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骨骼种属鉴定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Zhang JZ 《法医学杂志》2001,17(3):139-141
目的 探求骨骼残渣的种属鉴定的组织学方法。方法 对人体不同部位骨骼,及常见动物骨骼的 77张骨组织学切片,在光镜下进行了骨组织学形态学研究。结果 不同动物骨组织学的形态学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其主要差别有:内、外环骨板的形态和相对厚度;哈氏系统之间的骨板的形态和哈氏系统的大小;哈氏环层骨板的数量及骨陷窝的数量等。结论 骨组织学的特征,不仅可以区分人与动物骨骼的残渣,也可以对不同动物的骨骼残渣进行区分。  相似文献   

2.
儿童骨骼个体识别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洪彬  张继宗 《刑事技术》2004,(5):27-27,35
儿童骨骼的个体识别研究报道较少 ,在法医人类学实践中 ,如何对儿童骨骼进行性别、年龄鉴定 ,难度较大。 2 0 0 3年在山东省某地枯井内 ,发现一具儿童尸骨 ,要求作性别、年龄鉴定 ,现报告如下。1 性别判定儿童骨骼的性别鉴定 ,在现有可查专著中[1] ,均没有提供实用的方法 ,仅提示儿童骨盆存在着性别差异。通过对送检儿童的耻骨观察可见 ,耻骨体呈三角形 ,测量左、右耻骨的缘枝角均为 14 0°。同时 ,根据Mittler的儿童骨骼性别判定的方法发现 ,送检骨骼耳状面的边缘凸起的部分小于 1/ 2 ,其余部分均不高出髂骨骨面[2 ] 。上述骨骼特征提示…  相似文献   

3.
骨骼的性别判定是法医人类学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法医在实际检案中主要通过对骨骼大体形态的观察来区别男女。一般情况下,男性长骨较女性粗而重,肌嵴和骨突较发达,关节端的头和骨髁较大[1]。然而,由于两性之间在形态特征上重叠范围较大,仅仅据此进行性别判定需要丰富的实际经  相似文献   

4.
根据骨骼进行身高推断、性别判定、年龄判定以及同一认定等是法医人类学个体识别的重要内容。肋骨是骨骼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性别和年龄的判定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主要就肋骨在性别和年龄判定两个方面的国内外研究做一概要回顾,为肋骨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男性硬腭的年龄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腭缝及硬腭骨质年龄变化的规律,建立腭骨年龄判定的方法。方法对268例已知生前确切年龄的中国汉族男性的上腭硬腭腭缝的愈合情况及硬腭表面的骨质情况,进行了观察,将观察结果进行评分分级后,探讨硬腭骨骼特征与年龄的关系。结果将硬腭骨骼特征与年龄进行相关分析,并建立硬腭判定年龄的多组回归方程,判断年龄误差最小的为4.5岁。结论本文提出的硬腭年龄判定的方法,准确性较高,在较大年龄组的个体也可以得到较好的结果,是骨骼年龄判定的一个新的实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正> 尸体的年龄推断,通常根据其牙齿、骨骼及其愈合程度、毛发等方面资料综合判定。在江陵古尸研究中,年龄推断是重要研究项目之一。本文主要根据其牙齿的磨耗程度和胫骨哈弗氏管径的大小推断古尸的年龄。并以四种推断年龄的方法进行比较,仅“全口牙磨耗值计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计算骨骼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三维重建图像判定性别和推断年龄的准确率,评价利用骨骼CT三维重建图像判定性别和推断年龄的可行性。方法将法医人类学教材中性别判定和年龄推断的方法应用于539例骨骼CT三维重建图像样本,判定245例骨盆的性别,推断100例男性耻骨联合、100例男性胸骨和94例男性锁骨的年龄,计算准确率。结果骨盆性别判定准确率为98.4%,耻骨下角和坐骨大切迹是区分性别最好的两项指标。男性耻骨联合、胸骨、锁骨的年龄推断准确率在45%以上,其中锁骨双侧方程准确率最高为77%。结论利用骨骼CT三维重建图像判定性别和推断年龄具有可行性。使用大体标本建立的骨盆形态学性别判定方法可直接应用于骨骼CT三维重建图像。使用大体标本建立的男性耻骨联合、胸骨、锁骨形态学年龄推断指标、分级和评分标准以及方程需要修改和补充。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成体马和成年人的股骨组织形态学结构,分析其组织学特征,建立人与马之间的种属鉴别方法。方法取来源于尸体检验的成人右股骨中段约4cm,同时收集马的右腿股骨,取中段约4cm,脱钙后制作成厚约25μm的骨组织切片,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将显微镜下的图像录入电脑,选取25项指标进行逐步判别分析。结果马和人在哈氏系统数量、哈氏系统直径等13个指标上具有显著差异,用这些指标建立种属判别数学模型,经盲测检验,二者的判别率可达99.6%。结论马和人的股骨组织学结构具有明显的种属特征,建立的判别方程可以有效地鉴别马和人的股骨碎片。  相似文献   

