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现在流传一个小故事:一个雇员被叫到公司主管的办公室,主管对他说:“我要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你是愿意先听好消息呢,还是先听坏消息?”雇员说好消息。主管说:“你今年冬天可以常去滑雪了。”雇员立刻明白了,坏消息就是“你被解雇了”。这个小故事确实是对当前全球经济形势,特别是美国经济形势的生动描述。去年年底,通用汽车宣布将裁减10%的员工,预计有约一万名员工就要失  相似文献   

2.
石破 《南风窗》2014,(11):10-10
<正>我的一位朋友,当过老师,编过杂志,后转行当了基层税务所所长。他说,基层税务部门的工作,高中生来干都绰绰有余,而他这个所长因是知识分子出身,就想倡导一下"文明执法"。但他很快发现这条路很难走下去。"基层税务文化和我理想中的东西差得很远。"这位朋友说,"你以文明态度对待纳税人,他以‘潜规则’对待你。你要对他文明礼貌,执法就无法完成,税都收不上来。只有你手段残忍点儿、厉害点儿,他还能服你,说‘这人行,有本事’!反之,他说你是‘书生’,说你‘没手腕’,不理你。"税务所长的"文明"热情迅速冷却下来。显然他弄错了一件事情,就是以为"文明执法"会令征税过程更顺利,双方  相似文献   

3.
上班一族     
《南风窗》1993,(2)
一位朋友准备跳槽,过五关,斩六将,撇下数十名对手,眼看万事俱备。一天晚上,对方单位领导席设大饭店,宴请这位踌躇满志的朋友。席间,朋友风流倜傥,大谈发展计谋,令未来领导颇为欣赏。怎料话锋一转,朋友竟骂起原单位领导来,直至把原单位说得一钱不值。未来领导仍是一脸笑容,但未发一言。第二天,朋友接到电话,说是新单位不要他了。消息灵通人士透露:“我们领导不喜欢不念旧情的人!”专家告诫:“不要诽谤你的前一个老板。”笔者同意这个观点。无论你曾经工作过的那个地方多么的令你伤心,但有一点请你别忘了:你水远也抹不掉这段历史。而且,我相信:人生的每一驿站,必定有值得自己回  相似文献   

4.
有一位宣传部门的负责同志以朋友的身分对他说:我作为你的上级,认为你事前应该向主管部门打招呼;但作为一个老记者,我赞成你这样做。  相似文献   

5.
接到议员办事处的电话,约我第二天下午4时见面。知道这事以后,一位香港朋友说:“见他有什么好处?这些议员,口水多过茶(意思是:只会耍嘴皮)!”另一位年轻朋友则说:“你应该会一会他,这人能干得很,我真想不通人家为什么年纪轻轻就能打开偌大一个局面。”我当然要去会一会这位年轻的立法局议员谭耀宗先生。议员并非“全脱产”他的办事处设在港岛的南洋商业大厦1202室。门开了,我意外地看到了几位熟人,一些年轻热情的社会工作者,原来,他们是谭议员的竞选班子。  相似文献   

6.
那天早晨,公司的秘书通知我的朋友,说总经理要他到办公室去一趟.当时,朋友答应说马上就来,可由于有事没脱得了身,迟到了10分钟.但总经理等不及了,就告诉秘书,自己先去开一个重要会议了,回来再说. 不久,朋友来了,只见他旁若无人般地直朝着总经理的办公室而去.秘书见状,赶紧过来解释说,总经理由于等不及就先走了,别人不可以随便进出总经理办公室.朋友觉得有点放不下面子,就呵斥秘书说:“你是怎么做秘书的,为什么不把时间安排好?你以为我有你这样的闲时间?公司效益上不去,就是败在你这样的闲人身上了.我要是做了总经理,就立马辞退你.”  相似文献   

