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依据代表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得知,在人代会闭会期间,只要对县级以上人大代表采取强制措施,就应经同级人大常委会许可.但由谁向该级人大常委会提请,是由本行政区域内的同级有关司法机关向人大常委会提请,还是由拟采取强制措施的下级(或同级)机关直接向人大常委会提请,对此法律没有规定;另外,对本行政区外的有关机关是否可直接向人大常委会提请,还是通过本行政区域内的有关机关向人大常委会提请,法律也没有做出要求.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各地做法不一.  相似文献   

2.
花涛 《政法学刊》2000,17(2):73-76
强制措施的执行直接关系到刑事诉讼活动能否顺利进行和犯罪嫌疑人诉讼权利的保障。本文作者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了当前公安机关执行强制措施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保证准确、及时地惩罚犯罪分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这是刑事诉讼法的首要任务。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是实现这一首要任务的重要手段,也是刑事诉讼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5.
强制措施的执行监督单刚强制措施是指公安、检察机关和法院,为了有效地同犯罪行为进行斗争,保证侦查、审判工作顺利进行,依法对被告人、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的人身自由所采取的一种必要的限制方法。依据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我国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适用的强制措施...  相似文献   

6.
[基本案情] 缓刑犯赵某,1984年12月8日出生(未满18周岁)。青浦区赵巷镇人,2001年1月3日因犯抢劫罪被闽行区人民法院少年庭依法判处有期徒刑1年6个月,缓刑1年6个月。赵某在缓刑考验期间,于2001年1月19日在青浦地区因敲诈勒索他人钱物被青浦公安分局处治安拘留15天,赵某还有吸毒等其他违法行为。青浦区公安机关认为,赵某  相似文献   

7.
公安机关承担着大量刑事案件的立案侦查工作,办案中经常适用刑事强制措施.在司法实践中我们发现公安机关在适用强制措施时存在一些不规范甚至是违法的做法,随意或不规范地适用强制措施,既不能有效地保护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刑事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更是有悖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第2条中关于刑事诉讼法的任务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规定,不利于法律的正确统一实施。下文结合侦查监督工作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探讨公安机关适用刑事强制措施的监督途径。  相似文献   

8.
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主任提请同级人大常委会任免监察委员会组成人员,应当采用议案形式。首先,基于人大常委会审议议案的涵盖范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信春鹰指出,全国常委会讨论决定的议案主要法律案、决定案、决议案、人事任免案等四类。其中人事任免案包括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任免国家监察委员组成人员的议案。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没有明确规定免予起诉的决定是由检察机关还是由公安机关公开向被告人和群众宣布,《人民检察院刑事检察工作试行细则》第24条规定:“免予起诉的决定,由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公开向被告人宣布.”而在当前司法实践中,许多人民检察院由于种种主客观因素没能履行自己的法律职责,绝大部分免予起诉的决定则由公安机关宣布并由他们执行对在押免予起诉被告人的释放.笔者认为,这种状况弊多利少. 第一,公安机关宣布免予起诉的决定,有悖我国刑事诉讼法的立法原意.我国刑事诉讼法虽未明确规定由哪个机关宣布免予起诉的决定,但却明确规定了  相似文献   

10.
人民检察院经审查,发现公安机关提请批捕的是自诉案件的,应区别情况作出不同的处理,不能轻易作出捕与不捕的决定,更不能径直将案件移送法院审理。  相似文献   

11.
公安机关适用刑事拘留强制措施存在着办案质量不高、执法不严、保障人权意识不强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缺失监督和监督不严,加强检察机关对公安机关适用刑事拘留强制措施的法律监督尤为必要和重要.  相似文献   

12.
论妨害民事执行行为的强制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的凝聚力和国民对她的忠诚,取决于国家保证个人福祉的能力,热爱国家是由于她得到好处的结果”(英国:埃里.凯杜里语)。而国家保证个人福祉最重要的手段是实现法律的价值,保护人们的权利和自由,满足人们对社会正义的期望。执行是诉讼程序的最后阶段,是保障审判确认的权利义务得以最终实现的主要途径,如果法院的生效判决长期得不到有效执行,那么,人们可能就会对法律效力失去信心,更谈不上在整个社会形成对法律的信仰。因此,研究我国执行程序方面的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正基于此,本刊编辑部组织了西南政法大学民事诉讼法教研室的田平安教授、廖中洪教授、季卫东教授、徐昕教授等部分专家、学者,对我国现行民事执行程序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路径,从法学理论或司法实践的角度进行了多方位的探讨,期望从国内外关于解决这一问题的经验教训中寻找启示,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出路。不过,这一特别策划的目的更在于,为我国民事诉讼法的修改或制定单独的民事强制执行法提供智力方面的支持。  相似文献   

13.
罗云 《法制与经济》2010,(15):70-70,76
针对公安机关对批捕后变更强制措施中随意性突出的情况,笔者通过调研,查找存在问题及原因,并提出遏制公安机关捕后变更强制措施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针对公安机关对批捕后变更强制措施中随意性突出的情况,笔者通过调研,查找存在问题及原因,并提出遏制公安机关捕后变更强制措施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于静 《法制与社会》2012,(10):253-254
公安机关作为实施行政强制措施的主要国家机关,对维护社会治安,保持社会稳定大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公安机关实施行政强制措施的实践中,还存在执法人员素质不高、执法信急化程度不够等问题,给公安机关实施行政强制措施带来了不利影响,既不利于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利、维护整个社会的稳定,又严重影响了公安机关的形象.本文立足于公安机关实施行政强制措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结合公安机关实施行政强制措施的实践,对公安机关行政执法事件中面临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针对这些需要认真加以研究、分析并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希望能够为公安机关实施行政强制措施的进一步完善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留置盘问是公安机关根据1995年2月28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警察法》(以下简称《警察法》)第九条规定,为了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对有违法  相似文献   

17.
执行是诉讼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法律主体的诉权得以最后实现的关键。已经生效的法律文书,不能得到或者不能及时得到切实有效的执行,不仅使原告的诉权保障落空,也严重侵害了司法的公信力,这就是长期困扰我国各级法院特别是基层法院的执行难问题。  相似文献   

18.
原行政行为因不符合法律规定被判决撤销,生效判决要求行政机关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行政相对人以行政机关未自动履行义务为由申请执行。在启动强制执行程序前,应首先对双方当事人的义务依法作出明确界定,方能准确认定被执行人履行义务状况及案件执行结果。  相似文献   

19.
【要点提示】在要求被执行人返还不可替代特定物的执行案中,法院有职责审查被执行人是否按照判决履行交付义务。根据判决内容无法判定被执行人返还的标的物是否为原物,只要被执行人交付的标的物符合判决的要求,申请执行人应及时受领。申请执行人以无法确认被执行人交付的标的物是否为原物为由拒绝受领的,可将执行标的物提存,案件则以被执行人自动履行而结案。  相似文献   

20.
陈红  余军 《法学论坛》2001,16(5):27-33
本文以大陆法系相关理论为参照,对我国行政法中行政强制措施制度的合理性提出质疑.认为对行政强制权行为的研究应从行为的发动条件和实施程序着手,行政法上所有的强制权行为均可归入“行政强制执行”和“即时强制”中,作为与行政强制执行相并列的具体行政行为“行政强制措施”的设置应予废弃.文章还对我国《行政诉讼法》第11条第2项的解释提出了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