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龙州口福     
彭匈 《当代广西》2005,(21):64-65
龙州这个地方,名气很大。小时候,远在桂北的我,就知道遥远的南边有个龙州.近一两年,又不断有朋友向我传递这样一个信息,龙州的菜好吃。我问怎么个好吃法,他也说不出个子丑寅卯,只说反正比别的地方菜要好吃。这就更吊起了我的胃口。一个全国性的散文会议,让我实现了这个愿望。在龙州一住3天,吃了不少好东西。天下之味,有同嗜焉。要想一桌子的菜都与别的地方迥然不同,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2.
张文华的厨房里存放有很多罐头和方便面。她说:“我虽然精心建设我的厨房,但现在我吃得最多的是方便面。我丈夫爱吃肉,罐头主要是为解决他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初识香蕉味     
现在人的口福真是越来越好了,就是平常日子,餐桌上也少不了大鱼大肉之类的荤菜,真是有点到了“无荤不吃饭”的地步。好在市场上的东西是应有尽有,想吃的东西都能买到。这种情况在年轻人看来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可对经历过苦日子的中老年人来说就有了太多的感慨。  相似文献   

4.
父亲种瓜     
严炎 《福建乡土》2012,(5):24-25
除了特殊情况,队里每年都安排父亲种瓜,这看似轻松却责任重大的活儿。农民们除了过年过节吃点像样的东西,平时没有解馋的食品。每年秋季家家户户大人小孩能吃上几个西瓜和香瓜那就是欢天喜地的事了,种瓜人也就成了上天送给村民们快乐的使者。农村人都知道,要种好瓜必须是沙土地,有好瓜籽,有好把式,具备这三条,村民才能吃上好瓜。由于一些人嘴大手长好占便宜,三条之外又多一条,那就是种瓜人要自己正,敢于碰硬。  相似文献   

5.
正尊敬的罗富和副主席,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参加今天这次论坛。应主办方的邀请,下面我就产品、商标、品牌做个发言,谈一下个人的意见,与大家共同探讨。这次论坛是品牌论坛。大家都知道品牌是一个好东西,但是谈到什么是品牌的时候,可能并没有统一的答案。也许是某个厂家生产的方便面,或者是某个厂家制作的服装,或者是某家航空公司  相似文献   

6.
机关旁有一个池塘 ,池塘里有两条鲤鱼 ,一条是金色的 ,一条是青色的。两条鲤鱼是一对恩爱夫妻 ,它们每天一起戏水 ,一起觅食 ,日子过得虽然简朴一点 ,但也顺心、自在、惬意。有一次 ,它俩正在觅食 ,一下子碰上了一块钓饵。青色鲤鱼游上前去想吃 ,金色鲤鱼急忙上前阻止并劝说 :“这种东西千万吃不得 ,弄不好会把命搭上。”青色鲤鱼不听劝告 ,还想吃。金色鲤鱼说 :“我曾经吃过这东西 ,多亏了我叼得块小 ,还把我的上唇勾豁了 ,缝了三四针 ,住了十多天医院才算好了 ,这送上门的好东西 ,一定动不得……”青色鲤鱼被劝住了 ,它们一同游向有水草的…  相似文献   

7.
吃事     
一次请人吃烤鸭,吃完时桌子上还剩下许多。多么可惜啊,都是好东西。于是我还吃。这时,有人说:“瞧瞧莫言吧,非把他那点钱吃回去不可。”我感到脸上火辣辣的。  相似文献   

8.
台北闹饥荒     
每次回到乡下老家,要返回台北的时候,妈妈总是塞到我的行李箱里很多东西,一直到完全塞不下为止,那种场面就好像台北正在闹饥荒。“妈,你什么都不用带,台北什么都有。”我说。妈妈总是这样回答:“骗你的!台北什么都有,台北又不是极乐世界。”我把芭乐、橘子、哈密瓜拿出来,说:“至少,这些水果都有。”妈妈又帮我塞进去,说:“我们乡下的较好吃,也较便宜。”我把一大包肉干、肉松、肉脯拿出来,说:“我们家楼下就有新东阳呀!”她又帮我塞进去,嗔怪道:“你知道什么?我是买给我孙子吃的,又不是买给你吃,何况人家这些都是手工做的呢!”我看拗不过她…  相似文献   