7.
年轻的感觉     
近几年,来往的朋友尽是些比自己年轻好几岁的男孩子女孩子。比我年长的朋友看不惯,就说我怎么竟跟小孩子玩得来呢?他们都很不理解。交年轻的朋友,甚少受人呵护。你不能因为自己是一个女性,就要求得到这些年轻人的珍爱和重视,又或者希望他们尊重你的自尊心。就象我曾认识的一位年轻朋友,他智力超群,对世界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可他却偏偏是个鄙视女人的家伙。记得一次吵架时他对我说:“我是不会迁就人的!”而我则反唇相讥:“你连怎样踉人相处都不会,还谈什么迁就!”跟年  相似文献   

8.
朋友给我讲了一个故事。说过去有个人碌碌无为,但他的父亲和儿子都很有成就。他的父亲和儿子责怪他无能,他却对父亲说:“我的儿子比你的儿子强。”又对儿子说:“我的父亲比你的父亲强。”按理说,这个人说得全是实事,但细细想来,  相似文献   

9.
有一位慈善家,动员他的朋友去募捐,供建教堂用。募捐的进展很不顺利,其中一位朋友,打算放弃这项工作,并用“十叩柴扉九不开”这句古诗,来说明募捐的困难。这位慈善家听后,对他说:不错,我们现在的情况是十叩柴扉九不开,可这也是说十叩柴扉有一扇会开。那么,我们要敲开十扇门,只要努力些,多敲几十个门就是了。你说的那句话,我看可以改成“百叩柴扉十扇开”。他的这种解释,鼓舞了朋友们,完成了募捐,建成了教堂。  相似文献   

10.
莉莉:你接触的香港人还不太多吧?我相信不是所有的香港人都是坏蛋的。广东有句俗话说:“一竹篙打死一船人”,希望你不会用这样的心理去看事物吧。在这件事上,我建议你应该坚持自己的原则,及时去向上一级投诉。我相信世界上总是需要一些仗义执言的人的。不过,从对方的心态去分析,我建议你注意几点: 第一、先保障自己。不要犹豫不决反而让他先下手为强,向你公报私仇;第二、通过工会的力量,直接与上一级主管反映这个人处事不当:第三、你应该  相似文献   

11.
劝爸爸退休     
某日,与一位朋友闲谈,得知朋友的父亲最近退休了。退休后,即被某企业聘去,说是“帮帮手”朋友郑重其事地说:“是我劝爸爸快点退休的。退休以后,虽然名声没有当处长那么好听,但他能在一个更合适的位置上发挥‘余热’,收入也可观,何必恋住处长那个位置呢?”我知道他父亲去年该退而未退,重要因素之一是这位大公子联合弟妹,拉上妈妈,组成统一战线,有空就给老头子大讲“有权就有一切”的道理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无独有偶,一个星期天,我在拜访一位亲戚而未  相似文献   

12.
毕淑敏 《法制博览》2008,(20):13-13
一夫一妻制不一定是最终的制度,但却是现行的制度:不一定是最好的制度,但却是最稳定的制度。如果你是一个期望平顺和安宁的人,请支持这个制度并保卫它。我在心理诊所接待过这样一位成功人士,他对我说,他有很多钱,具体的数目他就不告诉我了,因为怕吓倒我,我说,我不像你想象的那样胆小,对我来说.无论钱多钱少,  相似文献   

13.
问:我作为公司的资深员工,最近被调入一个新部门做项目主管,新部门的领导也是刚调来的,他怀疑我是上级领导派来的眼线,总是时时提防,甚至逐渐削减我手头上比较重要的工作,更过分的是  相似文献   

14.
美国一家煤炭公司有一个叫克纳弗的推销员,一直试着要把煤推销给一家大的连锁公司。但该公司不予理会。仍然从另一个镇上买煤。克纳弗不懂为什么无法把煤推销给对方。后来他参加了一个培训班。一次,班上组织了分组辩论,题目是“连锁公司分布各处对国家害多于益。”老师有目的地将克纳弗编在否定的一边,克纳弗答应替连锁商店辩护。于是他跑到那家他所痛恨的连锁公司,去见一位高级职员说:“我不是来这儿推销煤的,我是来请你帮我一个大忙。”接着,他就把辩论的事讲给那个职员听,告诉那职员只有他才能提供辩论所需要的资料。最后克纳弗说道:“我非常想赢得这场辩论,你  相似文献   

