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国监察》2008,(12):1-1
前不久,中央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对全国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进行动员部署,强 调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以改革创新精神抓好《工作规划》的贯彻落实,不断取得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新成效。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和广大纪检监察干部一定要认真学习会议精神,切实增强贯彻落实《工作规划》的责任感和自觉性,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积极的态度、更加有力的措施抓好《工作规划》的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2.
肖锋 《法律适用》2011,(7):17-21
当前《民事诉讼法》的修改工作正在稳步推进。这次《民事诉讼法》修改一个很重要的指导理念就是如何通过更新民事诉讼的制度设计使司法更加大众化、更加贴近人民群众、更加接近正义。笔者认为,除了现有民事诉讼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之外,有必要借这次《民事诉讼法》全面修改的契机,在《民事诉讼法》中增设独立的小额诉讼程序.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对...  相似文献   

3.
1.苏德永:《检察风云》胜利地走过了联办的第一年。我衷心祝愿这朵精诚合作的花朵结更加艳丽的硕果,以其更加突出的特色,更加充足的信息量和更加丰富、精彩的文字内容,得更多读者的喜爱。愿我们和广大读者通过《检察风云》所结成的友谊,万古长青。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简称《决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全面部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心在基层。加强司法行政基层建设,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整个司法行政工作服务社会和谐的基础。这对于肩负着宣传报道基层、服务基层、指导基层,推动基层改革发展重任的《人民调解》期刊来讲,责任更加重大、使命更加光荣、任务更加艰巨。  相似文献   

5.
《治安管理处罚法》法律用语变化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小荣  金雅兰 《政法学刊》2007,24(2):125-128
与原《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相比,《治安管理处罚法》法律用语更加规范,行为表述更加准确。法律用语是法律规范内容的文字表述,蕴含着丰富法律实质内涵,其变化,是法律规范的调整和执法理念的进步。  相似文献   

6.
《人民检察》是检察宣传、业务交流、理论学习的重要窗口和主要阵地,集中体现了检察理论和实务研究的突出成就,代表着检察工作创新发展的主要方向,是伴随着这一代检察人和检察事业科学发展的良师益友。从500期到600期,《人民检察》的内容更加丰富、更加务实、更加贴近基层。  相似文献   

7.
《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的制定凝聚了一代法医临床司法鉴定理论界和实务界专家的心血,它的实施能够规范和统一我国的残疾鉴定标准.与现行的其他同类标准相比,《伤残分级》对于残疾情形覆盖更加全面、分级更加合理,更便于实践操作.但是《伤残分级》的点、线、面结构特点也使得其存在无法穷尽所有损伤情形、易忽视损伤相对性等问题.笔者主要从《伤残分级》点、线、面的结构特点为视角对《伤残分级》进行了一些研究,并为实践中更好的适用《伤残分级》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高绍安 《中国审判》2013,(12):105-105
<正>本刊讯为依法准确惩治犯罪,尊重和保障人权,实现司法公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和相关司法解释等规定,结合司法实际,最高人民法院于11月21日出台《关于建立健全防范刑事冤假错案工作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2013年以来,各地法院密集平反了多起冤假错案。今年7月,中央政法委下发《关于切实防止冤假错案的规定》,对执法司法工作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规范和更加具体的要求。为贯彻  相似文献   

9.
<正>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是维护社会治安的重要法律,是规范公民社会生活行为的准则,是禁止和制裁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有力武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了新的《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并于一九八七年一月一日起施行。比较原条例,它的内容更加明确,条文更加完善,更加符合我国实际情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新《条例》的贯彻实施,必将使治安管理进一步加强,为改革和四化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一、新《条例》是宪法精神的具体化  相似文献   

10.
解读“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我国法治建设的蓝图更加清晰,法治建设的号角更加嘹亮,法治建设的目标、任务、措施更加具体。《决定》中明确提出要"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确保侦查、起诉的案件事实证据经得起法律的检验。全面贯彻证据裁判规则,严格依法收集、固定、保存、审查、运用证据,完善证人、鉴定人出庭制度,保证庭审在查明事实、认定证据、保护诉权、  相似文献   

11.
行政诉讼法司法解释第57条对“不具有可撤销内容”的行政行为的规定存在模糊之处,第58条对“第三人合法权益”的保护也极为不利。对行政行为不可撤销的四种情形分别进行分析,或许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确认无效诉讼是否受起诉期限所约束,学理及实务上均存在分歧。学理层面上,不受约束之立场与大陆法系传统的无效行政行为理论相契合,受约束之立场则植根于法安定性的考虑。实务层面上,最高人民法院的裁判文书出现矛盾,其对全国人大代表建议的答复、编写的释义书、内部讨论形成的会议纪要等引导实务操作的“官方范本”同样存在分歧。有必要在实然与应然两种语境下探讨确认无效诉讼的起诉期限问题。实然语境下,现行《行政诉讼法》采受约束之立场是明确的,而引起分歧的主要原因在于2018年《行诉法解释》第94条第2款似乎隐含不受约束之立场。但借助诉讼过程的阶段化构造理论与单层阶段诉讼的审理结构展开分析,可知第94条第2款实则无法导出确认无效诉讼不受起诉期限所约束。而应然语境下,通过权利保护与法安定性之权衡,可知未来修法时宜采不受约束之立场,且确认无效诉讼的独立价值亦有赖于对该立场的遵循。  相似文献   

