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杨忠 《开采》2002,(1):45-46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悠悠千载.老子这些饱含哲理,脍炙人口的名言,犹如长江流水,流传不衰,显示着恒久的生命力。它不因时代遥远而被遗忘.不因时空变幻而被尘封。  相似文献   

2.
《道德经》第五十七章: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事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错,人多会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去: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相似文献   

3.
老子是中国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他的著作《道德经》探讨了宇宙间万事万物特别是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根本规律,其中也包含丰富的传播思想。老子认为,"道"是包括信息传播在内的宇宙间万事万物赖以发生发展的根本动因,"德"的范畴规定了真实性、以人为本和出以善心等信息传播的基本准则,而"无为"的人生态度体现出信息过滤、贵言、不尚贤和注重内在传播等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4.
老子故里     
鹿邑县地处河南省东部,古称"鸣鹿"、"谷阳"、"苦"、"真源"、"仙源",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2500多年前,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百位历史文化名人之一老子就诞生在这里.他所著的<道德经>被公认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哲学经典,成为全人类的文化瑰宝.境内许多纪念老子的文物古迹至今犹存,其中老君台(升仙台)、太清宫遗址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老子故里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相似文献   

5.
陈国强 《传承》2009,(18):134-135
老子的"道"不同于古希腊的宇宙生成论,而是将"宇宙"理解为万物,而万物则是由无差等的、全息性的"道"来表征的,因此,"道"就具有了符号学意义。从符号学维度来理解《老子》文本是一个新的视角,从而导出其所蕴含的民本思想和治国方略。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自青年时代就对道教经典文献《老子》非常熟悉,也非常喜爱。在领导中国革命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中,毛泽东经常引用、借鉴乃至运用《老子》及其思想。在某种程度或某些方面可以说,《老子》及其思想对毛泽东产生了实在影响,成为其革命生涯的智慧源泉之一。学习借鉴毛泽东对《老子》思想的传承运用,对当今有多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针对《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二章所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诠释,历代学者和当代学人众说纷纭,然皆难以全善。由自然哲学诠释与本体诠释学的对比,可以概括提出一崭新诠释之可能。关联到老子之"有、无",而论述如何由"不可说"而"可说",进而由此"可说"而"说",再进一步由此"说"而"说出对象",进而由此而"说出对象"而"执之成物"来;此正可以"隐、显、分、定、执"五阶段说之。将对应于《易传》"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参之,两者所涉为同源互补。此与"存有三态论"之由"存有的根源"而"存有的开显",进而为"存有的执定",可见道家旨在成就一套"存有的回归之道",而这样的回归之道即隐含着一"存有的治疗学"之可能。  相似文献   

8.
老子的军事哲学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遗产.老子以后的兵家从老子思想中汲取了大量的营养,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古代兵学文化.老子的战争理念带有和平主义的理想化特征,寄希望于统治者加强个人修养,少私寡欲、实行无为、守柔、谦下来消除战争的根源,使百姓安居乐业,实现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9.
张天本 《传承》2009,(10):72-73
老子的军事哲学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遗产。老子以后的兵家从老子思想中汲取了大量的营养,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古代兵学文化。老子的战争理念带有和平主义的理想化特征,寄希望于统治者加强个人修养,少私寡欲、实行无为、守柔、谦下来消除战争的根源,使百姓安居乐业,实现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10.
陈善 《青年论坛》2008,(2):150-152
《老子》一书可视作一本政治学的著作,其目的在于提出让当时的社会走出混乱局面的治世良策。在《老子》中,老子分析了东周时期社会混乱的根源在于统治者实施“有为”的政治。为此,老子认为要想天下太平,人民安宁,其根本方法就在于实行一种所谓的“无为而治”,既要求统治者应该谦退不争,清静无欲,与民无事,改变人民的心智和生活,同时又注重为政的技巧。  相似文献   