15.
《南风窗》2015,(25)
<正>前两天,一个律师朋友A在微信圈里感叹:当事人不讲诚信,官司赢了,也执行到位了,但就是不肯支付律师费,还反过来威胁他。我给A打了个电话。他告诉我:案件执行中,为了当事人的案件能迅速执行到位,他请了执行局的工作人员吃个饭。在饭局中,也邀请当事人B参加。邀请B参加这个饭局的目的是,想让对方知道,作为他的代理律师,A尽力做了工作。不过,当一切如愿时,B反悔、不肯支付律师费。"约有50万元律师费,一年的工算白打了。"律师A的情绪有些低落。我告诉他说,"你就和B打官司嘛。"朋友说,"打不得,因  相似文献   

16.
美国新管理大师彼得·圣吉对年轻人提出警告说,一个人学习过的知识,如果每年不能更新7%的话,那么这个人便无法适应社会的变化。 广州一位外企老总在给公司的新员工上课时,首先谈到,一般离开学校初入社会谋职的年轻人,多半有一种不用再考试的轻松想法,如果是这样的话,我劝你们还是早点离开公司。因为当你开始工作时,你会发现,每天的工作都是考试。而和学校不同的是,学校里的考试,最差的不过是零分,而  相似文献   

17.
双良集团的副总裁马福林在上海的时候见过一次胡润。 “有一次朋友聚会,有一个人说要带一个我们大家都听说过但没见过的人来,结果来的就是胡润。” “胡润的记忆力很好,一说双良,他马上说出是做中央空调的,老板叫缪双大,还说出了公司的总资产。我当时对胡润说,你不要再把我们列入你那个榜里去了行不行?我们做得并不是很大。只要你不把我们列入你的榜里,我可以再为你介绍三五个比我们大的企业。当时胡润笑笑不说话。”马福林这样回忆他与胡润的交往。  相似文献   

18.
千呼万唤假若给你“新疆”这个话题,你能说出它最有名的哪几样?——哈密瓜、葡萄?黄风暴、沙漠? 也许你会油然想起阿凡提。这位乐观的先生,一言一行都已经成为新疆的一绝,新疆的一种骄傲。他不止是中国的,更是世界范围的名人了。我到新疆当然是下车伊始就与人议及阿凡提。有新疆这样的土地,那就有阿凡提这样的民族精萃。渐渐地,我与当地人之间的话题引入了一个新的念头:新疆如今还有阿凡提的传人么? 维吾尔人一听此言哑然失笑。“我们的阿凡提,当然的有!”那神情,那语气,都不容置疑。当年在新疆最有名的“阿凡提”,名叫伊沙木,是位住在西部  相似文献   

19.
《南风窗》1992,(3)
不久前,我接到一位朋友的来信,信中写道:他认识一位可敬的老人,有着共产党员的本色,却不甚被人理解,人们觉得这是“理想中的好人”,现实中不存在。朋友问,老人是政府信访处的干部,他能在你的《上班一族》里出现吗? 我回答他:当然可以,省长也是“上班一族”呢,怎么一个普通干部会划在其外? 由此我想到,世俗的力量真不可低估。有的人习惯把自己所看到的世界当成是整个世界,习惯把自己所认识的朋友当成是全人类,习惯把自己所做的认为是至高无上的,殊不知,天外有天!其实,上班族中,最幸运的不一定是你,最倒霉的也不一定是你。所以,我们需要架起心与心的桥梁。就像那些在大街上巡逻的保安队员,看他们执行任务时铁面无情  相似文献   

20.
反腐:来自透明国际的劝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些天在巴黎听一位海外人士的讲座,他说中国不少地方还是很"腐败",然后讲了一些自己的主张。记者认为这位人士的结论是有失偏颇的。离场后,一位陌不相识的法国朋友和我打招呼,表示同意我在场的反驳。记者提到中国的改革,首先是通过各种网络建设使社会安全转型,而不是以一种意识形态反对另一种意识形态,实际的建设却置之不理。记者的这个想法,在柏林采访透明国际时,找到了共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