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性质上属于一种不动产的权利抵押,具有自身的明显特点,其与当前热点问题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在某种制度构造、法律效果上有着某些相似点,可以说有异曲同工之妙。但目前《物权法》中只明确规定有限的土地抵押制度。因此,本文从农村集体土地经营使用权的性质探讨入手,阐述当前法律严格限制的不合理性和在某些方面违反法律的基本原则。说明行为是对当前土地流转的方式做出积极探索和行为的可行性和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已为土地承包经营权主体的多元化提供了法律依据,我们可以依据不同的标准对土地承包经营权主体进行若干分类:初始主体与传来主体、物权性主体与债权性主体、既得性主体与期待性主体、成员主体与单位主体、个人主体。土地承包经营权主体的多元化意义重大,但要真正实现土地承包经营权主体多元化,我们必须要建立和完善与之相关制度,如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及估价制度、农民国民待遇制度等。  相似文献   

3.
李文 《学理论》2010,(27):100-101
土地征收意味着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消灭,它涉及国家、集体和农民三方的利益。建立科学完善的土地征收制度,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保护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土地承包经营权继承问题的若干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认真研究土地承包经营权继承问题,不仅有助于我们厘清土地承包法律关系,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良性流转,完善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继承制度,而且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都有极大的作用。笔者兼顾法理和现实需要,对于土地承包经营权之继承应否限制,继承何时发生、被继承人和继承人应是谁,其继承及纠纷处理应遵循什么原则和方法等诸多实践中的重要课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农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发展,健全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成为必然。关键问题是要建立健全依法自愿、有偿流转机制。这样的机制中市场主体机制是基础,权利机制是核心,行为机制是桥梁,违法责任机制是保障。  相似文献   

6.
王琬琼 《学理论》2009,(8):90-91
在我国农村实行土地承包经营权这一制度繁荣了农村经济的同时,也存在着不足和局限。物权法的实施,明确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的用益物权性质,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良好流转产生了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纠纷及解决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土地流转与加快农村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集约化水平密切相关,由于土地流转过程中一些不规范的做法,引发了土地流转纠纷,解决土地流转纠纷必须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纠纷的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8.
胡宗芳 《学理论》2010,(17):25-26
由于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社会保障性优先于财产性,由于保证社会保障公平性之需要,也由于土地承包经营权具有成员权的性质,加之允许土地承包经营权继承可能致使某些农地制度规定形同虚设,并致使家庭承包地进一步细碎化,故而我国不应开禁土地承包经营权继承。  相似文献   

9.
论农地持有权——兼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勇 《理论导刊》2007,(3):61-63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是非独立的物权。土地承包权的非独立物权性质造成农地产权的不稳定,从而影响了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稳定农民对于土地的权利势在必行。稳定地权的两种主要方式——土地私有化和永佃制都存在较大的缺陷。而在对土地承包权改造基础上建立的农地持有权是稳定地权的可行路径。农地持有权是一种独立的物权,可以从根本上稳定农民对土地的权利,解决当前农村土地利用中公权力对私权利的侵犯问题。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3,(35)
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工业、城市较之以前有很大的发展,国民经济也相对富足,已有部分国民提前达到小康水平的生活。在此时就更应当关注农民,使众多农民的生活也逐步好起来,最终实现我国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目标。因此,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中和制度设计时应当把农民利益放在首要位置。具体措施:建立专项法律,完善监督机制,完善价格机制,完善相关政策以及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1.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正面临农村劳动力就业路径由单一的转移输出向转移输出与回乡创业并重转变,农民就业意愿由单纯的“候鸟”式打工向城镇“归属”化形态转变的新趋势,迫切需要建立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2020年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被列入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试点改革清单中,成为进城落户农民依法自愿有偿转让退出农村权益制度建设的基础环节。虽然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偿退出的前提是劳动力非农化、土地保障功能率低下,但是在先期的试点中仍然呈现较大的不确定性,需要探索风险防范机制,建议多管齐下、多维度推进当前城乡融合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12.
刘锐 《党政论坛》2010,(11):32-35
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始自上个世纪80年代初,至今虽已有20多年,但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是个别农户之间自发的转包、出租流转占主导地位,流转的规模不大且相对稳定,一般占家庭承包耕地面积的4.5%左右。近年来,尤其是十七届三中全会之后,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推动下,  相似文献   

13.
李标  王黎  孙煜程 《理论探讨》2020,(5):115-119
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强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质量,对于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现实背景,探讨了我国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对于提高农村金融活力、发展农村经济的现实意义。在分析了我国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普遍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借鉴国际经验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从而提高我国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效率,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并早日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4.
“三权分置”是中央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民法典(草案)》近日公开征求意见,将于2020年3月提交全国人大审议通过。其在“物权编”简单移植了《农村土地承包法》土地经营权的个别条文,解决了土地经营权定性不明的问题,但使《农村土地承包法》的逻辑紊乱、利益失衡、无法放活经营权等问题进一步固化、显化,亟待作出实质性修改。其进一步修改应以实现“放活经营权”改革目标为基本遵循,坚守“物债二分”基本理论,充分尊重中国实际,切实维护农民利益。  相似文献   

15.
胡宗芳  郭继 《学理论》2010,(14):109-110
合同生效设立制度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影响是两方面,即对土地承包经营权内部流转具有促进作用,而对于土地承包经营权外部流转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未来立法可以对现行登记制度进行适当的民法改造,以祛除合同生效设立制度对土地承包经营权外部流转的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曾经发挥过巨大的积极作用,但该制度面临着很多现实局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应依照中国国情改造为具有国有化自物权属性的物权,既可以将其自身问题连同农村土地所有权主体模糊、虚置的问题一并解决,又可以摆脱土地集体所有权主体模糊的困扰,使农民的土地上权利得以精确界定,从而有利于资源的有效率利用,有利于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土地物权制度。  相似文献   

17.
向甬 《理论导刊》2005,(8):33-35
土地承包经营权在发包、收回承包地、新增人口、四荒承包和继续承包等方面存在一定的法律问题,应在具体操作中设计相关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8.
尊重和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尊重和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党和国家农村政策的基石。现实中侵害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行为是五花八门,此起彼伏。解决的根本出路在于更新观念,建立健全农民权利自我保护机制,优化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市场经济环境,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干部队伍。  相似文献   

19.
以2010年河北省八个市,十个县调查数据为依据,从法律制度入手,提出河北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存在的现实问题和法律问题以及完善我国现行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20.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转包的法律本质是同一农民集体组织内部成员所享有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变更,亦即转包双方在保有抽象和名义上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前提下,将权利所涵涉的标的农地及对农地实际上的控制权能全部或部分的实现移转,因而涉及到转包双方分别与集体组织之间特殊的权利关系和基础性规则;基于理论和实践需要分别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转包的终止、再流转和补偿等问题设计了具体的规制规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