9.
玲是办公室新来的打字员,二十来岁,性格爽朗,喜欢穿T恤和牛仔裤,喜欢笑,喜欢吃零食。玲来到办公室还不到一个星期,便和办公室所有的人都混熟了——除了我。我是一个性格腼腆,和女孩说不上半句话就会脸红的人,每次玲拿着零食给我吃,我都慌张得又摇头又摆手,出尽了洋相。其实,我心里还是挺喜欢她的,可就是只要一看见她,也不知道为什么我就像做了贼似的一句话也不敢说。有一次,玲一连三天没来上班,我悄悄打听出来她是生病住院了。晚上,我买了一束香水百合和一些水果,悄悄地溜进了医院去看她,玲正在安详熟睡,我轻轻放下手中的东西,静静地看着她…  相似文献   

10.
饮食之味,大约不仅仅在于食物本身那点酸甜苦辣的味道。可口好吃的东西被文人以“美食”冠名,既谓之美,总得与美丽有些关系。望文生义,当是好看且食之有“美丽”之味。想来食物之“美”,定与美丽给人的感受相通,是为“美食”。能品出食物之“美”的吃客叫美食家。自然,好吃之徒算不上美食家,最多是个老携——传说中叫拉睿的怪鲁嘴大且极其能吃。美食家的“吃”,不但口中有味,心中也是有谱的。哪怕寻常的东西,他也能东西南北说出个道道来。遇上大文人,简简单单的食品,也会被写得笔下生花,似有鲜花那样好看、好品之味儿。说到此…  相似文献   

11.
我是一个独生女,也是家里的“小太阳”。爷爷、奶奶、父母等都围着我转,因而从小养成了任性、撒娇、固执的性格。家里样样事都得照着我的意见办,稍不如意便在家中如孙悟空般“大闹天宫”。因此也就谈不上孝敬父母这一道德修养了。父母把我看成了心头肉,常把自己舍不得吃的东西给我吃,用自己辛辛苦苦积攒的钱供我读书。为了使我上学不迟到,一大早就起来买早餐给我吃。他们对我的爱是人与人之间最深情的爱,是最富于自我牺牲精神的爱。然而原来的我却不能体会到父母对我的一片爱心,反而时常向父母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无理要求。记得有一…  相似文献   

12.
张文华的厨房里存放有很多罐头和方便面。她说:“我虽然精心建设我的厨房,但面在我吃得最多的是方便面。我丈夫爱吃肉,罐头主要是为解决他的问题。”厨房新天地 36岁的张文华是一家电视台的编导。对她来说,能够正点回家,在厨房里悠闲地做一顿晚饭,是一种享受。平时她常喜欢买些漂亮的餐具和新式厨具,用具来充实自己的厨房,这使得她的厨房既温馨又富有情趣。  相似文献   

13.
铬馇     
李迪 《人民公安》2012,(17):59-59
过了花甲之年,回忆童年。记得最清楚的就是铬馇。,铬馇是什么?好吃的。我小的时候是在老家长大的..父母忙着革命.就把我送回老家交给我叔婶儿。老家在河北省滦南县多余屯。没边儿的平地。没边儿的高粱.与乐亭隔滦河相望。河水清亮.乡音混浊。滦南叫“兰南”,乐亭叫“涝亭”。叔婶儿当亲儿子养我,第一天就杀鸡。我听见鸡叫,就哇哇哭,不让杀.心疼它。叔还是杀了。吃饭的时候端上来我就不吃。怎么央求也不吃。叔就说利头这孩子仁义,从小看大!利头是我的什么都好,都瞅着心痒。铬馇这东西,到老了我都想吃。有机会一回老家,还没到开饭时间就张嘴问,有恪馇吃吗?有!有!少了啥也不能少了它!人家总是这样先从精神上满足我的。我一听,就关不住口水。真灵!都成巴甫洛夫的试验品了。  相似文献   

