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天下眼     
《民主与法制》2014,(2):7-7
安倍“拜鬼”惹众怒 去年12月26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参拜了供奉有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围神社。此举激起国际社会强烈反应,我国外交部对此严厉抗议和谴责.韩国国会通过谴责安倍的决议,美国对此“表示失望”,俄罗斯对此“表示遗憾”,  相似文献   

2.
日本安倍内阁解禁集体自卫权,不仅意味着战后日本安全保障政策发生重大转变,也在诸多方面体现了安倍政治的本质属性。具体而言,解禁集体自卫权是安倍修宪路线的阶段进展,是安倍政治专断的具体体现,是安倍拓展同盟的现实需求,还是安倍误导日本的潜在诱因。日本安倍内阁解禁集体自卫权给日本乃至亚太地区造成了更多的紧张和不安,换言之,解禁集体自卫权并不能给日本提供所谓的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3.
安倍一意孤行,参拜靖国神社,是为侵略战争翻案,为军国主义招魂,为战犯张目。安倍拜鬼,揭穿了日本“一直反省侵略战争历史”的谎言,彻底撕掉了安倍“积极和平主义”的伪装,赤裸裸地暴露出复活军国主义的真实面目。安倍是货真价实的亚洲战争幽灵。大量事实证明了,安倍宣称“誓不再战”完全是对国际社会的欺骗。  相似文献   

4.
日本动态的外交活动,无论是以强化日美同盟为核心的对美外交,还是强调"钻石包围"的对华外交,无不体现出"安倍主义"剑走偏锋的明显特征。安倍上台执政两月有余,愈演愈烈的中日岛争使得安倍的外交政策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不仅如此,安倍的频频出访也引人瞩目,先是1月出访东南亚三国,2月访美,4月下旬还将出访俄罗斯,这也是近10年来,日本首相首次官方访问俄罗斯。一直倡导价值观和战略外交的"安倍  相似文献   

5.
所谓"安倍经济学",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推行以2%通胀为目标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大举国债的扩张性财政政策;以放宽政府管制、深化结构改革为中心的增长战略。安倍将这"三部曲"称为日本经济再生的"三支箭"。那么,安倍经济学到底是利箭还是钝箭呢?从安倍政府推出的"第一  相似文献   

6.
9月20日,日本自民党总裁大选落下帷幕,安倍晋三高票当选该党第21任总裁,成为首位二战后出生的自民党总裁,也是自民党历史上最年轻的首相。安倍当选,本毫无悬念,但却备受国际舆论关注,人们纷纷在问:安倍何许人也?他会把日本带向何方?从政路平步青云安倍出身政治世家,有“纯种政治家”之称。他的外祖父岸信介和外叔祖父佐藤荣作都曾担任日本首相,父亲安倍晋太郎曾任外相,祖父安倍宽为众议院议员。安倍的故乡山口县,走出了7位日本首相,是名符其实的“首相之乡”。出生于如此“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安倍没有理由不从政。安倍生于1954年9月2…  相似文献   

7.
安倍政府的外交政策调整及其局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倍内阁开张伊始即在外交上展现了一些新思维,对其前任小泉政府的外交政策作出了一定调整,其外交理念与行动趋向柔性、务实,并初显成效.由于安倍与小泉同属日渐保守的自民党,政治上有着血缘关系,其外交政策实质性区别不大.安倍在外交上难以突破一些根本性的局限,日本外交也难以有重大改观.  相似文献   

8.
<正>安倍谋求"脱离战后体制",让日本人"对日本历史、文化有一种骄傲感"的民族主义理念,已经影响到日本的内政外交及政策制定在日本民族主义日盛的形势下,日本政治右倾化愈演愈烈。以否认军国主义侵略历史、摆脱"战后体制"、制造周边领土纠纷、修宪和强化日美同盟等方式追求日本国家利益,已经成为日本安倍等保守势力谋求的政治与外交主题。安倍上台伊始就明确表示修宪是自己的"历史使命",力图改变战后体制意愿十分明确。在安倍看来,修改"和平宪法"是日本成为  相似文献   

9.
由于在提出宪法修改草案和国民投票两个程序中受制于变换不定的国内政治条件,所以安倍政府修改宪法第九条能否成功殊难预料。而改变宪法解释的方式既无法律障碍又不受民意直接干预,因此成为安倍政府的首选。即便如此,来自政府内部的反对和民心向背仍是安倍政府在试图改变宪法解释时不得不考虑的重要政治因素。  相似文献   