13.
“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是非行政机关被推上行政诉讼被告席的惟一事由,也是法院受理田永诉北京科技大学案,为学生打开司法救济之门的前提。然而,法院在田永一案中并没有证成高等学校具有“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资格。尽管单方面性、强制性等是行政权的属性,但并非所有具有这些属性的权力都是行政权。  相似文献   

14.
The 2015 Law of the Kyrgyz Republic “On the Main Principles of Administrative Activities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defines 1) the principles and rules governing the relations between state authorities and local self-governments, and individuals and legal persons; and 2) criteria of legal evaluation of government activities by courts.  相似文献   

15.
The great ambition of Japanese colonialism, from the time of its debut at the end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 was the reformulation of Chinese law and politics. One of the most extraordinary examples of this ambition is The Administrative Law of the Qing Empire [Shinkoku Gyōseihō], a monumental enterprise undertaken by the Japanese colonial government in Taiwan intended not only to facilitate Japanese colonial administration of Taiwan but also to reorder the entire politico‐juridical order of China along the lines of modern rational law.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legal analysis embraced in The Administrative Law of the Qing Empire and recounts its attempt to reconstruct the Qing's “political law” (seihō) by a strange, ambiguous, and hybrid resort to “authenticity.” The strangeness of this Japanese colonial production comes from Japan's dual position as both colonizer of Taiwan and simultaneously itself colonized by “modern European jurisprudence”(kinsei hōri). In uncovering the effects of modern European jurisprudence on the Japanese enterprise, we will discover Japan's pursuit of its own cultural subjectivity embedded in The Administrative Law of the Qing Empire, epitomizing the campaign of national identities observable in the process of East Asian legal modernization.  相似文献   

16.
行政诉讼制度在我国确立已有16年,她对民主与法治观念的普及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目前该制度在我国农村的运行状况还很不理想。通过实地调查,我们得出农民不提起行政诉讼的心理原因可能是因为“不敢告”、“不愿告”、“不懂告”,其中“不懂告”是最主要原因,而不是人们通常认为的“不敢告”。  相似文献   

17.
论行政诉讼中的调解——兼与朱新力教授商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当前,我国行政诉讼司法实践中广泛存在法院调解现象,这与《行政诉讼法》禁止调解的规定形成冲突。实践表明,在行政诉讼中适用调解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行政诉讼法》应当适时加以修改,确立有条件适用调解的原则,同时明确规定调解适用的原则和范围。  相似文献   

18.
黄锴 《法学研究》2020,(1):67-82
司法实践中存在对给付判决作扩张解释的现象,这将导致给付判决与其他判决类型在适用范围上发生重叠,致使新增给付判决的立法目的落空。行政诉讼法“监督行政—纠纷解决”的立法目的,塑造了“低强度审查模式—高强度审查模式”的司法审查强度区间,要求法院对程序性裁判与实体性裁判作出区分。履行判决原则上只能是程序性裁判。给付判决的制度功能在于确立实体性裁判的裁判方式,弥补履行判决在功能上的不足。现阶段,给付判决尚不能发挥“多用途武器”之功能,其适用空间应限于法律规范规定的给付义务、给付行政范畴内的给付义务、以金钱或财产为内容的给付义务。  相似文献   

19.
考察最高人民法院公报上有关行政机关滥用职权的司法案例,可以发现其存在两种裁判逻辑。分离型裁判逻辑立基于形式违法性审查,根据“职权”或“滥用”单一要素进行判断,使得任何违法行使职权的行政行为都可能构成滥用职权。结合型裁判逻辑立基于实质违法性审查,认为构成滥用职权必须具备“职权”与“滥用”双重要素,滥用职权的实质是偏离法律目的行使裁量权。分离型裁判中的滥用职权与日常用语更为接近,结合型裁判中的滥用职权更符合行政诉讼法的立法精神。“滥用”的主观过错难以认定,影响了滥用职权标准的司法适用性。应以功能主义立场取代规则中心主义,借助均衡性的法律原则与功能性的自我规制技术,化解“滥用”之主观动机认定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行政处罚法》的新规并未直接揭示裁量基准的制度定位,学界目前依然存在着“依据论”与“理由论”两种观点。实际上,依据裁量基准的形式外观与现行立法的规范用语并不能证明裁量基准属于裁量行为的“依据”,相反,根据权源性标准和拘束性标准,可以得知裁量基准并非“依据”。同时,通过对裁量基准与裁量理由的实质分析,可以发现二者之间不仅有着理论上的同质性,而且存在着内容上的同构性。不仅如此,裁量基准的运行机制也进一步验证了裁量基准属于“理由”的判断。不过,裁量基准绝不是“理由”的等同概念,而是“理由”的一种规范化表达,“规范”的形式赋予了裁量基准独立的制度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