14.
夏令营     
<正>大家好,我叫劳拉,是哥伦比亚人,十四岁。今年5月31日,我们来中国参加夏令营。我们第一次来中国。北方工业大学很大,我很喜欢在大学的超市里买东西。我的同学叫Camila Garcia。我们的卧室很大,卧室里有两张床,一台电视,一个台灯和一台空调,一个衣柜。每天早上我七点起床,七点四十五吃早饭。中国饭很好吃。我在中国吃了很多西瓜。八点半我们  相似文献   

15.
哪方水土     
刘媛春 《人民公安》2011,(11):61-61
看电视,生活类,讲吃的问题。老头儿讲了一个新词:土食主义。说半天,我才明白大意,你是在哪个地方长大的,吃什么长大的.你这辈子就吃什么好了.而且还是吃本地产的这些东西,因为你适应了。不然,你的五脏六腑就不舒服。五脏六腑不舒服,跟下来么,天长日久后果自己想。  相似文献   

16.
读者俱乐部     
《小康》2007,(2)
希望尝试新方式现在好多人都觉得过年的氛围越来越淡了,我觉得这是因为普遍生活水平提高了,不像过去,辛苦了一年,人们要等到过年才能聚在一起,吃点好的喝点好的。现在就算隔得再远,亲戚朋友想要见面也不算什么难事,平时想吃点啥也都能吃上,以前那种兴奋劲就似乎少了一些,过年也  相似文献   

17.
野菜的随想     
红米饭那个南瓜汤,挖野菜那个也当粮……我刚哼唱了两句,身边的小年轻们就瞪起了羡慕的眼珠子:瞧瞧,多腐败,净整好东西吃!我收住嘴里的曲调,几乎是恶狠狠地吼起来:好东西?这是在描写红军长征岁月的艰苦。拉倒吧,小年轻们一个个把嘴撇得像个瓢:野菜,野菜,我的最爱!我气得几乎不知道怎么生气了:一群不分好歹不辩黑白的家伙!  相似文献   

18.
家乡特色菜     
贵州人爱吃一道菜,叫折耳根,学名应该叫蕺菜,也叫鱼腥草,本来是一味药材,但贵州人把它凉拌生吃,或作火锅的底料,吃起来很来劲。我曾经听贵州人说,贵州人不管走到哪儿,只要见到折耳根,就亲切,就嘴馋。 这使我想起那些海外赤子们对自己家乡小吃的感情,在他们美好的回忆里,故乡好吃的东西当然是不止于小吃的。 人的口味其实早在小时候就基本确定下来了,孩提时候喜欢吃  相似文献   

19.
廖逊 《新东方》2009,(5):1-1
一连好几年.岛内某些论者都对“银发族旅游者”颇有烦言,认为既然我们要建设的是“国际旅游岛”,就应当吸引那些年少气盛、挥金如土的中外“大款”。有的朋友甚至戏言:“我最怕‘夕阳红旅游团’来,半书包的面包方便面,半书包的矿泉水,抠门到家!”还有人列举海南省委党校的“猫冬客”:“老两口子合吃一份饭,一日三餐自制两餐,让我们不出校门,便知明天的海南多么衰老!”  相似文献   

20.
馋宗公案     
正波子汽水我从来没喝过波子汽水,听说这东西又叫弹珠汽水,日本产。陈湛平女儿喜欢这个,那我要侄女张小乐也尝尝,玻璃瓶装的东西,就是比塑料瓶装的高大上,拿在手里也心安。这天放学,张小乐回家来了,看到波子汽水,也是平生首见,颠来倒去很喜欢,可是打不开。她就苦恼着找我来了,起初也打不开,后来找到机关,拿口上卸下的盖子反过来,冲里面一摁,充满二氧化碳的糖水激射而出,满天下一阵糖雨。张小乐大乐,说这个好这个好,我说你以后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