文献   

11.
WTO规则的法解释学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唐青阳 《现代法学》2003,25(5):88-92
WTO规则需要解释,WTO的部长级会议、总理事会以及争端解决机构中的专家组和上诉机构均是WTO规则的法定解释主体,享有法定解释权。根据WTO有关协定的规定和争端解决机构的具体实践,WTO规则的法律解释方法主要有文义解释、体系解释、目的解释和法意解释等四种。  相似文献   

12.
知识产权信托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蓓蕾  安中业 《法学杂志》2006,27(5):143-145
知识产权信托作为一种有效的财产管理制度,是一种全新的科技成果转化方式。但我国的知识产权信托理论探讨不多,无疑给知识产权信托的实施带来了不利影响。本文对知识产权信托的标的、生效条件、受托人的责任、信托期间知识产权无效时的法律问题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力求为知识产权信托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3.
劳动合同期限的立法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姜颖 《法学杂志》2006,27(5):17-20
我国《劳动法》颁布于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之初,对劳动合同期限的认识还不到位,设计比较粗放,导致现实中合同短期化的现象非常普遍,极大地影响了劳动关系的稳定和经济发展。劳动合同期限关乎劳动者就业权的实现,更涉及到劳动关系及社会的稳定,劳动合同立法应摈弃以私法原则为主导的思想,在期限制度的设计上应更多地植入社会法的理念,突出保护劳动者权益和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和谐。  相似文献   

14.
“97刑法”对正当防卫制度作了较大幅度修正,特别是特别防卫权的设置,改变了传统的立法格局,在此初步体现了刑法的社会秩序防卫机能与人权保障机能并重的使命,但个别地方的立法疏漏引发了学界的纷争,若干理论分歧还有待进一步的升华。  相似文献   

15.
胡城军 《时代法学》2003,1(1):71-76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学者有关"国际法"定义的综合分析,认为,在国际法研究中,应树立国际社会共同利益的新观念,以推动国际法和国际法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运作的法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果  罗小洋 《现代法学》2000,22(6):42-46
本文在借鉴国外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运作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 ,对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组织形式、组织机构及债转股后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股东的持股形式、股东权利和股权流通等问题作了具体的分析 ,并提出了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7.
通过立法修改扩大死缓的适用范围,当然是减少死刑立即执行的最好举措,但在目前的法律框架下,通过刑法的合理解释,放宽死缓"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适用条件,进而扩大死缓的适用范围,也是完全可能的.在司法实践中判断应当被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是否属于"不是必须立即执行"时,须同时考虑犯罪分子所犯罪行的严重程度和是否具有从宽处罚情节.对不属于"行为的客观危害很重,行为人的主观恶性和人身危险性很大"的情况,尤其是非暴力犯罪,不能判处死刑立即执行,而且即使属于"行为的客观危害很重,行为人的主观恶性和人身危险性很大"的情况,如果具有从宽处罚情节,原则上也不能判处死刑立即执行.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过程中,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充分履行法制宣传、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职能,为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服务保障民生作出了重要贡献,生动展现了科学发展观的真理力量。笔者结合浙江省司法行政系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就整合职能资源、发挥职能优势、提高服务保障科学发展能力,谈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19.
20.
案例指导制度中操作性难点问题探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陈灿平 《法学杂志》2006,27(3):101-102
案例指导制度中的指导性案例不是法源但具有事实上的拘束力,发布指导性案例的机关应是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性案例的确定标准和程序应当科学严格,指导性案例在运用中是作为规范和事实之外的法律要义和论证原理进行运用的,在现行的法律框架内运用司法管理性惩戒措施可以保证案例指导制度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