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思想观念、制度结构、主体行为三个维度来分析当代中国社会管理制度创新的推进路径,可以发现,思想观念是社会管理制度创新的根本影响因素,需从制度人本、制度公正、制度统一、制度合理、制度法治等五个方面强化社会管理制度创新的观念变革;制度结构是社会管理制度创新的核心影响因素,需从政府与社会的关系重构、完善社会管理职能体系、重组社会管理组织结构、健全社会管理相关规范、加强制度实施机制建设等五个方面优化社会管理制度创新的体系安排;主体行为是社会管理制度创新的关键影响因素,需从加强党委领导、突出人大监督、促进政府负责、注重司法保障、推动社会协同、增强公众参与等六个方面改善社会管理制度创新的主体行为。  相似文献   

2.
从经验层面来看,我国社会管理制度安排的初始状态所呈现的"一体化"的国家与社会关系、制度建构的苏联模式、制度运行的高度意识形态化、制度承载的"公社化"与"单位化",以及难以消解的制度悖论等特点;社会管理创新的现实中所表现出的管控思维严重、制度安排滞后、行为失范明显等问题,都必然对社会管理制度创新的分析范式建构产生重要影响和制约。从理论层面来看,作为制度变迁研究的"制度—行为"分析框架具有明显的局限性。据此,结合我国社会管理及其制度创新的特殊情境,超越"制度—行为"二维分析框架,从"制度结构"理论中剥离出非正式制度等观念因素,形成"观念—结构—行为"的分析范式,对于解构当代中国社会管理制度创新问题更具适切性。  相似文献   

3.
燕继荣  林永兴  刘舒杨 《政治学研究》2023,(3):35-45+168-169
社会的发展进步,往往是通过一系列制度创新来推动和实现的,中国改革开放的本质正是制度创新。制度创新不是为创新而创新的“折腾”,也不是换汤不换药的花样翻新,而是基于发展和治理需求导向的解决方案的探索,是基于社会共识而构建新规则,以实现更有秩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的社会公共生活为目标。制度创新是许多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政府、市场、社会三者多元共治,被认为是协同治理的理想状态。本文从政府、市场、社会互动博弈的角度分析制度创新的条件和实现路径。研究认为,制度创新可分三个阶段,即博弈阶段、共识阶段和实现阶段,相对应地,其实现需要满足三个“有效”条件,即多元博弈机制的有效运转、制度主体共识的有效达成、符合共识制度安排的有效供给。为推动制度创新的实现,应建立多元博弈机制,凝聚最广泛社会共识,激励解决方案的创新设计与试验,增加有效制度供给,才能带来制度效能的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4.
地方政府创新行为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运用诺斯关于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理论 ,考察了具有独立利益目标与拥有资源配置权的地方政府在我国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中的影响专用性 ,论证了地方政府制度创新活动曾经有着合理的存在理由。同时 ,随着市场经济制度发展到较高水平 ,地方政府创新行为将逐渐偏向于可能无效率 ,中国的制度变迁则会通过一个博弈过程或强迫执行过程而退出锁定 ,向其他制度变迁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村民自治在中国农村的普遍实行,整个农村的政治生活产生了根本性的政治变迁,一种新的治理模式应运而生。农村治理主体结构成为农村治理逻辑结构的核心概念,“农村治理主体多元化”便是这种新的治理模式的集中表述。  相似文献   

6.
社会结构分化与社会管理体制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波 《理论视野》2012,(6):20-22
社会结构分化是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也是促进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条件。政治体系在现代化进程中,既要顺应现代化发展规律,促进社会结构分化和社会发展,同时,又要积极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科学引导、控制好分化的速度、程度和走向,使之与政治体制的承受程度相适应,实现社会发展与政治发展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7.
孙发锋 《行政论坛》2013,20(1):64-68
我国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制度被称为全世界社会组织登记门槛最高的制度.近年来,一些地方致力于解决社会组织“登记难”问题,积极探索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制度创新.尽管各地探索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制度改革的时机和方式有所差异,但这些地方创新仍有一些共同特点.地方创新的动因可以从地方自主性增强、政治风险低、获利动机驱动和社会力量兴起等几个方面分析.地方政府探索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制度创新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和意义:为中央政府提供政策选项,使地方政府能够分享中央政府的政策制定权,推动社会组织发展,体现政府管理社会组织的新动向——分类管理.  相似文献   

8.
顾珊珊 《学理论》2012,(30):71-72,77
网格化管理,是针对现行管理制度弊端开展的一次行政管理和社会管理的机制创新,是坚持依靠群众推进工作落实长效机制的体现,其主要特征是管理理念从以官为本到以人为本的转变;管理人员由高高在上向主动下沉转变;管理方式由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管理手段由传统化向信息化转变;管理体制实现了由阶段性向长效机制转变。  相似文献   

