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刑法中的犯罪结果,或称危害结果,涉及刑法学领域诸多理论问题,与定罪量刑的关系甚密。然而,由于法学界对这一问题的理解颇多争议,因而使刑法学一些相关理论问题不能取得共识。  相似文献   

2.
试论犯罪概念的科学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自从1764年贝卡里亚将犯罪概念引上科学化轨道以来,资产阶级刑法学理论和刑事立法实践,由于陷入了法律形式主义,不仅没有使其在科学化的道路上再向前迈进一步,而且还从贝卡里亚倒退了。这样,完成犯罪概念科学化的任务就历史地落到了社会主义刑法学和刑事立法的身上。苏联十月革命胜利以后,社会主义刑法学理论和刑事立法的发展,推动了犯罪概念的科学化进程,但是由于受罪刑法定原则和刑事责任能力理论的局限,仍存在缺陷,所以仍有必要进一步完善。据此,本文提出了完善的途径,即在刑法学犯罪概念的基础上,加添“必须予以社会监控和矫治”的措施,以适应犯罪学理论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一、刑法的阶级本质马克思主义认为犯罪不是从来就有,永恒存在,而是阶级社会的产物,是阶级存在和阶级斗争的反映。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指出:“犯罪——孤立的个人反对统治关系的斗争,和法一样,也不是随心所欲地产生的。一相反地,犯罪和现行的统治都产生于相同的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379页)这就是说,犯罪和法一样,都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我国犯罪概念的宪法学透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欧爱民 《法商研究》2006,23(4):64-68
我国刑法采用的是狭义的犯罪概念。其将西方法治发达国家通过违警罪制裁的犯罪行为纳入行政违法行为的范畴,目的在于利用积极、主动、高效的行政程序代替被动、中立、耗时的司法程序,从快、从严惩治破坏社会秩序的违法行为,维护社会的长治久安。但从宪法学的角度看,这种“去罪化”立法模式的本质是行政权对司法权的篡夺,其有悖法律保留、正当程序、合乎比例、司法接近等一系列宪法原则。为了体现保障人权的宪法精神,从长远看,我国刑法应弃用狭义的犯罪概念而采用广义的犯罪概念;但考虑到问题的复杂性,从短期看,只能在涉及公民重大利益的行政制裁领域采取行政主体司法化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5.
一、法人犯罪概念的历史发展法人犯罪概念是从犯罪概念分化出来的。原来的犯罪概念,是专指个人(自然人)犯罪,法人犯罪出现之后,法人犯罪概念才逐步地从犯罪概念中分化出来,成为区别于自然人犯罪的独立的犯罪概念。法人犯罪概念的确定与发展与法人刑事责任在各国刑法上的确定和发展基本上是同步的。  相似文献   

6.
试论有组织犯罪的概念及其类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试论有组织犯罪的概念及其类型邓又天李永升有组织犯罪是困扰当今世界各国政坛的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也是倍受犯罪学家、刑法学家们日益关注的热点问题。近年来,随着境外黑社会势力的不断渗入,加上我国境内的集团性犯罪活动日渐诡秘、狡诈,各种有组织犯罪对我国正在...  相似文献   

7.
我国刑法修订以来 ,理论界围绕犯罪概念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在对多种观点进行分析和进一步思考的基础上 ,认为我国刑法中混合的犯罪概念已远不适应当前新形势的发展 ,建议将犯罪概念分为三个阶段予以把握 ,即 :立法上的犯罪概念、司法上的犯罪概念和执行上的犯罪概念。  相似文献   

8.
<正> 刑法是公法的一郜分。公法所包括的这些法律领域,同处理个人之间相互关系的私法相反,是处理有关国家及其与个人之间的关系的法律。刑法因其同国家认定的违法行为有关,而属于公法之列。刑法的基本目的是阻碍和防止某些类型的行为,而这一目的的实现,则是靠对违法行为的禁止,并给予无视这种禁止的行为以惩罚。要对犯罪概念订出一个适当定义的尝试,事实上却被这里实际存在着的两个不同问题搞  相似文献   

9.
我国刑法中犯罪概念的定量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我国刑法中犯罪概念的科学表述在学术上给犯罪下定义时,把我国刑法第10条但书——“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和刑法分则具体罪状的数量因素概括进去,才能准确体现立法原义。据此,我国刑法中犯罪的科学概念应当是:犯罪是社会危害达到一定程度应予刑罚制裁的违法行为。  相似文献   