9.
X线片的骨骼年龄判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前,对儿童青少年骨骼年龄评价以手腕部及膝部较好,方法也较多,但主观性强,随机误差大。随着计算机图像识别及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将使得骨骼年龄评价更为客观、准确。对于成年人X线片骨龄推断,以胸骨、耻骨及锁骨等方法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尚需更广泛的方法学研究以增加推断年龄的方法及准确性。本文介绍了X线片的骨骼年龄判定方法的现状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X线摄片诊断存在骨骼影像重叠细节特征容易被掩盖的缺陷,而且每次拍摄角度不完全一致也导致骨骼形态和位置发生变化,因此X线片同一认定的研究不如CT广泛.目前对头颅、腰椎、颈椎、骨盆CT进行同一认定的研究已较系统 [1, 2],而X线片同一认定仅见于对颌面骨包括额窦同一认定指标的研究 [3-5].手、足骨折是工伤常见类型,笔...  相似文献   

11.
法医骨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际检案中 ,当现场发现的骨骼残片体积较小时 ,用解剖学观察无法进行骨骼残片的法医鉴定 ,需使用骨组织学的方法进行骨骼残片的个体识别。目前 ,这是法医人类学中一门较活跃的领域 ,即法医骨组织学。法医骨组织学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骨骼残片是否属于人类骨骼 ,或属于何种动物骨骼。这方面的研究包括人类骨骼的组织学特征研究及不同动物的组织学特征研究。 (2 )人类骨骼个体识别的组织学研究。这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 ,人类骨骼的组织学特征的年龄判断 ,例如股骨、胫骨、肱骨、锁骨等 ,以及使用骨组织学方法 ,进行人类骨骼的年龄评价的准确性研究。本文对上述内容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根据牙齿推断年龄在法医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在统计学的多因素分析中,把某些定性的描述数量化是一项很重要的成就。竹井哲司曾用数量化的方法进行过牙龄研究。作者对牙龄也曾应用数量化和多元逐步回归方法进行过较深入的研究。日前,对无名尸往往可以判定出大致的年龄范围,如20—40岁,30—50岁等。如在此基础上进行年龄推断,可提高其正确性。但迄今为止,对不同年龄阶段进行年龄判定尚无所闻。本文在进一步应用数量  相似文献   

13.
Lu HL  Zheng J  Yao YN  Chen S  Wang HP  Chen LX  Guo JY 《法医学杂志》2006,22(2):97-100
目的探讨人与狗、猪、牛、羊长骨的哈氏系统的形态特点、图像分析特点及其鉴别要点。方法制作人与狗、猪、牛、羊长骨中段横切磨片35张,光镜下观察比较哈氏系统,并在研究型显微镜下进行图像分析。结果人骨无丛状骨和骨单位带;人与狗、猪、牛、羊骨的哈氏系统在形状、大小、分布位置、均匀程度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人骨哈佛骨板层数最多,哈氏系统直径最大;中央管直径和面积百分比的图像分析结果显示人与动物骨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结论(1)丛状骨、骨单位带在种属鉴定中可作为人骨的排除指标;(2)人骨与狗、猪、牛、羊骨在哈氏系统结构方面有明显区别;(3)利用图像分析进行种属鉴定,中央管面积百分比是区别人骨与动物骨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利用尸体骨骼影像学资料进行身份鉴别是实现法医学个体识别的重要途径.为减少人工因素影响,借助计算机实现半自动或自动化个体识别已经成为法医影像学骨骼个体识别的研究方向之一.基于此,本文主要对计算机辅助法医影像学骨骼特征推断年龄与性别等人类学信息,以及利用骨骼影像学特征进行个体识别的研究进行回顾总结,为拓展法医影像学骨骼个体...  相似文献   

