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学理论》2014,(32)
我们生活在一个广告的时代,形形色色的广告让人眼花缭乱充斥我们的生活。广告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对社会产生直观的、巨大的影响,有时甚至可以影响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念、认知心理、接受心理等精神文化品质。而儿童广告,更是与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直接关联。对儿童广告中的伦理问题做简单剖析,并提出儿童广告应遵守的道德原则如下:真实性原则;健康性原则。  相似文献   

2.
现代科技是人类社会继承传统科学和技术的基本内涵,并使之在现代化进程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构建起来的集科学创造、技术创新、科技应用、效果评价于一体的知识运行复杂系统.在其发展过程中,这一系统一方面给人类带来了无尽的福祉,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严峻的风险,将人类社会推入到"风险社会".在"风险社会"视域下,应将现代科技的传播、创新、应用、评价等实践行为控制在一定的伦理边界之内,以确保其真理性、道德性、人民性和正义性.本质而言,这样的伦理边界就是针对现代科技各个实践活动环节提出的,以"真""德""善""公"为基本内涵的伦理要求.  相似文献   

3.
张萤 《学理论》2011,(20):31-32
道家生态伦理思想博大精深,物我为一的整体观念、知止知足的开发原则、热爱自然的伦理情趣,这些都显现出道家生态伦理所特有的东方神韵。道使生态系统趋向平衡,当今世界提倡低碳经济建设,以道家生态伦理指导城市低碳经济建设,有助于我们掌握低碳经济建设的原则,把握低碳经济建设契机,推动其发展。  相似文献   

4.
吴涛 《学理论》2013,(3):6-8
社会公平是国家稳定的基石,当前我国许多社会不和谐现象产生的根源都是不公平问题。解决社会不公平问题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又是构建和谐和会的前提和保障,同时也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体现,更是行政伦理的价值取向,其对国家的稳定、繁荣、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5.
包蕾  李庆华 《学理论》2014,(7):157-158
作为社会文化建设过程中的核心文化形态,科技文化已渐形成当代文化的主导模式并有成为社会主流文化的历史发展趋势。在这一发展背景下考察科技文化的自身内涵及其价值意义,对于社会文化建设过程中高扬科学精神和开拓科技文化发展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刘小刚 《学理论》2009,(29):69-70
教育公平作为一种社会价值取向,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论文通过对教育公平内涵的界定,分析了其在具体教育现实中的各种显现,继而阐明了解决教育公平问题应有的伦理关怀及其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7.
低碳社会是一种通过创建低碳生活,发展低碳经济,培养可持续发展、绿色环保、文明的低碳文化理念,形成具有低碳消费意识的"橄榄形"公平社会。它与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相同,它的构建会遇到一系列艰难的挑战,它的构建亟需倡导价值观变革。  相似文献   

8.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具有鲜明的伦理特性,所以有着自身的伦理动因:慈善、人道、公平正义及公民权利,但在运行各环节中又出现伦理缺失,主要体现在制度差异、效率与公平的失衡和政府责任的空缺等几个方面,在此基础上,提出伦理视阈下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城市文化伦理的研究对象是直面城市文化的道德问题,将城市文化道德问题作为独立的研究对象,其具体表现为:城市建筑的物质文化伦理,城市社会的制度文化伦理,城市市民的行为文化伦理,城市居民的观念文化伦理。  相似文献   

10.
社会潜规则扎根于传统文化心理,寄生于公权力,依托于正规则,同主流意识形态所认可的舆论习俗、伦理道德、制度条例和法律法规等相违背。消解社会潜规则需要进行从信念伦理到责任伦理的伦理批判,前者导致社会的"名实分离",为社会潜规则提供了正当借口,阻滞社会共同体的制度建设,奠定了社会潜规则生成的思想基底;后者执持"正名原则",召唤"公权伦理",激发"规则意识",构成社会潜规则消解的观念前提。  相似文献   

11.
公民文化是社会监督优化的精神支撑,社会监督是公民文化发育的现实阶梯,二者是一个互动过程;培育公民文化和优化社会监督必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大力加强公民教育和努力培育公民社会。  相似文献   

