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年来,因暴力抗法引发的妨害公务案件不断增多。在办理妨害公务案件中遇到的问题也逐渐凸显,文章通过四起妨害公务案,阐述了妨害公务罪中被害人的认定及维权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我国《国家赔偿法》对保障和救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其不完善之处也在实施中日益暴露。结合刊登于《楚天都市报》2006年5月1日第13版的“重大交通肇事疑犯为何无罪释放”一案,根据国家赔偿的充分救济原则,我国《国家赔偿法》的刑事赔偿范围和程序应该做出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3.
不作为与紧急避险的若干辨析——从一起怠于救人案谈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消防队员怠于救助困于大火中的小孩致使小孩丧生.对于消防大队和消防队员是否应该承担责任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消防队员的行为违反刑法中关于紧急避险的规定,另一种观点认为应该从行政不作为的角度客观评价消防大队和消防队员的行为.正确予以认定的前提是准确界定不作为与紧急避险的异同.  相似文献   

4.
检察讯问是指在刑事诉讼中的审查起诉阶段,由检察机关公诉部门的办案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进行的讯问。与侦查讯问、庭审讯问相比,检察讯问具有不同的功能和特点。实践中检察讯问在讯问前准备、讯问内容及笔录制作等方面均存在不足之处,究其原因主要有办案压力大、办案人讯问能力不高等。为充分发挥检察讯问的作用,应增强检察人员自身能力、与相关部门加强协调以适当分担工作。  相似文献   

5.
浅议中西方法律信仰——从“包青天情结”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种完善的制度背后,必然需要某种特定的价值理念来支撑。同样,法律的存在离不开法律信仰的支持。目前,西方的法律信仰成功地完成了从基督教到理性主义的转型,中国至今仍是法律信仰缺失。这最终导致了在通往法治化的道路上,西方早已阔步前进,而背负着“包青天情结”包袱的中国仍在艰苦探索。  相似文献   

6.
从道德的起源讲,西方道德观是以自由为逻辑起点的,并经历了三个过程:古希腊时期的对知识自由的追求的道德观,古罗马时期的对实践自由的追求道德观,以及近代以来对人性自由的追求的道德观。而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的道德观则是以追求仁为核心的,也经历了五个阶段。即:仁者:爱人的先秦儒家道德,天道即人道的两汉道德,消极避世的魏晋道德、存天理、灭人欲宋明道德、反对封建礼教的明清道德。西方坚持个人主义的道德本位、采用思辨的思维与思维方式、以及注重法制的力量,中国文化坚持集体主义道德本文、采用思维与暗喻的表达方式、以及注重榜样的力量是造成差异的根本原因。尊重差异、求同存异、共同发展可能是建立社会主义道德观的一种前提,也是一种态度。  相似文献   

7.
关于道德和法律的内在性与外在性问题 ,历来占主导的观点是 :“道德的内在性、法的外在性”。我认为 ,断言道德只具有内在性 ,法律只具有外在性 ,是片面的。实际上 ,道德和法律两者都既具有内在性又具有外在性。一、从行为的动机和目的角度来看 ,道德和法律既具有内在性又具有外在性  关于“法的外在性、德的内在性”思想 ,综合起来大致可析解为两种不同的思路。一是认为道德化行为出于内在善良动机的考虑 ,而不是出于外在结果的直接爱好 ,法律行为则是基于怀赏畏罚的外在功利目的 ;二是从功能机制角度认定法律仅制约人的外在行为 ,相反 ,…  相似文献   

8.
法律的稳定性、抽象性,法律语言的专业性等特征需要法官面对个案,在法源中寻找和选择应当适用的裁判规范;刑事法领域的罪刑法定之"法"同样不能提供处理案件的现成答案,在空白罪状存在和适用的场合,刑事法官发现法律的复杂性更为突出;此种情形涉及法官发现法律的必要性认识问题,更涉及根据不同个案,法官发现法律的场所、发现的思维路径及在此过程中的法律识别问题。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对经济实质原则的讨论多是停留在对于原则的介绍以及合理性上的论证,而缺乏从实例中来把握实质课税原则的运用。在变化万千的避税行为面前,正是需要从个案的差异性中提炼出普遍的适用法则。正如一位学者所说:在实质课税原则具体适用的反避税领域,个案具有差异性乃经验理性的一种智慧和法则。仰赖经验理性,通过个案积累,从中提炼其中蕴涵的法律和原则[1]。这种大陆法系所缺失的方法正好可以通过英美法系的判例司法原则来弥补。通过对UPS案的分析可以提炼出可供我国执法、司法实践借鉴的法律原则。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红颜静”诉“大跃进”为例 ,探讨了网上纠纷的有关诉讼程序问题  相似文献   