10.
我国法律监督以马克思主义关于法律监督的基本思想为指导,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出发,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重要内容和保证。我国法律监督民主的、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了它具有一系列特色。为了正确认识我国法律监督的概念,我们认为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是我们事业的希望,革命的未来。他们的状况如何,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兴衰。因此,国内外一切反动势力,无不把在我国复辟的希望,寄托在我国青少年的变坏上。争夺青少年的斗争,始终是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林彪、“四人帮”的反革命罪恶行径最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青少年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状况,就这个意义上讲,青少年是社  相似文献   

12.
我国在犯罪的分类问题上,刑法条文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理论界也是莫衷一是。本文立足于我国的立法现实,从刑的角度作出了新的划分。  相似文献   

13.
《法学杂志》1991年第1期《论犯罪概念》(简称《概念》)一文中认为:“由于犯罪学是以预防犯罪、治理犯罪作为出发点,因而犯罪学意义上的犯罪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它不但包括刑法上所规定的犯罪行为,而且还包括其他法律文件所规定的违法行为,以及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的不良行为。”对此,我们有几个问题想提出来探讨。第一,超出了我国刑法关于犯罪的定义范围,能否正确地揭示犯罪概念的内涵?我国刑法第10条把犯罪定义为危害社会的、依照法律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这一定义为人们辩认和区分一种行为是犯罪行为还是非犯罪行为提供了科学的标准。它告诉我们,并不是所有危害社会的行为、所有的违法行为都是犯  相似文献   

14.
白莲 《法学》1983,(11)
学生:老师,我们在学习《刑法》“犯罪”这一章时有些问题搞不清楚,譬如:《刑法》第五条、第六条规定:“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请问,同样的行为,在一个国家认为是犯罪,而在另一个国家会不认为犯  相似文献   

15.
我国刑法理论认为犯罪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即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其中,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6.
论犯罪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犯罪是阶级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孤立的个人反对统治关系的斗争,即侵犯统治关系的行为,这种行为又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由体现统治阶段意志的法律来加以认定。因此说,犯罪是人类社会的历史现象.它不是人类社会的永恒现象;犯罪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不是什么神的意志、也不是什么宗教现象。与马克思主义观点相反.剥削阶级的思想家,特别是资产阶级法学家。总是企图证明犯罪同人类同时出现,并将伴随着人类社会永远存在下去。例如,美国当代犯罪学家、华盛顿大学法学院教授赖埃得在1976年所写的《犯罪与犯罪学》一书中写道:“最初,  相似文献   

17.
法人犯罪的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有效地惩治法人犯罪的一个前提是正确理解和把握法人犯罪的概念。本文在此作如下初步探讨: 作为民事法律的概念,法人具体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根据法人的这一特征,所谓法人犯罪,实际上也是一种合法组织的犯罪。那么,究竟什么叫法人犯罪呢?对此,目前法学界有不少论述。有人认为:“法人犯罪是指法人内部成员在执行职务活动中,经过法人的法定代表人或者决策机构的授意或批准,以法人名义实施侵害我国刑法所保  相似文献   

18.
刘丽 《法制与社会》2011,(3):295-295
犯罪概念是对犯罪行为的内在,外在特征的高度概括。不同国家的法律对犯罪的概念有不同的解释,主要有犯罪的形式概念,犯罪的实质概念和犯罪形式与混合概念三种形式。在社会主义法制下犯罪概念更具有其独特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刑法中,"犯罪"概念的内涵并不一致,导致了指域上的混乱,影响了理论深化和司法实务.刑法第十三条的定义即一切依照法律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仅是狭义"犯罪"的定义.广义"犯罪"是狭义"犯罪"标准的基础上对行为人的责任--主要指正当性事由和责任能力要素的考察.两"犯罪"具有包含与被包含等关系.为避免逻辑上的混乱,狭义"犯罪"当用"罪行"代替,广义犯罪即犯罪,包括"罪行和刑事责任"两个层次,罪为基础,责为补充.  相似文献   

20.
赎罪之法,由来甚古,据史书所载,自虞舜时代迄于明清,代有赎法。对应否设赎的问题,自汉唐以来,论者颇众,或赞成设,或主张去,莫衷一是。本文试图就这个问题,作一些初步探讨以就教。一、赎罪之法始于何代?赎刑之名,最早见于《虞书·舜典》:“金作赎刑”。对这句经文,后世之人发表了许多议论。先是孔安国作传以为所谓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