12.
周帼 《学理论》2009,(25):95-96
随着社会发展、权力制约机制的确立和人们权利意识的觉醒,竞争法的强制性出现了日益弱化的趋势,这反映了人们对竞争法伦理化的要求,这也是现代法治发展的重大趋势。从伦理的维度对弊端日益显现的竞争法进行审视具有非常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康健 《理论探讨》2002,(3):19-23
在社会伦理这一总体性范畴的规定上 ,黑格尔的“伦理实体”学说可资借鉴。他在具体发挥其学说的过程中所提出的某些一般性的原则 ,可以在对社会伦理范畴做出逻辑规定时 ,作为深入分析的前提并加以进一步展开。其中 ,伦理与道德的区别与联系 ,特别是二者之间的区别 ,对于社会伦理范畴的规定具有关键性的意义。由此 ,关于社会伦理的一般的逻辑规定 ,可以在存在特性、关系特性和现实特性诸方面来着手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4.
《党政论坛》2012,(12):48-49
中国其实还有许多的问题,如果不解决,就还是一个“跋足巨人”。这里不考虑那吸引世界的高端精神文化的发展,而只是考虑社会的“底线”。这里最重要的是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的“底线生存”方面出现的问题,一是社会的“底线伦理”方面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进入21世纪,浙商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商帮群体。可以说,浙商今天所取得的成绩举世瞩目,足以让国人为之羡慕和自豪。然而,世界在变化,时代在进步,形势在发展。浙商在经营过程中,出现了三大困境:产业结构需调整、金融业系统与实体经济需融合、企业家群体需换代;在其伦理文化的建设中,有许多影响浙商伦理文化观形成的疑问。如:利益第一还是道义第一?权利第一还是责任第一?金钱重要还是幸福重要?发展经济第一还是保护环境第一?等等。新时期,浙商们要想走出这些经营和伦理的困境,必须从企业家群体、经营方式以及伦理观念的转型与升级着手,依靠伦理文化的再造,使浙商企业走出一条伦理与利润"共赢共生"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21,(4)
当今社会已进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时代,一系列前沿科技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福祉,同时也在不断挑战和冲击着人类的伦理底线和价值尺度。引导科技向善发展成为调和科技创新与人类伦理冲突之间的重要方法,这不仅是规范科技伦理秩序、解决科技与伦理风险冲突的必要前提,也是我国科技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7.
社会潜规则是指那种暗地里通行、起到实际作用但又见不得阳光、上不了台面的行为规则。社会潜规则具有隐蔽性、不正当性、排他性、伸缩性等特点。社会潜规则破坏了社会道德体系的统一性和完整性,并导致主体道德人格扭曲。人情伦理的负面效应、制度伦理的缺失以及道德建设严重滞后是社会潜规则盛行的伦理根源。建立和完善社会道德规范、加强制度伦理建设、培养和完善公民道德人格是治理中国社会潜规则的主要伦理路径。  相似文献   

18.
国虹 《学理论》2014,(9):15-17
根据查尔斯·泰勒的市民社会标准,当前我国仅拥有最低限度意义上的市民社会。我国市民社会的文化基础明显落后于经济发展,市民社会的发展囿于文化的滞后而步履蹒跚。用修正的雷德菲尔德的"大传统与小传统"分析范式概括中国市民社会的文化环境特征为:"大传统"的"主动调试"和"小传统"的"保守倔强"。中国市民社会的文化环境建设需要通过促进"大传统"与"小传统"的良好互动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转化,脚踏实地地稳步推进有中国特色的市民社会文化道路。  相似文献   

19.
佛教伦理的现代意义——全球伦理视域下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建设全球伦理的漫长道路上,佛教伦理将起到重要作用。佛教伦理一直保持着与全球人类伦理共同拥有的价值观和道德意识与境界。佛教伦理已经具备了为全球伦理作出贡献的基础,并且可以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当然佛教伦理思想和道德规范亦应继续保持自己的特色,而不是被全球伦理所淹没。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5,(34)
随着广告业的迅速发展,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广告市场之一。广告作为商品宣传的载体,是企业生产经营的一部分,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本文在揭示广告的内涵及其功用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广告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并对其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具体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