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立民 《法学》2023,(4):3-16
中国租界法制是一种由相关国家在中国的租界自己制定或认可,并在本租界实施的近代区域法制。当时的中国租界分别为英美法系、大陆法系、斯拉夫法系三个法系国家所建立,它们的法制有一个共性,即成文法,而非判例法。它们的立法主体、法律渊源、法律体例与法条等都与成文法高度吻合,而与判例法体系相差甚远。形成这一共性的成因主要是:中国租界的成文法是成文化的不平等条约的延伸与具体化、中国租界的成文法符合中国的法制传统、英美法系国家建立的中国租界传承了其本国制定成文法的做法,以及上海租界的成文法被中国其他租界仿效等。中国租界成文法具有重要启示,即它的制定与修订都是为了解决租界存在的问题,这也是租界法制发展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2.
郑萍 《检察风云》2014,(1):84-85
2013年是上海开埠170周年,在上海市政协主办、市政协文史委、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上海图书馆、市委党史研究室等单位联合协办的《开放中前行——上海开埠170周年历程》展中,有一件长达4.5米的画卷,特别引人注目,这就是根据上海市历史博物馆馆藏的《点石斋画报》原稿复制的100多年前,上海租界华洋各界庆祝开埠50周年所举行庆典活动的场景图。  相似文献   

3.
王波 《中国审判》2011,(8):47-47
本刊讯为庆祝建党90周年,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和“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活动,2011年初以来,湖南省桃源县人民法院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大力建设红色文化,营造良好氛围,以优异成绩献礼党的华诞。  相似文献   

4.
《法律与监督》2009,(12):46-48
为了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和重庆解放60周年,激发全市检察干警爱国、爱岗的热情,培育检察精神,弘扬检察文化,今年全市检察机关举办了首届检察文化艺术节。此次检察文化艺术节历时六个多月,在全市各级检察院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参与下,在全市检察干警的共同努力下,先后成功举办了“祖国颂·检察情”红歌文艺汇演、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书画比赛暨“我与检察”摄影比赛、“精彩检察”故事会及检察精神论坛等系列活动。  相似文献   

5.
近代上海租界的公共医疗卫生管理始于1860年代初期,当近代上海从一个传统商埠转变为条约口岸城市后,上海租界工部局在处理繁杂日常事务的同时,也首先将居沪外籍人员的医疗卫生纳入管理领域。1862年,法租界公董局成立。  相似文献   

6.
朱洪超 《中国律师》2009,(11):71-73
中国律师制度恢复重建30周年之际,我们在这里共同探讨“律师的社会角色与律师文化”这个话题,这对认清律师的社会角色和律师的价值。推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律师文化建设,促进巾国律师业的发展,都具有极其特殊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7.
人们通常认为,在旧中国列强仅在租界地区行使领事裁判权:或者认为,租界的司法制度是完全独立于中国法律制度以外的另一套制度。这是对租界司法制度两种常见的误解.租界的司法制度,从整体上说,与当时租界外中国的其他地区一样,系根据被告的国籍来决定受  相似文献   

8.
王立民 《法学》2022,(5):37-54
依据中外不平等条约,鸦片战争以后在中国领土上诞生了租界及法制。中国租界法制虽是一种近代法制,但其中存在大量歧视华人的内容,既存在于立法中,也存在于行政执法与司法中。这种歧视华人法制的产生主要基于三大原因:近代中国变得国弱民贫,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许多中国租界洋人法律人的素质很低,洋人普遍具有美化自己和抹黑华人的思维定式等。这种歧视华人的法制违背了西方社会的公平正义观念,践踏了产生于西方近代的人权,给华人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不能不引起华人的强烈反对,他们通过各种途径表达自己强烈反对的心声与意志。1945年随着中国租界的真正收回,中国租界这一歧视华人的恶法也被废止。  相似文献   

9.
近代上海是一个由公共租界、法租界和华界三块各自相对独立的统治区域组成其拥有三个政府、三套审判机构和三套监狱场所,租界、清末民国时期的上海监所,因其在统治区域不同,因此各具特色。而时隔数十年,目前这些监所有的已改名换称,有的面目金非,改作他用。  相似文献   

10.
救火会 你知道救火会是什么DS?救火会就是消防队,它是个舶来品,最早诞生于上海租界。侣52年(清成丰二年),公共租界有两家洋行建立了两个义勇消防队。1866年(清同治五年),工部局成立火政处,即火政委员会。在公共租界有了救火会的17年后,法租界才有了自己的救火会。  相似文献   

11.
中国大地上的法制现代化进程始于租界。租界当局通过大量移植现代法制,使中国租界的法制率先实现现代化。租界的租地规定在实现法制现代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主要表现为:为植入现代法制奠定了地域基础;为确立租界内的自治机构提供了法律依据;为直接植入现代法制作了明文规定等。租界法制优于中国传统法制,主要表现为:具有现代的法规结构;具有现代的法制语言;具有现代的审判制度;具有现代的律师制度等。在中国租界与法制现代化的问题中,还有一些值得关注的方面,包括:法制现代化的发展很不平衡;租界法制中有歧视华人的因素;租界法制有明显的两面性等。  相似文献   