10.
政经人物     
<正>安倍晋三:宣布辞去首相职务9月12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日本首都东京的首相官邸会见记者,正式表示辞职。在安倍表示辞职后,以麻生太郎干事长为中心的执政党自民党将着手推举安倍后继人选问题。虽然自民党在7月29目的参议院选举中遭遇惨败,但安倍还是选择了继续执政,并在8月27日改组了内阁,  相似文献   

11.
安倍访华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对改善中日关系产生了积极影响.安倍访华是出于修复日中关系的考虑,而中方对此一直持积极态度.至于中日关系的前景,尚有许多不确定因素.  相似文献   

12.
赵向华 《人民论坛》2014,(9):242-244
由于在提出宪法修改草案和国民投票两个程序中受制于变换不定的国内政治条件,所以安倍政府修改宪法第九条能否成功殊难预料。而改变宪法解释的方式既无法律障碍又不受民意直接干预,因此成为安倍政府的首选。即便如此,来自政府内部的反对和民心向背仍是安倍政府在试图改变宪法解释时不得不考虑的重要政治因素。  相似文献   

13.
《台声》2014,(1):3-3
<正>安倍这回真的"出名"了。原因有胆。超大的胆。冒了天下之大不韪,做了他的先辈不敢做的事——2013年12月26日当地时间11时30分,安倍抵达靖国神社参拜。这是安倍两次出任首相以来首次参拜,亦曾三次向靖国神社供奉祭品……这是怎么了?安倍为何如此?究竟想把日本带往何方?大和民族的人民真的就不明不知不问不忧心吗?我想,然也,非也,大和民族亦是人类不笨的民族,大和民族断然不会让历史重演,断然与世界各族人民一样,热爱世界和平,人类繁荣,你我相安无事。  相似文献   

14.
今年9月26日,日本自民党总裁安倍晋三当选为日本第90任首相,这标志着小泉时代终结,安倍时代开始。小泉时代,中日关系因小泉参拜靖国神社陷入到建交以来最低点。安倍新内阁能否使不断恶化的中日关系出现转机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5.
《台声》2015,(16)
<正>8月15日,日本战败日,世界人民包括日本人民都刻印在心,但日本安倍及右翼政客们似乎不愿记得:安倍即便在前一天发表战后70周年谈话中称要"道歉",转身就向靖国神社献上祭祀费;而右翼政客们更是作秀不止,"拜鬼""拜鬼"再"拜鬼"……大千世界,当真有"人"与"鬼"并存?若不是,安倍及右翼政客们何以冒天下之大不韪?且一而再、再而三,  相似文献   

16.
漫新闻     
《小康》2017,(23)
<正>1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拿什么拯救支持率?日本国会众议院7月24日再次对加计学园丑闻进行审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接受质询,但审查仍未取得实质进展。上百名日本民众当天到国会前举行集会,要求安倍内阁立即下台。日本国会众议院预算委员会当天审查加计学园丑闻,安倍以及前  相似文献   

17.
资讯     
《人民公安》2014,(5):5
<正>事件《纽约时报》痛批安倍美国《纽约时报》电子版3月2日发表社论,批判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社论指出:"安倍首相正在试图混淆历史。他和其他民族主义者直至今日仍认为南京大屠杀没有发生过。"对此,日本驻纽约总领事馆3日反驳称"社论与事实严重不符",并要求《纽约时报》更正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18.
自安倍晋三重新执政以来,政治态度急速右转,不仅高调参拜靖国神社,在钓鱼岛问题上表现更加强硬,而且千方百计掩饰或否认侵略亚洲的罪行。安倍政权之所以右倾化,既有经济长期低迷、右翼势力迅速发展等国内因素,也有中国快速崛起、美国战略重心东移等外部原因。安倍政权的右倾化,不仅导致中日关系"政冷经凉",而且对中国的国家安全、统一进程等带来严峻挑战。为防止安倍政权的继续右倾化,中国在致力于中日友好的同时,应努力增强综合国力,积极发展同美国、俄罗斯、韩国和东南亚等国的友好关系,结成防止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的统一战线。  相似文献   

19.
安倍政府开创了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最长时间的日本经济复苏局面,但是其依然没有实现年通货膨胀率2%的重要预定目标。安倍政府实施的宽松货币政策和大规模财政刺激措施,在本质上就是向经济注入更多流动性因素,使得借新债还旧债的资本循环得以持续下去。长远来看,只有真正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日本经济才能走出经济低迷的局面。  相似文献   

20.
安倍出生在1954年,就他这一代人的境遇,大抵可以用日本歌星美空云雀的名曲《东京少年》来形容,他们“喷着法国香水,嚼着巧克力”“右边的口袋里装的是梦,左边的口袋里装的是口香糖”。安倍本人在评论2013年时也曾用一个“梦”字来形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