11.
“道德教化”论的基本观点和趋向是忽视法律及其作用。道德具有能够相对脱离现实生活的纯粹性、崇高性和圣洁性 ,但也具有流动性、易变性和不可控性等缺陷。对主体的基本道德规范的形成来说 ,法律因其相对稳定性、一般性、普遍适用性和拥有国家强制力的可靠保证而使其力量和作用更加强大和突出。我们需要注重包括道德教化在内的道德建设 ,但必须警惕“泛道德主义”倾向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一个侵占案例分析,得出关于现有侵占罪法律规定的不足之处和立法缺陷,建议在侵占罪方面,允许自诉和公诉并存,单位也可成为自诉人和被告人,他人财物应包括单位财物等方面进行修改和完善,以切实保护合法财产不受侵犯,打击违法犯罪活动。  相似文献   

13.
法条竞合的交叉关系反映了相互竞合的法条之间总体上并不重合,而只在相互竞合的个别要件上相互交叉。对交叉的部分,两个法条均能适用,就形成了适法上的两可选择。只有重罪吸收轻罪,才能使法律评价更具完整性。  相似文献   

14.
论经济法的本质:从“法律部门划分”谈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法律部门是具有相同或相近性质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的集合体。一法律如未有区别其他法律的本质特性就不能自成一体,势必归属或依附于其他的法律部门,经济法也不例外。本文赋予法律部门划分标准以客观性和主观意志相统一的内涵,并从这一标准出发揭示经济法的本质,认为经济法是基于“社会利益本位”的往往立场,运用国家的社会公共管理职能、社会经济团体的自律功能及区域性国际性组织的协调功能作用于“失灵”的市场,以达到社会协调性的目的的法律,从而确认它可独立地组成经济法律部门。经济法本质研究是经济法其他基础理论研究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15.
以一起利用BBS破坏生产经营案为出发点,通过分析着重比较了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与破坏生产经营罪的异同,并进而展开了对刑法条文中不确定含义词语——“其他”、“等”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我国对枪支标准的认定并无相应的立法解释或司法解释,司法机关在缺乏具体解释的前提下,依靠公安部鉴定标准进行裁判。赵春华摆设气枪摊案的判决引起社会大众不满,矛头直指比动能大于等于1.8焦耳/平方厘米的枪支鉴定标准。存在缺陷的枪支鉴定标准成为案件裁判的依据,有损司法的权威,有违社会大众的常识、常理、常情。应当立法或由司法机关明确确枪支鉴定标准,现有的公安机关制定的枪支鉴定标准只能作为行政管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逐步建立,经济的发展,教育、科学、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以及中华民族优良的领导者道德修养传统,为领导者道德建设提供了有利的物质条件和精神土壤。但当前出现的政府高级官员或知名企业家的诸多腐败问题,说明了新时期领导者的素质尤其是道德素质并未与时代同步提高,甚至在退化,因而必须重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8.
"吴英"案的出现有它一定的客观原因。吴英的行为反映了当下众多民营企业的现实发展问题为扩大经营,通过支付高息的方式吸引民间融资,但一旦经营失败或资金链断裂,就可能深陷高利贷漩涡无法自拔。对吴英的审判暴露出现有法律和金融体制在应对民间融资问题上的滞后性。要规范民间融资,必须在把握吴英案背后的经济社会运行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法律创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走出"吴英"案中的法律困境。  相似文献   

19.
商标只是一种具有区别商品或服务来源功能的识别性标记。通过企业对商标(trademark)的实际使用,企业可以在特定商标与商品或服务之间建立一种联系,使商标具有超出标记本身的商誉(Goodwillofatradeorbusiness)。透过“王老吉”和“加多宝”商标系列案,我们可以看出商标与商誉不仅可以分离存,甚至可以同时分属于不同的权利人。因此,不同于通过商标注册途径来保护商誉的研究,对商誉的后商标管理与保护也非常具有研究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情绪犯在刑法实务中并不少见,但在理论中极具争议.通过“于欢案”以及药家鑫案、邓玉娇案、范木根案,对情绪犯概念加以界分,对责任弱化事由加以证成,能够充分论证情绪犯存在的必要性.同时,划分不同类型的情绪犯能够实现情绪犯的类型化归责,为确立“刺激行为+强烈情绪”型归责模式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