12.
王立民 《清华法学》2023,(2):179-190
以往,有一种观点认为,设在中国租界的领事公堂是一种外国审判机关。这与事实不符,需要辨正。笔者经过考察并原创性地提出,领事公堂根据中国租界土地章程的规定而设立,只审判发生于本租界的行政诉讼案件,主要适用租界颁行的规定,是中国租界自己的行政审判机关。同时,领事公堂还与设在中国租界所有的外国审判机关不同,其差异突出表现在设立的法律依据、法官的组成、受理的案件、适用的法律等诸多领域。这从一个重要侧面证明,领事公堂不是外国的审判机关。辨正领事公堂的法律性质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主要表现为:有利于正确认识领事公堂的法律性质、中国租界的司法体系、中国司法近代化过程等。  相似文献   

13.
《检察风云》2011,(13):79-79
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全国模范检察院——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检察院紧紧围绕“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积极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开展一系列检察文化建设活动。比如,举行检察长推荐书籍发放仪式;组织青年干警参观南湖革命纪念馆;在红船旁重温入党誓言,向烈士敬献花篮。  相似文献   

14.
王立民 《当代法学》2012,(4):134-145
近30余年来,中国和海外学者都有一些研究中国租界法制的成果,其分类大致为:研究中国租界法制的著作、研究中国租界著作中有关中国租界法制的内容、研究中国地方租界志中有关租界法制研究的内容、研究中国地方史著作中有关租界法制的内容、论文对中国租界法制的研究和海外对中国租界法制的研究等。总观中国和海外研究中国租界法制的内容,主要涉及到的领域包括:立法主体、立法内容、警政机构、司法制度、有关法制事件案件等。前瞻中国租界法制的研究,需要重视中国租界法制研究队伍的进一步改善,研究资料的进一步挖掘,研究方法的进一步改进,研究成果的进一步扩充,交流的进一步扩大,海外研究的进一步加强。可以相信,只要持续研究,加倍努力,总会取得新成果,新成绩,新成效。  相似文献   

15.
这是旧上海百年租界期间唯一的一起“官告民”诉讼,原告是公共租界当局工部局,被告是上海滩一个没有任何官衔的富绅。原告提起诉讼事由是“侮辱西人”,以租界洋人一贯强横霸道欺压华人的德行且手中有权的优势来说,这起诉讼应该是必胜无疑。
  可是,这场官司的最后结局却是原告败诉……  相似文献   

16.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推进文化改革发展为主题,作出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部署,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发展目标,标志着我们党在文化认识上的崭新飞跃,反映了我们党在文化建设上的战略眼光。  相似文献   

17.
<正>鸦片战争以后,包括上海、天津、汉口、广州等在内的10个城市都出现了租界,其中上海的租界最大也最为发展。〔1〕于是,这些城市便出现了租界与华界并存的情况。由于租界独立于华界,也建立了自己的法制,因此在这些城市中,便形成了租界法与华界法同存的格局。本文以近代上海为中心对其中的一些问题作出探索。一、租界法与华界法并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王立民 《法学》2006,(4):31-42
上海法制现代化的进程始于租界。租界当局通过大量移植现代法制,使上海租界法制率先实现了现代化。上海租界的土地章程为法制现代化奠定了基础,其作用为:为移植现代法制创造了地域条件、为建立租界的自治机构和制度提供了法律依据、为直接移植现代法制作了明文规定等。上海租界的现代法制主要表现为:现代的法规体系、法规结构、法制语言、审判制度、律师制度和监狱制度等。在上海法制现代化的问题中还有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包括:上海法制现代化的发展很不平衡、上海租界法制中有歧视华人的因素和上海租界法制有明显的两重性等。  相似文献   

19.
张颖 《法制与社会》2011,(1):279-280
生活在中国西南部西盟县的佤族,是边缘文化典型代表之一,在现代文明的冲击和侵蚀面前,正以自己本民族文化特有的顽强生命力、释放出复兴、发展的强劲势头,呈现出民族文化应有的当代价值。本文以佤族文’化核心特征为研究对象,探讨佤族文化的当代价值,研究佤族文化在现代文化冲击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董学文在《光明日报》撰文认为,我们宣扬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其目的就是要寻求在文化建设中有清醒的认识和理性的态度,把牢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文化自觉,指的是对文化在历史进步中的地位和功能有深刻的认知,对文化发展规律和趋势有正确的把握,对发展文化的社会与历史责任有主动的担当;文化自信,是指对自己的理想、信念、学说以及优秀文化传统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尊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