9.
要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人民根本利益,保证国家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0.
社会体制制度安排是调节利益关系,实现人们利益诉求的有效机制和保证,同时也是推进思想观念普及的强劲动力.因此,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需要大力推进制度创新,以核心价值体系指导下的制度安排来合理协调人们的利益关系,将价值引导、利益观照和制度保障有机结合起来,推动核心价值体系走进大众生活.  相似文献   

11.
李伟  王金鹏 《学理论》2013,(16):50-51
我国正处在政治、经济和文化全面而深刻变革的转型期。我国政府本来就有的文化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在当下的新时代和新环境之下,已经不能满足实际情况的需要。现今,我国政府文化管理应该是一种引导式的管理,以管理观念创新带动文化理念创新,在包涵管理理念、管理体制、管理机制三个方面中,培植出我国政府文化管理的满足时代发展需要的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12.
社会学制度主义恰适性逻辑,主要关注行为对于情景的适当性和制度对于环境的适宜性两个方面。从价值取向、主体动力和创新途径来看,社会治理制度创新的恰适性实践逻辑就是坚持从实际出发、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构建实现和维护社会公众利益的制度基础。其基本路径为:以宣传教育为手段提升公众对社会治理的理性认同,以"公共性"为目标建立社会协同善治平台,以公众利益为中心构建社会治理制度体系,以非正式制度变迁为重点塑造恰适性社会治理环境等。  相似文献   

13.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基层行政组织的制度调适是推动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重要举措。文章构建了分析城市基层行政组织制度调适逻辑的“主体需求—制度结构”框架,并结合深圳市Y街道的实践进行阐释。制度调适的动力来源于主体需求的存在,因此基层制度调适的起点就在于准确识别治理主体各自的需求。在街道范围内,上级党委和政府、社会组织和企业、社区居民是参与基层治理的三类主体,分别产生了政治需求、社会需求及自治需求。政治需求涉及基层党建创新和治理任务达标,社会需求涵盖参与公共服务供给和承担社会责任,自治需求则表现为居民的自治呼声。每类需求经由不同的渠道传递到街道层面,推动街道以不同的制度类型加以回应,而制度类型是通过制度结构进行区分的。制度结构的不同体现为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差异化组合。政治需求、社会需求和自治需求分别通过正式制度占主导的命令指导型制度、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协同的支持引导型制度以及非正式制度占主导的协商互动型制度来实现。  相似文献   

14.
正一、社会管理的理解简单理解,社会管理就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是政府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层次理解,社会管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总体格局中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以维系社会秩序为核心,通过政府主导多方参与,规范社会行为、协调社会关系、促使社  相似文献   

15.
《理论视野》2013,(11):68-73
【提要】宁夏石嘴山市在“大维稳、大和谐”理念指导下进行社会管理创新,在社会管理的理念定位、体制创新、机制健全、基础夯实、方法拓展等方面进行积极创新,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具有西部特色的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之路。从石嘴山的实践经验可以看出,未来的社会管理创新应在一些方面有所突破:将社会管理纳入干部考核体系,加强和改进基层社会管理服务,增强社会管理中的公众参与程度,健全社会管理创新的激励机制,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的法治保障,提高社会管理服务信息化水平。  相似文献   

16.
从历史制度主义的视角进行分析,可以将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组织管理制度的变迁历程划分为四个阶段。从结构观来看,我国社会组织管理制度的变迁主要受到宏观制度背景的影响。从历史观来看,重大事件的发生是社会组织管理制度变迁的关键节点。新时期社会组织管理制度的改革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结合新时代的社会发展需要,敢于在“关键转折点”打破消极的路径依赖,积极关注不同利益群体的利益诉求和价值取向,推动社会组织进入高质量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相似文献   

17.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需要发挥多元主体的共同作用,为此,必须对多元主体的角色进行准确定位,进一步加快政府改革步伐,转变政府治理理念,完善多元主体参与社会治理的相关法律与制度,培育公民精神,塑造公民文化,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社会治理的有益经验,以逐步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基层是创新社会管理模式的前沿阵地,基层社会管理创新为我国的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了现实支撑。文章分析了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必要性;总结梳理了我国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四个典型模式:天津滨海新区模式、石家庄模式、深圳模式和成都模式;探讨了实现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三条路径,即外部力量推动、自上而下推动和自下而上推动;并提出了进一步更新社会管理理念,建立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法律体系,完善基层社会管理的体制和机制,创新虚拟社会管理服务体系,强化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基层社会管理专业化水平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当下,我国正面临社会结构转型、社会矛盾与问题交织叠加、社会需求升级、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等复杂形势,社会治理面临严峻考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为依靠制度建设推动社会治理创新提供了遵循。新形势下,迫切需要加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社会治安防控、公共安全、基层协同治理、国家安全保障等方面的社会治理制度的建设,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运用制度威力应对风险挑战的冲击。  相似文献   

20.
从哲学层面审思社会管理创新,包括三方面内容:社会管理的主体创新,要由政府主体扩展为政府负责、社会协调、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方法创新,就是要从管理向服务转变;社会管理的价值创新方面,就是坚持追求社会公共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