15.
通过测量人体骨骼进行个体识别是法医人类学领域的一项重要研究。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技术能提供高分辨率骨骼图像,后处理工作站中的软件可以对骨骼图像进行重组,测量软件可在骨骼断层图像和重组图像上对径线、角度、面积、体积等不同体制人类学骨骼测量指标进行测量,测量较少受到人为因素干扰。本文分别从性别判定、身高推断、面部软组织厚度测量及年龄推断四个方面,对国内外CT测量骨骼在法医人类学骨骼个体识别的研究中应用的文献进行了综述,并讨论和比较了CT主要技术及CT在法医人类学相关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单一关节X线片判定男性青少年年龄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刑法对不同年龄的未成年人保护力度不同。近年来男性青少年犯罪率明显上升,由于户籍管理制度尚不完善,户口申报或改变的随意性大,故引发诸多“申报年龄”与“实际年龄”是否相符的争议。判定青少年年龄的常用方法是通过骨龄来推断(skeletal age,SA),既根据骨骼发育的具体状况,与骨龄标准比较而求得发育年龄。  相似文献   

17.
推断年龄目前主要依据人体骨骼、软组织、细胞和生物大分子,以及组织中各类物质的物理和化学特性等随年龄增长的时序性变化。由于生物体各组织器官生长发育的生理性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极为复杂,不同推断年龄的方法均有其应用价值,但也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法医学实际检案中如果能综合运用,可提高年龄推断的准确性。本文回顾国内外年龄推断现状,并对各种推断方法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8.
端粒DNA长度检测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正> 端粒(Telomeres)位于染色体末端,由高度重复的DNA序列(人类为TTAGGG)和结合蛋白所构成,保护染色体免遭熔合、重组和降解。端粒DNA长度的改变与衰老、肿瘤发生,以及DNA修复相关联[1,2]。近些年来,学者们发现体细胞端粒DNA长度随年龄或有丝分裂次数的增加而逐渐缩短[3-5]。 年龄鉴定是法医学检验的重要内容,准确的年龄资料可以为刑事案件的侦破提供重要的信息。目前尚无法通过斑迹、软组织等检材的检验来推断个体的年龄。端粒与年龄关系的研究提示:选择合适的人群和组织,检测端粒DNA长度和端粒DNA量的变化,可以发现端粒DNA的变化与年龄的关系,从而推断人的年龄。  相似文献   

19.
采用显微图像分析技术,定量观察35例人体心脏传导系统结细胞直径、结动脉管径及管壁厚度,探讨其与年龄变化的关系。结果显示:窦房结(SAN)动脉的血管内径较房室结、房室束供血动脉之内径粗大,反映出窦房结在心传导组织中地位显要;SAN动脉管壁菲薄,中层无完整环行平滑肌,组织构筑上提示SAN动脉对血压波动敏感;结细胞直径在40岁前随年龄增长而变大,40岁后则随年龄增长而逐渐缩小,与人体其它脏器生长发育的规律相一致。意味着年龄老化,心传导系统功能减退。  相似文献   

20.
mtDNA测序技术在法医检案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在法医DNA检验中,高度腐败甚至白骨化的尸体,软组织已遭到严重破坏,往往失去核DNA检验应具备的条件。这种情况下,对硬组织,如毛发、骨骼、指甲等进行mtDNA序列分析,并应用于法医个体识别及亲缘认定则具有独特的优势[1]。本文作者对检案中积累的毛发及腐败尸体的骨骼、指甲、血痕等进行mtDNA测序研究,并应用于案件鉴定,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