11.
仁而不以为仁--论老子仁的境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梓根  张松辉 《求索》2007,(6):214-216
一般认为,老子反对仁。我们认为老子实质上并不反对仁,并且相对孔孟提倡的仁而言,老子提倡的仁境界更高,更理想化。老子要求仁发自本真,是一种天性的自然流露,不具有任何强迫或虚伪的成分。这与老子思想体系中的“道法自然”的核心原则是一致的。郭店简本《老子》关于仁的表述值得注意,但我们认为研究老子的思想当以通行本《老子》为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不凭控制而达到控制,这是学习型组织与传统组织区别的重要标志之一。在1997年世界管理大会提出的世界管理变革的十大趋势中,把“没有管理的管理”认定为管理的最高境界。这与2400年前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的“无为而治”,“无为无不为”的思想不谋而合。学习型组织理论的经典著作《第五项修炼》的作者美国管理大师彼得·圣吉,在学习型组织理论的探索和实践中,对老子的领导哲学推崇备至,其所提出的五项修炼的精髓,与老子的哲学思想非常接近。我们研究二者之间的联系,不仅惊叹中国古老智慧与世界最新管理科学的融合,而且对更好的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13.
在企业人文领域,近年来紫气东来,气象万千,谈经论道,大千世界众说纷纭。“一道同德玄明路,天甘地灵仁自在”,经道之最,学海之玄,引领无数企业界人士在《道德经》中寻找创业成功之道。无论是“上善若水,处下不争”的姿态、还是“合其光,同其尘”的胸襟,抑或“以百姓心  相似文献   

14.
谭文革 《当代思潮》2012,(11):46-47
老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其所著《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是“老子思想的集大成”,被誉为“万经之王”。而收入分配改革是一个涉及全民的难点、热点问题,在历时八年争议后,其改革总体方案有望今年四季度出台。两者有何关系,老子思想对收入分配改革有何启示,笔者谈谈初浅看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相似文献   

15.
"天下大事,必做于细",这是老子在《道德经》中讲的一句话。老子的年代距今已十分久远,但实践证明这是一句至理名言。近半个世纪前,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罗伦兹提出著名的"蝴蝶效应",该理论的提出是受到一个极其普通的自然现象的启发:  相似文献   

16.
一、《老子》给我们的反思一部《老子》(又名《道德经》),两千多年来注家蜂起。至今释者仍不乏其人,实可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矣!哲学家奉其为东方哲学的经典,政治家视其为可借鉴的治世名言,军事家说是一部攻防战略的用兵指南,史学家说是一部先秦文化的结晶,阴阳家作为推演“天机”之秘鉴,俗家子民喟叹其玄之又玄……。短短五千文却象一个奇迷悬达两千多年之久,就是海外学者也视为至宝。日本禅学大师铃木大拙博士说:“我把他(指老子)认作是东方的代表”。今天风行台湾、东南亚华人世界等地方的经典教育,《老子》被列为重要经典教材之…  相似文献   

17.
杨昌江 《理论月刊》2006,(12):81-81,102
《老子》对领导者品德修养的启示是:第一,致虚守静,复归于朴;第二,慈爱宽容,以德报怨;第三,少私寡欲,知止不争;第四,谦虚善下,不矜不恃;第五,自知者明,自胜者强。  相似文献   

18.
<正>老子是我国春秋时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道德经》是一部不朽的哲学全书,是老子的传世之作。以史为鉴,古为今用,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弘扬和光大老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校是教育战线的领域和前沿,目前在全国许多中小学校出现了部份学生浏览手机上网中一些极不健康的黄色  相似文献   

19.
“无”是老子哲学中的重要概念,它玄奥而精深,本 文试图通过对《道德经》中“无”的形而上含义的分析,结合 “无”提出的时代背景,以及在与西方关于“存在”及“本原” 思想的比较中,揭示老子的“无”在中国哲学发展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张梅 《求索》2013,(4):117-119
"生道"思想是道教关于长生成仙之说的一系列理论建构的总称。早期道教经典《老子想尔注》在阐释老子《道德经》的基础上,主张"生"、"道"合一,赋予"道"以"精"、"气"、"神"等更加丰富的内容,并提出"太上老君"的概念,奉行"信道守诫"的宗教戒律思想,力证道教长生成仙之可能性与可行性,最终使老子自然之"道"转变为宗教神学化的长生久视之"道",为道教生命哲学思想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